本報記者鍾楚涵李向磊上海報導
生鮮電商企業每日優鮮近日又迎來一個高光時刻。在9月17日的供應鏈生態大會上,每日優鮮宣布斥資百億元投入供應鏈。
在此之前,每日優鮮剛剛完成一筆金額高達4.95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生鮮電商賽道截至目前最大規模的融資。
但幾乎是其高調投資供應鏈的同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則通告將每日優鮮推上熱搜,每日優鮮APP經營的一款香辣山藥片食品安全不符合規定。
除此之外,綜合各類數據可見,每日優鮮目前正面臨著月活數據下滑的經營現狀。
就每日優鮮目前經營現狀、模式以及規模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向每日優鮮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百億投資供應鏈
9月17日,2020每日優鮮供應鏈生態大會在北京舉辦,也是每日優鮮成立5年以來第一次舉辦供應鏈大會。在大會上,每日優鮮正式啟動「百億計劃」,宣布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扶持100個億級規模供應商。
公開資料顯示,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中信建投研報稱,每日優鮮目前已是業內最大的在線生鮮零售商。今年7月,每日優鮮CFO王表示,每日優鮮已於2019年底實現全面盈利。
每日優鮮副總裁劉智丹在大會上表示:「未來,隨著線上生鮮超市逐漸升級為主流人群的主流購買渠道,用戶需求會從精選便捷轉為一站式購齊和極致性價比,行業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從最後一公裡的物流轉變為第一公裡的供應鏈。從百億規模到千億規模,生鮮到家的供應鏈時代已來。」
對此,北京京商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隨著每日優鮮規模不斷擴大,其採購規模也大幅提升,同時對品質保證的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供應鏈的建設非常重要。供應鏈的穩定可以保障每日優鮮在不同季節、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所需的產品都不會出現缺貨情況。另外,加強供應鏈建設也可以使產品在價格穩定性上有保障。」
劉智丹表示,未來每日優鮮將會從研發、品牌、渠道、數據、資金、資本6個方面賦能供應商,提升用戶價值和產業效率。
每日優鮮百億規模投入供應鏈,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在此前的7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4.95億美元,是截至目前生鮮電商賽道最大規模的一筆融資。8月底,每日優鮮獲得工商銀行超過10億元授信。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每日優鮮已經合計獲得9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騰訊投資、中金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合計融資金額超過13億美元。
擴張下現管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日優鮮快速擴張之下,其管理問題也不斷被暴露出來。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的通告,每日優鮮APP經營的、標稱襄陽沃江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辣山藥片(生產日期:2020-05-25)經檢驗,大腸菌群項目不符合規定。
對此,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日優鮮已於第一時間下架該商品,且對於該品類永不合作。今後會持續嚴控對於供應商的管理。」
賴陽認為:「隨著每日優鮮規模擴大,在大量的採購、銷售當中,難免會出現以上與產品品質保障有關的風險。因此,隨著規模擴大,每日優鮮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規範標準,包括採購商品的品質檢測和審核的難度也加大了。」
記者注意到,2019年下半年就曾有媒體報導稱,每日優鮮有蔬菜在倉庫滯留時間長,直到變色才下架。同時,還存在將死掉的魚蝦冷凍起來當冷凍水產銷售。
在知乎等社交平臺上,也存在一部分對於每日優鮮消費體驗有不滿的消費者。一名消費者表示,在每日優鮮上購買的低溫酸奶在3日後才送到,在與後臺客服溝通時,客服向消費者表示:「商品不會壞的。」
根據記者了解,每日優鮮的前置倉目前採取「直營+加盟」模式,方正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每日優鮮前置倉數量超過1700個。上海尚益諮詢總經理胡春才表示:「前置倉加盟模式是每日優鮮實現快速擴張的有效手段。但是加盟者往往都是急功近利,把加盟當作謀生手段,希望迅速賺錢,因此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行為也會發生。」
根據滴石財經報導,有每日優鮮微倉負責人表示,時效和售後是每日優鮮最主要的考核指標,對於衛生情況是否考核,一般都不置可否。
對此,賴陽表示:「精細化運營的管理問題是每日優鮮未來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前置倉加盟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對加盟商的管理方面,這是企業做大之後整個管理體系升級優化的問題。在合伙人制度的背景下,依然需要企業對於終端的管控。舉個例子,7-11也是加盟模式,但其對於加盟店的管理、督導就非常到位,很多店鋪讓人根本看不出是加盟的。」
月活數據下滑行業競爭加劇
根據網經社數據,2020年7月,每日優鮮APP月活為650.14萬人,較今年3月735.65萬人的數據相比大幅下滑11.56%。不止如此,記者注意到,根據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數據,2019年9月每日優鮮的月活數超過1000萬人。如此對比可見,每日優鮮APP今年7月的月活數據比起去年也有不小幅度的下滑。
對此,行業專家表示:「每日優鮮的月活數據較今年上半年有所下滑是正常的。對於月活數據較去年下滑的情況,則不排除是行業競爭加劇(競爭對手增多)、補貼減少等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生鮮零售領域成為了眾多巨頭布局之地。近日,美團優選宣布推出「千城計劃」,布局社區團購賽道。在此之前,京東、阿里、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也進入該領域。除此之外,近年來永輝等傳統商超入駐餓了麼等平臺,開展線上外賣業務。巨頭以及各路玩家的入局無疑會瓜分市場蛋糕,加劇市場競爭。
對於行業競爭,每日優鮮方面曾在中信建投的報告中表示:「未來競爭格局會更像零售,需要構建供給而非只通過網際網路連接供給。網際網路企業需要一定時間來打造自營供應能力,而非只依靠流量和數位化能力。相對傳統零售,生鮮電商不依賴線下資產獲取流量,因此複製速度更快,是加速版的零售。市場會容下多個玩家多個業態,每日優鮮與二者是競合關係。」
但在胡春才看來,每日優鮮的品類結構是導致其用戶活躍度不夠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據了解,與叮咚買菜等幾乎全部品類都是生鮮的類型不同,每日優鮮為「生鮮+百貨」模式,客單價在90元左右。「在前置倉數量增加的背景下,月活數反而下降,這說明每日優鮮失去了一部分高頻消費的用戶。百貨品類的加入,初衷是通過百貨的相對高毛利來提升整體的利潤率。但由於百貨是低頻次消費的產品,可能導致每日優鮮用戶消費頻次不高。」胡春才說。
和君諮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也指出:「每日優鮮商品目前的價格比一般超市、菜市場都要貴不少,這是消費者之前用每日優鮮APP但是現在不用的其中一個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每日優鮮強化供應鏈能力,來降低商品的成本和價格,也是非常必要的。」
對於該問題,在上述報告中每日優鮮方面曾表示:「客單價、毛利率、履約成本是單個倉獲得盈虧平衡的三個要素。若要覆蓋總部成本,則需按90元以上客單價經營。」
文志宏認為:「對於每日優鮮這樣主打前置倉模式的企業而言,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對於盈利模型的算法是否足夠精確。其次,在模式正確的前提下,由於電商企業往往相較於傳統零售企業在管理上的經驗會相對缺乏,因此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門店管理、內部腐敗管理等)對於每日優鮮的持續發展也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