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大夫,這位患者需要做一個陰道鏡檢查」,「好,謝謝,讓她進來吧」。
門診張醫生推開門,將病例放在我的桌上並示意患者李二苗進來。
「咋是個男的,能…能不能換一個大夫」?李二苗低著頭小聲地說道,又把自己碎花襯衣的邊角在手裡攢了攢。
「這可是我們婦產科最專業的大夫」張醫生解釋道,「可…可我不想讓男大夫治……」
……
這是前幾年發生的一件讓菌菌頗為無奈的事情,其實這種事情在早幾年發生的頻率還是挺高的,也經常會有人問我,作為一名男性,你為什麼會選擇當婦產科醫生?
一名男醫生選擇婦產科的確會令人不可思議。對我來說,選擇婦產科也確實是機緣巧合。2005年我剛剛碩士畢業,當實習醫生,當醫院徵求去向的時候,我填寫了外科和婦產科。
當時擔任婦產科主任的林大夫有一個習慣,會在每一屆的新實習生裡挑一個男醫生,對我而言,婦產科可以做手術,很能解決實際問題:孩子得生出來、腫瘤得切除去,這是我喜歡的當機立斷的感覺,慶幸最終被林大夫挑中,我很是開心,從此我便成為了一名婦產科醫生。
兩類人做了婦產科的男醫生
麥德伍德先生曾經說過:「有兩種男人做了婦產科醫生。一些是對婦女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和關心,而另一些則是非常謹慎,因為要判斷病人是很困難的。他們處理的每個病例和操作,都不會發生在他們自身。當他幫助病人度過分娩陣痛、卵巢癌、乳癌的時候他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隔距……」
也許菌菌正屬於第二類。我一直覺得當產婦生孩子痛苦的大喊大叫時,也許有些女醫生還會不以為然,但男醫生不能,因這種痛苦是男性一生都無法體會的,所以作為男醫生必須要對女性更好些,女性必須獲得更多的關愛,也要更體諒她們的想法。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還沒有結婚的女士,得了很嚴重的多發性子宮肌瘤,手術最終保留了子宮,而且沒有破壞她的生育功能。2年後,她結婚懷孕了,恰巧又趕上我值班,為她進行了剖宮產手術。
又過了3年,她的肌瘤復發了,由於她之前已經開了兩刀了,如果再開刀,剔除肌瘤會很困難,但如果切除子宮呢,她的年紀又不是很大,所以當時我很直白的對她說:「從醫療原則上說,不建議保留子宮,但你這麼年輕,你是怎麼想的?」她說:「現在我孩子已經3歲多了,自己也30多歲了,我也不想再受更多的罪了。」最後我為她切除了子宮。
她的3次手術都是我做的,我認為還是很圓滿的,病患解除了,孩子有了,家庭也幸福美滿,大家都很開心。
類似這種需要跟患者協商的情況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通常這個時候要先傾聽患者的想法,因為醫治患者醫的不只是身體,還要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當要切除一位年輕女性子宮的時候,她可能會喪失生育能力,甚至尊嚴,這也是男醫生永遠無法體驗到的,所以當男醫生在這些時候與患者之間出現隔距時,一定要體諒患者的想法,這是對患者的尊重,更是作為一名醫生應該做到的。
檢查患者的特殊部位,婦產科男醫生的想法…
婦產科男醫生是一定會面對到女患者的特殊部位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生活中有太多「李二苗」式的人存在,特別是在前幾年,我的感覺比較明顯。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和平常人一樣的男性,但當我穿上白大褂時,我就進入了一個特殊的角色——醫生。
在檢查或手術的過程中,我會忘記我的性別,白大褂有效地屏蔽了世俗的觀念,使我專心致志地面對病人。所以與我而言,白大褂對我有象徵的意義,是一件進入工作狀態的盔甲。當然,我也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規矩,比如為病人做檢查的時候,必須有其他女醫務人員在場。
當然,現在人們的科學意識增強了,很多人對於醫療的態度也比較理性了,所以現在這個也不成為很大的問題了。
菌菌前一陣就遇到了一個敢說敢表達、思想超前的患者。
那天我正在總結病例記錄,護士小蘇帶著一位患者推開了我辦公室的門,還沒等小蘇開口,那位患者便說:「醫生,我要做小陰唇整形。」
「我看看病例……小陰唇輕微肥大。」
她遞給了我一張女性外生殖器彩打照片,「就整成這樣吧。」
「從哪兒弄來的。」
「網上下載的,我這太不美觀了,影響和諧,男人大都喜歡這種幼稚型的,和幼女一樣。」
「上床,我檢查一下。」
「生活中有什麼不便麼?」,「沒有,就是難看。」
……
「你這輕微肥大,一點不影響,比我今早檢查的那個病人好太多了,美著呢,不需要整形。」
對於女性的生殖系統,當我工作的時候,就只是單純地把它看做是一個器官,僅此而已。這對於一個敬業的、訓練有素的醫生來說,我認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從醫這些年,我看過無數病人,漂亮、質樸、肥胖、消瘦、妙齡少女或是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在我眼裡,她們都是一樣的,都是我的病人。
至於上面事例中的患者,其實我是在忽悠她,世界上沒有最美只有更美。但是只因這裡是我的診室,我不僅要醫治病症,更要給所有向我求助的女性自信,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不論貴賤美醜,都沒什麼可自卑的。
他人眼中的婦產科男醫生
婦產科男醫生是人群中的特殊群體,是男人中的特殊群體,是醫生中的特殊群體,是婦產科醫生中的特殊群體。
因為特殊,人們也會特殊地看待婦產科男醫生。
男性朋友說:一個大老爺們兒幹這個,有病呀?
女性朋友說:就算生孩子也不敢找你,太熟了,敢下手嗎?肚子裡隨便你折騰,肚子外呢?
妻子說:在你面前,一點神秘感都沒有,你能在意我嗎?
呃!婦產科男醫生啊!明明我們對待女病人更能體貼、更能關愛,我們不會說:生孩子誰不會生,喊什麼!叫什麼!我們多幹活兒、少說話,我們更純正、更莊重,最不歧視女性!希望大家對婦產科男醫生多一點理解與關愛,尤其是單身婦產科男醫生,謝謝!
十月菌說
如果有來世,我還是會選擇當醫生。雖然醫生每天看到的是呻吟和痛苦,聽到的是病人的抱怨,承擔的是責任和壓力,但是我會繼續做醫生,繼續在這個行業裡學習哲學、領悟人生。
科學家也許更多的是表達理智,藝術家也許更多的是傾注感情,而醫生則必須把冷靜的理智和熱烈的感情集於一身。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十月呵護十月菌)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