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丹尼該拿獎的片很多,或許不該是這部

2020-12-24 早知電影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以當初剛發行時的慘況,對照後來如日中天的氣勢,活脫脫就是它本身劇情的現實翻版。丹尼鮑伊在致詞時,說要感謝所有幫他與不幫他的人。而我們這些嗷嗷待哺的觀眾影迷,實在也應該感謝這些堅持到底的電影工作者,否則我們完全沒有機會欣賞到這部不世出的傑作,只能找謝震武的百萬大富翁來看。

既然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貧民也變成了富翁,作為一部橫掃當年各大獎項的年度影片,我們實在應該用一個更高的標準來衡量它的成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確很棒,但顯然還不夠好。兩個致命的缺陷,已經跛腳到不能拿「瑕不掩瑜」來矇混過關。這部電影的優點,隨意找一篇影評皆俯拾即是,似乎不需要多加贅述。我不想繼續當喜鵲,只好來當烏鴉。

首先,前半段實至名歸,後半段匪夷所思,這是第一個問題。從原著改編,加入大量的愛情元素,可說是徹底破壞本片應有的架構。丹尼鮑伊貫有的批判性,在主角賈默童年時代的刻劃上表露無疑,孟買貧民窟的側寫,非常真實而且震撼人心。人性的黑暗、貪婪、無奈,都在賈默悲慘的經歷中,血淋淋地烙印在觀眾的腦海之中。對於享樂主義當道的資本社會,難以窺視這遙遠國度最底層的掙扎,所以劇情與畫面,讓我們驚駭而且沉痛,此時電影緊緊抓住了主題。

過來,只能瞠目結舌看著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一方面意圖擁有寫實的批判性,一方面卻要搭配過度虛幻的愛情,實在是兩邊不討好。雙頭火車皆欲兼顧,反倒不上不下,略顯尷尬。別忘了這部電影本來就並非勵志片,而是帶有濃厚的宿命論,原本就已經被淡化的真實性,經過這愛情橋段一衝,更是所剩無幾。看到賈默單純為了「愛情」報名參加節目,就跟看到《赤壁》當中,把曹操曲解成只為了小喬而出兵一樣膚淺至極。

再者,一個個獨立的故事,被拆成一整段流水帳,這是第二個問題。原著小說的核心價值,就是呈現在這每一個問題背後的人生經歷,電影中卻把獨立故事弱化,拉長變成一條平行的敘事。當然電影跟小說是不同的,這點是必須要有的體認,為了電影的流暢度,不可能遷就於小說中過度冗長的鋪陳。

不過,故事可以「刪減」,卻不應該「精簡」,完整的數段故事,便能夠拼湊出電影原本該有的面貌,一旦精簡背景故事,那麼本來就已經非常牽強附會的問答題目,將會更沒有存在的意義,不如平鋪直敘主角的一生,何必刻意套上益智節目的背景?我不能理解為何篇幅不夠,仍要堅持讓賈默回答這麼多題目?然後讓每個題目背後的經歷,都顯得非常地表面與淺薄。原本紮實的饅頭,被擀成了疲軟的餅皮,為了流暢性而犧牲深度,如此交換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賈默和薩林兩兄弟的對照,才是本片最為可觀之處。甚至能說薩林才是真正的地下男主角,因為他忠實呈現了貧民窟的價值觀與態度,就是不顧一切活下去,「生存」才是唯一的信念。比起弟弟的天真爛漫,薩林更為真實而且有血有肉,這也是不少人將薩林當作是反派的原因。

籤名照、空廁所、搶嬰兒,能夠賺更多的錢,雖然夠狠,但卻是實際。嘴上說不讓拉提卡進來躲雨,卻還是睜著眼睛裝睡,讓弟弟當好人,這是清楚考量過自身能力可負擔與否,但仍保有惻隱之心。放掉拉提卡以保全自己和弟弟,這是無情,卻又不得已,也是情急之下的當機立斷。拿槍威脅弟弟,甚至在火車站擄走拉提卡,為了敲醒弟弟的白日夢,因為他知道如果私奔成功,弟弟的下場會很悽慘。而利用手上的籌碼來達成目的,確實不擇手段,但卻是必要之惡。最後當他看到賈默上節目的決心,才忽然了解到弟弟永遠不會放棄,他感到抱歉、請求救贖,並且選擇與老大玉石俱焚,犧牲自己以完成賈默的心願。

當薩林在多年以後聽見賈默的聲音,是如此地欣慰與愧疚,甚至不求弟弟的原諒,薩林只想往上爬,權力與名利是他最終的目標,但還是永遠把弟弟擺在前頭。我們從孩童試唱那橋段,可以清楚看到薩林作出的抉擇。說明了薩林自始至終都在保護著賈默,只是賈默從來都不知道。或許那最後的call out,代表著賈默的諒解,只可惜薩林再也收不到

賈默是個活在雲端的人,成長在這腐敗的社會邊緣,卻能夠如此單純、出淤泥而不染。對他而言,許多精神上的東西明顯大於物質上的需求,所以他可以為了偶像的籤名照跳入糞坑,可以為了兩小無猜的愛情義無反顧,放棄金錢、甚至放棄一切,有一部分實在應歸功於哥哥的庇蔭,所以他才能夠存活至今,甚至擁有美滿結局。

反觀薩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映襯著賈默的另一面,反倒更讓人心碎。兄弟倆性格迥異卻又相互依存,這概念所隱含的潛力相當可觀,如果能夠發揮呈現出來,必定十分深刻。然而劇情將這一條線藏得如此隱蔽,卻刻意彰顯賈默的痴情,實有押錯邊之感。

如果劇本能夠在兄弟間的掙扎對比與價值觀的差異當中,花更多心思去琢磨,並且加強背景故事的深度與長度,傳達出來的能量勢必更加深沉且驚人,只不過,相對地會讓觀眾難以親近,畢竟多一點柔性的愛情成分以及流暢度,確實能夠讓片型變得更加討喜。

詭異的是,丹尼鮑伊一向不是吃這套的導演,難道他的成就需要「受惠」於這樣的劇本才能被肯定嗎?從《猜火車》到《28天毀滅倒數》再到《太陽浩劫》,現在卻來一個設計精美的包裝式批判,配上異國風情、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顯然政治意義遠大於藝術的原創性。

綜觀而論,比較當年兩部呼聲最高的奧斯卡入圍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用寫實的骨架,描述一個虛幻的命運與愛情。《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是用虛幻的骨架,描述一個寫實的人生觀。兩部片截然不同而各有擅長,但很顯然班傑明是缺乏了張力與高潮,所以貧民能夠脫穎而出。

這部電影可以拿獎拿到手軟,仰賴的是實力而非僥倖,稱得上是眾望所歸,不過跟影史上獲得同樣高度的其他經典相比,或許只是個時勢造就的過譽現象,也讓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的丹尼鮑伊,實則吃了一記悶棍。

相關焦點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幸福美好的童話預言故事
    電影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將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其實這個片子放不放在印度都可以成立,題材很大眾化。
  • 英國獨立電影獎提名揭曉 《殺手沒有假期》領跑
    [提要] 搜狐娛樂訊 2008年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提名名單,昨日在倫敦Soho House揭曉。據BIFA的創辦者艾略特-格裡夫介紹:「今年獨立電影獎最大的驚喜是看到了很多新銳導演的出色作品,這是該獎創辦11年來最令人欣慰的一年。」
  • 豆瓣日曆 2020年3月2 日《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被視為黑馬,電影上映不久便廣受好評,讚賞其情節、配樂與導演。它獲得多個電影機構的正面評價和獎項,至今已獲得4項金球獎、5項影評人選擇獎、7項英國影藝學院獎、10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中贏得8項,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改編劇本」,被視為是2008年度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 雙語焦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好萊塢年度詞彙
    全球語言監測機構於本周四稱,以「麻雀變鳳凰」為題材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不僅橫掃本屆奧斯卡,還造就了2008年好萊塢頒獎季最具影響的兩個詞彙。   Jai Ho!在印度語中意為「勝利」,以此為名的主題曲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這部電影還設計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詞彙——Slumdog,專指孟買年輕的貧民窟居民。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部如此樂觀和色彩繽紛的電影
    丹尼·博伊爾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一部如此樂觀和色彩繽紛的電影,當你將其樂觀的感染力傳遞給朋友時,你可能會忘記它以孤兒,屠殺,有組織的犯罪,貧窮,奴役和警察為特色。令人滿意的痛苦和更新的殘酷。地獄,它甚至以孟買維多利亞總站平臺上的一個起舞的寶萊塢數字結束。
  • 從三個層面解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多重藝術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是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樣單一的解讀方式未免會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本片的豐富的藝術內涵,必須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解讀。@胖娛胖樂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由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所執導,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的作品《Q&A》所改編的。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導演,執導夏季最受矚目,披頭四音樂電影!
    夏季最受矚目的音樂電影《昨天》奧斯卡獲獎導演丹尼·博伊爾多年來因其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127小時》和《猜火車》而廣受好評。《昨天》這部電影,在紐約翠貝卡電影節上首映。丹尼博伊爾的《昨日》(Yesterday),講述了一個披頭四從未存在過的世界。這部電影被稱為「一部把丹尼·博伊爾和理察·柯蒂斯,塑造成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大師的電影的全部樂趣」。電影通過新鮮的視角和一顆堅定的心探索了對名望的追求。顯然,導演丹尼·博伊爾和編劇理察·柯蒂斯把這部電影送給了披頭四樂隊倖存的成員。
  • 達拉維貧民窟Dharavi Slum:真實的《貧民窟百萬富翁》
    我們也有自己的貧民窟,雖然這些貧民窟的居民很多並不是來自馬尼拉。 由於菲律賓很多省份的工作機會稀少,農民工湧入城市尋找工作,負擔不起馬尼拉高昂的生活成本,很多人就會住在貧民窟的房子。 確實,這些貧民窟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貧窮」與「悲哀」,但這些並不是你看到的全部。在這裡,你還能看到「生存」和「希望」。
  •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試著解釋印度後殖民主義
    今天,我們來自2009年的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來了解印度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之後的宗教糾紛和種姓制度矛盾下是什麼樣的。關於電影賈mal,一個在孟買貧民窟長大長大的孩子。沒有了母親,他和哥哥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了下來。然而,沒人能想到。一夜之間,賈Mar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百萬富翁。
  • 8.6奧斯卡最佳電影,貧民窟男孩上綜藝,一夜贏了1000萬
    多年後木頭再重新好好看這部影片,也覺得這樣飽滿豐富,充分展現當時印度時代背景和文化特色,並且暗含深刻人生隱喻的電影,真的值得細細品味。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形容這一部電影是「打破了好萊塢營銷規則的大片」。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是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樣單一的解讀方式未免會過於局限。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揭曉 「瓦力」獲最佳影片
    賈樟柯執導的金獅獎影片《三峽好人》摘取了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兩項大獎,令人驚喜。《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中均列次席,大熱門《班傑明-巴頓奇事》僅只獲得了最佳電影音樂的次席獎,《與巴謝爾跳華爾茲》則因為《機器人瓦力》的登頂,而同攬最佳動畫片和紀錄片的次席。
  • 美廣播影評協會獎提名 熱門種子重新洗牌
    在提名最佳影片的十部影片中,基本涵蓋了此前各類獎項的看好作品,唯一奇怪的是,由山姆-門德斯執導的《革命之路》意外出局,凱特-溫斯萊特和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也未能殺入最佳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競爭,溫斯萊特憑藉《朗讀者》以「女配角」的身份入圍了該獎。
  • 電影《我們現在去哪》奪多倫多觀眾選擇獎
    1978年,多倫多影展設立了最高獎項——"觀眾選擇獎",該獎的評選結果在前十年間,竟有八部與奧斯卡獎的相關獎項重合,因此逐漸積聚了評論界的目光。多倫多電影節的另一個特點是笑納全球電影,門檻與三大國際A類電影節相比較低,這也使得沒有"競賽單元"的多倫多,成了"推銷競賽"的大賣場。
  • 影評:《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深情若是一樁悲劇,必定以死來句讀
    他是一個執著的人,所以在幾次遇到完全不知道的問題時,仍然選擇繼續挑戰。始終忘不了賈馬爾面對警官,面對百萬富翁主持人時的眼神。稚嫩、平靜、無奈、不甘,幼時喪母,體驗過人生百態,經歷過無數絕望後的賈馬爾可以淡定從容的面對凡世間紛紛雜雜、水煮沉浮。如果沒有百萬富翁這個節目,沒有主持人的人性缺點,關於賈馬爾的遭遇我們無從得知,關於貧民窟的冷暖我們也從不會感受。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劇情梗概
    不料今天來參加錄像的參賽者,傑瑪-馬利克,一個在孟買貧民窟長大的孤兒,既年輕又青澀、也沒上過大學,竟然一連答對11個問題!只差最後那麼一題,就要捧回2000萬……觀眾、所有人,內心不禁都悄悄起了疑心:「難道是作弊?」  節目錄像暫停,製作單位找來警察逮捕傑瑪。
  • 姜文獲卓別林獎,該獎都是頒給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電影人
    該獎項每年都會頒給一位在全球範圍內為電影藝術做出長期貢獻,並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電影人,有點像是「終身成就獎」。 姜文拿到該獎也算是實至名歸了,雖然他導演雖然作品不多,但他很多作品都是口碑爆裂之作,像他的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
  • 哈內克《白絲帶》橫掃歐洲電影獎(圖)
    肯·洛奇與伊莎貝拉·於佩爾獲終身成就獎  當地時間上周六晚上,第22屆歐洲電影獎頒獎典禮在德國的波鴻舉行。由奧地利導演麥可·哈內克執導、今年勇奪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影片《白絲帶》成為最大贏家,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現實與回憶交織,很有意思的電影!
    這部劇當年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真是讓我差異,我認為是近年來難得普通人能夠欣賞和喜歡的一部奧斯卡影片。故事講的雖然是印度孟買的貧民窟的世界,但是導演仍然是來自原來殖民印度的英國。這很類似於印度人的修行,似乎只要你足夠虔誠,對待別人設置的種種困難統統不懼,為了實現目標願意放棄一切,想盡一切辦法,那麼神祗大抵會保護你的,站在你這邊,將最好的運氣都交給你運作,你只需要不忘初心就好,然後在你終於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還會收穫一些世俗人永遠追求不到的意外之物。影片展示的貧民窟雖然經過加工,但是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它真實的一面。
  • 這部讓樂迷淚奔的電影,借披頭四之口傳遞幸福真諦
    但漸漸地他意識到,當大明星也有煩惱,他不敢向暗戀多年的女孩表白。更可怕的是,他發現世界上還有兩個陌生人和他一樣記得披頭四,也就是說,他的欺騙行為很有可能被公諸於眾…… 這部電影的導演丹尼·博伊爾來自英國,最有名的電影作品要數《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和《猜火車》。
  •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更愛自己的生活!
    所以圍觀完這樣一個悽慘的故事後,很多人最深切的體悟是:生活在一個安穩的國度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是的,這個世界有很多被我們歲月靜好的日常生活所遺忘的另一面,當你從影像構築的故事裡,那麼真實地捕捉到那一面時,或許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