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濫觴之地」,華夏之祖,炎黃之根,中國之本。有人說:只有到了運城,才能最直觀地感知華夏文明的始祖和起源。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城均在這裡。運城人文薈萃,這裡是詩人王勃、文學家柳宗元、貴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矽、史學家司馬光,還是武聖關公的故裡。
可以說,有中國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關帝廟的身影。國內幾座規模較大的關帝廟如河南洛陽、湖北當陽和山西解州,當然位於解州的這座關帝廟更是雄踞首位,為武廟之祖,故有關帝「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裡」之說。解州常平是關老爺的故鄉,所以全國最大的關帝廟就是這座解州關帝廟。
武聖關羽自然不用我多做介紹,蜀漢丞相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曰「絕倫逸群」,被後世封他為「大帝」、尊稱為「武聖」。在古代名人燦若繁星的天穹中,關羽也是一顆耀眼的明星。解州關帝廟坐落在運城市西南15公裡的解州鎮西。始建於陳末隋初,北宋重建,明清達到鼎盛時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皇宮級別的明清古建築。
一條東西大街將關帝廟分成南北兩大部分,街南稱「結義園」,街北是正廟,總佔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關帝廟的建築規格非常高,呈「前朝後寢」的宮殿式布局。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兩側配有木坊、石坊、碑亭和東西長廊等。
結義坊為結義園大門,明代建築,與主廟端門成南北對峙之勢,是一座氣勢宏大的木質牌坊,上懸結義園匾額。該園為紀念劉、關、張 桃園結義而建。內部古木參天,桃林滿園,山水相依,君子亭、 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錯落其間。
端門即開端之門,中間略高,磚雕匾書「關帝廟」,左右分列「精忠貫日」、「大義參天」楣額,厚重端莊,威嚴肅穆。
照壁寬13米,高6米,下築束腰須彌式基座,上部以琉璃瓦覆頂。正中壁心塑以怒放的牡丹,上配火焰寶珠,四條蟠龍騰雲駕霧,遨遊四方。這裡建四龍壁是因為關羽生前是人,死後才被封為帝王,所以這裡建四龍壁,說明關羽和一般的真龍天子的不同。照壁前面的是三分砥柱石,是一塊隕石,傳說該隕石是關帝的化身。
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144幅。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的畫像,北有反映關羽一生主要經歷的彩繪。
御書樓與午門相接,原名八卦樓,面闊進深各五間,整體為兩層三簷,歇山式琉璃頂,造型別致,精巧玲瓏。清康熙皇帝巡遊南方,在此御書「義炳乾坤」題匾。
崇寧殿是敬奉關帝聖尊的主體建築,因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名。殿前蒼松翠柏,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殿內木雕神龕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龕外木雕雲龍金柱;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外部有雕龍石柱26根,傳說是從晉國舊宮殿拆運來的。
目前解州關帝廟在工作日期間是免門票的,掃碼就能進。整體建築古色古香,很多細節特別美,讓人不得不感嘆工匠的高超技藝。各種石獅和銅獅,造型俏皮可愛又不失大氣,特別難得。共有兩處可以上香,特意來拜拜保來年工作順利。一處是崇寧殿,殿前的磨刀石真的好大,右側的腳印特別有意思,巨大一個,導遊說左腳踩在關公當年的大腳印上寓意步步高升。
另一處是關帝祖廟。站在氣肅千秋牌匾前可以看到後面四棵樹遠看恰好組成一條龍的樣子,萬物皆有靈性,沒有修剪過的枝葉自然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景觀,也昭示著關帝自有的帝王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