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許蔚菡陳佩珊柯小嬌)「如果沒有你們去馳援(武漢),不知道結果會怎樣。非常感謝,一線醫護人員最辛苦。」廈門公交集團公交車司機、小黃帽志願者林曉蕾向援鄂醫護人員、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陳蘭鄭重地敬了個禮。
「我們的節日·端午」暨情暖端午致敬抗疫一線工作者特別活動舉行。記者陳理傑攝
這是昨日16時,在思明區金榜書院,「萬粽一心愛滿廈門」———「我們的節日·端午」暨情暖端午致敬抗疫一線工作者特別活動中發生的溫暖一幕。
大家上手體驗包粽子,現場其樂融融。記者陳理傑攝
此次活動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指導,廈門市紅十字會、廈門市紅十字基金會、思明區委文明辦和海西晨報社主辦,愛心企業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支持,旨在向抗疫一線的工作者致敬,感謝她們的無私奉獻和忘我付出,同時也是響應市委文明辦號召,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家國情懷,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向身邊的模範學習,助力「愛心廈門」「文明廈門」建設的一次行動。18位女性出席本次活動,她們在生活中詮釋著女兒、妻子、母親等不同角色,但在疫情面前,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最美「逆行者」。
「你們不只是『半邊天』,你們是撐起了大半邊天!」海西晨報社負責人陳煒明在致辭中,向在座的抗疫一線「女神」代表們致敬。他說,在粽葉飄香的時候,大家像一家人一樣迎接端午佳節,這種萬「粽」一心的愛,不只是廈門這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是我們這個國家,在疫情防控中表現出來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無私大愛。
晨報製作頭版號外送給抗疫「女神」們。記者陳理傑攝
為了向抗疫「女神」們致敬,晨報特地為她們製作了一個頭版號外,展示了各位工作者在疫情工作中的「拼照」和生活中的「美照」,還附上了她們的個人故事,同時還用心裝裱成一幅幅捲軸送給大家留念。拿到這份禮物,「女神」們十分高興,攤開、卷上,看了又看。「上頭版了上頭版了!」她們的欣喜溢於言表。
在馬壠社區黨總支委員、居委會副主任黃秀嘆看來,這是一份很有紀念意義的禮物。「一開始我覺得我們做的是基層工作,力量比較小,但收到這頭版,有一種記錄了人生重要時刻的感覺,這是一份難得的回憶。」
精心搭配食材,用心包裹粽葉,製作美味粽子。記者陳理傑攝
這一愛意滿滿的活動還得到了「廈大餐飲」廈門南強後勤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福建藥業連鎖有限公司廈門禾祥中醫門診部的支持。「廈大餐飲」除提供了300個已裝袋好的粽子外,還備了100個粽子的原材料,讓「女神」們一起現場包粽子。
同仁堂廈門禾祥中醫門診部則現場教大家製作端午香囊,並為大家人手配備了一個清香四溢的精美香囊。
巧手制香囊。記者陳理傑攝
做香囊包粽子「女神」們顯身手
端午節怎麼少得了香囊和粽子?活動最後,「女神」們紛紛上手體驗了一番。
佩戴香囊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既有避邪驅瘟之意,也有點綴裝飾之用,當然,更有藥用之功。北京同仁堂福建藥業連鎖有限公司廈門禾祥中醫門診部的工作人員林惠真帶來薄荷、艾葉等幾味藥材,教大家製作香囊,現場還有三位代表上臺學習。
林惠真說,這幾味藥材具有提神醒腦、驅趕蚊蟲的作用。「裝3勺約12克藥粉放進網袋中,拉緊繩子,再放進絲線布包裡。」一個精美的香囊就做好了。她表示,很開心可以教大家製作香囊,聽完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發言很感動,感謝她們為大家負重前行。
包完香囊,「女神」們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包粽子比賽。蛋黃、香菇、豬肉、海蠣幹、糯米……各類食材一列排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耐心地傳授秘訣———兩片粽葉一折,用手託住底部,放入糯米,搭配配料,粽葉用力一折,繩子一綁,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不一會兒,廈門六中工會副主席陳素寶便包好了第一個粽子。另一邊,濱東小學副校長吳玉瓊沒幾分鐘已經包好了7個粽子,她說,大家都為防疫工作做出了貢獻,這次活動相當於一次小結,對今後的工作是很大的鼓勵。
對新手們來說,粽子包起來可沒那麼容易。元翔廈門空港安檢護衛部安檢員胡潔是第一次包粽子,雖然包出來的粽子形狀奇特,但她仍然成就感滿滿,還要把粽子帶回家。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管護師莊源紅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包成了一個粽子。「我是『手殘黨』,這是團隊合作的成果。」她笑著說。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陳蘭也是第一次包粽子和製作香囊。在她看來,包粽子比製作香囊難多了,「我包了兩個,形狀還可以,但是煮的時候估計會散開。」她說,很開心可以和各行各業的女性齊聚一堂,了解她們的工作狀態,「聽完大家的發言挺感動的,每個人都在為社會做好分內的事。」
大家一邊比賽一邊精誠協作,沒多久,五六十個粽子就包好了,有完美形狀的,也有瘦長「體格」的,還有長著「翅膀」的……雖然形狀各異,但是大家臉上綻放著同樣燦爛的笑容。
(記者柯小嬌)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