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我再次來到鄭州婦幼保健院,守在媳婦旁邊,等待我第二個孩子的出生。
按照醫生的計劃,今天上午剖腹產。
畢竟已經到預產期了,媳婦還有點高血壓,醫生的意思是不用再等了,老大都是剖的,老二還建議剖。
那就剖吧,早晚都是那麼一下子。
回想起上一次,還是16年8月,是個火熱的夏天,現在是冬天。
不同的季節,心境也略有不同。生老大時,心裡誠惶誠恐。現在的心境說不上波瀾不驚,但也沒什麼緊張的。
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至理名言也。
現在老大4歲多,作為父母,已經初步從養孩子的瑣碎中解脫出來了。現在又要進入一個新的徵程,如果你問我,養孩子的感覺是什麼樣?有什麼心得體會?我有三點感受可以分享。
第一,養孩子絕對是一種複利行為。
所謂複利,就是每天的收益都在原有的本息收益上再增加。複利最大的特點是剛開始時沒什麼感覺,時間長後突然狂飆猛進,讓你的收益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用複利這種經濟學術語來比喻孩子,似乎有點不太恰當,畢竟養孩子不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
但如果你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件作品來看待,就會發現這種解釋很貼切。
很多人喜歡孩子,但忍受不了養孩子的麻煩。
前三年確實麻煩,一歲前更麻煩,滿月之前超級麻煩。
但這種麻煩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小,熬過去,就能有新的體會。
直到某一天他不再麻煩你,那就是他脫離你懷抱展翅高飛的時候。
麻煩越來越小,成果越來越大,孩子每天一個樣。
作為你給這個世界貢獻的最重要的作品,總有一天你會覺得:養孩子,值!
第二點感觸是,如果要生,就生兩個。
在有這個孩子之前,我還打定了不要二胎的決心。
但隨著二胎的慢慢孵化,自己的心態也莫名其妙的產生了變化。
以前覺得,養孩子只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體驗一次就夠了,知道生孩子養孩子是怎麼回事了,接下來就開始為自己生活了。不能一輩子綁在孩子身上。
現在覺得,一個孩子的體驗和兩個肯定不一樣。
如果你想讓自己在養孩子這件事上的體驗值加倍,那就生兩個。
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加法關係,而是為原有的家庭引入了一種新的變量,就能激活原有的系統。
學過高中數學的都知道,三口之家的排列組合有6種關係,4口之家的排列組合有24種關係。
有些東西可以用數學模型來衡量,但除了數學之外,它有一些世俗的東西,可以證明兩個比一個好。
且不說你老了之後躺在床上,拔氧氣管有沒人商量這個梗。
單說養孩子的成本問題,通常認為,養兩個孩子的成本是養一個孩子的1.5倍。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並非沒有道理。
生兩個孩子,剛剛好。這是我現階段的體會。
第三點感觸是,養孩子不是為了養老,不是為瞭望子成龍,不要把自己沒實現的願望加到他身上。
有一個說法是,不輔導孩子作業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
這是典型的養孩子焦慮症。
我覺得我不是這種父母,我也不會得這種焦慮症,因為我已經從根兒上把這事兒看開了。
首先我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依附於你的存在,你不能對他有太強的控制欲。
孩子的人生有它自己的軌跡,不用給他設置條條框框,非要按照父母的意思來。
很多父母自己當社畜,感覺這輩子沒啥指望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拼命的壓榨孩子、要求孩子,就像老闆壓榨自己一樣。
這是一種對自己人生不負責,也是對孩子人生不負責的懦弱的人。
我不做這種父母,我對我的孩子要求很簡單。只要身體健康、心情快樂、性格健全,長大後能知道自己將來幹什麼,我就知足了。
聽起來很簡單的要求,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因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
以上三點,就是我分享的,關於養孩子的體會。
上午就剖腹產了,今天先寫到這裡。
祝我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