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嘲笑日本「失去的20年」,可是從進入21世紀開始,20年裡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算下來,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這已經遠遠將德國、英國和法國這樣的諾貝爾獎強國甩在身後。
而我們的歷史文化比日本更悠久長遠,為什麼獲諾貝爾獎的人卻屈指可數呢?
很多人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投入和人文環境。
戰敗後的日本雖然當時財力有限,卻加大科技與教育的投入,同時日本整個社會都很尊重教育和科技。
當然還有其它的各種原因,但我們從日本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也可窺見一斑。雖然我們年年喊素質教育,給孩子減負,但書包卻越來越重。而日本更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探索精神的培養,讓孩子更多的親近大自然,而不是各種輔導班。
因為大自然自己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日本很重視「一大一小」的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地球儀和顯微鏡。一個讓你了解宇宙這樣的宏觀世界,一個觀察奇妙的微觀世界。能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興趣,埋下一顆讓人前進的種子。
也許一個顯微鏡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發。
就像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談及自己為何走上科學之路時說:只是想弄明白水母為什麼會發光。
生命科學研究大師–下村修
自然科學是非常奇妙的,那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在微觀世界卻呈現出讓人迷醉的景象。
上學時都觀察過的洋蔥片↓
你看得出來這是蚊子的頭部嗎↓
漂亮的鹽晶本↓
小小的螞蟻↓
迷幻感的松木切片
好吃的蜂蜜
草莓
隨處可見的沙子
這些常見的物品,在顯微鏡下,紛紛展現它獨特的另一面。別說孩子看了興致勃勃,就連許多大人看了都嘖嘖稱奇。
著名的光學儀器公司日本肯高,推出了一款專用的兒童顯微鏡,能放大60~120倍,隨時能掏出來,觀察身邊的花草昆蟲。
只有30g重,大概兩支唇膏大小,3歲的小朋友都能單手使用。就這樣一個小東西,卻能讓孩子感受專業顯微鏡的雙鏡調試,位移相反等基本操作。
這款Kenko便攜顯微鏡上架日本亞馬遜時,就收穫了無數好評。
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要使用前裝入一顆7號電池,就能開啟你的探索旅程。
對於孩子來說,不需要做切片、染色那些複雜的流程,打開自帶LED燈,就能開始直接觀察物體。LED燈的存在,不易傷眼。
而且還可以手動對焦,比貼在手機上看的顯微鏡而言,更加精細。
下面的旋鈕是調節焦距,上面是調節60-120倍之間的倍數。
除了用眼觀察,升級版的顯微鏡,還配了手機夾,這樣就可以用手機對準目鏡拍攝照片或視頻,記錄美好瞬間(注意關掉微距模式)。
觀察出來的效果也很清楚,給大家曬曬樣張。
猜猜這些都是啥?
孩子拿到顯微鏡,就拍了塑料和織物,還研究了小螞蟻,這可比玩手機有意義多了!
一個小小的顯微鏡,卻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了解微觀世界,或許他(她)就是下一個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