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2020-07-30 爆侃家居圈

很多人嘲笑日本「失去的20年」,可是從進入21世紀開始,20年裡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算下來,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這已經遠遠將德國、英國和法國這樣的諾貝爾獎強國甩在身後。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而我們的歷史文化比日本更悠久長遠,為什麼獲諾貝爾獎的人卻屈指可數呢?

很多人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投入和人文環境

戰敗後的日本雖然當時財力有限,卻加大科技與教育的投入,同時日本整個社會都很尊重教育和科技。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當然還有其它的各種原因,但我們從日本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也可窺見一斑。雖然我們年年喊素質教育,給孩子減負,但書包卻越來越重。而日本更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探索精神的培養,讓孩子更多的親近大自然,而不是各種輔導班。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因為大自然自己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日本很重視「一大一小」的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地球儀和顯微鏡。一個讓你了解宇宙這樣的宏觀世界,一個觀察奇妙的微觀世界。能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興趣,埋下一顆讓人前進的種子。

也許一個顯微鏡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發。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就像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談及自己為何走上科學之路時說:只是想弄明白水母為什麼會發光。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生命科學研究大師–下村修

自然科學是非常奇妙的,那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在微觀世界卻呈現出讓人迷醉的景象。

上學時都觀察過的洋蔥片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你看得出來這是蚊子的頭部嗎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漂亮的鹽晶本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小小的螞蟻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迷幻感的松木切片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好吃的蜂蜜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草莓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隨處可見的沙子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這些常見的物品,在顯微鏡下,紛紛展現它獨特的另一面。別說孩子看了興致勃勃,就連許多大人看了都嘖嘖稱奇。

著名的光學儀器公司日本肯高,推出了一款專用的兒童顯微鏡,能放大60~120倍,隨時能掏出來,觀察身邊的花草昆蟲。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只有30g重,大概兩支唇膏大小,3歲的小朋友都能單手使用。就這樣一個小東西,卻能讓孩子感受專業顯微鏡的雙鏡調試,位移相反等基本操作。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這款Kenko便攜顯微鏡上架日本亞馬遜時,就收穫了無數好評。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要使用前裝入一顆7號電池,就能開啟你的探索旅程。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對於孩子來說,不需要做切片、染色那些複雜的流程,打開自帶LED燈,就能開始直接觀察物體。LED燈的存在,不易傷眼。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而且還可以手動對焦,比貼在手機上看的顯微鏡而言,更加精細。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下面的旋鈕是調節焦距,上面是調節60-120倍之間的倍數。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除了用眼觀察,升級版的顯微鏡,還配了手機夾,這樣就可以用手機對準目鏡拍攝照片或視頻,記錄美好瞬間(注意關掉微距模式)。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觀察出來的效果也很清楚,給大家曬曬樣張。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猜猜這些都是啥?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孩子拿到顯微鏡,就拍了塑料和織物,還研究了小螞蟻,這可比玩手機有意義多了!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一個小小的顯微鏡,卻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了解微觀世界,或許他(她)就是下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科學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希望國內科學家們,能斬獲更多的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中國家長深思!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這樣教育孩子,中國家長真該學學!首先我們來說說諾貝爾獎吧,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所以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行業乃至於一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了。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會在這個期間進行評選。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 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
  • 火爆日本的「兒童顯微鏡」,卻被中國超越,網友:是真的嗎?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自然科學教育的國家,這個和國內家長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培訓班不同,日本從小就教育兒童,要親近大自然,參加各種活動。大部分日本的媒體結論是:接觸大自然,萌生好奇心是科研的起點。同時日本也是諾貝爾獎的常客,最近20年的時間之中,平均一年獲得一個。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井噴背後要感謝偉大的教育改革
    據日本媒體報導,受表彰的吉野彰教授出生於日本大阪,現年71歲。吉野教授於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72年,吉野彰進入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1994年擔任AT&T技術開發部長,1997年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離子二次電池事業推進室室長。
  • 火爆國外的「兒童顯微鏡」,卻頻遭中國家長差評,商家:我也很冤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兒童自然科學教育的國家。與我們對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的熱情不同,日本從小就教育孩子親近自然,積極參加各種戶外活動。他們的觀點是:接觸自然,產生好奇心是科學研究的「源頭」。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冢吉子(Yoshiko Otsuka)說:「孩子童年時,通過與自然的接觸,他萌生了原始而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也是培養一代科學大師的途徑。」左為大隅良典在過去的20年裡,日本每年平均獲得一次諾貝爾獎,這是一個奇蹟。
  • 比起19年狂攬19次諾獎,這才是日本可怕之處|諾獎|柴昌俊|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當時,從日本國內到國際社會,對此爭議都不小。可從2001到2019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計劃進行時間尚未過半,就已經狂攬19個諾獎。也有數據表明,日本近些年的科研發表數量呈下降趨勢,被引用的數量也沒有以前多。
  • 日本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成功的孩子都具備數學邏輯等能力
    本來,日本獲一個諾貝爾獎並沒什麼稀奇,可知道了這組數據之後: 日本從2001到20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平均1年1個; 這也是日本拿下的第26個諾貝爾獎; 而且,其中絕大多數獲獎者都是在日本本土接受的教育。
  • 看完這所日本最窮的學校,瞬間明白日本為何20年能拿19個諾獎!
    前言:2019年10月9日,最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日本化學家吉野彰,成為日本歷史上第2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過去20年,日本人一共獲得了19枚諾貝爾獎,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大家都在問,一個小小的國家,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很多,我想最大的原因還是教育。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一所日本的學校,它處於很偏遠的衝島,總共學生就10人,但是看看學校的各種設施就會瞬間明白為啥日本20年能拿19個諾貝爾獎。
  • 中日19年對比:諾貝爾獎的慘敗和娛樂至死的荒唐
    19年來,日本把錢投給了科學,換來了19座諾貝爾獎;中國把錢投給了娛樂小鮮肉業,換來的是什麼呢? 01 2001年,日本政府定了一個口號「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並持續投入資金。 然而此前諾獎百年歷史,日本只有9位得主。 這樣的宣言,在當年人們看來,不啻為一個笑柄。
  • 讓小孩放大120倍看世界,主動放下手機,日本這款兒童顯微鏡火了
    我們身邊的每一樣東西,其實都跟我們看見的不太一樣,尤其是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十乃至數百倍的時候,你可能會發出「原來我一點也不了解這個世界」的感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不信?看看下面這些顯微鏡下的東西,能猜對2個算你牛!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做了什麼?
    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這個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日本的科研投入甚至比美國都高!
  • 日本研發黑科技:口袋顯微鏡,能驗鈔還可以看小蝌蚪
    不如換上這款日本顯微鏡,放下手機隨時看微觀世界小時候多想擁有一臺自己的顯微鏡,可惜那時候顯微鏡太笨重而且生活並不富裕,這樣的高門檻往往阻擋了大眾探索的腳步。科技總是不斷發展,顯微鏡有了新的外觀。現在這款可以裝在口袋的日本顯微鏡已經走紅。以後想看看微觀世界,就非常容易了。
  • 日本發明兒童顯微鏡,讓孩子放大120倍看世界,網友邊「罵」邊買
    日本就非常重視對孩子自然科學的教育,很多人家裡都會備上一個顯微鏡,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為了讓孩子更方便的觀察戶外的一花一草一動物,日本知名光學企業肯高公司發明可攜式顯微鏡,只有一個手掌般大小,非常輕便。就連「科普大神」李永樂老師,也忍不住給粉絲們分享了這款日本網紅顯微鏡,一下子賣出了5000多套!
  • 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 日本發明兒童顯微鏡,能看到放大120倍的世界,中國網友邊罵邊買
    日本人發明的兒童顯微鏡,能看到放大120倍的世界,中國網友邊罵邊買你們家孩子會不會問這種問題:「灰塵是什麼樣子的?」、「螞蟻這麼小,也跟我們一樣有器官嗎?」、「花蕊在哪裡?」於是,日本專門做光學儀器的公司,肯高,發明了一款可攜式顯微鏡,能看到放大120倍的世界
  •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_愛科學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愛科學,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是一家堅持自主創新的科技型公司,專注於研發和探索新一代顯微鏡,掌握了數十項核心技術,擁有5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 夏天的時候拍死個蚊子,看看蚊子腿啊,蚊子嘴啊,蚊子翅膀啊,非常清楚。據說醫學院裡流傳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 日本一家企業,把光學技術用在顯微鏡上,這樣設計讓無數兒童受益
    所以推薦可以握在手裡的顯微鏡,,這是一款方便孩子探索微觀世界的科學儀器。肯高這個企業在光學領域相當有名,距今已有60多年歷史了,玩攝影的應該比較熟悉。最近肯高設計了一款迷你顯微鏡,一上市就受到大家的追捧。這款顯微鏡在設計上它是偏輕盈的,使用起來也比較的方便,不需要放在桌子上,直接拿著手裡就能用。
  • 2000年以後,日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他們憑什麼這麼牛?
    諾貝爾獎是當今科學界最高成就,如今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個恐怖的國家存在,那就是日本,2000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截止2019年為止,已有27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兩名美籍日本人。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一項計劃,50年內要有30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已實現了大半,日本的科學領域在將來,或許存在著更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最強大腦》節目中,日本9歲少年辻窪凜音獲得世界冠軍,她以超心算5倍的速度完成挑戰,令全球觀眾驚嘆不已。要知道日本的數學,是學自中國的,中國在數學領域,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老師。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