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2020-12-13 騰訊網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研究者。

前田浩和松村保廣:EPR效果、個別化癌症治療先驅

對僅針對癌變組織作用的有效治療法的開發做出貢獻的生物動力學研究所(熊本市中央區)的前田浩理事長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的松村保廣客座研究員是生物醫學獎的有力候補。

前田浩

從癌細胞周圍血管的分子易分離的性質中,弄清了大分子的化合物在癌細胞聚集的「EPR効果」。讓抗癌劑僅作用在癌變組織的藥物送達系統(DDS)的發現受到藥學領域的矚目,對抗癌劑治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京都大學的森和俊教授也是有力的候補人。森和俊教授他發現了蛋白質作成的細胞小器官「小胞體」中的變性蛋白質的檢出和修復機制。目前正通過該機制研究糖尿病和癌症及其治療方法。

森和俊

此外,國際性的科學情報企業CLARIVATE於23日在有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領域獎項的研究者中,選出了癌症研究會癌症精查醫療研究中心的中村祐鋪所長。

中村所長開發了能標出被稱作「遺傳性多型」的全遺傳情報的DNA排列的個體差異處的標記器。

該發明的運用推進的「個別化醫療」,成為個別化癌症治療的先驅。現在中村所長擔任內閤府主導的「戰略革新創造項目(SIP)」第2期的項目指導。

十倉好紀:強相關電子系第一人

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是宇宙領域的2個主題中的3名歐美研究員獲獎。從過去的傾向上看,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漿可能出現在物性等應用領域,日本人有望獲獎。

每年都被認為是有力候補的是東京大學的十倉好紀卓越教授(理化學研究所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長)。十倉教授擁有高溫超電導、巨大磁體抵抗、Multiferroix物質等多重領域的業績,是「強相關電子系」的物性物理學領域的第一人。正推進節能並能記憶大容量情報的儲存晶片的應用。

十倉好紀

開發磁石性質的半導體,開拓了「半導體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東北大學的大野英男總長也是有力候選人。大野英男總長實證論和以往的半導體融合的地點離集積迴路。此外,開發了鐵系高溫超電導體等的東京工業大學的細野秀雄榮譽教授和開發了世界最強的釹磁石的NDFEB(京都市西京區)的佐川真人社長的呼聲也很高。

近年成為話題的量子電腦領域中,「量子瞬間移動」實驗成功的東大古沢明教授、提倡加拿大的D網絡系統的商用量子電腦開發關聯的「量子退火」的西森秀稔教授也是候選人。

除此之外,還有光通信和次世代半導體、光設備、光格子鍾等眾多備受矚目的領域日。

藤田誠和野依良治:自己集合與Lewis酸觸媒

化學獎的主題常設置在和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的相同領域。回顧過去20年,00年、01年、05年、10年和16年這五年都是化學合成/反應領域獲獎。今年同一領域獲獎的可能性很高。僅憑有機分子和金屬離子混合而合成的「正方形的分子」在1990年首次被合成。

18年獲得被稱作是諾貝爾獎登龍門的沃爾夫獎的東京大學藤田誠卓越教授是一名有力的候補。藤田誠卓越教授將分子自發形成的構造體的「自集合」應用在化學合成中。應用該技術,混合金屬離子和略微彎曲的金屬離子的微弱結合「配位原子」合成了巨大的球狀分子。並開發了能解析任意分子結構的「結晶海綿法」。

藤田誠

與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古屋大學的野依良治特別教授等人切磋琢磨喜愛研究開發觸媒化學的中部大學的山本尚教授也是候補之一。開發了廣義下的酸/鹽基反應中具有高構造的「Lewis酸觸媒」。確立了副生成物少、優先目的反應的技術。

同技術應用於醫藥品等機能性化合物中的重要不齊分子的合成上。用於具有降壓作用的「prostaglandin, PG」的合成以及工業的不齊酸化中使用的釩觸媒中。

另外,東北福祉大學的小川誠二特任教授和桐陰橫濱大學的宮坂力特任教授也被選為候補人。

相關焦點

  • 2017年諾貝爾獎開啟頒獎周 華裔科學獎張遠成醫學獎熱門人選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科學家,這也使得這一獎項更為中國人所熟知。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又會花落誰家?據報導,華裔女科學家張遠和她的丈夫派屈克·摩爾成為了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
  •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桂冠
    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光榮桂冠2019年化學科學的最高榮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去年由美國科學家阿諾德、史密斯及英國科學家溫特三人共獲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這三人「駕馭演化的力量來造福人類」,從製造生質燃料、對抗自體免疫疾病到治療癌症,都做出巨大貢獻。而今年會是誰摘下化學獎桂冠?
  • 2000年以後,日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他們憑什麼這麼牛?
    諾貝爾獎是當今科學界最高成就,如今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個恐怖的國家存在,那就是日本,2000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截止2019年為止,已有27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兩名美籍日本人。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一項計劃,50年內要有30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已實現了大半,日本的科學領域在將來,或許存在著更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最強大腦》節目中,日本9歲少年辻窪凜音獲得世界冠軍,她以超心算5倍的速度完成挑戰,令全球觀眾驚嘆不已。要知道日本的數學,是學自中國的,中國在數學領域,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老師。
  • 日本「聽歌劇延壽」研究獲搞笑諾貝爾獎醫學獎
    日本帝京大學醫學系外科副教授新見正則的研究團隊憑藉「讓老鼠聽歌劇延長心臟移植存活期」的實驗結果獲得了「醫學獎」。好侍食品公司研究主管今井真介的團隊則因發現「形成洋蔥內催淚物質的酵素(又稱酶)」獲得化學獎。
  • 日本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組圖)
    梶田隆章受業於日本著名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戶塚洋二,2002年三人共同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阿瑟·麥克唐納  加拿大物理學家、薩德伯裡中微子天文臺研究所主任,1943年出生。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1982年至1989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物理學教授。現任加拿大女王大學戈登和帕特裡夏灰色粒子天體物理主席。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中國家長深思!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這樣教育孩子,中國家長真該學學!首先我們來說說諾貝爾獎吧,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所以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行業乃至於一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了。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會在這個期間進行評選。
  • 2020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今年的諾貝爾獎被授予為對抗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導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全球健康問題。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村上春樹作品翻譯者:村上今年獲諾獎機率不大
    近日,英國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公布了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3/1再成最大熱門。自去年,adbrokes押中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之後,該公司公布的賠率便成為世界矚目的諾獎「風向標」。  與「風向標」再次指向亞洲作家不同,有傳言稱今年諾獎將由美國作家摘得獎項。
  • 僅僅20年,日本就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兒童顯微鏡也許能帶來啟發
    很多人嘲笑日本「失去的20年」,可是從進入21世紀開始,20年裡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算下來,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這已經遠遠將德國、英國和法國這樣的諾貝爾獎強國甩在身後。而我們的歷史文化比日本更悠久長遠,為什麼獲諾貝爾獎的人卻屈指可數呢?很多人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投入和人文環境。戰敗後的日本雖然當時財力有限,卻加大科技與教育的投入,同時日本整個社會都很尊重教育和科技。
  • 你以為日本在衰落, 可事實是它年均拿走一個諾貝爾獎
    還記得莫言代表中國首獲諾貝爾獎時,興奮的國人把莫言先生老家圍了個水洩不通,連他舊居院子的蘿蔔都拔了個精光,逼得他二哥出逃的情形麼?可是對日本人來說,拿個諾貝爾獎就像我們拿個桌球冠軍那樣稀鬆平常。自1949年物理學家湯川秀樹代表日本首獲諾貝爾獎起,至2018年總共已經有27位日本人拿走了諾貝爾獎。
  • 2014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晚睡的人更自戀」獲心理學獎
    2014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晚睡的人更自戀」獲心理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吳恆 見習記者 周辰 2014-09-19 18:03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做了什麼?
    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這個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日本的科研投入甚至比美國都高!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宇宙認知貢獻今年獲青睞 物理學諾獎近5年都給了誰?
    諾貝爾獎初始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 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預測,這幾位日本科學家希望不小
    綜合中外各路預測,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領域應該集中在粒子物理或凝聚態物理兩個領域,且其中很可能有日本科學家獲獎。尤其在凝聚態物理領域,日本科學家中有希望獲獎的成果恐怕是一隻手都數不過來。我們今天就來大膽做一波預測,看看下面的這些科學家及他們的成果,能否在今年斬獲桂冠。
  • 日本醫生「接吻改善皮膚過敏」研究獲搞笑諾貝爾獎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 日媒稱,「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17日在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的哈佛大學舉行,為幽默有趣的科學研究頒發獎項。此次醫學獎頒發給了大阪府一家診所所長木俁肇(62歲),他研究證明了接吻可以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 看看2019諾貝爾獎都發給了誰,他們做了什麼,又說了什麼? | 東西黑板報
    【知識角】:我們一起來走近2019年諾貝爾三項自然科學大獎:化學、物理、醫學!看看是哪些大咖獲此殊榮,他們做了什麼,又在獲獎後說了什麼?根據財經網10月10日,培訓機構韋博英語被曝大量門店停課關門,媒體探訪上海總部,發現人去樓空,只有部分自稱「志願者」的人在給學員登記退款備案信息。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分店已關門。
  • 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中央高層智囊深刻反思中日差距!
    吉野教授於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72年,吉野彰進入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現為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
  • 比起19年狂攬19次諾獎,這才是日本可怕之處|諾獎|柴昌俊|諾貝爾獎|...
    Stanley Whittingham的研究為鋰電池發展奠定了基礎;1985年,吉野彰利用鈷酸鋰,製造出了第一塊鋰電池,改變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諾貝爾獎委員會用「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概括三人做出的貢獻。
  • 為何說日本再難延續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輝煌?專家回答一針見血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所有頒獎領域內的最高水準,其獲獎人數成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象徵之一。 日本曾在2001年放出豪言:「要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諾貝爾獲得者只有9位,因此外界一致認為日本是痴人說夢。但是,日本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有這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