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到禮要到」不再是「禮尚往來」

2021-01-20 中國江西網

  姜煒宏

  同學畢業後兩年沒見,初次聯繫就是邀請參加婚禮,甚至提供了銀行帳號,表示「人不到禮要到」,昨日上午,合肥市民孫先生遇到這「難受」的事。五一將至,合肥市民紛紛反映,接連而至的婚禮和「份子錢」,讓人吃不消。(中國青年網4月27日)

  同學結婚隨分子那是太正常不過的了,不過「人不到禮要到」,甚至還發來了銀行帳號,這著實讓人覺得不舒服,有點象直接從兜裡掏錢,被打劫了一樣的感覺。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事,關係很一般的普通朋友,不是個事的事也要張羅一番,今天小舅子結婚,明天老爺子大壽,你說去還是不去?不去,下次見面會很尷尬,好象沒隨分子反倒是欠了人家的,再因為這個關係掰了就更不值得了。去,那就只好硬著頭皮委屈自己了。等等類似的事情確實讓人心煩。可是,如果不處理好了,更心煩的事情還跟在後面呢。

  禮尚往來,重在「往」也。如果單方面的不論感情上、還是金錢上的付出,都不會是個長久的事。實際,從這件事上看,如果文中的兩人平時關係就很好,別說隨分子,就是在通訊困難的時候給他點錢又何妨?文中那個要結婚的同學,平時在感情上就不投入,也不溝通,等你有事了,需要大家捧場了,這時你才想起這個同學,那個朋友,就很不對了。實際上,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去論,誰也不會差這個三頭二百的禮金,但是你總得讓人在感情上,心理上能接受這個事,大家才會心平氣和,才能將友誼進行到底。否則,就會象孫先生一樣,這禮隨也不是,不隨也不是。隨了鬧心,象被打劫,不隨,又覺得這麼多年的同學感情,還不至於為這點小事翻臉,左右為難,非常難受。

  高興的事為什麼辦成這樣,就是因為有的人非常自私,對朋友對親人感情上不投入,卻還想要產出,不管你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就是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朋友,有,還不如沒有,他有事可以隨意找你幫忙,等你有事的時候,他也會有一百個理由去拒絕。

來源:中國江西網
編輯:李園園

相關焦點

  • 「人不到禮要到」實為誤讀禮儀
    漫畫/朱慧卿  同學畢業後兩年沒見,初次聯繫就是邀請參加婚禮,甚至提供了銀行帳號,表示「人不到禮要到」,近日,安徽合肥市民孫先生遇到這「難受」的事。「五一」將至,合肥市民紛紛感嘆道:「接連而至的婚禮和『份子錢』,讓人吃不消。」(4月27日《安徽商報》)  「凡人情之所安而有節者,皆舉禮也」。正如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所說,對中國人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首先就是禮儀關係。用適當的禮物表達情意,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一份禮就是一份祝福,就是一份真情,就是一份中國人特別看重的面子。
  • 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以前人到禮不到,現在怎麼連禮都不到了?
    一些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連禮都不到了,其實這個問題問的還有些保守,不是有一些的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而是幾乎所有的地方冷宴都是如此,這幾乎成為了一種現象。很巧,我老表明天給孩子過滿月,禮尚往來,我孩子滿月的時候,他們給我行了500元,大家看到這個數目,是不是覺得禮很貴重,因為在我們這裡孩子滿月也就是一兩百元,但是他們給我行了500元,讓我深受感動,但是明天他們的孩子過滿月,該行多少呢?
  • 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導讀: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隨著天氣一天天的變冷,農村的酒席也明顯的增多起來,尤其是遇到一些所謂的「好日子」,更是扎堆舉辦。這也是傳統的禮尚往來,這幾年對於酒席隨禮卻不知不覺地發生著一些改變,從最開始的人到禮到,發展成為了人不到禮到,也就是說人沒有時間去,但隨禮的份子錢還是會讓人捎過去的。這也叫做人不到禮到,但這兩年的隨禮卻出現了人不到,禮也不到的現象發生。這又是為何呢?人情變得淡薄了?過去辦酒席都是紅白喜事,也算得上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對於這類酒席。
  • 農村冷席升級,從人不到禮到變成人禮都不到,是誰傷了赴宴者的心
    何為「冷席」,顧名思義就是主人名義上是請了很多人,也準備了很多桌的酒席,但最後赴宴的人卻少之又少,宴席上冷冷清清,尤其是最近幾年這種「冷席」在農村突然之間多了起來。而在早些年,農村宴席可是非常大的場面,那時候流水席都要吃上好幾天,有人宴請也都是高興得赴約,那為什麼現在突然卻沒人了呢?這就要從農村宴席的變化說起。
  • 農村婚宴新怪象:以前是禮到人不到,現在卻是人禮都不到,為啥?
    農村人之所以熱衷在冬季辦婚禮,一是因為冬季農民不用幹農活,人們有大把的時間來給孩子們操辦婚禮,二是由於以前沒有冰箱用來儲存婚宴上要用的蔬菜、肉類,冬季氣溫低,蔬菜、肉類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放壞。隨著農村婚禮的增多,在農村的婚宴上卻出現了新怪象。
  • 一些農村「冷宴」愈來愈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
    農村誰家有了事,假如是白事,村裡一些人不會等通知就會去幫忙。如果是紅事,則會通知到了才去,但不管是不等通知去幫忙的白事,還是接到通知去幫忙的紅事,是不能空手去的,都要多少隨一些禮。有的感覺心裡親近就多一些,但大多數時候,幫忙的人隨的都是個「街坊禮」。
  • 關係最好的人結婚,千萬不能「禮到人不到」,這樣想你就錯了
    可是如果這親戚、朋友跟你關係不一般,好到不能再好了,如果你光給份子錢掏了,說一句禮到人不到,就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前些年我最鐵的哥們結婚,那時候我在外地工作很忙,他希望我能參加他的婚禮,結果我沒去,他就對我嚴重不滿了。那時候,我覺得咱倆關係好,你就應該理解理解我的難處。可是我們也不經常見面,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
  • 一些農村冷宴愈來愈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不到?
    這種現象現在在農村裡面是非常正常的,所謂「冷宴」,就像題目當中所說的,以前是人不到禮到,現在是人禮都不到了。在我看來這是農村裡面對於這種並白喜事宴請進步的表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人禮都不到的裡面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確實農村各種事情,都需要搭人情,以前我們家村子裡面是一家5元,現在最少是50元甚至是100元。人情開支還是很大的。
  • 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正常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這一尺度就必須從嚴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中也包括一些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行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 禮多人不怪,人到中年,這四種禮絕對不能少
    人到中年以後,絕對不能太過死板,以為送禮就是一件不對的事情,是在徇私情。要知道,任何一種常識,都是積累出來的經驗。為人處世之道,中年人應該儘早參透才行。 人情是送禮送出來的,千萬不能小看送禮,有些人脈和退路,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 禮尚往來是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
    禮尚往來,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也是做人的最基本教養,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其中所說的「禮」指的是禮貌,也是禮節。沒有禮節,人與人之間就會矛盾重重;有了禮節,交流才有規矩和分寸。
  • 禮尚往來,其實是互惠心理給你挖的坑
    《影響力》它圍繞著六大原則: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逐一解讀每種原理在社會中發揮的功能,從而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禮尚往來是互惠原理的映射。據《禮記》記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它的本質,利用的就是互惠心理。這個成語的源自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得到魯定公的賞識,經常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藉故不見。
  • 別讓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外衣
    (8月6日 湖南日報)「禮尚往來」,本義是朋友親戚間的情義交換,用對了地方確實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用錯了地方則成為了一些官員受賄行賄的藉口。利用特殊節點收送紅包禮金,自認為是「禮尚往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卻「不小心」陷進了受賄行賄的深淵,不可自拔。
  • 農村酒席「冷了場」,以往人不到禮要到,如今人禮都不到,咋回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酒席「冷了場」,以往人不到禮要到,如今人禮都不到,咋回事?這些年農村發展日新月異,農村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不像以前農村人們生活都非常艱苦,而且以前農村人的收入形式也非常單一,一輩子只能依靠種地來養家餬口。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農村人的收入來源也越來越豐富。
  • 人到中年,有「4種禮」不值得隨,別讓錢打了水漂!
    在生活裡,會根據誰家來的人多,收的禮高,來判斷這家人的人緣和經濟條件如何,這讓好面子的人,經常去隨禮,只為了面上好看。其實過了40歲,這「4種禮」壓根不值得隨,純屬是浪費錢不隨「只進不出」之人的禮。你懂得禮尚往來,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相反,不懂得禮尚往來者,則會受到人們的輕視。唯有禮尚往往,才能令到彼此之間的這一段情誼走得更遠,存得更久。
  • 農村喜宴變「冷宴」,以前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來禮不送,為啥?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來演:網絡作為外出務工最多的省份之一,到了江西農村,這一點尤為突出,村裡可能就只剩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青年人基本看不到,我的老家九江地區尤為明顯。人口大量的往城市遷移,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 一課譯詞:禮尚往來 - Chinadaily.com.cn
    一課譯詞:禮尚往來 chinadaily.com.cn 2020-11-12 15:33
  • 18個同事隨禮1314,寓意和禮尚往來哪個重要?
    計算一下:1314元平均下來一個同事不到一百元的隨禮,小徐丈夫笑稱這麼個隨禮法還是第一次見到,不曉得同事們關係是有多差。「他們結婚的時候,我最少也要隨禮300塊錢,可如今到我結婚,卻來這麼一出。」小徐說,自己看到紅包的那一刻,頓時有種被欺負的感覺。
  • 農村喜宴成「冷宴「:過去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到,錢也不到了
    農村喜宴包括結婚、滿月酒等,很多人一年要參加十多次酒宴,畢竟每年都有人結婚、生娃。只是,大家發現沒,如今的喜宴變得「冷清」,之前是人不到禮到,如今是人、禮都不到,為何這樣?1、酒宴成炫富手段過去,農村人的酒宴還是很接地氣的,和好久不見的朋友賓客坐在一起,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情,談談對未來、對人生的感慨,每個人都很開心。
  • 年節生活史變遷:禮尚往來 50年代挎籃饅頭回娘家
    從農業社會到如今的商品社會,中國人的社交態度在變化,社交的方式也在變化,可能唯一不變的,就是禮尚往來的傳統。然而實際上,這個傳統本身也無時不在變化。從最早的一筐饅頭就可以回娘家,到如今的大包小包、高檔禮品、數碼產品乃至購物卡……  春節送禮的變化,不僅僅折射著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歷過的道路,同樣也表現出這個時代的陰陽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