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是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

2021-01-08 法塵涼笙

禮尚往來,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也是做人的最基本教養,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其中所說的「禮」指的是禮貌,也是禮節。沒有禮節,人與人之間就會矛盾重重;有了禮節,交流才有規矩和分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你來我往,如朋友升官發財、結婚生子、請客吃飯,或偶爾聚會等等,通過這些維繫人們之間的關係,不僅起到一種交際作用,更在某種方面維持著一種平衡,一種價值的平衡。與其說叫做禮尚往來倒不如說是情感往來。

但是情感往來向來都是雙向的,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是人們相互維持關係的根本原則。但有些時候也是單向的,有付出也未必有回報。也不是說非要回報,但這是最起碼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曾經就有這樣的一件小事情,一位朋友經常來找我們幾個朋友吃吃喝喝,但她卻從來沒有請過大家一次,以至於朋友們見她都敬而遠之。不是錢財問題,不是吃喝問題,而是沒有往來。因為禮尚往來本就是交際法則。你懂得禮尚往來,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相反,不懂得禮尚往來者,則會受到人們的輕視,甚至遠之於你。

雖然朋友間的友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錢財也從一方面反映了一些東西。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體現的正是彼此的往來。如果一味「只來不往」或者「有往無來」那麼你可能將會失去你的朋友,也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

正如《禮記》上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相關焦點

  • 水瓶座常常感情用事,對待越熟悉的人越不會刻意去維持彼此的關係
    水瓶座們對待越熟悉的人就越是不會刻意去維持彼此的關係,而且就算彼此關係很好,水瓶座人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和私人時間,並不會無時無刻都圍著你轉,更不會時時刻刻都對你熱情不減。水瓶座就是讓人家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性格,他們撲朔迷離,總是忽冷忽熱的。在感情中他們是深情的,通常忽冷忽熱是因為他們很害怕失去,他們害怕在一段感情中失去對方,這段關係就會變得不堪。
  • 別讓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外衣
    (8月6日 湖南日報)「禮尚往來」,本義是朋友親戚間的情義交換,用對了地方確實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用錯了地方則成為了一些官員受賄行賄的藉口。利用特殊節點收送紅包禮金,自認為是「禮尚往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卻「不小心」陷進了受賄行賄的深淵,不可自拔。
  • 求同存異和禮尚往來
    求同存異和禮尚往來                         ----------------歐巴馬訪華和中美關係在中美關係方面,歐巴馬「外交新政」也有一些明顯的體現,如他一再強調,「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親自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並發表有利於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講話;他明確向胡主席表示,美中兩國都負有重要的國際責任,美國積極致力於同中國發展「更強有力的關係」,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和挑戰。
  • 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基本原則是「維持現狀」
    該黨主席蔡英文在會中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即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    會後,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轉述蔡英文當天就處理兩岸政策的態度和基本立場所作最新說明。    蔡英文稱,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即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她說,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
  • 別人不說,你卻一定要讀懂、悟透的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
    為人處世,不可不懂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真正有助於我們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和美好生活乃至獲取成功的一門實用學問。人情世故並非簡單的圓滑處世,也不是虛偽的假意逢迎,而是真正懂得世事人情,並能為自己所用。以下分享別人不說,你一定要讀懂、悟透的6條處世天規、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受益終身。
  • 莊子處世哲學: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不必太用力
    可無用的處世哲學真的能夠保全自己嗎?惠子不止一次的質疑這一點。他告訴莊子說,魏王曾經送給他大葫蘆的種子,大葫蘆雖然很大,卻實在無用,惠子最終把它砸了。言下之意,莊子的學問淵博,就如同超越尋常大小的大葫蘆,可是若不能用於王侯國家,終究命運難測。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是誰都繞不過去的,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且人際關係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論語》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 處事與交往三大原則
    一個人涉世深淺並不是他成敗的原因,成功處世的關鍵在於懂得如何改變自己,如何了解人的心理,如何適應環境。歸根起來,即可概括為四種簡單而重要的原則。人際交往與認知過程中較為親近的對象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有血緣親情之間的關係、一類是有相同或是相近的志向.興趣和愛好,第三就是彼此共處與同一團體,既有共同的歸宿感。二.互惠原理人機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麼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
  • 一起來學習《禮記》六則為人處世之道的吧
    一起來學習《禮記》六則為人處世之道的吧《禮記》是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正常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這一尺度就必須從嚴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中也包括一些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行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 為人處世,彼此之間相互理解,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諒解,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人活一輩子,很難真真正正的一帆風順,不經歷點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在這個世間生存,人跟人之間相處,總是免不了要有摩擦,或許是誤解,也或許是不理解吧。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比如小時候我們和父母,長大了和伴侶,之後和子女,彼此的經歷共同分享,彼此的行動互相信任,彼此的生活相互交錯,乃至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狀態,這種感覺讓我們覺得,自己在世界上不是孤獨的,產生深深的歸屬感和充實感,這種關係更加側重的是心靈上的關係。
  • 一辯稿:為人處世,堅守原則比審時度勢更重要
    我方持方為為人處世堅守原則比審時度勢更重要。開宗明義,為人處世意思就是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待人際關係以及事務的處理方式與方法,是以人為主體,對人類活動的高度概括。審時度勢是以趨利避害為導向,以利益最大化作為行為判斷上的準則,它的標準是法律。
  • 禮尚往來,其實是互惠心理給你挖的坑
    《影響力》它圍繞著六大原則: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逐一解讀每種原理在社會中發揮的功能,從而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禮尚往來是互惠原理的映射。據《禮記》記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它的本質,利用的就是互惠心理。這個成語的源自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得到魯定公的賞識,經常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藉故不見。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總結來說,親密關係的本質具備以下特點:1、 穩定、長期指的是雙方進行雙項(比如書信、聊天等一對一活動),或多項(指的是雙方在精神上對對方產生發散性的想念或依賴)的時期,起碼要達到三個月到半年,是長期的;且在此過程中,雙方對彼此的感情沒有懈怠,呈現主動性和規律性
  • 禮尚往來與鄉愁
    禮尚往來與鄉愁 日期:2019-09-1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 ​不瞞你說:已婚男士自述:情人關係若想長久維持,這「3個」原則必須遵守!
    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是有很多微妙的關係了,比如說兄妹之間的關係,朋友之間的關係,但是也有一種關係,可以說也是非常的讓人無法接受,甚至於說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的,那就是情人關係。已婚男士自述:情人關係若想長久維持,這「3個」原則必須遵守!就會到這裡來打卡。那麼。( 圖文來源於網絡。
  • 專家學者談伊斯蘭教:寬容仁愛是處世基本原則
    寬容仁愛是伊斯蘭教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其倡導的主要精神是各民族和宗教之間儘管信仰理念不同,但是這不妨礙互相成為朋友,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共同生活在一起。作為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寬容仁愛主要表現在尊重人類尊嚴、認同人類差異、主張信仰自由、提倡寬以待人、秉持平和心態、構建和諧關係。  伊斯蘭教認為,真主賦予全人類尊嚴,並保證其做人的尊嚴得到尊重。先知穆罕默德強調所有的人,不論種族、膚色、語言或文化背景,都應享有平等的權利。伊斯蘭的法學原理也承認所有的人都享有生命、財產、榮譽和信仰的權利。
  • 和諧關係的六大原則
    原則二同時主伴,彼此禮讓不同的時間,才會產生因果關係。同一時間,應該分出「主」「伴」,以求合乎倫理的次序。只要以主伴取代往昔的「尊」「卑」,便無所謂不民主。為了講求和諧,中國人發展出一套「以讓代爭」的藝術。競爭既然無法避免,那麼用禮讓來競爭,最為和諧。
  • 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什麼?
    很多人覺得,朋友相處靠緣分,其實如何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也是有方法論的。這裡總結6個點,幫助你提升社交關係質量1.有料首先,你自己需要是一個有料的人,維持任何一段社交關係,最重要的是"價值"你對朋友來說是個有「價值」的人,那你們的社交關係就比較容易維持這裡面的「價值」指的可不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