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也是做人的最基本教養,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其中所說的「禮」指的是禮貌,也是禮節。沒有禮節,人與人之間就會矛盾重重;有了禮節,交流才有規矩和分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你來我往,如朋友升官發財、結婚生子、請客吃飯,或偶爾聚會等等,通過這些維繫人們之間的關係,不僅起到一種交際作用,更在某種方面維持著一種平衡,一種價值的平衡。與其說叫做禮尚往來倒不如說是情感往來。
但是情感往來向來都是雙向的,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是人們相互維持關係的根本原則。但有些時候也是單向的,有付出也未必有回報。也不是說非要回報,但這是最起碼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曾經就有這樣的一件小事情,一位朋友經常來找我們幾個朋友吃吃喝喝,但她卻從來沒有請過大家一次,以至於朋友們見她都敬而遠之。不是錢財問題,不是吃喝問題,而是沒有往來。因為禮尚往來本就是交際法則。你懂得禮尚往來,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相反,不懂得禮尚往來者,則會受到人們的輕視,甚至遠之於你。
雖然朋友間的友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錢財也從一方面反映了一些東西。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體現的正是彼此的往來。如果一味「只來不往」或者「有往無來」那麼你可能將會失去你的朋友,也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
正如《禮記》上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