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與鄉愁

2020-12-18 新民周刊

禮尚往來與鄉愁

日期:2019-09-1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撰稿|小神蒙巴第(青島,公務員)


  中秋節前,大車小車蠕動在秋天的夜色裡,奔赴一個個禮尚往來的目的地。同學在一家公司負責對外協調,故每逢佳節,反而最忙,一份份精緻的禮盒,需要送給指定的聯繫人,以確保所謂的友好關係能夠永遠持續下去。苦於送禮的繁重任務,同學不免牢騷滿腹。

  可我們小時候,沒有這麼多功利的計算。那時,往往在節前的半個月,母親和姨媽們就開始忙碌了。大伙兒錢都不多,於是選擇自己加工禮物。村裡有製作糕點的師傅,我們送去麵粉、雞蛋、花生油,師傅憑著簡單的模具和烤爐,做成一鍋鍋香噴噴的雞蛋糕。姨媽們愛面子,還買來漂亮的塑料包裝袋,將雞蛋糕裝袋,又藉助鋸條給包裝袋摺疊出整齊的密封線,而後貼近蠟燭火焰烘烤將袋子小心密封,一份實在漂亮的禮品就這樣誕生了。除了雞蛋糕,自家母雞下的蛋、自己院子裡種的瓜果蔬菜都是走親戚時的必選禮品。

  一大早,大人們跨上永久二八,將前晚上就準備好的大包小包掛上車把,我們小孩則坐在大梁或後座上,儘管路途顛簸,可一想到中午就能吃到舅姥爺姨姥姥們精心準備的大餐,心裡就美滋滋的,充滿期待。終於到了那遙遠的陌生鄉村,老人們老早就在村口張望等待了,年輕的在家裡準備待客的飲食。見面照舊一番熱鬧親切的寒暄,寬敞的農家客廳因為遠客的到來瞬間變得侷促而溫暖。樸素的菜餚很快端上桌,於是大人們燙一壺熱酒,邊喝酒邊閒話,小孩子們忙著狼吞虎咽。物質並不豐裕的年代,吃可以帶給我們最大的滿足,是期待已久的節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酒意闌珊,杯盤狼藉,話也說得差不多,終於要離開了,姨姥姥和舅姥爺帶著全家把我們送到村口,精心準備的大包小包常常是在一番推讓後又掛上了車把。我睡意沉沉抱著媽媽坐在車後座上,看夕陽掛在樹梢與我們並肩同行,在啾啾鳥鳴中,兩旁的行道樹一棵棵向我道別。現在想來,那真是浪漫主義的鄉愁記憶。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正常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這一尺度就必須從嚴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中也包括一些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行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 別讓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外衣
    (8月6日 湖南日報)「禮尚往來」,本義是朋友親戚間的情義交換,用對了地方確實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用錯了地方則成為了一些官員受賄行賄的藉口。利用特殊節點收送紅包禮金,自認為是「禮尚往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卻「不小心」陷進了受賄行賄的深淵,不可自拔。
  • 禮尚往來是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
    禮尚往來,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維持彼此關係的處世原則。也是做人的最基本教養,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其中所說的「禮」指的是禮貌,也是禮節。沒有禮節,人與人之間就會矛盾重重;有了禮節,交流才有規矩和分寸。
  • 禮尚往來,其實是互惠心理給你挖的坑
    禮尚往來是互惠原理的映射。據《禮記》記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它的本質,利用的就是互惠心理。這個成語的源自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得到魯定公的賞識,經常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藉故不見。
  • 求同存異和禮尚往來
    求同存異和禮尚往來                         ----------------歐巴馬訪華和中美關係他們似乎還不清楚,中國關於「禮尚往來」的文化和禮儀。如果美國只要求中國在美國需要的領域合作,而不顧中國對核心利益的關切,甚至侵犯中國的核心利益,那我們「求什麼同,存什麼異」?還有什麼「禮尚往來」?當今世界,合作豈能是僅僅「服務於一方」的單行道!
  • 一課譯詞:禮尚往來 - Chinadaily.com.cn
    一課譯詞:禮尚往來 chinadaily.com.cn 2020-11-12 15:33
  • 把跑偏的「禮尚往來」扳正過來
    變味的禮尚往來怎樣回歸初衷本意?送禮表象有跡可循,「關鍵少數」頻受圍獵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19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規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問題14970起,其特點突出、規律明顯。何時送:節假日和重要敏感時段是高發期。
  • 張洪泉:官員收婚禮禮金紅包應按「禮尚往來」
    但是,對於管員之間的禮往更應遵照「禮尚往來」,不宜按照行賄一棍子打死。 從以往爆料的涉送禮的案件看,並非全部管員送禮都是通過婚喪嫁娶送禮來實現。不乏有相當一部分管員習慣平素拉關係成親戚,事實上,往往是就事論事,更多的人在有事相求時候,才臨時抱佛腳。
  • 18個同事隨禮1314,寓意和禮尚往來哪個重要?
    我們中國向來崇尚有一種禮儀叫做「禮尚往來」,這種集體隨禮雖然名頭上好聽,但是小徐同事的做法有些欠妥,別人在你的婚禮上隨了好多,還禮金額應該差不多一點,甚至只多不少,畢竟以後還是同事一場,弄得過餘尷尬以後見面也會很難堪。
  • 年節生活史變遷:禮尚往來 50年代挎籃饅頭回娘家
    從農業社會到如今的商品社會,中國人的社交態度在變化,社交的方式也在變化,可能唯一不變的,就是禮尚往來的傳統。然而實際上,這個傳統本身也無時不在變化。從最早的一筐饅頭就可以回娘家,到如今的大包小包、高檔禮品、數碼產品乃至購物卡……  春節送禮的變化,不僅僅折射著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歷過的道路,同樣也表現出這個時代的陰陽兩面。
  • 【散文】方仲賢/鄉愁
    中秋已過,年就近了,鄉愁也就近了,腳步卻不斷加快,大步大往家靠近,歸心似箭在心底翻騰。        年齡越大,離家越久年味就更濃,鄉愁也就更濃,這與你在家鄉還是在遠方毫無關係,鄉愁二字,在哪裡都會縈繞在心頭。鄉愁是與年齡有關的,小孩子不懂鄉愁,因為他們不會離開家鄉,也不會經歷離別,不懂得愁滋味。
  • 鄉愁的余光中,回到母親的裡頭,而人間的這頭,鄉愁卻更為濃烈
    一首《鄉愁》,把遊弋在外、漂泊異鄉的遊子情,寫的淋漓盡致;再讀《鄉愁》,而鄉愁的您,余光中老先生,己遠行,回到天堂母親的裡頭;可您的詩歌又在耳畔響起……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詩人的鄉愁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九首經典鄉愁詩歌!
    那麼豪放、浪漫、喜歡雲遊四方的仙人李白,在鄉愁面前,是如此的脆弱!第二名:新年作唐代:劉長卿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好玩的國學:鄉愁也許是記憶中的小河流水,也許市依依的楊柳。鄉愁是雞犬相聞的田園,是嫋嫋升起的炊煙。在王維的記憶裡,鄉愁是窗前那一樹的梅花。第四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余光中《鄉愁》原文全文完整版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把好「人情關」,禮尚往來不逾矩
    原標題:把好「人情關」,禮尚往來不逾矩  第26集團軍某旅公開公正營造清風正氣——   敏感事務,扛得住人情幹擾   ■本報記者 王衛東 周 遠 通訊員 曾吉祥   「老領導,給您解釋一下,今年選拔技術學兵,我們的工作原則是
  • 那些描寫鄉愁的句子
    鄉愁對旅者,遠亦鄉愁,近更鄉愁。每逢佳節愁更愁,是回鄉愁,是不能回鄉更是愁。1、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2、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9、任憑那彎彎的月亮,一次次,把我瘦瘦的鄉愁,割出血來。10、鄉愁是抓不住回不去的從前,忘了告別的變遷像風箏斷了線。11、你總說那時年少,是最美麗的好,歲月,鎖的住青春鎖不住老。12、這些年我一直走在歸鄉的路上,而我的家卻在流浪。
  • 鄉愁未了,餘光仍存
    余光中出生於南京,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共鳴。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在世人眼中,余光中身上最鮮明的標籤也許是詩人。其實,餘先生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領域均有建樹,有「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之稱。梁實秋贊其「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不無道理。
  • 高來明 | 悠悠鄉愁綿綿情
    鄉愁是第一次騎自行車的驕傲欣喜,是第一次得獎的意外驚喜,是第一次出門遠遊的無端歡喜。鄉愁是四季輪迴、時序更新,是一場場美麗的邂逅。鄉愁是春天的柳絲,是柳梢頭黃鸝嚶嚶。鄉愁是金蟬脫殼,是綠葉清荷,是夏夜裡如鼓蛙鳴,是裝在蛋殼裡的流螢。鄉愁是麥穗低眉、麥浪翻滾,是打麥場上男女老少的歡聲笑語,是藏在草垛裡調皮的頑童。
  • 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以物寓「鄉愁」 記錄時代變遷
    在淄川區松嶺辦事處小趙村坐落著一座頗具影響的博物館——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住思念,記住鄉愁,弘揚不改的鄉音鄉情、民俗文化。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坐落在魯中腹地——淄川城東,佔地面積22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基本陳列共設鄉舍閒情、民俗逸趣、生產隊大場院等板塊。
  • 我的鄉愁:一縷思鄉愁,最是學子難卻情
    提到鄉愁,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自己大學期間在外省求學那段日子。那會正二十年華,剛剛從一個少女初長成,蛻變為一個成年人,還不知道一個成年人的擔當,便要離開父母,去到千裡之外的地方求學,而且還是第一次離開家鄉,獨自去那麼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