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走進課堂 蒼雁 攝
中新網吉林12月14日電 (蒼雁 石洪宇)大雪節氣後的東北鄉村覆蓋著白雪。隆冬之時,室內卻溫暖如春。畫筆落於紙上,一幅閒適的「新農村」圖畫已然繪出。
孫麗波從未想過畫筆會繪出她的「新生」。一組剛剛完成的農民畫已經發往寧波,孫麗波需要為下一批訂單做構圖前的準備。
美術教師上農民畫課 蒼雁 攝
孫麗波所在的公郎頭村隸屬於中國東北部城市吉林省樺甸市公吉鄉。素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之稱的樺甸市「畫風」悠久,農民畫創作者已達15000餘人。44歲的孫麗波則是在2012年拿起畫筆。
因身患殘疾,丈夫務農持家,孫麗波只能在家做些簡單家務。「沒有什麼收入,也不曾想過畫畫可以賺錢。」2012年,孫麗波應當地殘聯推薦,免費到樺甸市山妹子農民畫發展有限公司學畫。幾年下來,孫麗波已經成為籤約畫師。
這是孫麗波從未想過的「新生活」。她的畫筆令她和丈夫的鋤頭「賺得一樣多了」,一筆筆訂單讓孫麗波在「冬閒」之時繁忙起來。
小學生筆下的農民畫 蒼雁 攝
52歲的王詠梅創立了樺甸市山妹子農民畫發展有限公司。自1990年接觸農民畫以來,王詠梅如今已是樺甸當地頗有名氣的農民畫家,16件作品曾在國外展出。
公司擁有45名女農民畫家,她們在完成訂單和展會作品之外,還創作農民畫的衍生品。比如:雨傘、靠枕、石頭畫、扇子,都有著不錯的市場。
女農民畫家在作畫 王詠梅供圖
「有些畫賣給了美國、德國客人,有的作品還參加了聯合國的畫展。」王詠梅說,走向市場後,公司的文創作品開始重視版權的保護,近年來已陸續給作品申報版權。
農民畫令平時務農的農村婦女獲得另外一重身份,畫畫也讓她們獲得耕種之外的收益。
37歲的遲金萍是籤約女畫師中比較年輕的。在其所居住的夾皮溝鎮葦沙河村,她是第一個放下鋤頭,拿起畫筆的農家女。
遲金萍喜好山水花鳥的自然畫風,學畫三年,她已能獨立完成文創作品。「有訂單時,家裡的10晌地就讓丈夫一個人伺弄,我畫畫。」籤約畫師後,遲金萍一家的收入「翻了一番」。
樺甸市文化館副館長康梅花說,當地農民畫家中70%為女性。她們從業餘愛好出發,至今已成為助推農民畫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樺甸市已成立多家農民畫相關的公司、合作社和工作室,與農民畫相關的抱枕、布藝、壁畫、文化牆等衍生品也頗受歡迎。由女農民畫家為引領的農民畫市場,已然逐漸步入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女農民畫家的作品 王詠梅供圖
冬季的校園傳來朗朗書聲。王一涵此時正站在講臺上講如何繪出《老家的秋色》。作為樺甸市公吉鄉中心小學美術教師,32歲的王一涵是學校裡唯一的「農民畫」專職教師。
212名學生每周都會上一節農民畫美術課,學生們喜歡將濃墨重彩落於紙上。自學校開設農民畫課堂後,滿族民俗、民間故事、傳說等都會在教材中體現。「從基礎的構圖開始,讓學生們知道怎樣使用廣告色和國畫顏料來畫農民畫。」
女農民畫家的作品 王詠梅供圖
畫筆輕觸紙上,塗滿《老家的秋色》。王一涵希望身在「農民畫之鄉」的孩子們受其滋養,繪出成長中的所見。她說,學生們喜歡鮮豔的色彩,也敢於大膽嘗試。
「一筆一畫,描繪出生活。」偏愛自由創作的孫麗波也願意用筆下俗而不豔的顏色畫出新農村的模樣。這是她的新生,她逢人便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