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法庭」挽救「問題少年」

2020-12-27 光明網

1月18日上午,在南京市六合區龍袍派出所內,一場由派出所牽頭召集的,檢察院、家長、學校參加的特殊「法庭」開庭了。在這個法庭上,檢察院檢察官對去年3月因入室盜竊而取保候審的龍袍中學學生小李做出了不起訴的意見,並對所依據法律、法規及事實依據作了詳細說明,與此同時,派出所也就如何預防和挽救青少年違法犯

罪與學校教師及小李父母達成共識,進一步落實了幫教措施:社區民警要定期上門做教育感化工作,與司法機關一道做好普法教育;學校要加強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讓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要加大對子女的管教和約束,對交往、開銷等行為上有可疑之處的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老師匯報,及時掌握動態,積極配合幫教工作,此項工作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在南京市六合區龍袍鎮,有很多農民都是夫妻結伴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裡託人看管,這些孩子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教導,很容易被社會上不良的風氣所影響,隨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成為「問題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為了從源頭上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六合公安分局龍袍派出所在嚴打校園暴力的同時,更加大力度做好「問題少年」的幫教工作,挽救誤入歧途的孩子。他們先收集好「問題少年」的資料,登記造冊,然後通過法律講座、上門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學校、少年法庭、社區、家長聯動,對「問題少年」展開幫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相關焦點

  • 挽救「問題少年」,一條龍服務
    原標題:挽救「問題少年」,一條龍服務經過調查分析,該院黨組決定充分發揮檢察主導作用,聯合社會力量為未成年人尤其是問題少年和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教育、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回歸社會的信心。據悉,自2013年以來,已有近50名問題少年和涉案未成年人享受到教育、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並重新回歸社會。
  • 我市少年法庭啟用
    4日上午,17歲的餘某與他人共同盜竊電瓶車電瓶一案在西塞山區法院少年法庭開庭審理。標誌著我市少年法庭審判正式啟動,少年家事審判制度開始運行。少年家事審判制度包括少年審判和家事審判兩個方面,二者均以少年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
  • 今天,海口市少年法庭「十周歲」了,聽聽她們怎麼說→
    從全省首個少年法庭,到率先實施涉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理模式,榮獲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11月30日,海口市少年法庭迎來十周年生日,這特殊日子的背後,有一群人用汗水為未成年人撐起司法保護傘。
  •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並發布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始終堅持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幫助未成年罪犯悔過自新、重返社會。經過教育矯治、絕大多數未成年犯悔過自新、重返社會,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和有用之材。少年審判被譽為「特殊的希望工程」。二是促進發展了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
  • 少年法庭受案範圍重新界定
    3.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審判工作,要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確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優先保護。對未成年人犯罪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  4.對未成年人權益要堅持雙向、全面保護。
  • 創新 開拓 領航——北京法院發布少年法庭創新事例
    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孫瑩)為進一步總結、提升全市少年法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經驗和成果,從新的起點推動少年法庭工作再上新臺階,在北京法院少年法庭成立三十周年之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向全市法院徵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制度創新事例,從事例的真實性、創新性、典型性、實效性等角度,經過認真的形式審查
  • 南京少年法庭區別對待少年犯 今年7成人判緩刑
    □ 「孩子被老師唾棄,學校就是他的地獄;孩子被父母、老師同時唾棄的,世界就是他的地獄」  □ 南京首家少年法庭為挽救少年,今年為7成少年犯判了緩刑  邊上學邊服刑,老師同學不知道  昨日,記者來到在南京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管轄秦淮
  • 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儘早挽救「問題少年」
    針對未成年人犯罪一些新的特點,近年來有不少人呼籲,法律定罪和量刑的力度都應該加大,通過「一關了之」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此次提交二審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仍然堅持了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施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 全國政協委員朱曉進:建好工讀學校挽救「問題少年」
    此事又一次引起了輿論的熱議,公眾也再一次產生了「到底如何才能正確挽救『問題少年』」的疑問。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儘快重視工讀學校建設,將其變為挽救「問題少年」的最後防線。朱曉進表示,導致工讀學校無法為「問題少年」兜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三自願」原則使工讀學校失去了強制性。
  • 米振榮等:少年審判的探索創新與工作展望——以中國大陸地區少年...
    3.從一般預防到兒童福利政策---—兒童權理念兒童權理念強調少年(包括兒童)應有其「本身」而且「優越」的「社會地位」,國家應當保護其特殊權利。「防止少年之犯罪,除事後之處理及矯治工作之外,事先之防制工作亦屬至要,以言少年犯罪之防制,少年兒童之福利問題,首應加以注意。」基於此,相關制度向前延伸,少年權益保護、少年福利政策被納入少年法範圍。
  • ​挽救迷途少年,體現檢察溫情
    承辦檢察官還要求家長們要切實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監督責任,引導其遵紀守法,配合檢察機關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涉案的未成年人和家長們均表示衷心感謝檢察機關給他們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家長們說通過這個事情,他們感到平時對孩子教育監管的缺失,表示今後一定會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監管責任,加強對孩子的關懷和引導。
  • 15歲少年為何故意放火燒自家房子?她終於發現端倪……
    談到刑事法庭和少年法庭的區別,秦碩表示:少年法庭和刑事法庭差距很大,少年審判是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所以每個案子我們要考慮的是這個孩子如何教、怎麼幫,再去找到一個對於他來講最好的法律結果。對法官來說就是選一個結果,但對於這個孩子,這份判決就是他的未來。這一紙判決,雖輕如鴻毛,但是對於涉訴的孩子卻重如泰山。
  • 教育家長,為了更好地挽救孩子
    為進一步鞏固對失足少年的挽救效果,提高社會對親職教育的認識,在院黨組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領導的指導下,我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在全國率先開設『親職教育課堂』,為失足少年父母提供家庭監護責任及教育方法的指導,以期這種自願性的親職教育能演變為父母作為監護人應當承擔的強制性法律責任,進而推動家庭教育立法。」海澱法院副院長範君向記者介紹了設立親職教育制度的初衷。
  • 德州少審法官感悟《少年法庭》:少審法官的剛柔情懷
    說到少審法官的職業理念,「寓教於審」似乎不能概括全部內涵,「教育與挽救」似乎又稍顯冰冷。回顧近十年的辦案光景,「剛柔並濟」一詞,方能顯現少審人的忠誠堅守和仁者濟世的情懷。剛性是法律本色。未成年被告人的身份首先是涉嫌犯罪被告人,這是無法迴避、必須正視的問題。罰當其罪,罪刑相適應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從這個角度來說,少年審判首先需要凸顯懲罰和教育的職能。
  • 長寧區人民法院課題組:少年審判的探索創新與工作展望
    第二部分以長寧法院少年法庭成立以來的制度和機制探索為基礎樣本,在分析上海和全國少年審判工作現狀的基礎上,剖析當前少年審判運行過程依然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關注少年審判的工作理念、機構設置、工作機制、隊伍建設中的獨立性和專業化問題。
  • 淺談我國少年司法制度
    從少年司法制度這個角度來看,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刑事訴訟法修改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雖然我國在少年法庭建立之後,大大加強了未成年人立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先後出臺。但是這兩部全國性法律均未對少年法庭有明確的認可,更未對少年司法制度做必要的完備性規定。人民法院組織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亦尚未對少年司法制度,特別是少年法庭的地位問題做明確的規定和認可。
  • 濮陽市華龍區檢察院:「審、防、教」三位一體挽救失足青少年
    審查起訴一根線三位一體「審、防、教」如何在審查起訴一根紅線中體現審、防、教三位一體,從而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該院專門指定由3名責任心強、熟悉青少年身心特點的優秀檢察官,組成了「青少年刑事檢察組」,專門辦理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    一是把好審查關。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 挽救問題少年:為什麼都堅持感化為主
    4個月前,英國19歲少年戴倫在一家小酒店門前將一名男子打成重傷,原因僅僅是因為該男子乘酒意拍了一下他的女友,戴倫因此被判刑。在此之前,他曾因酗酒生事,破壞他人財務,非法持有大麻而被判有罪。像戴倫這樣的問題少年在英國還有很多。
  • 黃石少年家事審判中心首例未成年刑事案開庭審理
    9月4日上午,該案在西塞山區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開庭審理,餘某盜竊罪一案是我市少年家事審判中心成立後審理的首例未成年刑事案件。吳翔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留守兒童問題。她迅速與餘某就讀過的學校、生活的社區取得聯繫,進一步了解餘某的成長曆程,知道其家庭困難,就帶著刑庭幹警去到他的家中,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吳翔秉持著「不信東風喚不回」的信念,多次與餘某進行會見教育,同時,她和刑庭法官助理陳玉潔前去黃石市婦幼保健院請教專業心理諮詢師,討論如何對餘某進行心理疏導。
  • 少年模擬法庭進校園
    央廣網湖口12月25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鄭飛華)「經本院依法不公開審理,合議庭評判,根據控辨雙方提供的事實,吳求展(化名)同學因違法校規校紀行為,不愛護公共財物行為,應該處以義務勞動處罰……」近日,在湖口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湖口縣金砂灣學校的少年模擬法庭,正進行著一場特別的「庭審」,參加庭審的審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