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食物在馬來西亞是一件大事,所以「你吃過了嗎」並非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阿羅街是吃貨的天堂,絕對將你的疲倦和堵車中的煩心一掃而光,就算是眼睛困得睜不開了,你的嘴巴還是會為黃貂魚和麵條孜孜不倦地張著。而吉隆坡則用它的氣息迎接你的到來,煨慄子、烤魚、榴槤,你的味覺就這樣被打開,爽爽地過一把癮……下面就跟著英國《每日郵報》一起沉浸在馬來西亞濃鬱的食物氣息中吧。
一條街便是一個「國度」
豐鬱食物的念想:吉隆坡是個色香味俱全的城市,這邊是生機勃勃的秋吉市場。
馬來西亞由三大主要民族組成。自古以來,馬來人就住在這個島上,在不列顛統治的18世紀至20世紀,來了很多中國人和印度人,他們和諧相處,卻又保留了各自的特色,穿越一條街,就覺得是到了另一個國家。
在小印度區,多彩的莎莉店裡洋溢著著寶萊塢的曲調,廚師將生麵團翻做成鬆軟可口的印度煎餅。但唐人街傳統市場中的珍多冰銷售並不好,這種可可奶中蠕蟲狀的綠色果凍讓人有種不安的感覺。
荔枝棒棒糖則是更安全的點心,爬完有著272個臺階的黑風洞後,來一口荔枝棒棒糖實在是清爽極了。從吉隆坡北部乘列車出發,一會兒就可到建立在懸崖之中的印度廟宇了。上坡時,常有獼猴忽然跳到你面前,或者從牆上直奔而下,數目之多,仿佛滑坡是專門為它們存在的。
城市的高度:吉隆坡的現代不僅僅局限於雙子星塔。
光芒四射的現代都市回到城裡,就去獨立廣場,在皇家雪蘭莪俱樂部的陰影裡休息。從有紅松杜子酒的歲月到1957年英國國旗落下的時光裡,這兒一直是英國人打板球的地方,吉卜林和毛姆就曾在此玩過。
吉隆坡如今是一個光芒四射的都市,傲慢的寫字樓與華麗的廟宇為伴,閃耀的雙子星塔主宰著天空,多車道高速將城市分成帶狀,太空時代的列車凌空而來。
世界三大購物中心都在這裡,所以在吉隆坡,購物療法和食物一樣重要,成功時代廣場反映了馬來西亞人的這兩大喜愛,它的早餐一級棒,其接待處則與城市最驕人的、配有過山車的購物中心相毗連。檳城離首都的西北有不到一小時的飛機航程,也是一個烹飪的天堂,備受馬來西亞人的青睞。
北海岸的酒店
北海岸的峇都丁宜,其名意味著「外國人的巖石」,自16世紀葡萄牙商人用後一直延續至今。許多大酒店都在這一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入住。
硬石酒店比它的名字有趣多了,有水滑道,還有瀉湖般的池塘,全是熱帶景觀。這些都彌補了沙灘的不足,畢竟沙灘上到處充斥著水母和水上摩託車。
喬治城的點滴
馬來西亞印象:五彩天后宮
喬治城是檳城的首府,有些地方開發過度,但在商場和星巴克間,還會有多姿多彩的傳統老店,裝著琳琅滿目的東東,讓人禁不住神往。
街上小販的美食氣味飄過聖公會教堂和街道,這些從唐人街到愛情巷的道路,依然沿用它們的英語名字。據說,商人會在愛情巷遇到他們的情人。
中國人的「聖約」
華麗的家族房子,掛著大紅燈籠,屋頂稜角分明,跟19世紀移民在港口建立的姓氏橋一樣,都是中國人的遺產。
姓周橋的人們將商品卸在老木屋邊上的舢舨上,那些老木屋一般建立在水上的樁樁上,內部裝有衛星天線。
潮溼不了的胃口
在小吃街,吃柔軟的沙嗲,熱騰騰的湯,潮溼讓印度炸圓麵包片不再那麼酥脆,但卻不會讓你的胃口也跟著潮溼了。
午餐在小印度吃盛在香蕉葉上的米飯,外加七種不同風味的咖喱。餐廳般的酒吧裡,迷人的印度女孩正在享用美食。
國家公園的寧靜
馬來西亞印象:獼猴
西北的國家公園,路標十分清晰,絕對不會讓你一不小心在叢林中迷了路,成串的掛葡萄和巨大的蜥蜴會讓人想起印第安納·瓊斯,但一定要仔細蛇廟中的殺人蛇。
在這裡交通消失了,留下的只有肉豆蔻和橡皮樹。
樁樁上的房屋
向南走,山丘緩平,漸成稻田。為了防止水災和炎熱,那裡高高的部落房子都建立在樁樁上。
升旗山的底蘊
歷史的完美: 10000座佛教寶塔主宰著檳城極樂寺。
如果氣溫太高,就去升旗山,那兒的溫度要低那麼幾度。山中避暑地是由弗朗西斯·萊特在英國殖民時代建立的,用來種植草莓。
還沒空調的時候,這裡就已經很受歡迎了,老外的小屋就在森林的斜坡上,正好可以看到喬治鎮一些最美的風景。
草莓雖然沒有得到大力發展,但菜單上奇異的香味,卻使這點缺憾變得微不足道。(實習編譯:原正飛 審稿:趙小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