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

2021-01-09 陸牙看電影

剛剛看完,可能之前預期太高了,所以稍微有些失望,但考慮到電影的製作時間只有不到三個月,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下面我先不劇透的簡單評價一下《金剛川》,後面我主要想講一下《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

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

一、三個視角呈現一個立體的故事

在電影上映前,我預測的是《金剛川》可能採用敦刻爾克那種拍攝方法,三個角度交叉敘事,設置懸念、互為補充。

另外,我從演職員表上通過幾位主演的角色,預測的三個角度分別是步兵、工兵和高炮兵。

看《金剛川》的時候,我發現這三個角度和我預測的並不一樣,而是包括了敵人的視角。

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挺驚喜的,畢竟我國拍攝的戰爭片,從敵方視角講故事的情況非常少見。

不過除了驚喜之外,我也感覺些許失望,三個視角重複的鏡頭有些多,不知是怕觀眾看不懂而故意 為之,還是因為鏡頭不夠只能如此。

除了鏡頭重複讓人頗感厭煩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三個視角間設置的懸念不夠,這就讓人在看第二個 視角的時候就已經缺少了期待的感覺。

然而,當我看第三個視角的時候我又感覺到了驚喜,這裡是全片的高潮,是最熱血、最感人的地 方,只因為一個人……

二、演技炸裂的張譯

看完《金剛川》,才明白為什麼張譯是男一號,而不是吳京,按理說吳京的票房號召力應該會更高 一些;還有,為什麼說鄧超這樣的大咖只是特別出演。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是靠張譯所飾演的張飛撐起來的,如果缺少了這個角色,電影會變得非常平淡。

雖然經過前面兩個角度的鏡頭,我們大致知道故事的走向了,也能預感到張飛的結局。

但當張飛真的進行最後的決戰的時候,我還是感覺內心被強烈的衝擊到了,眼淚也在眼眶裡打轉。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哪怕你知道這是劇情需要的刻意安排,但你仍然不會感覺些許的違和,因為張譯的演技實在是太逼真了!從他的身上你仿佛能看到70年前那些英勇保家衛國的志願軍將士們。

正是因為張譯出色的表演,最後才使我覺得,影片三個視角的設計是巧妙的,前面鋪墊情緒,然後在張譯這點然!

另外,吳京和張譯的對手戲也非常有看頭,兩個人爭炮位、讓炮彈的情節就有觸動到我,當時兩個人的眼神、猶豫和沉默就把這兩個人多年的戰友情全表現出來了。

最後就是鄧超的戲份是真少,後面差不多四分之三的時間他都沒再出場了,所以連配角都不算,只能寫一一個特別出演吧。

三、令人不可思議的人橋

我相信,關於這塊情節可能有很多觀眾剛看完的時候像我一樣, 覺得這樣的情節難以置信,不真實。

電影結束之後,這個問題就-直困擾著我:為什麼《金剛川》要加這麼-段「不真實」的情節?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來說說這部電影背後真實的歷史。

四、韓戰-九五三年夏季反擊戰役

該片取材於韓戰一九五三年夏季反擊戰役。

該戰役是1953年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鮮「三八線」附近地區對「聯合國軍」的反擊作戰。

該場戰役的背景是1953年4月,朝鮮戰場的形勢變得對我志願軍和人民軍越來越有利,在戰略上日趨主動;而美軍及其從僕從國軍則在戰略上日趨被動,特別是在正面戰場上已處於無可奈何的尷尬境地。

於是1953年4月26日,「聯合國軍」 同朝中方面恢復了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但此時經過美國武裝之後的李承晚政府卻態度越發囂張,不甘就此停戰。

為了打擊李承晚政府的囂張氣焰,促進停戰實現,爭取在停戰談判中的更多主動權,志願軍司令部發出了夏季反擊戰役的指示,以配合板門店的談判。

這場戰役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5月13日到5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第九兵團發起第一次進攻,先後攻擊「聯合國軍」連以下兵力防守的陣地20處。

第二階段: 5月27日到6月15日,第二十、第十九及第九兵團先後發起第二次進攻,先後攻擊「聯合國軍」團以下兵力防守的陣地51處。

第三階段: 7月13日到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三次進攻,主要實施金城戰役,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

1953年7月27日,韓戰交戰雙方在板門店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隨後,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向朝中部隊發布停戰命令:「自 1 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籤字後的十二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一九五三年夏季反擊戰役共歷時兩個半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共斃傷俘「聯合國軍"12.3萬餘人,擴展陣地240平方千米,有力的打擊了美韓聯軍的鬻張氣焰,迫使敵人對我方作出了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促進了停戰的最終實現。

五、金剛川上炸不垮的木橋

1953年5月20日,正值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一階段, 志願軍I兵第十團第連連長張振 智奉命帶領連隊趕到了金剛川上的巖裡渡口。

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 而巖裡渡口.上的大橋則是我後方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經過這裡運抵金城前線。

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上用飛機,下用兩個炮群用近乎毀滅式的轟炸對這裡進行了嚴密封鎖,敵人的目的就是切斷我前線部隊的生命線!

而張振智接到的命令則是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之下,在8天的時間內在巖裡渡口架起一座載重橋,並保證它暢通無阻!

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大家察看地形,發現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早就被炸得找不到影子了,他們只能用周圍的樹木緊急修造一座木橋。

5月21日一早,架橋戰鬥展開,負責伐木的三排便被敵偵察機發現。一 群敵機撲過來進行狂轟濫炸,他們想要把附近山林的樹木全部炸毀,好讓志願軍戰上沒有材料架橋。

只見山上儘是煙火,黑壓壓的把天地連成一片。

張振智倒是不慌張,帶著大家先隱蔽,他對大家說:「敵人扔下炸彈, 炸斷了很多樹木,我們就省事了,把他們炸斷的樹木頭尾收拾一下, 拿過來就能用。「

那段時間,敵人對這裡很有"感情",日夜不停地打炮,炸得那一帶彈坑連著彈坑,分不清公路和平地,泥土已變得焦黑,連個隱蔽的地方也沒有。他們給木排披著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

就這樣直到5月27日,經過7天7夜的奮戰,全連官兵在張振智的帶領下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載重橋。

然而5月28日一早,敵人的炮彈又密密麻麻地轟J過來,隨後敵人又出動了「黑寡婦」飛機向這座比生命還重要的載重橋投彈!

煙霧中,7孔橋被炸掉了5孔,剩下的2孔在水中顫悠悠的。

而此時,正值夏季反擊戰役進入到了更加焦灼的第二階段,敵人正向我軍前一日才剛剛攻下的883.7高地西北兩山腿反撲,前線隊的彈藥很快就要打光了,再不送上去,就會影響整個戰役的走向。

17時,參謀長向張振智傳達了必須在晚上6點40分之前修好橋的命令。

張振智二話沒說,第一個跳下河,指揮全連官兵二次架橋。

敵機在空中盤旋,炸彈在附近爆炸,可是沒有人理睬它。張振智頭部、肩部多處受傷,但他依然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架橋。

在張振智的帶領下,全連上下都憋著勁兒幹,平時十幾個人抬的材料,當時六個人抬起來就跑,就這樣終於提前一刻鐘完成了任務。

8天時間裡,張振智帶領全連在每天落彈300多發的巖裡渡C架起了-座炸不垮的橋梁,架橋中負傷不下火線,被授予「二級模範」、「工兵英雄" 等榮營稱號。

他就是電影《金剛川》中工兵連長閆瑞的英雄原型!

六、縮影

看過電影並且看完了我前面介紹的真實背景的知友-定發現了,《金剛川》 拍的明顯不符合歷史啊?

比如張振智連隊搶修巖裡渡口的事,應該發生在1953年5月,而不是金城戰役(1953年夏季 反擊戰役第三階段)期間的1953年7月;

比如張振智連隊修的應該是一座 主要用於物資供應的載重橋,而不僅是勉強夠人通過;

比如部隊通過前最後一-次炸毀橋的敵機機型不應該是B29等等。

沒錯,《 金剛川》的故事是管虎改編的,它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甚至老高、關磊、張飛、劉浩等角色也都是電影虛構的,但我在這些角色的身上看到了真實的志願軍英雄的縮影。

—————————劇透分割線—————————

1、「一級戰鬥英雄"楊連第

電影中鄧超飾演的老高名叫高福來,是步兵連連長,被上級安排配合I兵連修橋。

正當他在橋上指揮部隊的時候,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引|爆了,高連長不幸壯烈犧牲。

老高的這個角色應該是在致敬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 楊連第:

楊連第,天津市四區北倉村人,1949年參 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解放戰爭中,曾榮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9月,光榮出席全國英模代表會議。同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鐵道兵一師一團-連副連長。戰鬥中,他所在的部隊在朝鮮前線各鐵路大橋間進行搶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橋任務。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揮連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不幸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的彈片擊中頭部而犧牲。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連第連」。

2、「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孫明芝

《金剛川》這個圍繞著修橋-過橋的故事,主角卻不是魏晨所飾演的工兵連長,而是張排和關班所帶領的高炮戰土們,正是這些防空部隊的戰友不怕犧牲、帶傷堅持戰鬥掩護了工兵部隊的修橋。

而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孫明芝就是志願軍防空部隊的突出代表:

孫明芝,山東萊陽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他11次榮立戰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任志願軍二二+ 七軍二四0團高射機槍連副連長, 是志願軍用高射機槍擊落美軍飛機的第一人,並創造出一個月內擊落3架、重創1架的輝煌戰績,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等功「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胸前掛上了朝鮮國旗勳章。在艱苦的戰爭歲月中,孫明芝5次負傷,失去了右眼,成為二等Z級殘疾軍人。

3、「鋼鐵戰士」 蔡金同

張飛被敵機轟掉了半個身子之後,仍然用一根木棍支撐著挪到關班所在的高炮陣地,並憑藉頑強的意志力繼續同敵機作戰。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鋼鐵戰士」蔡金同:

1951年11月10日,在阿谷裡伏擊戰中,在小山頭擔任警戒的戰士蔡金同,突然發現一股美軍從東面遷回過來,企圖截斷我伏擊小分隊的退路。危急時刻,蔡金同大膽地暴露了自己,孤身一人與迂迴之敵展開了"激烈戰鬥。美軍多路進攻,蔡金同防不勝防,身上六處負傷,腸子流了出來。生死關頭,英雄的壯舉出現了:蔡金同以驚人的毅力,將腸子塞進肚內。美軍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呆了。蔡金同猛然端槍向敵人猛掃,美軍抱頭鼠竄,我小分隊安全轉移。此戰,蔡金同斃敵、傷敵14人。戰後,志願軍政治部授予他「鋼鐵戰士」榮譽稱號。

4、「一級英雄戰鬥」全軍掛像英模邱少雲

李九霄所飾演的劉浩,在面臨敵人燃燒彈攻擊的情況下,抱住修橋的木材巋然不動;張飛在打完最後一發炮彈後,坦然地坐在炮位上,面對敵人的燃燒彈毫無懼色。

雖然歷史上美軍在轟炸巖裡渡口的時候可能並沒有使用燃燒彈,但在朝鮮戰場上的確有無數志願軍烈士犧牲在這種狠辣的武器之下。

邱少雲烈士的英雄事跡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家喻戶 曉的:

5、 「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王合良、薛志高

電影中跟著劉浩的小戰士在燃燒彈轟炸後受傷傷了眼,但是仍然堅持修橋、不下火線,這樣的英雄事跡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比比皆是,比如"二 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王合良、薛志高:

6、甘搭「人橋」的工兵戰士

如同前面介紹的這些情節一樣,《金剛川》 中「人橋」的這一情節,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也是真實存在的,並非完全虛構。

比如,甘肅日報的記者徐俊勇今年就曾採訪過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王宏賢的事跡:

敵人為了切斷我軍後勤運輸保障線,白天不斷派出飛機轟炸橋梁、道路。「運送物資的大橋和道路全部被敵機炸毀,為了保障戰場上物資供應不受影響,我所在的部隊決定晚上搭橋保障運輸。「王宏賢說,天黑後, 4個連隊通力合作,分工明確,抱著樹樁的戰t很快下水,將樹樁豎立起來,其他戰士迅速鋪上木板,一座座簡易 橋梁很快被搭建起來。「通過用戰士身體和木樁搭建的橋梁,運送物資整整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王宏賢回憶,整個冬天也都在下水搭橋,冰冷的河水刺痛著戰士們的雙腿,雙手雙腳被凍裂是常事,但戰土們還是將樹樁做成的橋墩子抱得穩穩的,確保汽車順利通過,將物資運達前線戰場。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王宏賢表現突出,受大站通令嘉獎一次,大站物資獎勵一次,連隊嘉獎兩次,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獎勵三等功一次。

也就是說,因為時間緊迫,木橋簡陋,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志願軍的工兵戰土們確實會下到河水中抱著橋墩子,以保證部隊在過橋時橋梁的穩定性。

而《金剛川》最後的鏡頭可能有所誇張了,人不只要扶著橋墩,還要當作橋墩支撐著木板。

只是,在翻看了這麼多志願軍英雄的事跡後,我真的不敢說這樣的情沒發生過了.....

志願軍英雄們的事跡讓我震驚,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傳奇 ,不是像我這種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們所能想像的!

但我相信他們的英勇事跡,我相信還有更多無名英雄的偉大事跡永遠被埋葬在了異國他鄉而不被人知。

他們不怕犧牲、衝鋒在前,不為利、不為名,只是因為四個字:保家衛國!

他們能夠創造奇蹟,戰勝強敵,因為他們有大無畏的精神!

就像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入朝作戰前帶領連隊所發出的錚錚誓言那樣: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1

相關焦點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金剛川是朝鮮的一條河,這條河上有一座橋,是通向主戰場的一座動脈橋梁。影片的主要劇情發生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這座橋不斷被美軍飛機轟炸,志願軍則不停修復,最終成功保障大部隊通過金剛川。
  • 《金剛川》拍的人橋是真實的 《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金剛川》拍的人橋是真實的金剛川的主角叫原型是英雄張振智,在這場的戰鬥中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建橋,修橋和保護橋。這做這些,最核心的任務,就是讓大部隊如期的到達目的地,這座花了七天七夜,建築的橋,也是是保證作戰部隊勝利的生命之橋。而當戰鬥打響後,金川河上的輸送物資的關鍵都集中在這座橋上。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該片以三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金剛川》影片介紹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主創整齊亮相,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
    10月22日,中國電影人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召開,由中影股份領銜出品的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和《英雄連》相繼亮相,接力致敬歷史和英烈。
  • 《金剛川》,有多少犧牲就有多少壯烈
    《金剛川》的故事,發生在那個似乎離我們很近但是卻又很遠的地方,時光也很遠,回憶也很遠。可是,當這些往事再次在銀幕上呈現的時候,我們這些不曾經歷甚至不曾聽說過那段故事的人,重新看到了歷史。影片採取了分段敘述的模式,一天的故事,發生在同一群人中,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 紀錄電影今日上映 熱血鑄就六大看點
    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我們和《金剛川》」6大看點曝光  在《金剛川》裡,為了保證大部隊在凌晨5點前到達金城前線,所有志願軍必須排除萬難通過一座橋。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原創 樵欞 國家人文歷史本 文 約 6120 字閱 讀 需 要 16 min電影《金剛川》自10月23日上映以來,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
  • 聊聊熱映的《金剛川》一部有血性的電影
    網上評價褒貶不一,有網友說這部電影歪曲了歷史事實,沒有根據歷史上金城戰役真實事實進行拍攝,畫面多次重播,甚至對我們「最可愛的人」有些含沙射影的污衊,還有網友說導演的這種改編水平是在赤裸裸的侮辱觀眾的智商。
  • 《金剛川》: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
    而更令人為之深深動容的是,這些為我們獻出生命的英雄,不再是歷史上的數字和名字,而成了一個個真實的人。他們彼此激勵、託付生死。吳京飾演關班長對此,管虎導演動情解讀:「我們的主題是犧牲。中國人之所以能在板門店談判,憑的不是武器裝備,憑的是勇氣和犧牲。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給到觀眾。」「這是整個中國集體的民族情感。
  • 「我們和《金剛川》」上映,這些電影幕後紀錄片也值得看……
    12月18日,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編劇趙寧宇講述《金剛川》「不可複製的奇蹟」背後丨專訪
    接到《金剛川》的項目時,導演管虎和趙寧宇都很清楚這個項目的拍攝時間有多緊急,也清楚《金剛川》即將在10月底與觀眾見面。接拍第一天,管虎與趙寧宇見面各自想了想後,管虎告訴趙寧宇「我覺得這個事情能成」,趙寧宇聽完也想了想,回應他「我覺得這個事也能成」,話畢,他們就各自回家準備開始工作。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今日上映
    12月18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金剛川》拍出戰場的真實殘酷,張譯的角色看哭全場觀眾
    片名《金剛川》,指的是朝鮮境內的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美軍飛機一次次的轟炸下,我志願軍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最終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的故事。我覺得金剛川這個地名就挺妙的,念起來擲地有聲,有一種英雄氣概在裡面,很符合影片的調性。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上映 六大看點曝光
    據悉,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從現實與歷史兩個視角出發,帶領觀眾走進電影《金剛川》劇組,以電影拍攝為時間線,以「橋」的建設與炸毀為重要核心段落,紀實性地跟蹤拍攝電影劇組的臺前幕後,展現電影主創團隊如何攻堅克難,高效地完成電影藝術創作,刻畫中國電影人在「疫情」這一特殊環境中以及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一特殊歷史時刻裡,團結一致、大局為重、甘於奉獻的精神
  • ...嗶哩嗶哩|宗師之路|金剛川|張藝謀和他的「影」|奪冠|愛奇藝|我...
    12月18日,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聚焦:看見戲外的故事,致敬幕後的英雄「演員1174人,劇組工作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後期人員1302人,3個月不遺餘力的日夜奮戰,鑄就了電影《金剛川》,而這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 ——觀電影《金剛川》
    應當承認,依託先進的電影工業技術,《金剛川》中一次次從不同角度反覆敘述的戰爭場面,真實表現出了敵機的狂轟濫炸和我方的慘重傷亡,觀之的確有視覺震撼力,所表達的志願軍不怕流血犧牲的頑強戰鬥精神粗看的確能感動很多觀眾的心。
  • 抗美援朝70周年第一炮:電影《金剛川》檢驗報告
    【本文含微劇透,不涉及關鍵結局】四行倉庫是抗日戰爭中,上海及華東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金剛川是抗美援朝末期,金城戰役前線唯一的物資與生命之橋;都是千鈞一髮的軍事要塞,電影也都見微知著地呈現了一段悲痛的歷史。
  • 張譯給了吳京一根玉米,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金剛川》的這一幕
    毫無爭議,《金剛川》在主旋律命題作文框架的技術展現上,是值得稱道的,堪稱此類電影在技術展現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相較於前幾年頻繁見於各大衛視神劇的「手撕鬼子」、「八百裡外一槍斃頭」的五毛特效,《金剛川》做到了貼近真實殘酷的戰爭。畢竟,《金剛川》的導演之一郭帆曾拍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