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本SCI期刊可以零門檻容納所有的文章。作者發表SCI論文要篩選期刊,SCI期刊發表也要遴選論文。只有符合期刊要求的SCI論文,才有可能成功發表。那麼,怎麼避免SCI論文不符合期刊要求?
1、論文要達到SCI的水準
一個人對某一方向的認識或研究,本來就是一個從淺到深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青銅階段,挑戰SCI水準無疑是「好高騖遠」,不僅不符合SCI期刊要求,還耽誤了時間。不如先把自己提升到王者階段,再去「量力而行」發SCI論文。最起碼不會因論文水平達不到SCI期刊要求被直接拒稿。建立作者日常關注在SCI期刊發表的論文,了解什麼樣「高度」論文才夠發表SCI。
2、匹配與SCI論文方向一致的期刊
SCI期刊涉及的領域太多,每本SCI期刊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或側重的方向。發表的SCI論文,也是有確定領域或方向的,我們要匹配與之對應範圍的期刊。一旦SCI論文與期刊收稿方向不一致,在初審階段就會被拒稿,這是作者要儘量避免出現的失誤。
3、了解SCI期刊作者須知
每本SCI期刊都有作者須知,包括標題、摘要、字數、格式等,是論文投稿必須滿足的標準。在投稿前,作者可以通過修改SCI論文與期刊作者須知要求一致,否則輕則修改,重則退稿。關於期刊作者須知,我們可以去期刊官網等平臺尋找。比如某期刊要求5000字以上,而你的論文字數只有3500字,這種情況就屬於不符合期刊的要求。
4、其他
SCI論文向期刊投稿的途徑不止一種,作者不了解怎麼樣才算符合期刊要求,或者沒有發表SCI論文的經驗,就可以找專業人來幫助自己完成,要比自己摸索更好,更好地避免SCI論文不符合期刊要求。
投稿時sci文章發表的第一步,投稿過程操作的規範、正確,才不會出現投稿不成功以及信息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拒稿。發表sci文章如何投稿呢?關注sci文章投稿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sci期刊
sci文章要發表在sci期刊上,應該選擇哪一本sci期刊投稿,應根據期刊要求和發sci文章目的,進行選刊和確認。確定了目標sci期刊,找到期刊官網,查看或下載作者投稿須知,了解投稿sci文章的格式、字數、圖片等要求。
第二步:投稿資料準備
1、稿件
2、作者:全體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箱、郵編、ORCID及其他信息。註明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並列作者,根據要求用不同符號標出(通訊作者常用 *)
3、投稿信:寫明期刊名稱,文章類型、文章簡介、文章亮點、通訊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箱、郵編等聯繫方式。
4、圖片、表格:根據要求整理。
5、版權轉讓協議書:根據要求署名。
6、推薦或迴避審稿人:根據要求推薦或迴避。
7、附加材料
第三步:登錄投稿系統
根據相關要求和步驟提示,來完成相應信息的填寫。比如註冊帳號,填寫文章類型、標題、作者、摘要、給編輯寫信、推薦或迴避審稿人等具體信息。這些信息一定要再三確認無誤,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第四步:添加附件(根據期刊要求,把需要附件上傳得提前準備的資料,添加到附件中)。
第五步:生成PDF確認文件。
第六步:投稿確認。根據信息提示,完成投稿信息確認。
第七步:查看投稿是否成功。若成功,意味著sci文章投稿完成。
sci文章投稿完成後,sci文章進入審核狀態,最終是否能夠成功見刊,要看審核結果。不過,單就sci文章投稿來說,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項。初次投稿的作者,往往會因為不知道,而操作失誤,遲遲停留在投稿階段,無法進入下一階段。想要快速完成投稿且不出錯,可以找專業人操作,或者找有經驗的朋友指導著操作。
發表sci論文,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審核結果可能是拒稿,可能是修改,也可能是錄用。修改後再次提交的sci論文,又稱修回後的sci論文,需要審稿人再次審核給出結果。那麼,sci論文修回後多久有結果?
sci論文修回後多久有結果,與修改達標的程度以及待審稿內容的難易有著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修改得越好,待審核內容越容易驗證,有結果的效率會更高。不過sci論文畢竟是修回後再次審核,比起第一次審核來說,審稿效率會更高一些,至於多久,不好說,1-3個月,甚至更久,都有可能。
首先,sci論文修改達標的程度
sci論文修改,審稿人會給出修改意見,告訴作者要修改什麼。作者應做到逐條修改,若不知道怎麼修改,不要盲目的去做,否則修回後的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輕則再次修改,重則被拒稿,得不償失。建議作者找有經驗的人或專家給予指導,力求一次到位,提高修回後審核的效率。
其次,待審稿內容的難易
sci論文修改,分為小修和大修。小修修回後審核更容易一些,有結果的效率會更快一些。大修修回後,待驗證的內容越容易,花費時間越短。
sci論文修回後會有不同的情況,審核有結果的時間也不一,作者以收到答覆的郵件為準。想要sci論文修回後快速有結果,可找有專業人修改,避免修改後的內容不正確、不規範,耽誤更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