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規範的摘要是一篇論文的濃縮與精華,即使讀者不閱讀全文也能獲得必要的基本信息,且便於文獻檢索機構對論文學術水平的評析,有利於論文的收錄,增加論文被國際著名資料庫檢索的概率,使論文的學術價值得以體現。按摘要的不同功能劃分,可分為報導性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指示性摘要、報導—指示性摘要。
目前,從一般原理上研究摘要撰寫的著作很多,有的從一則實例出發分析論文結構式摘要存在的問題,總結結構式摘要的一般編輯原則;有的分別統計報導性摘要四要素存在的問題,結合編輯工作實際,舉例說明摘要的編輯加工技巧;有的探討常用於科技論文的幾種摘要類型,指出其中分別存在的問題,得出論文摘要的理想寫法。結合實例,通過實例分析,探討摘要撰寫的尚不多見。筆者經過多年編輯實踐,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些論文內容創新性、研究方向均不錯,但因摘要寫作不符合規範,嚴重影響了論文的閱讀量。因此,作為編輯有必要分析摘要的常見差錯,以供作者借鑑,以期不斷完善日常的編輯工作。
國家標準GB6447—87《文摘編寫規則》規定,摘要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筆者在編輯工作實踐中發現,許多理論性強的文章摘要出現了第一人稱「文章、論文、本文、我們」等,這類錯誤約佔來稿論文的36%、已刊發文章的17%。
例1.《農村信用社風險形成及防範措施》一文
這篇文章原摘要中出現了「本文」「作者指出」等字眼,並在最後對文章進行評價。實際上是把摘要寫成了提要。提要在用語上可以使用「本文」「作者認為」等字眼,在內容上既包含文章主要信息,又可以對文章進行介紹和評價。而摘要則不同,摘要需以第三人稱寫出自己最新銳的觀點。
在摘要中評價性的語言不宜採用,換言之,就是把文章作者的觀點最乾淨地放在那裡,使摘要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的短文。
報導性摘要又稱資料性摘要或情報性摘要,它用來反映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讀者提供論文中全部創新內容和儘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所寫的內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而重點是後兩者。結果是摘要的核心部分,應包括重要數據及其統計學處理結果,能夠給讀者直觀地反映出相關信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來稿的72%論文摘要中研究結果大而化之,不具體不明確,不能達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例2.《基於改進蟻群算法的可規避威脅源最優航線規劃》一文
上述摘要體現了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但結果未給出定量描述,只是說明改進型蟻群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規劃效率和有效性,那麼與基本蟻群算法作比較,在時間和效率上有什麼區別,並未說明。
相對而言,修改後的文章摘要,結論部分給出改進型蟻群算法可以節省10%的時間縮短10多次迭代次數,這就給讀者一個直觀清晰、明白的效果。
除本刊來稿遇到此類問題,筆者統計已刊發的論文有61%摘要存在同樣問題,由此可見論文摘要結果籠統、不具體這一問題較普遍地存在於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中,且至今並未引起多數期刊編輯與作者的足夠重視,這也是後續期刊改革須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文章摘要具有整體性、獨立性特點,要能夠有效體現整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應用方法等核心要素,但筆者從統計的文章摘要中發現:34%理工技術類文章的摘要內容簡略,結構要素殘缺,字數偏少;43%社科類文章的指示性摘要和13%報導—指示性摘要,內容寫作過於簡單、信息量不足,不能發揮摘要應有的作用。
例3.《一種新的水平集圖像分割模型》一文
上述摘要中缺少研究目的,且沒有明確表述所採用的「變分水平集模型」在邊緣切割中的具體應用與發揮的有效作用,況且摘要結果一筆帶過,只是說出與Chan-Vese模型相比能更好地刻畫邊緣這一籠統結果,而沒有具體到優化的內容層面。
例4.《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失靈探析》一文
原摘要過於簡單,讀者從摘要中看不出造成食品安全監管失靈的原因有哪些,也了解不到作者提出了哪些有新意的對策建議。
修改後的摘要中,讀者可看到監管失靈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也看到具體的對策建議,修改後的摘要就是對原文獻的濃縮,其信息大致與原文等值。
摘要是用來揭示文章的最主要觀點或結論,是全文語言濃縮出來的,其信息大致與原文等同。筆者發現來稿論文中存在摘要大量介紹背景知識,誤把引言內容當做摘要來寫,體現不出全文創新點等問題。
例5.《文化中心戰對美軍情報獲取的影響》一文
上例摘要的前三句話介紹文化中心戰是如何產生的以及意義,屬於文章引言內容。最後一句話提到美軍在理念牽引、機構調整等四個方面的轉型,筆者認真分析文章內容後,發現該文除介紹四個轉型外,還研究美軍情報獲取轉變的四個特點,並最後得出對我軍的啟示,這都屬於該文區別於其他文章的創新。顯然作者所寫的摘要應屬引言撰寫內容,並未體現出文章創新點。
出現此類錯誤的摘要,多見初投稿,統計約33%,但已經刊發的論文15%也同樣出現此類問題,如:
例6.《美軍戰略規劃的體制、機制及特點》一文
上述摘要第一句應屬常識性內容。第二句應屬背景知識介紹,最後一句闡釋了美軍戰略規劃的體制、機制及主要做法,只是籠統介紹,讓讀者看不出文章的創新點。筆者經過認真分析,認為創新點主要在文章所論述的美軍戰略規劃特點方面,因此摘要可修改為:
總之,要寫好一篇論文的摘要,首先要認真研讀論文,對論文的基本觀點、重要內容、表述層次及結論有一個清晰的把握。知道論文的創新點在哪裡,並將之反映到摘要之中,才能使摘要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其次要了解和掌握摘要的內在邏輯結構。科技期刊論文邏輯順序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其他。社科學術期刊論文摘要包括論題、觀點、方法、結論和其他,特別要將寫作重點放在論題、觀點和結論上。最後摘要要真實反映原文,要具有客觀性,以旁觀者的角度,用第三人稱客觀如實地反映論文的新內容、新觀點,反映讀者需要的有用信息,切不可加入主觀見解、解釋或評論。另外,摘要的語言要簡明、概括、規範。應以最簡潔的文字表達出最豐富的研究內容,在語言上要求高度概括、精練、規範化。
摘要編寫遵循客觀性、針對性、獨立性和自含性以及邏輯性原則,編寫過程有其規律可循,這要求作者在寫作實踐中逐步掌握其正確的方法,使論文摘要真正體現其價值。
陳斐,姚樹峰,徐敏,空軍工程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本文為三位老師發表在《編輯之友》(2015年第9期)上的文章,原題為《學術論文摘要寫作常見問題剖析》。向三位老師致謝。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編輯(微信號bdhlt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