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督促不完美的孩子前行?

2020-08-28 土味育兒經

文/土味育兒經 原創文章 保留版權

前不久,上海「十歲男孩不寫作業老師告狀,被父親扔在上海火車站跪地乞討」的新聞被刷屏;

廣州一位媽媽被孩子氣得頭昏腦漲,索性把頭伸進冰箱裡冷靜冷靜的新聞被網友熱議;

成都一位8歲女童因為看電視與家人發生爭執,賭氣從21樓一躍而下,令人扼腕嘆息……

當今孩子有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也有很多是玻璃心的,叛逆起來連父母都不認……育兒,真是一件頭痛的事兒啊!

如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呢?

觀點一:對孩子嚇唬、甚至打罵,也許當時讓憤怒的父母出了一口氣,但是這樣做很可能導致孩子長期缺乏安全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物極必反,教育孩子也是。看到孩子寫作業實在不像個樣,父母不吼不叫是不可能了:

「不好好學習就去討飯、衝廁所、掃大街、送外賣!你選哪一樣?!」

「出去!我們不要你了!重新再生一個!」

……

「嚇」大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滬上一位老師講述了自己兒時的遭遇。因為惹母親生氣,她手裡捧著一隻碗被趕出家門。「我以為只有淚水填滿了這隻碗才能回家。30年過去了,我甚至忘記了為什麼惹母親生氣,但被趕出家門的恐懼陪伴了我一生」。

有句老話說:小孩子一記拳頭一顆糖,只記拳頭不記糖。什麼意思呢?對小孩子來說,他能記住別人對他的傷害,而忘記對他的關愛。因為他們稚嫩的小心臟真的承受不起暴力啊!

有關教育專家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過激行為,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習慣並沒有太多幫助。更多時候,反而是家長的一種情緒宣洩。

觀點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除了愛以外,還要有敬畏心。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

「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以外,還要有敬畏心。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能保護他。」

言下之意,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才能讓他清醒。

這不是李教授第一次強調「敬畏」,她說人犯罪的原因是沒有敬畏之心。父母教育孩子,要讓他們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知敬畏,有擔當,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有些小錯無傷大雅,說說就過去了,但是有些錯誤,一生犯一次就夠了。這種錯誤就要懲罰,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學會適應和遵守規則。

這裡也有一句老話:筷頭出忤逆,棒頭出孝子。意思是,過分溺愛會養出忤逆不道的孩子,嚴加管教才能讓孩子知敬畏、懂孝順。

讓孩子知敬畏,有些底線,一定要給孩子建立;有些錯誤,讓孩子知道絕對不能犯。

有效的懲罰方式是什麼?

很多人不贊成打罵的懲罰教育,而代之以其他方式,比如有的父母用家務勞動的方式、有的用罰做作業的方式、有的用取消假日旅遊的方式、有的用不給零花錢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即便孩子犯了錯,也該好好講道理,講道理讓孩子自己知道犯錯了比暴力懲罰更好。

有的家長說:不打不長記性。

網上有個實例:8歲小男孩因為弄壞了學校的班級門牌,老師要求他照價賠償,媽媽卻說家裡沒有錢,要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出於無奈,小男孩只好走上街頭撿廢品賣錢。當然,出於安全考慮,小男孩媽媽遠遠地跟著孩子。

經過一天的努力,小男孩明白了做錯事要負責,而這個學會負責的過程真的很辛苦,他保證以後再也不破壞公物了。

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讚。

的思考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每一位父母其實都是在摸索前行。我們是不完美的父母,與孩子一樣,要不斷進步。

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時刻在觀察著孩子,反思著、不斷糾正著自己的教育行為。

我們如何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督促不完美的孩子前行呢?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言探討,觀點的碰撞中能產生智慧的火花。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先靜下心來學習,取長補短,然後才能當好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

相關焦點

  • 與自己和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可惜,自己當時被勝利衝昏了頭,一心想按自己的高標準問保險公司要誤工費和護理費,壓根不想降低標準,總想衝一衝,心想法院會按自己的標準去判。可惜法官大人是不可能給我開這個先例的,雖然已認可我的觀點,但體現在判決上,就是比周至縣通常標準往上提高了那麼一點,這已是法官自由裁量度的最大極限了。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些不完美,並不需要急於改變
    書中的某一處對不完美的思考,給原本執著的人,前所未有的放鬆與愉悅。讓我們一起閱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走進書中的角落,感受每一處不足帶給我們的美好。01直面惡習書中的開頭,躺著這樣一句話:「擁抱你的不完美」。
  • 任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是成長的過程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本就天生有著聰明的腦子,而有些人天生腦子就很遲鈍,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就比如你很努力地學習,也付出了很多,但是依舊趕不上那些平日不學習的人。有時候,與其去糾結自己為什麼不完美或是不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後根據自身的不完美再去好好地改變,這便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 愛自己,和不完美的人生和解: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了你的人生
    但律師告訴他,如她也是有不完美的人生。丈夫出軌了、自己總是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跟她不親。自己每一天也被深深的失敗感折磨。女律師在山姆面前痛哭自己的不完美。她無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於是,她放棄自己偽裝成別人,周旋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她不但沒能成為別人眼中完美的人,反而丟掉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總覺得自己將迎來完美的一生,但殘酷的是,大多數人的一生,終將是不完美的。
  • 合格家長的成長 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
    一些小問題在積累的過程中,發生了質變,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內心也有許多不甘。這時候,女兒說,她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孩子不管怎樣,是否完美,都是我的孩子。幾米有本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精美的繪畫,對孩子內心的剖析,深深吸引了我。和女兒在家共讀繪本,內心越來越平靜。
  • 知愈心理:天下父母必修課,接納不完美的孩子,修正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卻很少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總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卻沒看到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進步......但是,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長眼中,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中國台州網丨合格家長的成長,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
    合格家長的成長,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這個寒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全球,在家學習的我看著這不完美的世界,感到了很多無奈。和女兒在家中24小時共處,矛盾和摩擦越來越多。一些小問題在積累的過程中,發生了質變,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內心也有許多不甘。這時候,女兒說,她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孩子不管怎樣,是否完美,都是我的孩子。
  • 輸了高考未必輸了人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淡定前行
    又到了一年快要高考的時候,突然之間就想到了曾經的自己。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別人家的孩子支配過,而我則是曾經成為過很多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甚至被初中同校的表弟吐槽為活在我的陰影裡。過於追求完美要麼會止步不前,要麼反而可能會帶來毀滅。
  •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可是,&34;決定了孩子難以靠這個做事方式提高效率。把一件事做到完美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每件事都要求完美,那麼孩子難免會在那些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容易鑽牛角尖,導致做事效率低。3、人際關係不佳人們都很欣賞能夠把事情做到完美的人,但有些追求完美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把對自己的標準用到別人身上。
  • 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
    這個周三的下午,我們迎來的了睿貝爾·超睿智學智愛之家活動,本期主題為《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有焦點就會有盲點,我們要學會發現孩子偏差行為背後隱藏的潛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適當的讚美和肯定。
  •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完美媽媽!接受它,就是完美生活
    我想也許那時的我太想當一個完美的媽媽,太想給寶貝一個完美的、幸福的、健康的人生開端。不忍心,不允許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讓寶寶受到傷害。拼了命地追求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允許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犯錯。這就是為何當時的我,會如此的焦慮和糾結。而這份糾結和焦慮,並沒有幫助我成為夢想中的完美媽媽,反而使我在那段時期心情變糟、情緒變差,成為一個緊張兮兮的媽媽。
  • 《追風箏的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和解
    因為身邊有著哈桑,阿米爾遇到困難和危機總是不敢上前,養成了懦弱和退縮的性格。所以父親更為看重勇敢,堅強的哈桑,而認為阿米爾懦弱,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是自己的孩子。哈桑年紀小,但是卻擁有著成年人的隱忍和包容力。他深愛阿米爾,這種友愛,超乎血緣和種族階級的愛,他像母親一般地寬容著阿米爾。
  • 「家有不完美小孩,我們卻要做完美家長」家長發言引深思,很現實
    好好的家長,明明是一家人生計的扛把子,卻被大環境逼到了家庭最底層。於是,有家長忍不住站出來發牢騷,全世界的家長都活得自由自在,怎麼只有中國家長如此心酸?明明付出最多,卻遭受著最嚴苛的批判——「家有不完美小孩,我們卻要做完美家長」,生活似乎陷入了惡循環,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焦慮?追本溯源,癥結還是在家長身上,一起來看下吧。
  • 請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讓我們用愛來改變
    大家好,今天一起閱讀《正面管教》第七章一點點的不完美一點點的不完美並不太糟糕/一點點的不完美不致讓你心碎了它能讓你更真實接近那些不那麼完美的人就像我一樣。一點點的不完美並不太難耐你再來一點點的不完美就已經夠能耐。
  •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諒解父母的不完美吧,餘生請好好珍惜愛你的他們。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完美,卻未曾想過,他們為了我們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耗盡青春。等到他們變老了,反應變慢了,不能下床了,我們更要包容他們,理解他們。相處時,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就算父母竭力愛你,也不要忘記父母也是普通人。
  • 做「寬容型」家長: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問題,一直是父母所關注的事情。不論是孩子學習成績,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在同齡人中擁有過人的品質和出色的成績,言外之意是期待孩子能夠「完美」。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幾乎找不到「完美」的孩子,他們似乎在某些方面確實比較優秀,但是總會有不一樣的缺點和短板。
  • 《不完美的她》看見孩子,治癒自己
    《不完美的她》由一眾實力派演員周迅、黃覺、趙雅芝等強力加盟,每個都演技精湛,一個表情、一個眼神的到位拿捏,折射出人物細小的內心活動。許多觀眾表示在周迅扮演的林緒之和小女孩蓮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過這部劇的媽媽們,表示感慨良多,心裡五味雜陳,越看越明白自己該怎麼對待孩子,也明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樣子。處事果敢、智商超群、高冷的林緒之在公司是叱吒風雲的元老級人物網絡安全員,她有著近乎完美的記憶力,可唯獨失去了五歲之前的那段,她不記得媽媽的樣子,這份缺失一直是她內心不可觸碰的禁地。
  • 兒童心理學:當你的孩子過分追求完美時,家長該怎麼做?
    我曾經諮詢過這樣一個孩子,她在能完全說話之前就表現出完美主義的跡象,她知道如何說更多的話更長的句子,但她不會大聲說出來,直到她知道它們是正確的。我討厭我自己,我什麼都做不好。這種自我貶低的言論如果出現說明孩子的完美主義已經帶來不良影響了。2.另一個跡象是,他們難以從明顯的失敗中恢復過來。對於孩子來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會有沮喪的反應是很正常的事。問題是,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他們就無法從中繼續前進。
  • 我的「完美」孩子:追求完美,其實是最大的不完美
    讓父母放棄對孩子的「夢想」,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時,甚至是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代價乃至生命,才能讓父母醒悟。就像父母永遠不覺得自己完美一樣,孩子,無論多麼聰明、伶俐,可以達到優秀或者卓越,卻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願望 ……如果希望培養一個極為優秀的孩子,那麼,可能就要接受她平衡高壓力生活的某些怪方式;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那就要放棄對培養一個「完美」孩子的追求。
  • 如果你的孩子是完美型人格,該如何引導?
    自己認為不好,就生氣。小花說,「這已經不是一兩次了。除了寫字,很多地方都要求完美,達不到心裡預期就發脾氣。這可怎麼辦啊?」看著一籌莫展的小花,讓我想起我表妹小時候。每次和她玩撲克,她必須得贏,如果她輸了,會把臉拉的老長。追求完美結果的她,不允許自己輸一把。這兩種孩子都擁有完美型人格孩子的特點:力求完美,苛求自己或他人,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