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問題,一直是父母所關注的事情。不論是孩子學習成績,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在同齡人中擁有過人的品質和出色的成績,言外之意是期待孩子能夠「完美」。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幾乎找不到「完美」的孩子,他們似乎在某些方面確實比較優秀,但是總會有不一樣的缺點和短板。比如: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棒,但是他們性格內向,不善言談;有的孩子反應力很快,能夠敏銳的觀察事物,但是他們往往不受父母的管教和約束。
前段時間,和朋友的一次聊天,逐漸明白,塑造「完美」孩子是大多數父母容易陷入的育兒誤區。上周,朋友家一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了,但是看到孩子的分數,父母瞬間傻眼了,不僅考得一塌糊塗,而且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並且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問候」。
「語文96分,數學70分,考查課和手工課剛剛及格......」看到朋友如此斬釘截鐵的「訓斥」,我逐漸意識到,朋友在育兒方面出現了誤區,從頭到尾的聊天中,他只把自己家孩子的不足之處,進行列舉,但是卻沒有發現孩子的亮點。
企圖通過展現孩子不足的方式,來進行訴苦和宣洩。養育孩子的難度,體現出父母的不容易,他們期盼著孩子能夠在各個方面都能著力發展,但結果總是讓家長失望和失落。
當父母只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卻沒有發現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和特點,沒有給到孩子正確的引導方式,反而將結果全部施加在孩子的身上。
勇於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做「寬容型」父母,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看到家長不再是嚴厲的苛責和懲罰,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在生活中,如何成為「寬容型」父母?
1. 理解孩子的不足
作為家長,看到孩子不完美的地方,不僅需要引導孩子糾正,而且也要學會理解孩子的不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正視孩子的缺點,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問題。
2. 尊重孩子的選擇
任何不成熟的建議和想法,都是孩子在自我表達和認知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和感受而形成的。面對孩子的選擇和看法,家長要學會尊重,即便是在大人看來,這樣的方式十分「幼稚」,比起扼殺孩子的積極性,不如陪伴孩子一起進行。
3. 引導孩子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的培養和引導有很大的作用。當發現孩子的不足和不完美時,不要著急抱怨和懲罰他們,而是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全面看待事物的發展,不要被一時的不如意而擊敗,為孩子營造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走向完美。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