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ith B.Richburg
譯者 古雷
中國把臺灣看作一個省份,並針對這個島嶼部署了超過1000枚飛彈。而臺灣也儲藏了大量美式武器。臺海問題仍是華盛頓與北京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
但是,兩岸間持久的「敵對」關係,掩蓋了另一種現實:中國大陸和臺灣在經濟、文化和家庭關係等許多方面,正迅速變得緊密相連,使得軍事衝突似乎日益變得不可能。
如今有超過100萬臺灣人常住大陸——其中約一半左右在上海及周邊地區,他們辦工廠、開餐廳、念大學、買房子。兩岸城市之間每周有270趟定期航班,幾乎每趟都是客滿。不久後每周航班將增加到逾400趟。
許多生活在大陸的臺灣人很年輕,在他們看來,大陸不是一個懷有敵意的鄰居,而是一個大市場。「每天都有臺灣人來到大陸。」39歲的楊亭亭(音譯)說,「他們(大陸)沒必要動槍動炮。臺灣本來就離大陸近,現在更近了。」楊7年前從臺北來到上海,眼下管理著一家公關公司。
生活在大陸的臺灣人也開始建立個人關係,與當地人結婚生子。「真沒想到,我會找個大陸男人。」38歲的姜淳美(音譯)說。她父親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逃至臺灣。如今她在大陸從事酒店業,已經結婚,不久將有第一個孩子。「我倆互相遷就,現在他每天跟我一起看臺灣新聞。」
臺灣人回憶起當年服兵役時,軍隊教他們把大陸當敵人的事情。「軍隊訓練我們登陸大陸,用槍和坦克。」51歲的劉明雄說。他曾是臺軍的一名軍官,後來成為美國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但當我真的來到這裡時,帶的不是槍,而是公文包。」
從流行電視劇到上海女孩愛模仿的臺灣腔和臺灣普通話,臺灣文化也在入侵大陸。反之亦然,但限制較多。越來越多大陸人到臺灣遊覽,但目前他們必須參加旅遊團,再過一些時間,新規定將允許他們個人遊。「兩岸高層都有各自的政治考慮和尊嚴。但我們普通人只想交朋友、多賺錢,彼此見見面。」劉先生說,「如果大陸夠耐心,兩岸遲早會統一。」
當丁昌興在臺灣軍隊服兵役時,基地就在離大陸最近的前哨戰——金門島。當時臺海關係緊張,中國正進行飛彈試射。上世紀90年代末丁先生服完兵役後,第一份工作是為試圖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企業提供諮詢。如今36歲的丁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來到大陸時的那種吃驚,之前因為臺灣政府的宣傳,他被灌輸的是一個條件糟糕的大陸。「這裡根本不像宣傳所說的那樣落後。」丁回憶道,「我很有家的感覺。」
其後,丁考入了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拿到了國際關係的博士學位。他在復旦大學遇見了現在的妻子周蕣。周說,她的家人幾乎都是共產黨員,發現她男朋友是臺灣人後都很擔心。她說,最擔心的是如果她倆結婚,她可能就不能去當公務員。
如今兩人有了一個4個月大的兒子,並打算一直在上海待下去。丁決定定居大陸後,發現另一個巧合。他的祖父曾是國民黨空軍的飛行員,曾從位於上海郊外的一個空軍基地轟炸共產黨軍隊。這個老基地舊址如今已蓋起了住宅樓,丁和妻子很偶然買了那裡的一套房子,如今住在那裡,他們起初並不知道那段歷史。「這裡是我祖父當過兵的地方。」他說,「我想,有什麼東西在牽動著我回到上海。」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20日)
(責任編輯:ne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