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知識科普——強迫症

2020-09-17 情感分析師娜娜

強迫症是某種恐懼的固化思維,是你以前的經歷中為了避免某種痛苦而形成的固化思維,如完美主義是對失敗的害怕,潔癖是對生病的恐懼放大,老是擔心某件事是對這件事發生後的後果和由此產生的恐懼的害怕,只是這些恐懼,已經被固化,所以形成了強迫行為,對應的方法和焦慮症一樣,化解恐懼,就行了。

更多心理知識見我主頁哦

相關焦點

  • 強迫症患者是神選者——小析強迫症狀的積極性轉換
    既然說到強迫症那就先做一個小小的科普。一提起強迫症,很多人並不陌生,而且感覺自身多多少少都有些強迫症的影子。下面以我自己為例,描述一下強迫症的表現。我小的時候,大概八九歲的樣子,由於從出生就開始受到惡疾的折磨,長大懂事後,心中常常感到害怕和不安,造成了一些心理障礙。比如晚上刷牙時很多時候會故意把牙刷掉到地上或者把水撒掉,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而且經常這樣做也會被大人呵斥,可自己就是不能克制,常常害怕得偷偷哭泣。而且還擔心自己是個不正常的人,怕被別人笑話。現在看來應該是患上了強迫症。
  • 案例:青少年強迫症的心理諮詢
    「我間接了解到,我的這種狀況是一種心理疾病,叫強迫症,是可以治療的。我雖然是盲人,但是我堅信自己不比正常人差,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我要多學些知識。但這強迫症總是困擾我,我沒有告訴過別人。它讓我自卑,我懷疑自己的能力,也許我是比正常人差。所以我非常想治好它,請幫幫我!」
  • 走進強迫障礙——強迫症〔四〕失控的大腦
    作者:新雨流泉壹對強迫症來訪者而言,粗略了解強迫症的神經解剖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原理,選擇聯合藥物和心理治療往往會收穫喜悅。以上各個腦組織結構功能和迴路機能障礙發生與發展的原理無不複雜到令非專業人士頭疼的地步,好在我們有那些優秀的科普作家。
  • 強迫症治療案例 (3)
    >發表評論諮詢強迫、恐怖、抑鬱等心理問題          (註:今後,除發一些心理衛生科普短文之外,我將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強迫症認知-應對治療的案例,請多提寶貴意見。)曾輾轉就診於多家醫院,給予治療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藥物,患者自述效果差。治療前,其Y-BOCS總分為25分(反應強迫症狀的嚴重程度,分值越高,症狀越重。總分16-25分,表示強迫症狀嚴重程度為中度)。精神檢查:來訪者意識清,接觸交談好,定向力完整,思維聯想速度正常;存在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牽連觀念,心煩焦慮,輕度抑鬱情緒;飲食夜眠好,情感反應適切,自知力存在。
  • 有強迫症的人們,你們心理沒問題
    強迫症,貌似現在患者很多,又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常常被歸類為心理問題。 其表現強迫症的症狀主要可歸納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我們會認為TA是強迫症嗎?不會,我們認為TA身上癢,是有皮膚問題,雖然,撓癢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抑制不住。 假如一個人,不停的舔TA的牙齒。我們會認為TA是強迫症嗎?不會,我們認為TA那個牙齒有問題。雖然,舔不能解決問題。但是抑制不住。 還可以有很多例子。
  • 心理諮詢:對強迫症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有2/3的強迫症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而且孩子的強迫症多半是因為父母要求過嚴格,多半也是最聽父母話的孩子。,只要不影響生活,有點強迫症還是比較好的,能更好地近完美地做成事,無疑是很好的結果,所以也不必太過擔心。
  • 解密強迫症:寫給強迫症患者的話
    強迫症是心理疾病裡的頑疾。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是:「強迫與反強迫的對立」。首先就是有了強迫行為、或者強迫思維。來訪者感覺到強迫行為沒必要,所以,就想解決強迫症,想克制強迫行為。而經過自己反覆的克制強迫行為無效後,導致病人更加焦慮、擔心、害怕。從而誠惶誠恐。強迫症加劇了。
  • 得了強迫症應該如何治療
    強迫症,在現在生活中越來越普遍。而強迫症帶來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帶來的影響也是相當痛苦的。減與此同時,我們要特別重視,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儘量降低和減少強迫症發作時的影響和傷害。當我們遇到強迫症,會讓思想以及行為方面受到了影響,而且會帶來特別嚴重的傷害,朋友們需要多了解一些強迫症的知識,特別是自己遇到該病之後,需要積極的去進行治療,讓我們往下看認識一下強迫症的治療辦法有哪些呢。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3、病識感強迫症者通常對於自己的症狀有病識感,大部分時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迫性想法是無意義的或誇張的,同時知道他們的強迫性行為是不需要的。但是這些知識並不足以停止強迫性思考或行為。  強迫症怎麼治療1.心理治療強迫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其發生機制非常複雜,具有相似症狀的患者其心理機制可能千差萬別。
  • 強迫症治療
    可能在你還不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你已經患上強迫症了。在心理學中,「強迫」一詞的含義是指個體意識到來自自我的一些觀念、行為、意願甚至情緒是不必要、不合理的而又無法自我控制的。當自我的這種強迫和來自理性的自我反強迫導致的心理衝突引致當事人痛苦、焦慮,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影響,長時間不能自我緩解時,強迫狀況已到精神障礙的程度,謂之「強迫症」。
  • 走出強迫症
    「我有強迫症!」成了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口頭禪。比如,「處女座」和「強迫症」的標籤經常被捆綁在一起;很多人表示必須點完所有手機上的紅點才能安心入睡;一些不規則的網絡趣圖也使得自稱有強迫症的網友大呼「我有強迫症,這種圖片讓我感覺很難受!」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強迫症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天年(郝兆強)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神經症患者的症狀千奇百怪,症狀各異,什麼荒誕離奇的症狀都有,生活當中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平常人正常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強迫的對象或是症狀。一般每位患者都覺得自己的症狀與別人不一樣,自己比別的患者更痛苦,或是沒有遇到與自己的症狀完全一樣的患者覺的自己的症狀很特別,心靈倍感孤單。
  • 強迫症康復的關鍵之一:戒除依賴心理
    大多數的強迫症患者,都存在比較嚴重的依賴心理,這個從他們四處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幫助以迅速求得心靈的解脫中,可見一斑。強迫症的康復還需要患者戒除依賴心理,儘早培養出屬於自我的獨立且健全的人格,這也是打造全面能力的基礎。
  • 強迫症的強迫與反強迫
    強迫就是,一個擔心的念頭或者問題,這個想法觀念呢,伴隨強烈的焦慮感,不安。通常我們表述為不能控制的想什麼,這就是強迫。反強迫呢,就是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通過用各種方法,理性思考,包括否認,合理化。就是我們認為,一方面是這種強烈的去想,擔心。另一方面呢,就覺得是沒必要擔心的。所以,這些思考方法,理性的分析呀,否認啊,認為是沒必要的,這些都是應對強迫的心理防禦。心理防禦應對方式,就是反強迫。
  • 心理諮詢案例 強迫症
    患者於1997年3月份第一次來到心理諮詢室,面帶愁容、燃懷。我請他坐下後,他便立即述說起來:「老師,我十分痛苦,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對一些事情產生懷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師您看怎麼辦?」從他這幾句簡單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確這是一種強迫症狀,於是我又問了幾個具體問題,但他往往說不出來或語無倫次。
  • 強迫症如何自救,答案在這裡
    生活中,人們常會用調侃的語氣來使用「強迫症」這個詞。比如,當我們在說「逼死強迫症的日常」時,我們可能是在說一張凌亂的工作檯,一卷邊緣撕得不整齊的衛生紙,或是微信右上角沒有清零的未讀消息提醒。這裡所說的強迫症,並不是真的某種疾病,而是強調一種追求完美,渴望秩序的人格,可以稱之為「強迫型人格障礙」,英語縮寫是OCPD。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3大緩解強迫症的療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有很多人都會有強迫症的現象,那你知道強迫症因該如何自我治療嘛?,強迫症對我們的身體又會有哪些危害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強迫症的危害1、思想包袱會加重患上這種疾病,患者會出現做一件事反覆反覆的去做,動作極為刻板機械,造成了心理包袱糾纏不堪,做什麼事都不會用心去完成,從而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嚴重的引發重型精神疾病,給內心帶來了極大痛苦。
  • 江西南昌16歲高中生男孩強迫症心理
    高中生患有強迫症是心理問題不是生理疾病,多數的患者都認識不到心理調節的效果,患者其實也想快速把自己的強迫症徹底治癒,他們一直都在思考得了強迫症後怎麼辦這個問題,他們同樣也是心急如焚。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就為大家分享一個來自高中生的強迫症心理困擾案例。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天性自由的兒童會得「強迫症」嗎?今天我們來科學討論一下兒童強迫症這個話題。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走出強迫症的最好方法,強迫症有什麼表現?
    強迫症是當今社會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性疾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患者常常會出現不受控制的做一些事情的情況,所以很多人都想擺脫強迫症,那麼大家知道走出強迫症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嗎?強迫症有什麼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