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令人震撼的照片。10月26日,當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教授的家時,看到了照片上的一幕。主人公已癱瘓在床6年。每天,他就是以這種特殊的姿勢在科學的海洋裡暢遊,為學生
的成長掌舵。病魔無法阻止這位65歲的學者奮力前行的速度。6年間,他不僅以自己的成果被增補為中科院院士,還高質量地培養了20多位博士、碩士研究生。人們說:在金展鵬身上,我們理解了「導師」這兩個字的真正內涵。
小木架,撐起事業的風帆――「我不能就這樣躺下去」
照片上,金展鵬床頭那對小木架是他夫人胡元英為他特製的。6年來,誰也記不清,有多少本專業書、多少頁學術資料、多少篇學生的論文在這個小木架上被那雙明亮的眼睛閱讀過、分析過……
金展鵬是廣西荔浦人,1960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他早年投身於材料學,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相圖與相變理論研究。相圖在材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導材料設計,人們稱它是材料科學的「地圖」。世界相圖計算事業飛速發展,我國還處於相對落後狀態。1979年,在中南大學任教的金展鵬被選派去瑞典深造,在相圖實驗測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德國一科學家曾用52個式樣測量出一個等溫截面,金展鵬只用了一個式樣。這就是他首創的「三元擴散偶――電子探針微區成分法」,後被國際上稱為「金氏相圖測定法」。國外已有50多種著名雜誌引用他的方法。1991年,金展鵬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金展鵬的「熱化學磁矩法」及相圖資料庫,也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引用,其中關於氧化物陶瓷的研究成果已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宇航局成功用於有關材料的設計。他還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帶領著年輕的梯隊不斷向科技的前沿進軍。
1998年春節,金展鵬頸椎病突發,經醫院全力搶救脫險,卻從此癱瘓在床,全身上下只有脖子能夠動彈。
羈絆在病床上,金展鵬望著天花板出神。恍惚間,天花板上冒出許多文字,他大喜過望。一覺醒來,金展鵬對守護在旁的妻子說:「我不能就這樣躺下去。幫我拿本書來。」妻子拿來一本《相圖與相變的熱力學》,舉在他眼前。但沒有堅持幾分鐘,妻子的手就開始晃動,字跡也變得模糊起來,他們只好休息片刻。2個小時下來,胡元英的手舉酸了,金展鵬的眼睛也看痛了。
妻子心疼地幫金展鵬揉了揉眼睛。金展鵬露出生病後的第一個笑容:「元英,我可以看書,可以工作了。」
胡元英琢磨著如何解決書本晃動的問題。她在別人搞裝修廢棄的木料裡揀了幾根木條,釘成一對三角形小木架,固定在床頭,一個特殊的讀書架做成了。
書是妻子和保姆幫他翻,金展鵬想讀哪頁就翻好放在小木架上。他每天堅持看兩個小時,然後就是指導學生修改論文。
保姆蔣曉靜說:「晚上是金老師最難受的時候,要不停地為他翻身,按摩,他痛得睡不著,可白天還堅持看兩個鐘頭書,雷打不動。我最怕有學生的論文送來。你想想,一個研究生的論文一般是100頁以上,可金老師連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金老師剛生病那年可是帶了20個博士、碩士生啊。為了怕他生褥瘡,我們要不斷地幫他翻身。可金老師看在興頭上,總是說等一下,等一下。結果背上生了褥瘡,好久都不恢復。」
輪椅車,載著最好的教材――「我就要用心帶好他們」
講起金展鵬教書育人,他的學生們個個都能講不少故事。
龔偉平是1999年跟金展鵬讀博士的。當時金老師已臥病在床。有一次,龔偉平寫了篇文章,隨手在桌上揀了兩張廢紙列印出來,請金老師過目。幾天過去,金老師突然問她有沒有注意廢紙背面的東西。原來,廢紙背面是半篇科技資料。金展鵬告訴她裡面有很重要的信息,建議她能否沿著那個方向做下去。龔偉平採納了老師的建議。現在這項課題《氧化物的相圖計算》已取得很大進展。由於成績突出,她被法國一多大學邀去做博士後。龔偉平說:「我真的很感動。四肢都不能動的金老師,怎麼能夠看到小木架子上廢紙背面的資料啊?沒有對學生對科學強烈的責任心,怎會有一雙『透視』的眼睛?」
趙繼成貪睡,有次開會又缺席了。本以為金老師會嚴加斥責。沒想到金老師卻說:「讓他睡吧,他也累了。睡醒了自然會來!」這話傳到趙繼成耳朵裡,他又感動又慚愧,想起有學生生病住院,金老師提著盛滿雞湯的保溫桶出現在病房,目光如同慈父,趙繼成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了。他在擴散偶技術的基礎上成功發展了材料組合設計法。著名材料科學家康恩在美國著名雜誌上撰文高度評價他。如今趙繼成在美國某公司任職,並擔任了美國相平衡雜誌編委。
出院後,金展鵬沒有搬回原來樓層較高的家,而是在教學樓附近借了套簡陋的房子。每周六他都要坐著輪椅去給學生們上《論文評述》課。天氣好時他會把課安排在草地上。
碩士研究生潘竹說:「學校經常邀請國外學者交流。金老師每次都穿戴整齊,讓妻子和學生把他抬上輪椅,抬進報告廳,放在第一排。他說:『科學的高速列車,我們一趟也不能落下。』去年10月,作報告的是日本工業大學的一位學者。在2個多小時裡,金老師從頭至尾認真地聽,像學生一樣提問探討。最後,這位日本學者走下講臺,面對金老師這位特殊聽眾,深深鞠躬。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尊重科學的人最值得尊重。其實,金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我們最好的教材。他的學生劉華山在畢業論文答辯時的結語,代表了眾多學生的心聲:『跟金老師學習幾年,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科學的態度和怎樣做人。』」
在金展鵬生病的日子,有人勸他將學生交給其他導師帶。金展鵬沒有答應,他說:「20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學生最美好的時光交付在我手裡,我就要用心帶好他們。」
越洋電話,傳遞熱切的期盼――「最大的願望就是你們都超過我。」
2003年11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輪椅上的金展鵬光榮入選。無數越洋電話蜂擁而至。還有一封由中南大學黃伯雲校長轉來的信,是世界各地40多位學生聯名寫給母校的。信中說,「金教授的成就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即使在異國他鄉,也總能聽到他的名字,這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雖是金老師不同時期的學生,我們卻共有一段美好的記憶,珍藏著在他身邊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自1981年以來,金展鵬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40多名,先後有20多位出國深造,參加國際會議的研究生有17人次,博士生被邀請到歐、美、日等國家作博士後的有6人。在美國合金相圖委員20多名委員中先後有4位是他的學生。
在病床上的日子,他最盼望的就是學生打電話來,尤其是越洋電話。仿佛那就是他的特效止疼藥。學生的聲音真有這麼神?妻子胡元英給我們說起一件事情,有一年金展鵬去火車站接實習歸來的學生,沒想到突然停電。金展鵬就是靠著辨別學生的聲音把40個同學的名字一個個叫出來,找到了他們。如今,茫茫長空裡,依然是它在傳遞著科技信息,交流著師生情誼。
鄭峰是金展鵬早期帶過的學生。1992年初去英國工作,從事相圖計算軟體的開發以及五元合金系的熱力學與相圖計算。1994年進入美國國家實驗室。在美國各地前後十年,每到一地安定後,金展鵬都設法與他保持聯繫,不斷通過電子郵件交換各自研究的進展以及國內外飛速發展的科技水平。2004年,鄭峰迴國那天,金展鵬躺在床上和他足足聊了幾個小時。金展鵬還經常從病房打電話詢問實驗室安排、課題申請報告等。鄭峰說:「在國外那麼多年,我和金老師不知通了多少電話,多少郵件。雖然他從沒對我說:『你趕快回來吧。』但金老師始終就像一根長長的繩子,牽繫著我這個海外的風箏,最後我選擇了回國。我知道,這無形的繩子就是金老師的人格魅力,就是他對科學的追求和對祖國的熱愛!」
現在金展鵬的學生有9位已學成回國,有5位已成為博士生導師,全部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
前不久金展鵬因感冒去醫院大樓就診,四個學生抬著金老師爬上爬下,有個農村老大爺見了羨慕極了:「您老好福氣啊!四個兒子都對你這麼好。」金展鵬開心地笑了。在他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寶貝兒女,都是祖國的棟梁之材。
金展鵬常對學生說:「不想超過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現在我們的國家,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你們都超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