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調音師》改編自2010年法國的高分同名短片——當然《調音師》在豆瓣也得到了8.3的高分。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它雖然是一部劇情跌宕的懸疑片,但不同於以往我們印象中那些優秀的懸疑電影,它的色彩和故事都要明亮和輕鬆許多,甚至於看過前1/3之後,你會誤以為這是一部搞笑的愛情電影。
更加令人著迷的,是片中的音樂。隨著劇情流淌在整部電影中的古典樂,同樣會讓人有種在看《愛樂之城》這類音樂歌舞片的錯覺。
相信我,你一定會愛上電影裡的音樂。
誇讚的話就說到這吧,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的,還是一部懸疑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劇情上的鋪墊與反轉,還有一些可能有些難懂的「疑點」。
完全算不上解析,與大家一起交流。
劇透高能預警
後文人物的代稱
Akash:男主角
女主:被殺演員的妻子
前女友:與Akash巧遇的前女友
演員大叔:受害者
電影結局的Q&A
1. Akash最後究竟瞎沒瞎?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他沒有瞎。
電影最後的鏡頭已經交代的再明顯不過,他在踩到易拉罐之前就用拐杖把它「踢」開了——這只可能是正常視力的人才能做到的。
2. Akash沒瞎,他的角膜是哪裡來的?
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探究的其實應該是另一個問題:
3.Akash最後在咖啡館與前女友的對話,說的究竟真話還是假話?
個人觀點:絕對的假話。
首先,他是沒瞎的,那麼他就一定是接受了角膜移植的手術。
那麼問題來了——角膜移植手術的錢從哪來?
第一種情況:
他在死裡逃生之後,在印度兜兜轉轉,靠著給人上課等手段謀生、攢錢,攢夠了100萬做了手術、來到了倫敦。
其實看過電影之後,大家都應該知道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在影片開始,Akash為了攢20萬去英國參加比賽都已經很吃力了,何況是100萬的手術費?
其次,角膜配型的手術並不是你有錢就能做的,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需要有捐贈者,然後與你合適的配型,還需要排隊
——這在兩年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麼積極向上的可能性,與本片懸疑、人性黑暗的風格完全不符嘛!)
所以,他的角膜移植一定是在黑市做的。
這樣的話,角膜的來源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黑市的角膜來源......一切皆有可能,就不多說了,可能是女主角的,也可能是路人的。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一定要有大量的現金。
那麼下個問題:
4.現金是哪來的?
只可能是把女主的肝臟賣給中東富商後得來的。
我們回到第三個「真話Or假話」的問題,從邏輯上來說,也可以推斷出Akash說的是假話。
他在女主開車回頭撞他的時候,他是瞎的,他不可能知道女主開車撞他、結果被一隻驚嚇的兔子撞在擋風玻璃導致翻車身亡的事兒——我更相信這裡的故事,是從他的兔頭拐杖上得來的靈感現編的。
而且女招待在問他「這是不是你的拐杖?」時,他摸都沒摸,直接回答「是的」。
5. 所以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這裡有一個前提:整部電影用鏡頭展示給觀眾看的部分,是客觀的事實;
最後在咖啡館與前女友的談話,是Akash主觀的陳述。
基於此,我認為事實遠沒有像Akash所講述的那麼曲折和反轉:
他與醫生平平安安、也快快樂樂地把女主送到機場,領完了錢之後兩個人就各奔東西。
Akash用錢在黑市做了角膜移植(或者是直接用了女主的角膜),恢復了光明之後來到倫敦,繼續他作為藝術家「裝成瞎子找靈感」的「行為藝術」。
Akash最後與前女友的對話,目的僅僅是為了美化自己、維護自己無辜的受害者形象,同時也不想讓自己的「行為藝術」再被戳穿。
而且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線索容易被觀眾們忽略:
在影片開頭,有一段字幕「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我隨便機翻一下:什麼是生命?它依靠肝臟。
嗯,我知道我的這段翻譯很渣——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片的末尾,那個曾試圖取走Akash腎的醫生又對副駕駛的Akash也說了這段話。
這裡我覺得可以算是一個雙關語:
字面意義上,人生命的維繫,是離不開肝臟的;
如果把Life理解成「人生」的話,那麼醫生和Akash的「人生」都離不開肝臟——這裡的「肝臟」,指的就是被綁架走的、即將要賣給中東富商的女主的肝臟。
所以這段話背後的意思就是:醫生拿到一筆巨款改變了人生,Akash同樣因為這筆錢,也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軌、變得「光明」——即「我們的人生,離不開『她的肝臟』」。
以上是電影結尾、信息量最爆炸的部分的「瞎」解析,看過之後,希望能給各位一點點啟發。
電影中間有趣的線索
電影中間部分其實還有許多埋藏的線索、鋪墊的情節與對白,細細回想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這裡就說一些我記得的部分吧。
1. 影片開始不久,自戀的演員大叔看自己曾經演過的作品的視頻,念到一則粉絲的留言,說「這條留言來自丹麥」
然後女主接話「哈姆雷特的故事就發生在丹麥吧?」
其實這裡的對白有些跳躍,反正提到丹麥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丹麥童話」而不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當然導演的用意也很明顯:哈姆雷特的叔叔殺了國王篡位,然後又娶了國王的遺孀——這裡與女主的情夫殺死了演員大叔的劇情是吻合的——算是提前的一種暗示吧。
2.電影開頭,農夫追獵盲兔的最後畫面變黑,背景音是剎車聲、車輛的撞擊聲、女人的尖叫和車輛的爆炸,這裡也暗示了Akash所說的,最後女主的遭遇。
3.Akash的黑化
影片的前半段Akash其實一直是一個有點兒膽小怕事、懦弱、一心撲在音樂上的藝術家形象,包括他最後對前女友說的謊言也是極力在維繫這個形象。
他內心和形象的轉變應該是從醫生、三輪車司機、賣彩票大姐合謀,想賣他的腎那一段開始的。
在這三人組中,他最信任和依賴、也相對更有人性的,是那個三輪車司機。
但結果證明,司機雖然有猶豫、對Akash有同情心,在賣腎的金錢利誘面前,還是選擇了出賣Akash——我覺得這一點讓原本思想單純的Akash產生了轉變,就是「你們都可以去死,我的命、治療我眼睛的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在完全知道新聞和媒體所報導的丟失的1000萬是空穴來風——
這裡插一句,新聞說的「裝在紫色行李箱中的1000萬丟失」,Akash親眼目睹行李箱裝的是演員大叔的屍體,所以他知道這個1000萬根本不存在,女主和情夫也沒有私藏這1000萬——但他依然依此利用司機和彩票大姐幫他做事,並且為他倆設計了一個「註定會失敗的計劃」。
他知道警察情夫一定拿不出這1000萬,司機和彩票大姐得不到這個錢;
而且他也深知警察一定會帶槍去赴約,警察與司機、彩票大姐二人組的戰鬥實力對比懸殊,至少司機是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甚至死亡,這些都是他知道的,但他為了達到自己復仇、消除對自己最大威脅的目的還是讓他倆去了。
這從他得知司機中槍身亡之後的反映也是看得出來的,沒有震驚、沒有悲傷,因為他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這些對他也都不重要,他把警察困死在電梯裡的目的達到了。
從Akash的轉變和黑化之後,再去推斷他所作所為、他所說的話,這對得出電影的真相的結論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結局
那麼,是否事情的真相就是如上文所說的那樣呢?
未必見得,甚至是可以全盤推翻。
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在影片的開頭,隨著「what is life」的英文出現的,還有Akash 的畫外音: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來點兒咖啡?
在這之後,是前文提到的,一個農夫在追獵一隻盲兔的電影畫面。
在影片中,Akash的標誌性問話:Coffee? 出現過許多次,場合和代表的意思,一般是「要不要上來(來我家)坐坐」,在與他人開始聊天之前禮貌性的詢問對方「要不要咖啡」——包括電影結尾,前女友問他都經歷了什麼,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一句「Coffee?」。
畫外音一般可以看做是演員與觀眾們的直接對話。
那麼,在影片的一開頭,Akash標誌性地詢問觀眾「Coffee?」,是否可以理解為「觀眾朋友們,我要給你們講個故事」。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形成一個有些黑暗的觀點、一個完全推翻整部影片故事的念頭——在電影開頭這句「Coffee?」之後,全部都是Akash對觀眾們的主觀陳述——
即他跟觀眾講的一個故事。
簡而言之:他不只是騙了他的前女友,他把我們所有人都騙了。
允許我再依此妄加推測這個故事的本來面目:
Akash本就是一個盲人,他用了一系列計謀、手段,得到了一大筆錢,做了角膜移植,期間直接或間接殺害了許多的人——也許女主角、警察情夫這些人都是無辜被他嫁禍的。
同樣的套路也曾在經典懸疑電影《穆赫蘭道》中使用過,所以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吧!
就像片中說到的《哈姆雷特》,每個觀眾看完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一味地糾結於本就是虛構的電影故事的真相,未免過於可笑了——導演和編劇也許坐在電腦前看著廣大網友喋喋不休而偷笑呢。
不過,這也是一部優秀的懸疑電影的魅力:他足夠好看,值得讓看過的人興致勃勃地爭論下去——就像《盜夢空間》最後不知是否停止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