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幸福人生」?
古人云「困而學之者」,就是說當人生遇到了瓶頸、困惑、困難的時候再去學習,那我們今天所面臨的這些問題,比如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身體的疾病,子女的教育等等諸多問題,我們古人同樣有遇到的!那麼他們又是如何面對的呢?如何解決的呢?
問題「瓶頸」
從一些經典傳統文化,可以發現原來我們古人早在經典當中,給我們後代子孫做了提醒、教導,同時可以領悟傳統文化當中很多道理,當經典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發現原來古老的東西並不代表著落後,因為事情在發展,但其中孕育的道理卻是永恆的,比如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孝道
「孝道」,古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三字經》當中記載黃香溫席的故事,相信在漢朝的時候人們都喜歡這樣一個大孝子,而在當今社會的現在,我們為人父母,也希望自己兒孫能夠承歡膝下孝敬自己,而孝道不僅在中國人的思想當中有著智慧光芒,相信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如此。
對於中國人「孝道」思想,許多外國年輕人,也贊同這樣的觀點,可見人性光芒是一樣的,人性是本善的,所以《三字經》開篇才會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
《三字經》
人生「五福」!
那麼我們中國文化當中,到底有沒有講到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呢?我們通過學習中國文化能夠達到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幸福目標嗎?我們古代把這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幸福與否,簡單的就用五福的概念來總結,那具體哪五福呢?
《書經》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慈而且寬厚寧靜。「考終命」即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遇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
五福臨門
如果我們一個人能夠在這一生把這五條都做到了,那才是真正的「五福臨門」。五福說起來很簡單,不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你幸福嗎?」我們不管是孩子還是年輕人或者我們人生進入暮年的老人,誰不追求幸福的過一生呢?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吉祥平安,富貴美滿,有些人卻是災禍不斷、痛苦不堪呢?
你幸福嗎?
其實幸福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一個簡單概念的東西。可能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對於飢餓的孩子來說,幸福就是媽媽送到嘴邊的奶嘴,對於熱戀的情侶來說,幸福就是送給對方一個禮物或者一聲問候;對於生病的病人來說,能擁有健康便是一種幸福;對於孤獨寂寞的人來說,能有人關心、幫助那便是幸福……
你幸福嗎?
可能千萬種人都有千萬種不同的理解,那麼我們古人是如何來理解幸福的呢? 幸福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的滿足,它還包含了我們精神方面的需求,甚至包括我們這個一生所追求的所有東西,而我們老祖宗就用這五條把它量化;把它具體化,那就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這其中不僅有外在的長壽、富貴,也有內在的康寧與好德,不僅包含了我們生的狀態,也包含了我們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