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創辦三年上市,市值趕上 2/3 個京東。40 張圖看懂這是一家...

2021-01-08 好奇心日報

7 月 26 日晚,拼多多在上海和紐約兩地同時敲鐘,以股票代碼「PDD」在納斯達克上市。

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沒有去紐約敲鐘。

代表拼多多在紐約敲鐘的是一位拼多多的用戶,前不久剛用一分錢在拼多多上抽中一臺 iPhone X。

與此同時,在上海中心大廈內來自北京的一家五口代表拼多多按下敲鐘按鈕,他們都是拼多多的用戶。

拼多多創始人、CEO 黃崢沒有去紐約,他在上海中心會場的臺下見證了這一刻。在上市儀式前拼多多黨支部辦公室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黃錚說沒去紐約是因為敲鐘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形式,不影響實質,我敲一下又不會怎麼樣。」

幾個小時前,他和納斯達克亞太區主席麥柯奕一起見了上海的常務副市長周波。按照拼多多的說法,在上海和紐約兩地同時敲鐘,是納斯達克的提議,在納斯達克歷史上也是首次。

按下按鈕後,拼多多股價很快上漲 40% 並維持一整天以 26.7 美元/ADS(+40.53%)收盤。盤後交易,拼多多繼續上漲,以 351 億美元的市值結束首日,相當於 2/3 個京東。

京東是個盈利的公司,用戶消費額也數倍於拼多多。可見資本的狂熱。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連續 12 個月成交總額達到 2621 億,年度活躍買家 3.44 億人,平均每個人在拼多多一年花 762 元。

拼多多成立不過三年而已。

雖然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的創始人,但黃崢並不像馬雲或者劉強東那樣,在上市前就人人知道。在拼多多之前,黃崢最出名的還是跟著段永平一起和巴菲特吃午餐、以及隨李開復回國創建谷歌中國。

如黃崢在記者會上所說:「拼多多不是我做的第一個公司,之前的公司也有上市的。」他在谷歌中國成立一年後離職,開始了連續創業,從線上手機商城,到電商代運營公司、遊戲公司,再接下來,才是拼多多。

上市當日的採訪中,黃崢說:「拼多多一大半靠運氣,不是靠一個團隊純努力、純憑經驗就能搞出來的。你今天看到的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增長,爆炸式用戶的增長,爆炸式商戶的增長,甚至爆炸式的廣告收入的增長都是大勢推動的,單憑個人和一個小團隊的力量是絕對做不到的。」

伴隨拼多多的一面是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低調的創始人,以及冠名所有熱播綜藝節目,將廣告塞進你能想到的每一塊屏幕。

另一面,則是從未停止的質疑。「假貨」、「山寨」、「消費降級」、「低線城市」……一個個標籤伴隨著拼多多成長。它與平臺商家的衝突也一度到了商家在上海辦公室門前圍堵,員工出門前取下工牌的地步。

就在一周前,尿布製造商「爸爸的選擇」(Daddy’s Choice)向紐約的一個聯邦法院提起了商標侵權訴訟。這家北京公司在起訴書中稱,拼多多在知情的情況下允許標有該公司商標的假冒產品在其平臺上銷售。

也少有其它網絡服務像它一樣,讓用戶與非用戶之間互相貼著標籤。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拼多多已經在招股書披露大量信息,並且被無數券商和數據公司研究。

我們從中挑出 39 組數據,看來中國第三大電商究竟是個怎樣的公司,以及這個時候赴美上市對拼多多意味著什麼?

拼多多用戶分布其實和淘寶差不了太多,但花錢習慣頗不相同

許多人第一次用拼多多都是在微信群裡,家人朋友發來「幫忙砍一刀」的砍價連結,在 24 小時內邀請足夠多的人點擊連結「砍價」,發起「砍價」的用戶就可以用免費拿到這個商品,比如售價數百元的行李箱、投影儀、無人機,也有售價十幾元的餐具、化妝品、玩偶等。在幫忙砍價的同時,這些點擊連結進入的人,也就完成了拼多多的註冊過程,成為了拼多多的用戶。

這是最近拼多多的社交網絡促銷方式。創辦三年來,拼多多換了不少社交分享玩法,共同的特點都是門檻低、傳播廣。黃崢說,在 2017 年上半年以前,拼多多在獲客上的成本都是極低的:「我們基本上是別人的零頭。」

截止 2018 年 3 月 30 日,拼多多單個買家過去 12 個月的消費額是 673.9 元,同時期阿里巴巴用戶的年消費額是 8696 元,京東用戶的年消費額則是 4426 元——都是拼多多的數倍乃至十幾倍。

拼多多用戶的消費次數高於京東,但是單價也遠遠低於京東。

從使用時長來看,拼多多與淘寶的差距也已經不太大。每個活躍用戶平均每月要花 4 小時 20 分鐘在逛拼多多上,這已經接近淘寶、超過國內其他任何的電商。

拼多多的用戶以女性為主,按照黃崢自己的說法是 20 歲-40 歲的女性。其 67.9%的女性用戶比例與淘寶持平。

有人曾評論拼多多抓住的是中老年電商用戶的市場,但是如果要論 30 歲以下年輕消費者的比例,拼多多已經是幾家平臺裡最高的。

最開始,拼多多講過低線消費者的故事。黃崢也曾經在接受採訪時拋出「北京五環外人群」的概念。但是從數據來看,來自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佔據了拼多多用戶的 3-4 成,和淘寶用戶在地域上的差別也沒有那麼大。

在上市當日發布會上,黃崢的說法已經變成了:「我們的用戶一直是比較平均的」「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是上一代像寶潔這樣的公司傳統的營銷思路。」

「比如說一個城市一個月(收入)6000 塊錢的年輕媽媽,她的錢在當地可能不多不少,她作為一個媽媽買紙尿褲可能是買最貴的,但是有可能給她老公買麥片是最便宜的,你說她是什麼?你不能把一個人固化說這個人生活在三線城市,你就是三線的消費者。」黃崢說。

沒有購物車、默認包郵、超低價……不一樣的習慣來自一系列降低消費決策門檻的設計

「之前的電商模式都是試圖從淘寶裡面挖出來一塊做小淘寶,而拼多多是在另一個維度上做電商,不存在做一個小淘寶,是在滿足不同的場景需求。」黃崢說拼多多與其他電商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小淘寶」,確實,拼多多從消費者和商家兩端都有一系列新的設計。

在上市發布會上,拼多多宣布平臺有 170 萬商家。這些商家的入駐門檻極低,相應的,它們對於平臺的話語權也不高。

在拼多多,我們幾乎找不到不包郵的商品。這樣讓用戶的決策時間和決策流程變得更短:京東和淘寶都有的購物車功能,在拼多多這裡並不存在,用戶並不需要考慮一起結算省運費,因為商家基本上是在為每件商品包郵。

事實上,在發布商品的時候,商家管理後臺的默認選擇就是全國包郵。今年 3 月,拼多多曾帶領媒體參觀兩家位於江西九江的紙巾工廠,核心問題就是展示這兩家品牌是如何在 9.9 元包郵的情況下賣 10 包抽紙還有得賺——每包抽紙的成本不過幾角錢。

像 14.9 元 20 包的抽紙、幾十元的行李箱、19.9 元買五斤水果這樣的商品,在拼多多上最為常見。整個平臺的商品價格都極低。

我們比較了 T 恤、運動鞋、抽紙、手機等十個品類在三個電商平臺上銷量前五名商品的均價。拼多多所有品類的熱賣商品都遠低於京東和淘寶。像手機這樣的品類,拼多多的熱銷商品全是老人機,均價不過 36.5 元,與 iPhone 8 排銷量第一的京東差了 121 倍。

到現在拼多多的功能也大多圍繞著微信,即使是微信支付沒有綁定銀行卡的人,零錢裡可能也有在群裡搶紅包收到的十塊八塊——這已經夠你在拼多多上下第一單了。

超低價商品、不用比價、沒有購物車裡的對比,甚至搜索也不像其它購物應用一樣出現在首頁……這些特點極大降低了用戶在手機上購物的門檻。

這都是為了讓用戶看到低價就買,儘可能壓縮用戶的決策時間。這與亞馬遜多年來推崇的 Prime 會員和「一鍵下單(one click)」類似:低價、包郵,用戶無需太多思考,看上按一下就下單。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拼多多用戶消費頻次高、客訂單價低的購物習慣。

不同之處在於,包郵和低價的成本,在拼多多由商家承擔。

拼多多和 170 萬商家的關係類似淘寶,但它遠比淘寶更強勢

目前,拼多多上的商家是 170 萬,京東 16 萬,阿里巴巴則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說平臺有上千萬第三方商家。

大電商對商家都強勢,但拼多多對商家的強勢,遠比其它任何平臺都更強。

拼多多早先從商家銷售抽成,2017 年開始完全轉向類似淘寶的向商家收營銷費。

拼多多是一個新的平臺,在淘寶、京東競爭不過的商家,絕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階段的拼多多。相比起營銷投入巨大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家在拼多多上的銷售成本還是要低很多。

拼多多的商家入駐門檻很低。在拼多多上,企業開店的保證金大多是 1000 元,個人開店為 2000 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鮮和美容類需要交 1 萬元的保證金。

針對商家賣假貨、延遲發貨、不及時更新物流等情況,平臺會向商家收取罰款,針對刷單、虛假髮貨等情況會凍結商家資金 400 小時。

包郵很重要。

京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選擇了自己補貼,直到 2017 年 4 月,上市三年的京東將物流單獨拆分出來——為了讓財報更好看,物流這一項耗資巨大又不怎麼賺錢的業務,京東最後還是拆出來獨立列出,也不排除單獨上市。

拼多多則將物流的成本轉嫁給了商家。

同時,拼多多用「低價」篩選出了沒有話語權的品牌,為了賺錢,商家也只能選擇接受平臺的強勢。

此外拼多多手裡的商家限制資金(押金、以及應付但因為帳期等原因沒有付給商家的貨款)也比阿里、京東之和還要高。算下來每 100 萬銷售額,商家在拼多多的限制資金達到 6.5 萬、京東 3100 元,阿里巴巴的商戶只有 700 元。以交易額計算,拼多多的商家應付款項是阿里巴巴的 90 多倍。

受益於商戶數量的快速增長,2017 年商家預付款和保證金為拼多多帶來的現金流分別達到 87.22 億元和 15.59 億元。這筆錢屬於受限制資金,拼多多不能使用或者獲取利息,但也確實不在商家手上。

和淘寶一樣,拼多多的收入也來自商家間的激烈競爭

拼多多成立不到 3 年時間,靠低價拼團模式快速發展。騰訊是拼多多能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騰訊是拼多多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 18.5%。

招股書中數據披露雙方已經達成戰略合作,騰訊給予拼多多流量、技術、支付等資源,在微信給拼多多留入口 —— 這也是騰訊對拼多多最直接的幫助,導流。

但是補貼費用、獲客成本也在快速上升。

2017 年,拼多多徹底放棄自營,改學淘寶向商家收取營銷費用。

這是拼多多在營收放慢最大的變化。在最近這一年,拼多多的收入漲了 36 倍。

商家為流量競爭,拼多多收取流量費用,在改為淘寶模式之後,拼多多的收入大漲。一年時間裡,拼多多的收入漲了 36 倍。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不管商家價格壓多低,經營壓力都在商家身上,而拼多多可以繼續向商家收取營銷費用。這和淘寶是一樣的,但拼多多在低價上做到了一個極致。

黃崢說拼多多是大勢推動,這話沒錯

上市前的採訪中,黃崢說:「拼多多一大半靠運氣,不是靠一個團隊純努力、純憑經驗就能搞出來的。你今天看到的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增長,爆炸式用戶的增長,爆炸式商戶的增長,甚至爆炸式的廣告收入的增長都是大勢推動的,單憑個人和一個小團隊的力量是絕對做不到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拼多多是電商平臺裡的異類,再出現一個像拼多多這樣,創辦三年、市值 300 億電商的機會已經不太可能。

靠著騰訊和低價,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很低

儘管一年裡拼多多的獲客成本翻了五倍,但是比起阿里巴巴和京東,還是很低。

騰訊不是萬能的,儘管與京東全面打通,騰訊帶給京東的新用戶增長在「京騰計劃」的半年內失去動力。

談及與騰訊的關係,黃崢回憶稱,在 C 輪之前,騰訊並沒有入股拼多多。「那個時候我們的發展更加艱難,對微信跟騰訊的依賴度也更高。那個時候騰訊已經投了很多電商,在那種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受到不公平待遇。」

如今拼多多的體量越來越大,對微信支付和微信整個商業化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拼多多稱目前更多的交易是在拼多多應用中完成。

拼多多不太缺錢,這個時間點上市更多也是因為大勢的變化

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通過上市獲得繼續經營或者競爭的必須資金,但拼多多看上去並不著急錢。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一季度,拼多多帳面現金分別有 13 億、31 億和 86 億元。

實際上沒有那麼充裕,扣除保證金等不能動的資金後,拼多多自由現金流為負,是 -12 億元人民幣。但它已經有了一筆巨額融資。

今年 3 月,騰訊趕在拼多多 IPO 之前領投了一輪 30 億美元的 Pre-IPO 融資。

劉強東曾經回憶過京東不被看好的那段時間,融資四處碰壁的景況。很顯然,拼多多並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窘境,或者至少沒經歷太長時間。

對比上市前的京東和拼多多,在不到一半的時間裡,拼多多拿到的錢超過了京東。

黃崢的手上還有拼多多 50.7%的股權,如果開放融資,拼多多顯然還有不小的融資空間。

2017 年全年,拼多多的虧損從 2.86 億元擴大到 5.95 億元。但是拼多多的虧損速度在收窄。

此次 IPO,拼多多的募資額只有 10 億美元,而不像美團、小米一樣擁有巨額募資計劃。拼多多的股票發行價最終定在 19 美元,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幾十倍超額認購。我們甚至可以下結論說,募集資金並不是拼多多在這個時間點上市最重要的目的。

「往後看 3 年、5 年還是更長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而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黃崢在股東信中表示。

更直接的原因是這個時間點上的拼多多面臨著的挑戰:用戶增長放慢、競爭變得激烈。

對此,黃崢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稱:「」我們還有很多沒有 APP 的用戶,我們看到用戶的增速並沒有什麼變化。」

但微信能提供的增長應該是不能稱作「大勢」了。

淘寶今年 3 月推出了特價版,被視作是對拼多多的回應,阿里巴巴 CEO 張勇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一元包郵、兩元包郵並不符合規律:「我可以說,現在大量用戶都流到淘寶來了。只要連續三次不滿意,用戶肯定到淘寶來。你就當成在幫我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好了。」京東也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推出了特價拼團的模塊。

淘寶和京東都分別推出拼團功能

一個在最近一年裡被提及多次的趨勢也令拼多多的增長前景更加模糊:中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量增速已經大幅放緩。一下子讓好幾億人開始使用移動網際網路、使用電商帶來的爆發式增長,很難再現。

從用戶畫像來說,拼多多抓住的是一個京東、淘寶之後的市場。

拼多多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淘寶。「活躍用戶 3.4 個億,差不多是阿里的一半,這些用戶,我猜想絕大部分都是知道淘寶,並且用過淘寶的。」黃崢自己也這麼說。

微信能給拼多多帶來更多的用戶嗎?不一定。

「把微信用戶減去淘寶用戶,當成拼多多的用戶,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黃崢對這一點的認識不能算是不清醒:用拼多多至少需要錢包,能付錢這件事情,支付寶的普及量跟微信的普及量是差不多的,與此同時淘寶在中國的滲透率已經是極高的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還有 3 億用戶不知道淘寶,沒有用過淘寶?這是不可能的。」

拼多多做得就是轉化的生意。

增長前景未知,美股又升到高點,現在如果不上市,之後的不確定性也會變得更高。

這不僅僅是拼多多在這個時候上市的原因,和拼多多同時,還有另外兩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周前港交所甚至迎來了八家公司同時敲鐘的「盛況」。

昨晚拼多多也是和極光移動同日在納斯達克上市。

上市讓解決假貨問題變得更迫切了

相比於天貓和京東,拼多多的入駐門檻較低,個人商家可以實現零要求入駐, 企業商家的入駐門檻也很低(1000-10000 元)。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商家的入駐,也帶來假貨問題,這在上市之後會增加合規成本。

從成立以來,關於拼多多平臺所售商品的假冒、低質、打擦邊球的投訴一直不絕。平臺與商家就罰款、售假的糾紛也未曾停止。今年 6 月,多名商家圍堵拼多多總部,拼多多表示,拼多多從成立第一天起就投身打假,執行的可能是電商行業最嚴的「假一賠十」標準,並嚴格要求合作商家貨要對版、發貨按時。

在招股書中的《風險》一節,拼多多也寫道:「我們可能因為自己平臺上的假冒、未授權、非法或侵權產品,或者誤導性信息而擔負責任。」

但是拼多多上打擦邊球的「假貨」並沒有消失。事實上,以「低價」為主打的電商平臺如果不轉型,很難避開山寨商品。

又要低價到底又要包郵,出現「小米新品」牌電視也就不令人意外。

黃崢說 2017 年下半年開始大量投放廣告是為了讓用戶覺得拼多多不是騙子。

無論是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期間,還是最近一輪新綜藝節目開播,在視頻網站和電視臺,觀眾都很難繞開拼多多。在騰訊視頻上一檔標有「拼多多獨家網絡總冠名」的綜藝節目裡,內容提供方甚至將節目冠名商陌陌的 logo 也打上了馬賽克,那也是拼多多的要求——儘管兩家公司毫無競爭關係。

類似的問題阿里巴巴也經歷過。

阿里巴巴上市後的兩三年裡,假貨一直是阿里巴巴被海外投資者、品牌與行業協會詬病的問題。阿里巴巴的股價甚至因此長期低迷。

更早淘寶調整經營策略、籌備淘寶商城的時候,商家圍堵了阿里巴巴的杭州總部。

如今阿里巴巴基本上度過了被假貨纏身的日子,品牌也已經建立起來。但這是多年調整的結果。

拼多多從創辦至今也不到三年,阿里經歷過的所有問題都趕在了一起,上市意味著更嚴格的信息披露、更嚴格的接管、更大的侵權代價。

而這家公司能像做增長一樣,快速解決自己的問題麼?

製圖 / 馮秀霞 王愷曼 黃俊傑

題圖來自 拼多多、Carnicula on Visual hunt /CC BY-NC-ND

相關焦點

  • ...創辦三年上市,市值趕上 2/3 個京東。40 張圖看懂這是一家怎樣...
    盤後交易,拼多多繼續上漲,以 351 億美元的市值結束首日,相當於 2/3 個京東。京東是個盈利的公司,用戶消費額也數倍於拼多多。可見資本的狂熱。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連續 12 個月成交總額達到 2621 億,年度活躍買家 3.44 億人,平均每個人在拼多多一年花 762 元。
  • 京東赴港上市背後:市值被拼多多超越 未來會破發嗎
    從紐約到香港,京東迎來二次高光時刻2004年京東建立,2014年京東在美國上市,2020年6月18日,京東在香港二次上市。2014年京東市值只有260億美元,如今京東市值已經高達953億美元,是6年前的2.7倍。
  • 股價由40.72跌到31.3元,百億市值瞬間灰飛煙滅,拼多多怎麼了?
    拼多多一直是一家備受爭議的網際網路電商公司,就是在這種爭議之中不斷發展壯大,甚至在京東和淘寶的夾縫之中,搶下了5億用戶實在是不容易,還多次超越京東成為網際網路電商公司二當家。然而拼多多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並不如預期得那麼好看:本季度營收75.139億元,同比122.84%,但淨虧損23.35億元比去年同期擴大了112.6%,讓不少投資者為此擔憂。北京時間11月20日晚上財報發布之後,其公司股價在美股開盤前就已經下跌了超過22%,開盤時股價直接從前一個交易日的40.72美元跌到31.3美元,下跌了23.13%。
  • 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下沉,拼多多向一二線進軍
    報導發出後,林峰以為這輩子不會再和拼多多有交集。  然而,林峰逐漸發現,自己的生活被拼多多全面介入。先是留在北方某縣城工作的同學,隨後是北京同事,再然後就變成了女朋友……  儘管才成立四年多,拼多多發展卻異常迅猛。二季報顯示,拼多多新增活躍買家超越了超越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總和。此外,公司市值已超京東。
  • 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 創始人黃崢身家超越劉強東
    拼多多上市。7月26日晚間,總部位於上海的社交電商拼多多(Nasdaq:PDD)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經一個多小時的交易撮合,北京時間7月26日晚10時59分左右,拼多多股票正式開盤,開盤價26.5美元,較發行價19美元漲39.5%,總市值超過290億美元。
  • 市值超12000億元!靠「窮人」發家的拼多多逆襲京東,劉強東輸了
    拼多多國內有很多電商平臺,但是用戶最多,知名度最高的無非就三個,分別是淘寶、京東和拼多多。至於其他的小眾平臺,無論是規模還是用戶量都無法與這三家相提並論,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寥寥無幾。其中淘寶屬於阿里巴巴旗下的產業,是國內第一批誕生的購物網站,並且常年佔據著電商行業第一的位置;而京東則是由劉強東創辦的,雖然一直無法超越淘寶,但是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是一個競爭力很強的電商綜合體。反觀拼多多,相較於淘寶和京東而言,只是一個後來者,然而近幾年它卻呈現出一股崛起之勢。
  • 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而拼多多的市值也一躍超過京東,達到1812億美元,成為ATM(阿里、騰訊、美團)之後上市市值第四的網際網路公司。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資產結構不健康,為商家賦能能力弱,轉型困難。資產結構不健康體現在拼多多應付帳款絕對金額大,是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的7倍以上。而應付帳款幾乎都是商家保證金或銷售收入。不同於京東和淘寶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商家的銷售收入可以直接通過支付寶或京東金融等直接由客戶流向商家。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 市值被京東反超,拼多多Q2財報暴露了什麼?
    但放在一個時間軸和與其他平臺對比來看,這是一個讓人很難滿意的成績。  跟自己比,無論是GMV還是年度活躍消費者、月活用戶,拼多多從疫情回到常態後,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反觀GMV體量近兩倍於拼多多的京東,從疫情走出來,收入增速從20.7%恢復到了33.8%;用戶數據上,京東這個季度年消費者環比增加了3000多萬用戶,比疫情期間增長還快。
  • 突破2000億美元,市值超百度加京東!拼多多還能上車嗎?
    美國時間12月29日,國內電商巨頭拼多多股價強勢高開,此後更是刷新股價歷史新高至168.77美元,當日截至收市,拼多多股價大漲超15%,市值達2038億美元。  從市值上來看,拼多多甚至已經超越了京東(1348億美元)加上百度(665億美元)的市值之和。
  • 拼多多取代京東成第二大電商,背後這個人功不可沒|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5月13日,美國三大股指集體收跌,部分熱門中概股出現了上漲,其中京東漲0.66%,市值為690.69億美元。拼多多漲5.26%,市值為692.59億美元。也就是說,拼多多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京東,成為了中國第二大電商。
  • BATJ打怪十年,TMD緊追不捨,誰料半路殺出個拼多多?
    創辦於2015年的拼多多,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淘系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的夾縫中硬生生搶出一條賽道。 今年5月,三家電商巨頭披露第一季度財報,拼多多以44%的營收增速遠超阿里的22%和京東的20.7%,讓市場為之瘋狂,財報披露後拼多多股價暴漲14.5%,市值增長800多億元。
  • 獨家|國美戰略版圖擴容:拼多多後牽手京東有何寓意?
    值得關注的是,而在此之前拼多多已和國美結盟,4月19日晚間,國美零售與拼多多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拼多多以總計2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方式對國美進行戰略投資,初步轉換價為每股1.215港元,較國美零售4月17日收盤價溢價66.44%。
  • 拼多多市值超萬億,百億補貼竟被阿里收割?
    但是跟創立拼多多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成立。堅持走「社交+電商」模式,迅速發展。3年後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首日市值即達300億美元,如今更是高達近2000億美元,讓整個資本市場大為震驚。在上市之初,市場對於拼多多的認知分歧非常大。這種分歧也反應到了資本市場中,股價寬幅震蕩。
  • 美版「拼多多」要上市,走的是京東+美團的路?
    11月20日,被稱為「美版拼多多」的移動購物平臺Wish提交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顯示,Wish是美國下載量最多的購物APP,目前月活用戶超過1億,有50萬賣家,在100個國家提供服務,截至2020年9月,過去12個月的收入達到23億美元。Wish的模式和拼多多非常像。
  • 美版「拼多多」上市 9成賣家來自中國
    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打法,以社交裂變新模式闖入電商三強陣營的後起之秀拼多多,在海外也有了類似套路的玩家。 美國時間12月16日,美國電商平臺Wish的母公司ContextLogicInc.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碼「WISH」。
  • 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巨頭」Q3財報PK
    (詳見:【圖解財報】京東Q3 :營收為1742億元 淨利潤同比增長80.1% http://www.100ec.cn/detail--6577190.html)    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2020年Q3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142.1億元,同比增長89%。拼多多宣布陳磊接任公司CEO,三季度成為拼多多上市兩年後的首個盈利季度。
  • 拼多多上市了,黃崢說還沒有到可以輕鬆談論成功的時刻 | 愛範兒
    就在拼多多上市的前一天,納指剛創歷史新高,而拼多多開盤後的股價表現也沒有令投資者失望,開盤價 26.5 美元,較發行價大漲近 40%,市值升至 292 億美元。黃崢在敲鐘前的演講中說現在 「還沒有到可以輕鬆談論成功的時刻」,但至少拼多多在資本市場的首秀還是值得慶賀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用一個字形容拼多多的發展歷程,那就是 「快」。成立不到 3 年,準確來說,是 2 年又 10 個月,拼多多閃電登陸納斯達克,而它真正出現在大眾視野,乃至成為媒體熱點,不過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事。
  • 除了「假貨」,拼多多還有什麼?
    到今天為止,拼多多活躍用戶數為3.4億,已經是淘寶的一半或者說一多半。拼多多年GMV2621億元,也在京東的60%以上。我們再看一下,這個公司更神奇的是成立了三年就上市了,IPO一天市值是288億美元,是京東和美團的一半以上。
  • 成立兩年多即上市,三問拼多多憑什麼
    文/財經雜壇成立還不到三年的拼多多要上市了!儘管此前已有一些零星傳聞,但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傳出消息的時候,仍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要知道,僅僅兩個多月前,拼多多才剛剛完成C輪融資。這就像,剛知道鄰居家有個聰明的孩子考上了高中,沒想到過幾天就要跳級考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