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幼兒園開學時間推遲,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很多家長只能在家給孩子做課前輔導,而數學這門學科是孩子最難懂、最不好接受的課程,如何讓孩子學會一到十的數學運算,我有一套方法,希望能幫到您。
孩子在家期間不比在學校,沒有老師和課堂的約束,孩子比較自由,專心程度也比較差。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氛圍,首先我將孩子的學習時間定在了三十分鐘,上午三十分鐘,下午三十分鐘。在這三十分鐘內孩子沒有玩具,沒有電視,沒有遊戲,只有學習(現在已經增加到四十五分鐘)。三十分鐘我又分數學十五分鐘,語文十五分鐘。鍛鍊的是孩子課堂耐性和紀律性,因為小學和幼兒園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而課堂時間是又小學學習知識的關鍵時間。
數學十五分鐘讓孩子練習運算,這個運算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因為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在孩子的腦海裡是沒有概念的。比如1+1=2,這麼一個算式對孩子來講是抽象的,孩子不懂為什麼1+1=2,但是我們可以使用實物的表現形式,一個玩具+一個玩具就是兩個玩具,一個香蕉+一個香蕉就是兩個香蕉,使用這樣的方式教給孩子,就變的簡單易懂,孩子也容易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給孩子傳授數學運算的形式就變成了實物加練習冊的形式,練習冊上有圖形展示,形象易懂,孩子也就明白了數字加減的意思!(如圖)
孩子喜歡使用手指運算的模式進行運算(這個運算形式家長不要反對)。兩個手指互相使用,特別的靈活,這是孩子理解運算模式的一種方法,也是孩子數學運算的第一階段。但是,手指運算要轉換成口算那就需要多加練習,我家孩子每天三頁的練習題,每頁的練習題在20道左右,三頁練習題在60題左右,由開始的手指運算,慢慢的轉成簡單的口算,最後脫離手指,口算+心算得出答案,允許孩子慢一點出答案。但是在由手指運算轉換到口算的過程,家長要不定時、任何環境、藉助實物給孩子出十以內的加減法鍛鍊孩子,下樓梯也好,購物也好,包括碗筷都是運算道具。兩、三道題就可以,鞏固孩子的運算思維。
以上的過程就是孩子對數學由無概念到有概念,由手指運算到口算和心算的過程。數學運算不同於語文,也沒有死記硬背。需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運算思維。家長也可以通過遊戲、玩具等鍛鍊孩子的運算,無時無刻給孩子出一些運算題,讓孩子了解運算,為孩子以後的數學運算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