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被判無罪:臺民眾不認同法界怒斥荒謬

2021-01-08 環球網

圖為2014年時學生佔領臺「立法院」議場、在議場出入口堆棧座椅,限制人員進出的畫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海外網4月1日 電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318「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案,臺北地方法院3月31日審結,合議庭首度援引「公民不服從概念」,將被訴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等罪名的「立委」黃國昌等22人判決無罪。民調顯示,有高達4成的臺灣民眾不認同北院的無罪判決,僅28.7%表示認同。臺灣法界人士對法官判決所持理由,更直斥「荒謬、可笑」,批評此舉如同是「法官造法」。

4成臺灣民眾不認同無罪判決 世代差異明顯

據報導,民調結果顯示,臺灣在世代之間有明顯對立。20~29歲認同判無罪者,比例近4成,30~39歲認同和不認同的差距,在誤差範圍內;而代表社會中堅力量的40~49歲,以近6成比例否定無罪判決,50~59歲者不認同的比例也不低(43.6%),明顯高過認同者(28.1%);60歲以上者,雖然不認同比例也超過認同者13個百分點,但有47%的人未表態,顯得相對事不關己,由於60歲以上佔此次調查年齡層的比例最高,他們近半數不表態,是此次不認同比例未能過半的主因。

以學歷來看,不論是什麼學歷,不認同判決無罪的比例都高於認同者。

臺灣法界人士譁然:理由荒謬 無異法官造法

臺北地院罕見地以「公民不服從」原則,判決「太陽花學運」22名被告全部無罪,令不少臺灣法界人士譁然。臺灣「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律師許文彬認為,「公民不服從」原則並沒有法律依據,也非「刑法」規定之阻卻違法事由,貿然引用,恐將破壞法的安定性。

許文彬強調,如果法官認為被告行為可以被原諒,值得被原諒,就應依法判處免刑,而非判決無罪,以公民不服從作無罪理由,社會上一般民眾恐難接受。

許文彬認為,如果法官不依現行法律就法論法,不審酌客觀上犯罪事實及構成要件,只淪於主觀認定,將破壞法的安定性,導致判決不容易有法的公信力,恐違反人民法律感情。

另有資深檢察官對法官判決所持理由,直斥「荒謬、可笑」,批評此舉如同是「法官造法」,形容這跟法院審理死刑案件,動輒幫被告亂找理由,指被告「有教化可能」不判死,有何不同?

檢察官認為,「太陽花學運」癱瘓「立法院」運作長達20多天,法院竟然以「公民不服從」無限上綱,判決無罪,試問日後民眾誰會相信司法?他嘲諷說,建議乾脆也把「公民不服從」也列入免罪理由算了。

此外,有法律學者認為,衝進「立法院」拆卸破壞設備,就算在歐美也觸犯相關法規,很難想像在臺灣這樣的行為竟然會被法官解讀「合情合理」,然後判決無罪,法官自由心證恐有認事用法上的違誤。甚至不服警察制止,動手打傷警察,竟也能無視頭部外傷,認為不是積極攻擊強暴的犯行。

學者強調,在客觀犯罪事實存在下,北院法官如認定這些人的犯意,主觀上與單純破壞公署有別,就應在判決理由詳述,量刑上加以審酌,而不是逕行判處無罪,這樣的判決實在是背離經驗法則,也不符人民的法律感情。

下一頁:臺「太陽花學運」22名學生被告 法院判全部無罪

【臺「太陽花學運」22名學生被告 法院判全部無罪】

3月31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014年因臺「立法院」審查「服貿條例」爭議引爆的「318太陽花學運」,臺北地檢署依妨害公務多罪起訴「學運」領袖「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及「學運」主要人物林飛帆、陳為廷22人,臺北地方法院審理2年今天(31日)審結,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全部無罪。全案仍可上訴。

據報導,檢察官指控22人涉犯煽惑他人犯罪、煽惑無故侵入建築物罪、妨害公務、侮辱公署以及違反集遊法罪,計有黃國昌、導演李惠仁、臺大教授蔡丁貴、林飛帆、陳為廷、魏揚、周馥儀、黃鬱芬、曾柏瑜、陳廷豪、賴品妤、林楷翔、吳灃洪、賴富榮、李夙儒、黃國揚、許順治、王溪河、王文斌、陳建斌、莊程洋、餘能生接受審判。

黃國昌在審判中聲稱「學運」是必要運動,重要被告也以公民不服從、公民可抵抗權作無罪答辯,並認為他們有阻卻違法的事由。

檢察官論告指出,尊重民眾表達政治理念的自由,但不能踰法律界線,考慮犯罪動機是因「服貿協議」的程序爭議而起,事涉臺灣與大陸社會民生的重大影響,認為對於重要議題的多元表達應予最大限度的維護與尊重,建議法官考慮犯罪動機、侵害程度,從輕量刑。

「學運」的導火線始於2013年3月17日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反「服貿」學生先前往「立法院」外靜坐,隔天在林飛帆、陳為廷的帶領下號召至少400名學生闖入「立法院」,佔領議場,黃國昌也參與抗爭。

檢方認為「太陽花學運」共有3個違法爭議,包括「佔領立法院」、「攻佔行政院」與「路過」中正一分局。「路過」的主要被告學生洪崇晏一審被判拘役55日,洪上訴高院,「攻佔」案臺北地院訂於下月十日針對90名被告宣判。

「太陽花學運」22人全無罪 臺教授嘆「糟蹋警察」

【「太陽花學運」22人全無罪 臺教授嘆「糟蹋警察」】

「太陽花學運」22人全無罪,葉毓蘭感嘆「糟蹋警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014年為杯葛《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程序,多位學生衝進臺灣「立法院」,引爆「太陽花學運」。事後,臺北地檢署依違反「集會遊行法」起訴參與者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蔡丁貴等22人,臺北地院今(31日)宣判以上人員全部無罪。對於判決結果,臺灣「中央警察大學」前教授葉毓蘭感嘆「糟蹋警察」。

葉毓蘭表示,民眾若違反「集會遊行法」,通常警方將之移送到地檢署後,都以不起訴處分,造成警察機關耗費大量時間、心力處理群眾運動,卻總惹得罵聲不斷。

葉毓蘭指出,警察已被逼到絕路,建議「警政署」未來不用在陳抗場合調派警力,不然只是糟蹋警察,徒勞無功。「立法院」更應儘早修改並通過「集會遊行法」,讓警察可以正常上下班。(中國臺灣網 李寧)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太陽花」肆虐之後……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太陽花」肆虐之後……】

3年前的3月18日,臺灣爆發了背後有政治力量組織鼓動的「太陽花學運」,致使已經正式籤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能生效,一直擱置。

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發表《面對太陽花肆虐後的現狀與未來》社評,提醒社會反思:「太陽花」讓民進黨重回執政、「時代力量」崛起、國民黨崩盤式挫敗,除了政黨版圖的大挪移,這場社會運動為臺灣留下了哪些痕跡與啟示?評論摘發如下:

這場運動是臺灣政治民粹化的高峰,第一個影響,是造成民主體系運作的許多困難。

民主制度的最大優點在於能以最平和的方式處理爭議與權力的輪替,把過去以暴力方式解決爭議的「比拳頭」政治權力邏輯,轉變為較為和平的「數人頭」,大幅降低社會的溝通成本及權力輪替時的衝突成本。「太陽花」卻打破了民主尊重的底線,讓反對的人可以憑一己好惡,以「公民不服從」反對既有政策。這種方式激化了不同政治立場者的對立,執政威信受到根本性傷害。

第二個影響,是令兩岸關係全面停擺與退步。

「太陽花」的核心動力是政治人物鼓動的恐中與反中情緒,情緒之火助燃了政黨輪替,幾乎燒盡了國民黨的政治資本。但大火併沒有隨「學運」落幕而結束。「學運」首先宣告了服貿、貨貿等制度化經濟合作協議的死亡。臺灣長年因為國際經濟形勢轉變、大陸崛起等因素造成的邊緣化困境,原本可通過正常化與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緩解,臺灣可用兩岸同文同種的優勢分享中國崛起的紅利,但此一突困布局,因為「太陽花」而破局。

比經濟層面影響更深遠的則是兩岸情感的裂痕。「太陽花」在臺灣煽起的反中情緒,也對應引起了大陸民眾的情緒。過去大陸民眾稱頌的「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現在網絡上對臺灣社會的負評聲量已壓過了讚美。

第三個影響,則是宣告「髮夾彎」時代來臨,全社會都看到了政治權算的假面,哪些人是「以政治手段達成社運目的」,哪些人又是「以社運手段達成政治目的」,現在答案揭曉。

全面執政後,民進黨及蔡英文儼然成為了「髮夾彎」的代名詞,「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是「太陽花學運」的主要訴求,民進黨當時高調附和,上臺後漸漸不談。另一個「髮夾彎」表現在拆遷議題上,「太陽花」能量的濫觴,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文林苑事件與2013年的大埔徵收案,都是群眾反對合法徵收土地。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民進黨籍市長賴清德強拆果菜市場時,當時高喊「今天拆王家、明天拆你家」的「覺醒青年」們消失了;過去站出來聲援的「民主派人士」低調了,林飛帆、陳為廷等「太陽花神」沉默了,陳為廷更因性騷舊案曝光成了笑柄。這些雙重標準,顯示了「太陽花」只是工具,要實現的是政治目的。

「太陽花」強調貧富差距、青年低薪及高房價等問題,年輕人因此而憤怒,國民黨當局無能響應、無力處理,因而下臺。但同樣的憤怒,現在換民進黨當局要來面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陽花」大水在2016年沉了國民黨的船,載了民進黨的舟,同樣的,2020年如果民進黨不能解決這些憤怒情緒,今日之載,也可能是明日之覆。

「太陽花」3周年的此刻,我們當然要檢討過去,更重要的要思考如何面對「太陽花」肆虐後的現狀與未來。

看臺絮語:「太陽花」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看臺絮語:「太陽花」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說起臺灣政治,「太陽花學運」是繞不開的節點。當人們還震驚於激進青年攻佔立法與行政機構的「熱血之舉」時,耳邊就已經充斥民進黨「天然獨」「抗中拒統」的鼓譟,好像臺灣島的「輿情民意」真的隨之一變,「臺獨」從此成為「政治正確」。

如今距離「學運」發生已有3年,臺灣「總統府」再度發來「賀詞」,稱其為「臺灣民主進一步深化的裡程碑」,認為藉由「公民社會的全面崛起與投入」,「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的價值」由此「落實在公共治理上,帶動臺灣人福祉的全面提升」。

事實果真如此嗎?「太陽花學運」3周年之際,臺灣的政治團體「時代力量」和民間團體再度聚集在立法機構外,聲稱要為昔日訴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討個說法。然而現實是:兩岸「服貿」延宕至今,兩岸「貨貿」渺不可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早被民進黨親手冰凍。這真是極大的諷刺,難怪島內輿論認為,「太陽花學運」乃臺灣衰敗的起點。

要知道,所謂的「時代力量」主力,正是當年力主退回「兩岸服貿協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所謂「學運」領袖。民進黨上臺後,百餘名涉嫌違法的「學運」參與者被免於起訴,頗具暴力色彩的「太陽花學運」還進入高中「公民與社會」教材。

踩著「太陽花學運」的墊腳石,民進黨實現了再度執政,也將一手栽培的盟友送入政壇。民進黨食髓知味,又再度從教育入手,以「太陽花學運」抗爭為典範,讓源源不斷的「天然獨」後生有樣學樣。打著所謂民主政治的旗號,鼓吹違法行為合理正當,並鼓勵年輕人效仿,這究竟是「民主的進一步深化」,還是開了倒車呢?反觀島內「新主流民意」,民進黨引以為傲的「天然獨」,也不過是「臺獨」教育母乳催化的產物。

當一代人長成,從象牙塔步入社會課堂,面對上臺前慣以「抗爭」得利甚至不惜越線、掌權後卻放言「沒有必要就不要常常上街」的主政者,面對為一己私利顛倒黑白、朝令夕改「髮夾彎」的新當局,又將接受怎樣的「民主教育」?

對臺灣年輕一代而言,威權時代既非記憶,或許也知之甚少。近來「保防法」「反滲透法」和「促轉條例」的持續發酵,卻喚醒長輩們的警覺。當民進黨親手關上兩岸官方交往之門,「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更是成為一樁笑話,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囿於兩岸困局每況愈下,自身成長依然前途無光,臺灣青年所期許的未來何在?

「太陽花學運」,究竟是「民主的裡程碑」,還是「民粹的高峰」,明眼人一望便知。有人說島內青年徒為馬前卒,民進黨才是最大受益者,然而在此起彼伏的「反中」浪潮中,失掉了發展機會的臺灣社會,可說是一地雞毛,沒有人是贏家。

"3·18"學運三周年 邱毅:"太陽花之亂"成臺灣興衰關鍵

【"3·18"學運三周年 邱毅:"太陽花之亂"成臺灣興衰關鍵】

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18日報導,臺灣「太陽花學運」18日屆滿三周年,島內相關團體晚間將舉行「318三周年,監督條例不能再等」晚會。對此,前國民黨「立委」邱毅當日下午在其「臉譜」(Facebook)上表示,若干年後再回頭看臺灣的興衰變化,「太陽花之亂」絕對會居最關鍵的角色。

邱毅在「臉譜」上表示,三年前的3月18日,一群在民進黨幕後主導下的「社會邊緣人」,或稱之為「魯蛇」(loser的音譯)的失敗者,意外地衝入臺灣「立法院」議場,激蕩出病態的「太陽花運動」。前有過去兩任臺灣領導人李登輝、陳水扁「竄改」教科書的「臺獨」教育基礎,後有「蔡英文基金會」訓練培訓的奪權陰謀,也是國民黨內「馬王政爭」的延續,同時存在全球化競爭下失敗者的自卑情結。

邱毅又稱,「太陽花之亂」的結果,「臺獨」成了政治正確,服貿、貨貿全垮了,國民黨敗選倒臺,馬英九和王金平都成為「受難戶」,反倒便宜了毫無能力的蔡英文。「許多優秀的國民黨『立委』落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下三濫的市井無賴,而太陽花要角也逐漸現形」。不過,倔強又好面子的臺灣人民,恐怕迄今還不願面對「太陽花」的真象,也不願檢討「太陽花」後續造成的傷害。

臺警官:"學運"留下後遺症 如今被罵"走狗"也只能忍受

【臺警官:"學運"留下後遺症 如今被罵"走狗"也只能忍受】

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學生佔領「立法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訊 3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學生佔領「立法院」、進攻「行政院」,引發警民嚴重衝突,造成多人受傷,外界至今要求警方交出「打人警察」。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一名資深警官表示,「3·23攻佔『行政院』」留下許多後遺症,現在警方面對任何陳抗活動,都不敢出手推擠民眾,只能要求同仁「頂住就好」,面對不理性群眾挑釁謾罵也「只能忍耐」。

「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佔領「立法院」,在訴求得不到回應下,民眾情緒沸騰,3月23日轉而突襲「行政院」。一名在場警官回憶,當他趕到「行政院」後門時,學生已經把鐵門推歪,裡面的警察奮力抵擋,他們只好趕快切割院內院外人員,以防止有學生再進入,之後一個一個把學生拉出去。

在場警察表示,兩方對峙準備抬人時,願意走通道出來的人都沒事,受傷的人則是當下因驚慌而撞進警察部隊的區塊中的人,「你來撞我當然下意識擋回去」,極有可能就是當時所受傷。此外,事後調出監視錄像帶,沒有看到盾牌舉起來敲或警棍打下去的畫面。而網絡上流傳的一張警察揮棍樣子的照片,經查該警察只是做出威嚇動作時被拍下,實際上並未打民眾。

一場進攻「行政院」的風暴,讓警察成為眾矢之的,外界不斷要求找出「打人警察」。一名資深警官感嘆「警察這些年完全不護短」,遇到推擠狀況只能要求同仁忍耐,幹部都會特別提醒同仁「頂住就好不要推」,「為什麼?因為只要推了,就有可能造成民眾受傷」,只能自己檢討,把可能造成民眾受傷的情形降到最低。

該名警官說,「同仁也是人」,即使受過訓練有高於一般人的耐受度,但忍到一定程度還是會爆發。處理陳抗時,現場指揮官會視狀況調整,「已經受夠凌虐的馬上換一批」,避免警察情緒失控。他苦笑,第一線警力不僅常被民眾推擠、偷打或偷踹,甚至還被言語霸凌「從李登輝的走狗被罵到陳水扁、馬英九的走狗,最近變成蔡英文」。(中國臺灣網 李寧)

"太陽花"三周年被批"惡果纍纍" 民進黨成最大受益者

【"太陽花"三周年被批"惡果纍纍" 民進黨成最大受益者】

臺灣「太陽花學運」18日屆滿三周年,但民間團體要求先立法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仍躺在「立法院」。《中國時報》19日評論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無疑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民進黨對待兩岸交流的真實態度。

國民黨前「立委」邱毅18日下午在臉譜回顧稱,3年前的3月18日,一群在民進黨幕後主導下的社會邊緣人,或稱之為「魯蛇」(英文loser)的失敗者,意外衝入「立法院」議場,激蕩出病態的「太陽花運動」。前有李登輝、陳水扁篡改教科書的「臺獨」教育基礎,後有「蔡英文基金會」訓練的奪權陰謀,也是國民黨內「馬王政爭」的延續,同時存在全球化競爭下失敗者的自卑情結。

18日三周年之際,一些民間團體聚集在「立法院」外,舉辦「我們要一個答案」晚會,要求朝野黨團接力排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聯合報》稱,晚會現場民眾與3年前相比冷落許多,僅約百人到場。當時的「學運」頭目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現身力挺,但低調未受訪,僅在臉譜表達心聲。林飛帆稱,當初「學運」訴求制定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進黨黨團版至今躺在「立法院」動也不動,任憑多次呼籲,也只換來民進黨「擺明了不鳥你的說法」。陳為廷感嘆,又一年過去了,搞到現在,國民黨居然搶走「監督條例」的排審權,實在諷刺。他批評說,他的確曾經認為民進黨處理「監督條例」,不會出太大差錯;如今看來,民進黨對當時的承諾已經漸行漸遠,令人費解,面對大陸的壓力也顯得搖擺不定。

據了解,「太陽花學運」頭目如今也是各奔東西,其中陳為廷仍在服替代役,預計退伍後留學深造;林飛帆也在等完成學業後留學。另一頭目黃國昌成為「時代力量」黨主席。

對於民間團體的要求,民進黨當局反應冷淡,輿論則對「學運」給臺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反思。《中國時報》19日的社論稱,這場運動是臺灣政治「民粹化的高峰」。第一個影響是造成今日民主體系運作許多困難,激化了不同政治立場者的對立。二是兩岸關係全面停擺與退縮,而比經濟層面影響更深遠的則是兩岸民間情感的裂痕。三是宣告「髮夾彎(不守承諾,變來變去)時代」來臨,揭穿政治權算的假面。

邱毅說,「太陽花之亂」的結果是「臺獨成了政治正確,服貿、貨貿全垮了,國民黨敗選倒臺,馬英九和王金平都成為受難戶,倒便宜了毫無能力的蔡英文」。不過,倔強又好面子的臺灣人民恐怕迄今還不願面對「太陽花」的真相,也不願檢討後續傷害。《聯合報》19日的社論說,民進黨成了「太陽花學運」的最大受益者,但人們如今聽到的卻是制定「保防法」「反滲透法」打擊假新聞的磨刀霍霍,以及「反蔣去孔」「徹查大學一中承諾書」等一道道扣上枷鎖的聲音。文章直言,「太陽花三周年只驗收了新威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

相關焦點

  • 「太陽花」無罪,臺灣法治有難!
    4年前(2014年3月18日),臺灣爆發「太陽花學運」。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人帶領近400名學生佔領臺立法機構議場,展開為期24天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期間發生臺立法機構正門前滋擾、對執行驅離警員妨害公務、拆下臺立法機構銜牌等案件。
  • 臺灣「太陽花學運」頭目喊王金平作證:我無罪,警察非法執勤
    臺灣「太陽花學運」頭目喊王金平作證:我無罪,警察非法執勤 賴品妤海外網8月10日消息,2014年臺灣爆發「太陽花學運」,臺北地檢署依妨害公務等多罪起訴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但臺北地院判他們無罪
  • "太陽花"佔"立法院"無罪攻"行政院"有罪的判決關鍵?
    「太陽花」學運分子破壞拒馬,攻佔「行政院」,有人被依妨害公務罪判刑。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323攻佔「行政院」案昨宣判,多名被告雖主張行使「抵抗權」妨害公務部分仍被判有罪;相較於318佔領「立法院」案,林飛帆、陳為廷等人主張「民眾不服從」獲判無罪,兩案對「太陽花」學運抵抗臺當局的作為是否「違法」認定有別,主要關鍵是抗議手段的「必要性」。
  • 「太陽花學運」頭目二審改判有罪,民進黨要為法治社會「踩剎車」?
    據臺灣媒體報導,「太陽花學運」分子2014年3月23日攻佔臺行政機構,臺「高等法院」28日逆轉一審的無罪判決,認定「太陽花學運」頭目魏揚等7人煽惑他人犯罪成立,改判2個月至4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全案仍可上訴。
  • 靠收割「太陽花成果」上位 民進黨不敢對美國暴亂表態!
    (美聯社)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其粉絲「川粉」日前闖入美國國會,被視為叛亂;但2014年涉煽惑群眾攻佔臺灣地區行政機構的「太陽花學運」核心成員魏揚等人,卻稱行使「抵抗權」求判無罪。島內法界人士指出,一旦臺灣「最高法院」下周一(18日)採納其辯解,將造成臺灣司法重大衝擊,且對比美國對川粉的處理,恐成國際笑話。
  • 臺民眾向蔡英文丟鞋被罰錢 向馬英九丟鞋卻判無罪
    與蔡英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英九任內參加活動時多次被抗議民眾丟鞋,法院卻均判丟鞋民眾無罪或裁定不罰。臺灣反年改團體對蔡英文發動如影隨行的抗議,並曾向蔡英文車隊丟鞋,被法院裁定違法。(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過去馬英九屢遭抗議民眾丟鞋,法院卻均判丟鞋民眾無罪或裁定不罰,因此,反年改團體向蔡英文丟鞋被判違法,是法院認定臺灣民眾向臺灣地區領導人丟鞋違法的首個案例。
  • 遲來的正義「太陽花學運」頭目等7人二審被改判有罪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2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6年前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分子攻佔臺灣行政機構事件,臺灣檢方共起訴132人,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對這些人撤告,其中「學運」頭目魏揚等10人一審被判無罪,在島內引發極大爭議。臺灣檢方不服提起上訴,臺灣高等法院4月28日二審宣判,認定魏揚等7人煽動他人犯罪,改判2個月至4個月有期徒刑。
  • 蔡當局對「太陽花學運」撤告
    對學運學生撤告 藍營批「行政院」不尊重法治臺"行政院"撤告太陽花 網友粉絲專頁集體崩潰留言「太陽花學運」被撤告 島內見解不一    臺灣「行政院長」林全23民進黨團表示,本來就該撤告,過去不做就由新當局來做;國民黨團則擔心,未來民眾對政策不滿就能攻佔公署? >>詳細
  • 近九成臺灣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主流民意臺當局懂嗎
    2018臺灣民眾國族認同下半年調查結果顯示,87.3%的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有超過60%的臺灣民眾認為未來兩岸統一的機會遠大於「臺灣獨立」;近62%的民眾認為兩岸和平統一對臺灣最為有利。和島內某些政客信口雌黃相比,數據無疑更有說服力。曾幾何時,在綠營的操作下,「中國人」和「臺灣人」成了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
  • 臺「行政院」撤訴「太陽花學運」案 國民黨:還要警察幹什麼
    臺「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今天(23日)上午表示,「行政院長」林全20日已批出公文,對「太陽花學運」126名被告撤訴,這也是林全「內閣」上任籤署的第二份公文,也是第一個政治決策。她說,過去政府不做,就由現在政府來做。 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聽到說,「感動」,她表示,在「立委」任期最後就希望當時的政府可撤訴,新政府做法很好。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總召徐永明表示,這當然是正面的事情,希望林全更進一步追究當時警察毆打學生跟民眾的事情,這是行政部門可以主動做的,社運團體本來希望「立法院」能成立小組來調查,他覺得這部分未來應由跨黨派小組成立來做。
  • 臺「國族認同調查」統「獨」看法趨近 臺教授:希望臺灣民眾覺醒
    臺灣競爭力論壇29日發布的「2019年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調查」結果,令島內輿論產生憂慮。據臺灣《中國時報》30日報導,上述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對於統「獨」的看法趨勢拉近,若在兩岸現狀無法維持的前提下,有47.7%的受訪民眾認為未來兩岸統一的機會比較大,認為未來走向「臺獨」的人為37%。
  • 看美國才知當年臺灣的「太陽花」荒謬
    彭斯此次以副總統身份主持參眾兩院認證拜登當選,川普事前對他軟硬施壓,但在認證啟動前,他寫了一封信給川普,也等於給美國民眾,他說總統職位屬於美國人民,而且只屬於人民。 他最動人的一番話,是在當天參眾兩院重新開議時所說的話,他說:「你們(示威者)沒有勝利。暴力永遠不會勝利。自由獲勝,這裡仍然是人民的家。回去工作吧!」
  • 「太陽花學運」被判有罪 是司法公正回歸還是另類操作!
    這次「臺灣高等法院」判定「太陽花學運」分子有罪的名單中卻沒有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頭號人物,為何他們能夠安然無恙?不僅無恙,還成為臺灣政壇閃耀的政治明星,像黃國昌還幹了一屆「立法委員」,林飛帆卻成了民進黨副秘書長。臺灣民眾不僅要問,法律不懲處「太陽花學運」主要人物,卻拿一些小人物開刀,為什麼?
  • 陳師孟約詢判馬英九無罪法官引反彈 藍籲用選票制裁蔡英文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12月2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監委」陳師孟約詢判馬英九無罪法官,引發法官大反彈。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發起「下架陳師孟」,批判陳師孟把「監委」當東廠,是蔡英文與民進黨「立委」長期豢養出來的怪獸,呼籲人民用選票制裁蔡英文及「綠委」。
  • 從判決可知「太陽花運動」是個博傻遊戲
    「太陽花運動」領袖「太陽花運動」已過去三年多,對於「太陽花運動」的判決才剛剛開始。三年前以鬧劇開場,沒想到三年後這場鬧劇的收場竟然還是鬧劇,一定程度上倒也從反方面說明什麼是「善始善終」。海外網港臺腔專欄作者黑白自在從「太陽花運動」兩次判決切入,分析這一場博傻遊戲。
  • 陳菊打官司輸了 國民黨「立委」被指控誹謗獲判無罪
    原標題:陳菊打官司輸了,國民黨「立委」被指控誹謗獲判無罪[環球網報導]據臺灣《聯合報》31日報導,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曾在臉書上以「韓市長的佛心,陳菊的禍心」為題發文,稱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處理小林滅村賠償、氣爆案時,「不但不幫忙
  • 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前句話說明任何自然與社會現象包括荒謬的現象必然有其現實存在的依據,後句話揭示了任何符合生存條件和發展規律的事物必然會成為現實的。人民法院宣告無罪的裁判活動之所以出現了上述諸多奇怪現象,也是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一是思想認識偏頗。
  • 「太陽花」遭「政治性判決」引臺灣退休警察抗議
    2014年3月18日,在民進黨的煽動和支持下,由部分學生和團體主辦的震驚臺灣的所謂「反服貿黑箱」的「太陽花學運」爆發,部分青年學生和民眾先是佔領臺灣「立法院」,癱瘓議場,使「立法院」陷入停擺狀態;接著又攻佔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辦公場所,恣意進行打砸。
  • 臺殺警男子被判無罪引發爭議,「藍委」質問蔡英文:看到社會的憤怒...
    刺死臺灣鐵路警察李承翰的兇手4月30日一審被判無罪,在島內引發討論。據臺灣《聯合報》5月1日報導,國民黨籍「立委」李貴敏5月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她要問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四年前說要將社會安全網的洞補起來,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洞越補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