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想貶低小兒推拿,也不想誇大其作用,更多是和大家聊聊現狀。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11月30日,西安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在當地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小兒推拿後死亡,死因是「多器官衰竭」。
原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裴洪崗認為,在沒有進一步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孩子的死因不好判斷。「但從推斷來看,接診醫生沒有準確評估病情,沒有識別出危重情況;或者在推拿過程中出現吐奶誤吸窒息;或者推拿使用的精油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這幾個可能性會更大。」
這件事也引發了關於小兒推拿的新一波熱議。
百度一搜,「小兒推拿」有900多萬條相關結果,比「孩子長不高」多出近500萬條。
從宣傳來看,小兒推拿「包治」十幾種病:小兒洩瀉、嘔吐、食積、厭食、便秘、腹痛、脫肛、感冒、咳嗽、哮喘、發熱、遺尿、夜啼、肌性斜頸、落枕、驚風、小兒近視——都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
「大多時候,小兒推拿用來調理內科疾病,特別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也可以用來調理小兒遺尿症,有不錯的療效與保健作用。前提是,推拿穴位搭配合理、手法選擇適宜、操作方法恰當。」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小兒腹瀉推拿門診副主任醫師田青樂介紹。
小兒推拿術就是用手部操作(包括揉、捏、推、按、運法等)代替針刺和藥物,對穴位進行刺激的推拿方法。《推拿代藥賦》有言,推拿就是用藥,不同方法作用於同一部位,會產生不同的藥物作用。
雖然小兒推拿曾被詬病缺乏「科學實錘」,不符循證醫學之思維。但如今,各類SCI相繼發布臨床應用的觀察研究,驗證其治病、保健的效用。這一方法也被越來越多的醫院納為常規服務。
一有症狀就推拿?
「信徒」父母們覺得小兒推拿好,只要看到孩子不舒服,或趕緊送去小兒推拿店,或在家自己動手。
這中間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疾病診斷。
都是咳嗽、噴嚏、流鼻涕,但原因可能大相逕庭。「TA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過敏性鼻炎。病因不同,推拿的穴位、手法,甚至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推,都不一樣。」田青樂說。
裴洪崗醫生在《真相?小兒推拿,真的能治那麼多種病嗎?》一文中指出:「都表現為便秘,有的是功能性問題;有的是病理性,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巨結腸。」
據此而言,不糾正病因,只做推拿,很可能耽誤治療,甚至要了孩子的命。
光推拿不吃藥,行嗎?
「不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孫克興開門見山。
如果遇到高燒不退,嚴重感染、重度嘔吐、腹瀉、重度喘息等機體功能紊亂狀態,需要及時採用藥物對症治療。
如,一天腹瀉10多次,孩子有脫水錶現,要口服ORS補液鹽進行補液處理。38.5°以上的高燒,需酌情用解熱鎮痛藥物。孩子如果有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應堅持抗過敏治療,防止過敏性休克等。
父母的心願應該是治好病,而不是「一定要用**方法治好病」。
到底是推好的,還是自愈的?
關於推拿的效果,親身經歷者莫衷一是。有人稱「一次就見效」。有人感覺「沒什麼用」。
給大家看個故事:
從這位媽媽的描述可以看出:
1.孩子是單純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即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不管有沒有用藥,人靠著自身免疫力+多喝水+多休息,就能慢慢好轉,直至康復。
比如,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稱的流感,7天是一個輪迴。只要不繼發感染,到日子,流感就好了。又如,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也是發威7天,然後會慢慢好轉。
住院5天,也該是病好的時候了。
2.實驗室檢查沒有驗出細菌,說明沒有繼發感染,本就不該用抗生素。
基於這些,非要說都是小兒推拿的功勞,和孩子的免疫力沒什麼關係,那麼……
小兒推拿有禁忌症!
「小兒推拿又名小兒按摩,適用年齡和範圍很廣。像給嬰幼兒做的身體撫觸,也算是按摩的範疇。」孫克興說,但出現以下情況時,最好別做推拿。
新發骨折;
皮膚破損、潰瘍、出血部位;
燒傷、燙傷;
急性、烈性傳染病;
孩子出現肢體迴避、表情痛苦、驚恐、哭鬧等,應調整手法;若哭鬧不得緩解,需停止;
出生至6個月的嬰幼兒,肉嘟嘟的,較難抓穴位、捏脊,可以做一些身體撫觸,而不是非要推拿。
田青樂表示,小兒推拿的基調是「輕快、柔和」,舒服、易接受。如果孩子一碰就哭鬧不止,要麼是技術、手法不熟練,孩子感覺疼;要麼就是病重,應儘快就醫。此外,每次推拿時間控制在10分鐘~20分鐘。太久,孩子不易配合。
針對「6歲以下,推拿效果最好」的說法,他認為,這是集臨床觀察後的經驗總結。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能力比較弱,只要治療對症,病情好轉的速度、效果比成人明顯。
「多專多能」的小兒推拿師
「小兒推拿被神話了。」在採訪中,孫克興如是說。這從遍布街頭巷尾的各種小兒推拿店,可見一斑。
從業人員素質低、無證經營、衛生狀況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如果要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相關人員的執業執照,多會得到3種回復。
「我們有工商執照,按摩師都有上崗培訓證。」
以及,「有國家發的小兒推拿師證書。」
再及,「我們是中醫師,有中醫執業執照。」
這些證牽出4個知識點:
1.認證機構五花八門。鄭重提醒,上圖第二張「國家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是李鬼機構,是「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高仿版。
2.我國職業大典沒有「小兒推拿師」這個職業。即便是「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頒發的證書,或屬培訓類證明,或是同地方勞動保障部門合作頒發,效力有限,都不是「執業資格認定」。
3.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職業技能鑑定中,僅有「按摩師」的執業資格認定(如下圖)。需接受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兩方面考核。
4.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非醫療機構在機構名稱、經營項目名稱和項目介紹中,使用「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門術語,宣傳醫療作用,均為非法行醫。簡單說,那些宣稱能治病但拿不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小兒推拿店,都是耍流氓。
培訓機構魚龍混雜,也很嚴重。只要有錢,誰都能報名參培。培訓費用從兩三百,到兩三萬不等。最短的速成班是「當天學,當天會」。
雖然「資格難證明」,但不少從業人員身兼數職。有的兼做嬰幼兒洗澡、遊泳、撫觸。有的是男女老少都管,下至修腳、足浴,上至頸肩痛。
在一家店溜達時,精靈妹聽到「推拿師」和前臺閒聊:「我5點有個老客戶艾炙,6點有個刮痧,7點做小孩推拿。」
自學,也能成才?
外面人靠不住,能不能自學?迎合父母這一想法,在各大電商平臺,小兒推拿的書籍汗牛充棟。
很多書都打著「簡單易學」的tag。
若你僅是抱著按摩保健、親子互動的期許,可以試試。但若錨定治病、不吃藥,現實沒那麼美好。
首先,小兒推拿針對不同情況,所推拿的穴位不同,力道有差異。媽媽在家自學,孩子就是你的試驗鼠。你捨得嗎?
其次,看幾本書,就想融會貫通中醫理論精華,精準評估孩子病情、辨證施治,可能性高嗎?
最後,小兒疾病變化快。有些孩子在疾病初期,症狀輕,但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加重。有時,連兒科醫生都無法一下做出準確診斷。你敢冒險嗎?
思考:小兒推拿為什麼「火」了?
小兒推拿紅透半邊天,原因很多,比如,由正規中醫師操作時有效、方便操作、較安全等。但其背後摻雜著一系列社會問題:二胎全面放開,環境汙染,兒科就醫難,人們對醫院和醫生的不信任、對副作用的天生恐懼、對孩子健康的焦慮——以及,市場、資本的哄抬,和一些媒體略有失宜的報導。
如果看到這裡,你堅持想讓孩子做推拿,那麼:
1.搞清楚是什麼病,對症施治;
2.擺正心態,別因推拿而廢藥;
3.核對機構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以及按摩者執業證書,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按摩師」證書,或當地衛生主管部門辦法的中醫類《醫師執業資格證書》;
4.觀察孩子推拿中,及其後的狀態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