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業兒童學家認為在嬰幼兒時期,相比於教育,愛和陪伴更為重要。在家庭氛圍和睦順遂的前提下,若是家長還能夠做到有效陪伴的話,幼兒的心智和獨立人格也會發展得更為健全與豐富,未來也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閨蜜文文是育嬰師,自從自己的寶寶出生之後,她每天都會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親子遊戲。或許開始時,他們並不能做出非常明顯的回應。但在文文的長期堅持下,我們發現這個小朋友不僅性格活潑開朗,而且在面對難題時也能夠嘗試獨立去解決。
之所以孩子會有如此優秀的表現,與文文秉持的育兒理念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在寶寶出生之前,她就有研讀過蒙臺梭利的著作,她認為只有經過積極的陪伴引導,他們才能夠朝著更為理想的方向發展。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正確的。
育嬰師推薦蒙臺梭利早教小遊戲
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幼兒教育家。尤其是在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和運動訓練方面,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案。在這其中親子遊戲佔了較大的比重。
今天給各位寶媽分享一些在家裡就可操作的早教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佔據聰明伶俐的絕佳優勢。
第一、廢品利用—拼貼畫
家長需要準備的工具也很簡單,色彩豐富的包裝紙或者不用的雜誌書本都可以。然後從包裝紙或者雜誌上剪下各種不同的圖片或者圖案,接著讓孩子用膠棒進行創造性地拼貼,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家長可以一邊貼一邊將紙上的事物指給身邊的寶寶看,讓他們對認讀事物這件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遊戲目的是在學會膠棒正確用法的基礎上,還能夠讓兒童的知識面有所擴展。
第二、培養藝術感—水彩畫
這裡是讓家長準備一整套的兒童畫筆,然後讓小朋友們在紙上或者牆壁上自由自在地描繪出獨屬於自己的完美畫作。遊戲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培養較強的藝術感,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以及想像力。
第三、促發成就感—打蛋器打泡沫
這裡需要家長準備塑料布和打蛋器,同時還得備好幾個有一定重量的器皿。準備好這些材料之後,再將塑料布平整地鋪在地面上,起到保持整潔的作用。然後再將適量的洗潔精放在盛有清水的器皿中。在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之後,命令他們自行打出泡沫。遊戲目的不僅只是讓寶寶學會機器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主動觀察泡沫形狀。對於兒童來講,因為這些泡沫是自己製作的,自然在觀察時,內心也能升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
第四、激發好奇心—冰格藏寶遊戲
這裡需要家長準備好冰格和一些常用的小物件。比如說紐扣,樹葉等等。家長需要提前將這些搜羅完畢的物件放在冰格內,接著在冰格裡注滿水。之後放進冰箱冷凍。幾個小時之後就可拿出來讓孩子開始細心觀察。遊戲目的在於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冰塊的形成。而且還可以更加直觀地觀察到融化的過程。
那些裝著不同物件的小冰塊,就會像未知的寶藏一般,持續地吸引住寶寶的注意力,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2011年的一項以5萬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綜合研究報告顯示,好奇心被父母激發並且好好呵護的兒童,在學業上的表現會更加的優異。好奇心帶來的優勢至少能夠維持到14周歲,有些甚至可以持續到18周歲。
第五、鍛鍊手部協調性—蓋子在哪兒遊戲
這次的準備工具會有些許的繁瑣。家長需要提前收集好家裡各式各樣的蓋子。
然後再把這些蓋子放在一起,同時將這些被"徵用"的瓶瓶罐罐放在距離恰當的位置,讓寶寶進行配對。
為了提高他們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家長可以設置獎勵制度。比如說找對三個,獎勵一朵小紅花等等。遊戲目的是加深兒童對於大小的認識,並且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重複蓋蓋子的動作,鍛鍊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手是身體的大腦。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手部靈活性對於寶寶智力發育的重要性。
第六、提高色彩認知力—彩紙連連看遊戲
根據科學研究,絕大多數的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已經能夠感受到色彩的存在。而在2歲之後,一般來說就能夠全面地識別顏色了。0~2歲這個年齡區間屬於色彩認知的黃金期。遊戲目的在於讓孩子掌握更為出眾的色彩認知能力,有力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
大臉媽叮嚀:
或許很多新手父母都會踏入這樣一個誤區,覺得只有到早教機構進行培訓,才能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但其實,育兒專家認為,這種想法錯大了,還跑偏了,家長耐心陪伴孩子做一些這樣的簡單遊戲,並且長久地堅持下來,既省錢又有效。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凌晨娃哭聲比鬧鐘還準,是不是這五點原因?找對原因才能事半功倍
相關連結二:成為孕婦就失去女性魅力了?美國孕婦選美大賽揭底了
相關連結三:那些在父母壓制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聽了你也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