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融通收購事件遭上交所17問 緣何三次「出嫁」均遇阻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曾兩次尋求出售但均折戟的國資系支付機構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再一次面臨「求嫁難」的尷尬現狀。11月25日,A股上市公司翠微股份公告稱,因擬購買海科融通一事,於近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具體問題包括被收購方業務合規性、歷次重組情況、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及其他等5大方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並非海科融通首次出售,此前永大集團、新力金融(維權)亦曾宣布將收購海科融通,但最後均已失敗收尾。有分析人士稱,海科融通多次收購受阻,主要還是與其收購價格、第三方支付行業嚴監管環境以及被收購方利潤增長等方面有關。

「近親聯姻」翠微股份遇阻 遭上交所17問

11月25日,翠微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擬購買海科融通一事,於近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針對翠微股份擬購買海科融通100%股權一事,上交所從海科融通公司業務合規性、歷次重組情況、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及其他等5大方面,向翠微股份提出 「17問」。具體包括,上交所要求翠微股份補充披露海科融通所從事業務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是否已取得行業主管部門要求的全部經營資質,主體資格是否滿足監管部門的相關要求,是否存在未取得資質而變相從事金融或類金融業務的情形、是否涉及資金池、是否存在將結算工作外包給無支付牌照的機構進行二次清分的情形等。

對於此次收購事件,北京商報記者曾多次聯繫海科融通披露的官方電話進行求證,多次撥打但均無人接聽;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收購方翠微股份,對方回復稱具體事宜以此前發布的關聯交易預案為準,其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對於上交所提出的問詢,公司將於5個工作日內進行詳細回復。

翠微股份11月22日發布的關聯交易預案披露了海科融通業務情況。關聯交易預案介紹,海科融通是一家從事中小商戶服務的公司,於2011年獲得央行頒發的全國範圍銀行卡收單支付牌照,主營業務為收單服務,覆蓋傳統POS、智能POS、QPOS等多種收單產品。在盈利模式上,海科融通除收取收單服務費外,還會向商戶提供廣告導流、信用卡開卡導流等其他增值服務,以及向商戶銷售或投放POS機具時取得相應的硬體銷售或服務費收入。

關聯交易預案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1-10月,海科融通分別實現淨利潤9356.31萬元、1.45億元和1.57億元,淨利率分別為4.5%、4.8%和6.0%。另據公開信息顯示,海科融通2014年、2015年、2016年1-7月的淨利潤分別為-5971.4萬元、-1868.78萬元、1.13億元。對於海科融通2014和2015年虧損、2016年淨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以及2017年淨利潤相較2016年1-7月淨利潤下降、但2019年1-10月淨利率提升較大等原因,上交所要求翠微股份進行補充說明。

此外,對於海科融通此次100%被收購是否屬於「借殼上市」?11月8日,翠微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海科融通現有股東所持股權,因北京海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澱科技」)持有海科融通約35%股權,為海科融通控股股東,而海澱科技與翠微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北京市海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以本次交易為關聯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

曾兩次被收購均未果

此次並非海科融通首次「出售」。早在2015年,永大集團曾曾宣布將以29.7億元併購海科融通,但在次年,永大集團稱因「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著監管政策的重大不確定性」,終止了該項重組。

此後2016年,海科融通再迎新的收購方,不過收購價格縮水了6億元,且過程更為曲折。2016年9月7日,新力金融披露關聯交易預案稱,將通過「現金+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海科融通100%股權,初步協商交易價格合計為23.79元。然而該預案披露後僅一日,便遭到證監會十餘項問詢,主要問題包括該次交易作價是否存在高估、標的資產完成業績承諾是否存在重大風險,以及海科融通是否對此前被罰業務完成整改等。

2017年12月,新力金融重啟對海科融通的收購工作,稱決定調整收購方案,直接採取現金收購。儘管如此,該收購事項仍未有實質進展。直至2018年3月,該事項以海澱科技決定終止此次重組而收尾。

易觀智庫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分析,海科融聯姻翠微股份受阻,主要還是在利潤增長方面存疑,尤其是在強監管背景下,此前海科融通還多次被央行處罰。而對於此前海科融通此前兩次被收購均未果的原因,王蓬博認為,一是因收購價格原因,二是收購方對整個支付行業監管有所顧慮,第三則是在未來整體第三方支付行業沒有先發優勢的前提下,收購方對被收購企業能否延續利潤存在疑問,第四則是在行業整體環境持續變化下,海科融通能否和集團業務融合也是一個原因。

因收單業務違規屢次被罰 今年已被罰沒89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僅在今年一年時間,海科融通已三次因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被央行重罰,具體被罰時間為,在今年2月、3月、7月,海科融通廣西南寧分公司、海科融通成都分公司、海科融通遼寧分公司分別被罰16萬元、55萬元、18萬元。此外,在2014至2018年間,海科融通也曾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相關規定、未按規定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等,多次被監管機構處罰。

一支付行業資深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其中涉及到的具體違規行為主要包括KYC(即商戶資料收集、帳戶開立及結算帳戶設置、巡檢等方面)、風險交易監控及處理、投訴舉報處理等,以及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等方面。

前述支付人士建議,未來支付行業將仍然保持強監管,此前提下,支付機構在謀求利潤增長的同時,也要守好合規底線。

王蓬勃進一步稱,「對於被收購的海科融通來說,謀求借殼上市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至少在資金方面比較充足,可在目前行業環境下為轉型提供支持。對於此類公司今後發展,還是以不踩紅線為底線,掌握幾個自己能夠控制的場景,要麼從線下場景入手,要麼從行業產業鏈做大做強。」

相關焦點

  • 翠微股份收購方案遭上交所問詢 海科融通三次「出嫁」又懸
    原標題:翠微股份收購方案遭上交所問詢 海科融通三次「出嫁」又懸   第三方支付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此前曾兩次謀求被上市公司收購不成
  • 上交所17連問 海科融通再遇「出嫁」難題
    曾兩次尋求出售但均折戟的國資系支付機構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再一次面臨「求嫁難」的尷尬現狀。11月25日,A股上市公司翠微股份公告稱,因擬購買海科融通一事,於近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具體問題包括被收購方業務合規性、歷次重組情況、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及其他等五大方面,共計「17問」。
  • 海科融通三尋金主謀「上市」 新買家翠微股份再遭問詢
    原標題:海科融通三尋金主謀「上市」 新買家翠微股份再遭問詢   在接連兩次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失敗後,海科融通又一次發起了向資本市場進軍的努力。
  • 海科融通三尋金主謀「上市」新買家翠微股份再遭問詢
    但在11月24日晚,翠微股份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具體問題包括被收購方業務合規性、歷次重組情況、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及其他五大方面,共計「17問」。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海科融通此次「被收購」主要難點在於證監會方面能否審批通過。
  • 翠微股份劍指第三方支付 海科融通涉訟94起已兩次折戟併購
    翠微股份擬跨界收購的標的公司海科融通已是第三次欲與上市公司聯姻,但這家標的公司過往業績波動較大,導致此宗交易一經披露,質疑聲即撲面而來為了擺脫困境,翠微股份將嘗試轉型的目標,鎖定於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的100%股權。如果收購交易完成,翠微股份主營業務將新增第三方支付服務。《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翠微股份11月21日晚間披露的公告顯示,此次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的標的公司海科融通是國內較早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此前,該公司有過兩次被其他上市公司擬收購的經歷,但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五年三次謀上市:海科融通估值縮水10億
    原標題:五年三次謀上市:海科融通估值縮水10億 摘要 【五年三次謀上市:海科融通估值縮水10億】日前,翠微股份(603123.SH)購買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 翠微股份曲線拿到支付牌照 海科融通身價縮水近10億
    (證券代碼:603123)收購海科融通的計劃已獲北京市國資委批覆。   2016年開始盈利且淨利潤大幅增長,合併報表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1-10月,海科融通分別實現淨利潤9303.42萬元、1.20億元和1.41億元,但並沒有達到此前承諾的業績。對於海科融通的跳躍式增長,上交所也發來了「十七問」。
  • 收入七連滑 翠微股份擬轉型 收購標的海科融通競爭力不足
    翠微股份收入連續7年下滑,於是其打算收購以銀行卡收單業務為主的海科融通以實現轉型。然而標的公司屢屢違規,多次遭監管機構的處罰,可謂是「劣跡」斑斑。此外,從其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來看,也不如同行業公司。再加上其可疑的收入數據,翠微股份的此次收購轉型,似乎變數不小。
  • 海科融通三度闖關資本市場 翠微股份欲開門「迎娶」
    屢屢試圖登陸資本市場的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又要捲土重來了。在此之前,融鈺集團(002622)的前身永大集團和新力金融(600318)都曾先後試圖收購海科融通,不過兩次收購均未修成正果。
  • 新力金融失敗收購藏貓膩 標的海科融通副總內幕交易
    5號)顯示,2016年7月起,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力金融」,600318.SH)籌劃以發行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100%股權。
  • 海科融通4年3「嫁」 今年已有超10家支付機構股權變更
    當收購方成為上市公司時,部分機構潛在的經營問題正在成為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項。近年來,已有3家上市公司擬收購海科融通,其中前兩次已以失敗告終。(證券日報)   近日,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海科融通)又因為收購事宜上了「頭條」。
  • 新力金融擬併購海科融通 過山車式估值變化藏隱憂
    估值縮水5.9億9月7日,新力金融宣布,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海科融通100%股份,交易作價為23.78億元。就在不到三個月前,海科融通終止了與另一家上市公司永大集團的「聯姻」。彼時,永大集團同樣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海科融通100%的股權,只不過,那時的交易價格為29.69億元。短短三個月,估值差距5.9億元。對於這一變化,海科融通並未在最新方案中予以解釋,僅表示,公司股東承諾將剝離與第三方支付業務無關的子公司。
  • 翠微股份擬收購海科融通 轉身小「拉卡拉」
    中國網財經4月3日訊(記者裡豫 鄧玉蕊)3月31日晚,翠微股份發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第三方支付公司海科融通98%的股權。如交易最終獲批,A股市場上將繼拉卡拉之後,再添一家正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 翠微股份收購海科融通計劃獲北京市國資委批覆
    4月15日,翠微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宣布其收購海科融通的計劃已獲得北京市國資委批覆。公告中稱,翠微股份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海科融通98.6884%的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根據此次交易方案,海科融通將其所持中技小貸30%股權轉讓給翠微集團(翠微股份母公司)。2020年4月7日,中技小貸取得北京市金融局《關於北京中技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變更事項的批覆》。2020年4月10日,海科融通與翠微集團完成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非公開協議轉讓手續並取得《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憑證》。
  • 海科融通副總內幕交易新力金融 被安徽證監處罰
    2017年12月25日,新力金融第七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後的重大資產購買預案。2017年12月26日,新力金融披露了《重大資產購買預案》。隨後交易雙方保持了進一步溝通和交流,繼續推進相關重組事宜。  2018年2月6日,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華普天健)在對海科融通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過程中,發現海科融通的機具攤銷年限(5年)偏長。
  • 海科融通3年違法遭罰9次 年內收央行第四張罰單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海科融通成立於2001年4月,註冊資本2.558億元,實繳資本2.158億元。央行官網顯示,2011年12月,海科融通獲得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並於2016年12月續展,有效期至2021年12月。
  • 海科融通賣身翠微股份在即,估值已較3年前跌去近二成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電訊日前,翠微股份(603123.SH)發布一系列公告,對其收購海科融通事項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說明報告。3月30日晚間,翠微股份發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調整了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98.69%股權的交易方案,補充了海科融通與翠微股份的多項財務數據。
  • 海科融通近3年違法遭罰8次 年內收央行第三張罰單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0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昨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沈銀支付罰字﹝2019﹞5號)顯示,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遼寧分公司違反《
  • 翠微股份(603123.SH)重金收購海科融通 進軍第三方支付領域
    公司欲培養起自己的支付渠道,把握支付入口,在自身的平臺上形成交易閉環,故斥巨資收購海科融通,拿到其寶貴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對於翠微股份來說,或許在網購浪潮下儘快拓展線上業務才是當務之急。當前,公司線下門店難以提供"體驗式消費",前三季度業績跑輸同行。經實地走訪發現,商場客流量明顯不足,購物卡銷售量下滑。但公司推進直播帶貨業務,也能看出其不斷向網絡靠攏的努力。
  • 海科融通「新支付·掌未來」新品店掌柜Plus亮相
    參會者通過精心布置的「時光隧道」步入會場,「時光隧道」以生動的形式向來賓們展示了支付的前世今生以及海科融通的發展歷程。  籤到現場人頭攢動,反響積極,從籤到熱情中不難感受到此番新品及政策也備受市場期待。據了解,不少參與者均系不遠萬裡從全國各地赴京,冬日沒能阻擋大家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