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在陪孩子在玩具店挑玩具時,無意間我看到一暮讓我感觸頗深的場景。
"嘿,狗賊,拿命來。"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拿著玩具劍,一邊亂揮舞著一邊對他媽媽大喊大叫著。
小男孩的聲音在安靜的玩具店突兀響起,驚擾了不少正在挑玩具的顧客,多數人都對小男孩側目觀望。
小男孩的媽媽也沒想到孩子會突然這樣做,感到掛不住面子。一把奪過孩子手裡的劍,訓斥著:"說什麼呢?沒大沒小,平時教給你的禮貌禮節都忘記了嗎?"
小男孩被媽媽奪過手裡的劍,又被媽媽訓斥了一下,看著旁邊的人都在看著他,當即不樂意,吼了句:"我要打死你們。"說完,小男孩推開他媽媽跑了出去。
小男孩的媽媽歉意著對周圍的人說:"不好意思,孩子平常不是這樣子,可能是最近被我慣壞了。"
我想,這其實不是短期的慣壞就有的表現,而是孩子成長期間必然有點現象。而要防止孩子"放狠話",不禮貌,父母的應對措施很重要。那麼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呢?
孩子總"放狠話"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相信很多父母對孩子突然學會講髒話、狠話的現象都有困惑:家裡向來聰明乖巧可愛的孩子怎麼會突然變成一個沒有禮貌,沒大沒小,甚至是滿口惡言的小流氓。
其實爸爸媽媽對這種現象不用太過擔心,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
這個時候的孩子根本不能理解什麼是"打打殺殺"。
髒話是語言發展中的一部分,它和情緒的關係密不可分,不可割裂。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語言文字,這其中必然包括髒話。我們要正確認識這種現象。
從教育心理學來講,人的成長會出現兩個愛說髒話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3-5歲,詛咒敏感期,也叫狠話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孩子快速學會講話的時期,他們懂得越多,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便會不辨認語言性質的學習各種話,髒話、狠話也就夾雜其中。
第二個階段是:12-16歲,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會追求個性、與眾不同,喜歡反其道而行之。認為髒話、狠話會讓他們說話更酷,更顯得獨樹一幟。
因此,對於這兩個年齡段說髒話、狠話的孩子,家長們不必太過緊張,只需了解孩子的需求,加以引導就好了。
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詛咒敏感期呢?
第1, 感興趣,激起他人的反應。
1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會講越來越多的話,當發現一個詞語個一個外物能契合上時,他會對此進行重複配對。比如我家裡的小侄女,會重複的叫:"奶奶"。對於孩子的呼喊,大人都會回應一聲。於是,孩子在"奶奶。哎。"這一叫一答中享受著語言帶來的樂趣,從此更會經常性的玩這個有趣的遊戲。
孩子放狠話、說髒話也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當3、4歲的孩子說出一兩個髒話、狠話的時候,大人大都會感到很驚訝,並對孩子說些什麼。孩子會將大人的種種反應看在眼裡,會自覺的將大人的反應與自己說的話配對,並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但不得不說,孩子在社交過程中,也需要這些"特殊語言"的加持,讓自己變得有趣,從而吸引更多的小夥伴。
第2, 求關注,發現語言的力量。
在不斷長大中,孩子會用到越來越多的話語,他們逐漸體會到語言的重要性,感受到語言的力量:有時候就溫柔如春風,有時候就鋒利如利劍。
孩子在實踐中會發現,比起沒有言語的大聲哭喊,說髒話更具有力量,更能產生更大的作用。一旦讓孩子試用得逞,孩子就會經常性的使用髒話、狠話來引起家長們的反應和關注。
就比如我在玩具店見到的那個小男孩一樣,他也正是因為憤怒,才會大喊大叫的對著人說"我要殺了你們。"
那麼對於這種現象,父母該怎麼做才更合適呢?
教孩子用正確的詞彙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一般在18個月以後就進入了語言爆炸期,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的作用很關鍵。父母需要每天跟孩子多說說話。當我們帶著孩子的時候,當孩子在觀察的時候。我們等他們細心地觀察完後,就能跟他們多說說話。
對孩子的髒話、狠話,冷靜以對說狠話意味著孩子對語言有了很強烈的感覺。他覺得語言非常有趣,而且感覺到語言的力量。特別是父母看到孩子一說狠話,馬上就緊張起來。或者如臨大敵一樣的去禁止。孩子就會覺得,原來這話還有這麼大的威力。
比如去外邊玩,我們經常會看到小孩拌嘴。剛開始可能是相互吹牛有多厲害,後來惱怒的一個肯定會說狠話了。說打死你,把你踩碎什麼的。一來一去,有趣的很。大人完全不要放在心上,儘管讓他們去試探這些詞彙的威力。因為大人越制止孩子,那麼你越制止他,他越要說。
心理學家斯金納在研究修正人的行為時,提出的"消退"方式非常適合導正孩子的行為。
面對孩子剛開始說髒話或放狠話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忽略。
孩子也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若看到家長對自己說髒話、狠話毫無反應,他們便會覺得沒趣,從而放棄用這種方法來博得家長的過激反應。
所以,孩子在說髒話或放狠話的時候,不必大驚小怪、勃然大怒。而是要自己了解孩子說髒話的原因,了解這不是孩子的本意。並加以引導,防止孩子講髒話這種情況惡化。
適當懲罰警戒。在孩子開始學髒話期間,父母糾正後孩子仍然堅持說髒話。那麼家長就要採用更嚴厲的方式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批評。
但批評一定要適度,最好是在私下對孩子進行批評教導,切忌在公開場合不留情面的批評他,免得傷了孩子的面子與自尊心。家長在批評時,可以採用嚴肅的語氣,但是不可打罵。
就如上面講的那個玩具店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媽媽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能適得其反,也傷了母子間的和氣。
淨化講話環境,父母以身作則。父母們難免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做出語言的負面榜樣,這時,孩子便敏銳地抓住了那些"關鍵詞",從而進行模仿。
當父母發現孩子經常說髒話時,要找出其說髒話的根源,一方面,家長應該提高自身的修養,在文明用語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要儘量讓孩子遠離或少接觸不良的環境。
孩子忽然放狠話並不恐怖,父母要正確應對,不用大驚小怪。同時要及時引導孩子往好的講話方式走。孩子用這種方式博得親人、他人的關注,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在這時候陪伴在孩子身邊,而不是指責孩子講髒話、放狠話。用正確的方法,孩子立馬能變回乖寶寶。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