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國的經濟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偉大時代,張擇端奉旨畫清明上河圖的時候,就畫的是當時北宋汴京的繁華狀況,但是這種盛世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因為金國的進攻而徹底覆滅,金兵攻入汴京後將宋欽宗和宋徽宗兩位皇帝擄到了金國腹地,北宋也因此而滅亡。
之後趙構在杭州建立了南宋,但是也只想著偏安一隅,雖然嶽飛等抗金名將率部想要收復失地,但最終都功敗垂成,嶽飛本人被趙構和秦檜合謀用莫須有的罪名除掉,南宋再也沒能北伐成功過,但是從國祚延續的時間長短來看,面積只有北宋一半的南宋王朝,持續的時間跟北宋基本相當,如果不算北宋統一中原所用的時間,南宋和北宋都持續了一百五十二年。
在嶽飛和宗澤等名將去世之後,其實南宋的軍隊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國力大減的南宋且失去了大片土地的南宋,憑什麼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偏安一隅而不受金朝的侵犯呢,其實南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羸弱。
第一:南宋跟金朝籤署了劃江而治的盟約
南宋除了喪失了大片的國土之外,其實經濟並不比北宋差多少,甚至比清朝中期的康乾盛世還要高得多,這跟南宋的科技發展以及航海業的進步都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他有充足的國庫給金朝提供歲幣。
而且在金朝佔領了汴京之後,很多的百姓因為不想被金朝統治,都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南宋,給南宋提供了很多的兵員和生產力,金朝如果想要硬跟南宋交戰,可能還會有失敗的風險,所以乾脆就議和了事。
第二:金國內耗和指揮失敗
金國本身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各個部落的貴族為了擄掠北宋的資源才聯合到一起發動了戰鬥,之後因為分贓不均朝中發生了內鬥,這場內鬥消耗了金國大量的國力,雖然最終以右丞相完顏亮篡位成功而告終,但是金國的戰鬥力和統治力沒有之前那麼強大了。
而金朝在侵佔了大宋的北部地區大片土地之後,並沒有那麼多兵將去鎮守,只能靠劉豫等人成立偽政權統治,作為緩衝區減少南宋的襲擾,可是到金朝進攻的時候,南宋也已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積極備戰的南宋水軍殲滅了渡江而來的金兵,利用水戰的優勢成功收復了淮南等地,金朝自此失去了殲滅南宋的實力。
第三:南宋位置得天獨厚
雖然南宋偏安一隅,但同時也減少了外敵的進攻點,南宋的邊境除了跟金國接壤外,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對南宋發動進攻了,而金朝卻因為戰線過長需要派大量的兵力駐守,所以算是因禍得福能夠集中兵力。
與此同時蒙古部族的崛起也給金朝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雖然金人的騎兵兇猛,但是跟蒙古騎兵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強大的金朝先被南宋和蒙古聯手消滅,雖然最終也沒能逃過亡國的命運,但是卻跟勵精圖治的北宋有了相近的存在時長。
因為這三個原因,南宋才能在夾縫中又存在了152年,比強大的金國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如果不是南宋君臣還過著奢靡的生活,繼續北宋的冗官,冗兵政策,可能真的能夠收復失地。讓宋朝不至於被後人評價為「弱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