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遼末金興時,北宋君臣不顧宋遼百年和好,聯金伐遼,結果卻引來了比遼國更為強大的金國的入侵,以致亡國。而到了南宋時期,隨著蒙古強勢崛起,宋朝君臣幾乎是複製了聯金伐遼的劇本,再一次同比金國還要強大的蒙古結盟,使自己終喪於蒙元鐵騎的馬蹄之下。

那麼,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前輩的教訓,執意要與強敵聯手滅金?「聯蒙滅金」究竟是南宋犯下的重大戰略性失誤,還是在當時的局面下不得不採取的自保之舉?

上圖_ 蒙古、金、西夏、南宋

「靖康之恥」與「紹興和議」,使宋金之間缺乏結盟基礎

其實,宋廷中關於聯金抗蒙的呼聲一直屢見不鮮。名臣喬行簡就認為:「強韃漸興, 其勢已足以亡金……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 使得拒韃。」(《四朝聞見錄》)認為在蒙古強勢崛起的背景下,金國的角色已經由過去的仇敵轉為現在的緩衝國。南宋應當繼續向金輸納歲幣,換取金國和蒙古死磕到底。

這種主張,應該說最符合今人的想法,即南宋應以聯金抗蒙之策代替聯蒙滅金以維繫國家安全。既然已經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鄰,那麼南宋何以仍要忽略這一續命政策, 反而與蒙古聯手呢?

上圖_ 靖康之變

如果我們拋開後知後覺的「上帝視角」來審視這一問題,就會明白喬行簡之策在南宋很難有市場。由於「靖康之恥」的存在,南宋不僅長期向金國稱臣,還繳納了大量的歲幣。加之二帝北狩、國土淪喪等一系列拜金國所賜的「奇恥大辱」,終南宋一朝,北伐中原、雪恥復仇始終是宋廷對金的主基調(只有在秦檜當政等少數時期偶爾變動過)。如此,要求南宋冷靜地、理性地分析宋蒙、宋金關係的走向, 進而確定聯金抗蒙的政策是不可能的。

打個比方,你讓人家胖揍一頓,家裡也被人家搶成了毛坯房,現在卻被告知只有和這個揍你、搶你的人合作,才能保住飯碗,你會是什麼反應?所以「太學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龍等, 同伏麗正門, 請斬(喬)行簡以謝天下」(《四朝聞見錄》)。縱然喬的主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趁金國衰弱之時出兵雪恥無疑會獲得絕大多數宋人的贊同。

上圖_ 南宋初年抗金形勢圖

此外,從金國方面來說,由於《紹興和議》明確宋對金稱臣。儘管後來和議幾經更改,南宋爭回了「國格」,金宋之間改以伯侄相稱,但金人始終以高人一等的姿態來對待宋人。最初考慮到聯金滅遼的教訓,宋人雖主張滅金,但對聯蒙卻一直十分謹慎,幾次對蒙古的結盟之請無動於衷。

可惜金人沒能趁機籠絡南宋,卻仍以宗主國自居。在放棄中都(今北京)南遷汴梁(今河南開封)後,金宣宗曾遣使入宋,以使宋廷保持中立,但他不改上國的架子,指使金使向宋強索軍糧一百萬石。對於南宋提出的重新劃分兩國邊界的提議,金國君臣更是不屑一顧。於是乎,南宋對金的仇視之情只能與日俱增,與金結盟更成了毫無可能之事。

上圖_ 金朝騎兵

金國君臣的愚蠢舉動,使宋金兩國越走越遠

雖說宋金結盟缺乏基礎,但如果可以使宋在蒙金之間保持中立,對金國來說仍不失為一個利好之舉。但可惜,金廷在對宋政策上舉措失當,反而迅速拉近了宋蒙兩國的距離。

由於南宋藉口「戰亂阻隔」,斷絕了對金的歲幣,金國不顧蒙軍三面壓境的不利局面,居然在興定元年(宋嘉定十年,1217年)出兵大舉伐宋,企圖藉此掠奪宋方財富,挽救危局。而結果呢?「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金史》)你就這麼點兵馬了,還指望他們抵禦蒙古苟延殘喘。這下倒好,蒙古還沒打你呢,伐宋先損失了一大半,真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可以說, 在國土大半淪喪、內部叛亂頻仍的形勢下, 金國唯有示好周邊政權以穩定後方, 才有可能積蓄力量逆轉局面。但金國君臣卻無視兩國強弱易位的變化,為了歲幣之事出兵南徵。這樣做的結果,既將可能的盟友、至少是中立者推入敵方懷抱, 更使自己本就捉襟見肘的戰爭資源進一步枯竭。可以說後來金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完全是其統治階層的愚蠢之舉一手造成的。

上圖_ 在蒙古的凌厲攻勢下,金國國土大幅萎縮,對南宋來說已很難起到緩衝國的作用

面對強大的蒙古,南宋只能通過戰爭展示武力以求安保

應該說, 金國在遷都汴梁之後, 實際控制區域只有河南、陝西十餘州府,其衰亡之勢已定。這一點, 蒙古自然十分清楚。他們甚至可以僅留木華黎偏師繼續對金攻略,而將主力調離準備西徵。由於曾見識過紹定四年(1231年)蒙軍以武力強行「借道」、掃蕩川蜀的「辛卯之變」,宋廷對蒙古軍力之強深有體會。因此,以史嵩之、孟珙等人為代表提出的聯蒙滅金、以戰促和的主張,實際上成為當時宋廷為數不多的能夠採納且可行的策略。

宋金結盟也好,宋蒙結盟也罷,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國家實力而非利益決定的。金在發動滅遼戰爭之初,便積極尋求與宋結盟。當時雖然遼屢敗而金屢勝,但女真畢竟剛剛建國,軍力、財力都十分有限,其對滅遼沒有必勝把握,故而金渴望倚仗宋朝強大的國力為滅遼增添籌碼。積極主張聯宋的完顏宗翰就曾說:「南朝(指宋)四面被邊, 若無兵力, 安能立國強大如此?此未可輕之!」(《三朝北盟會編》)因此對於北宋遣使而來,他們是非常歡迎且求之不得。

上圖_ 蒙古騎射

反觀宋蒙結盟時,儘管蒙古也希望與宋結盟。但鑑於蒙金戰爭中金國始終處於全面被動之中,南宋方面已意識到金必將亡於蒙古。早在決定蒙金兩國命運的野狐嶺大戰前,曾出使金國的餘崢便向宋廷進言道:「今韃靼堅銳,即女真崛起之初。而金人沮喪銷耎,有舊遼滅亡之勢。」(《餘尚書神道碑》)就算南宋不幫蒙古或者選擇聯金抗蒙,蒙古滅金至多是稍費時日。因此蒙古對於與宋結盟的需求,明顯不如當初金國尋求宋金結盟那樣強烈。可一旦因為拒絕蒙古求盟或聯合金國從而惹怒蒙古,以蒙古之強勢,必會對宋採取報復行動。「辛卯之變」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因此,面對強大的蒙古拋來的橄欖枝,其實南宋基本上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兩國實力不等之時,實力就是外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上圖_ 宋朝軍隊

綜上所述,對宋來說, 聯蒙滅金在實質上與聯金滅遼是一樣的,都是送走一隻暮年的狼, 卻迎來一隻壯年的虎

但在當時的情勢下, 這一政策的出臺實屬迫不得已。宋金兩國多年的積怨本就使雙方缺乏合作的基礎,加之金國舉措失當、蒙古步步進逼,南宋如果還想保持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就只能與蒙古結盟消滅金國,通過在戰爭中展示實力,使蒙古認識到滅宋的困難,打消其南下的想法,或為自己備戰爭取更多時間。

儘管南宋最終亡於蒙元,但絕不能憑果推因,從而完全否定聯蒙滅金。數百年後的我們, 對這一無奈之舉,恐怕還是應該多給予些同情和理解。

文:林森

參考資料:

【1】《金史》脫脫

【2】《續資治通鑑》畢沅

【3】《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

【4】《四朝聞見錄》葉紹翁

【5】《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徐自明

【6】《南遷錄》張師顏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南宋聯蒙滅金,與北宋聯金滅遼有何不同?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聯蒙滅金」是南宋沒得選擇,跟北宋「聯金滅遼」不一樣。「聯金滅遼是」放棄機會、咎由自取。一、一百多年前的「聯金滅遼」,是咎由自取在說南宋「聯蒙滅金」之前,我們可以來回憶一下北宋末年的「聯金滅遼」。徽宗宣和初年,遼國在金國的緊逼之下,已經顯現頹勢。北宋君臣誤以為恢復「幽雲十六州」的機會來了,主動聯繫遠在東北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共舉滅遼、各取所需。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執意還要「聯蒙滅金」?
    而繼承北宋衣缽的南宋絲毫沒有吸取教訓,他們被滅國讎恨蒙蔽了雙眼,為了報仇再次聯合蒙古滅了金國,於是歷史重演,蒙古滅金國後馬上將矛頭指向了南宋,崖山一役南宋滅亡。 (「聯蒙滅金」,南宋的滅亡就頗有些無奈,實在是實力有限,天命如此) 北宋的滅亡,或多或少都有咎由自取之處,但說南宋朝廷鼠目寸光、不吸取教訓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還要「聯蒙滅金」?
    北宋和南宋的滅亡極為相似。(「聯金滅遼」,北宋的滅亡頗有些咎由自取)北宋通過「海上之盟」和金勾搭在一起,拋棄了數百年的盟友遼國,結果沒想到金國在滅亡遼國後順手就把北宋給滅了,「靖康之恥」讓南宋軍民刻骨銘心。
  • 南宋對蒙金雙方態度不斷變化,最終選擇聯蒙滅金
    王夫之評價南宋聯蒙滅金的歷史,稱:「借金滅遼失中原,借元滅金失江左」。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蒙古滅金起始於嘉定三年(1210年)結束於紹定六年(1233年),前後長達23年。
  • 「聯蒙滅金」是南宋覆亡的導火線?或許你該了解一下這場北伐之戰
    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南宋名將孟珙親率大軍率先攻入蔡州城,旋即,蒙軍主帥塔察兒亦率軍攻入蔡州。此時金哀宗見大勢已去,便將皇位傳給了驍勇善戰的大將完顏承麟,是為金末帝,希望他能夠率軍突圍,延續金國國祚,隨後,金哀宗便得知了宋蒙聯軍破城的消息,便在幽蘭軒自縊而亡,時年三十七歲。
  • 如果趙構支持嶽飛滅金,以南宋的實力有可能滅掉嗎?來看看
    如果南宋敢果斷的任用嶽飛,並無條件的支持嶽飛,南宋的國土面積會一點點擴大。在南宋,國土面積擴大的同時,就意味著金國面積的縮小。 量變引起質變,到南宋絕對實力全面壓倒金國的時候,就是嶽飛滅亡金國的時候。 金滅宋也是一種趨勢。北宋末年,金國在和遼國開戰就開始安插間諜進宋了!滅了遼後,外裡呼應。加上氣候趨勢、貴族倒戈、百姓多年積怨、、擋的了一時。終究擋不了多年。金滅北宋,歷史是南宋記載的。後面元朝又改版。真實性的歷史各說紛紜!
  • 聯金滅遼,北宋亡。連蒙滅金,南宋亡。宋你是怎麼想的?
    北宋聯合金國打敗大遼,而被金國趕到了南邊,成立南宋。南宋聯合蒙古打敗金國,南宋也被滅亡,蒙古人一統天下。為什麼宋朝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一犯錯就是兩次,人們常說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就是傻,而宋朝為什麼這麼傻?
  • 孟珙告訴你,對於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酷,最終南宋被滅
    孟珙告訴你,對於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酷,最終南宋被滅戰亂的年代,是很現實,很殘酷的。南宋孟珙告訴你,打仗真的不能那麼幫助自己的盟友,南宋為什麼滅亡,就是被盟友坑的。要知道南宋的時候面積比北宋還小,北宋不僅僅有金國,還有強大的蒙古。當時的金國十分強大,對於南宋威脅很大,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當時只能聯合蒙古攻打金國。這時候率領北宋軍隊的孟珙登場了。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臣子恨,何時滅。」在嶽飛含冤而死92年後,宋、蒙聯軍圍攻金最後的根據地蔡州(今河南汝南),將金哀宗完顏守緒逼入絕境。宋金百年之仇,該了結了。從汴京逃到蔡州,金哀宗悲嘆道:「我佩戴金印紫綬十年,為太子十年,為皇帝十年,自知平生沒有太大過失,本應死而無憾。
  • 南宋最後的輝煌,滅金雪恥的宋理宗,身後留下一副爛攤子
    和宋有靖康世仇的金朝就這樣被南宋所滅。並且在隨後的幾年中,宋軍很快收復了洛陽、開封等地。可想而知,此時的南宋是嶽飛之後最輝煌的時期。但他們的皇帝和這份榮耀並不一致。因他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金朝滅亡的皇帝是宋理宗趙昀。他在位四十一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許多歷史學家把他比作北宋宋仁宗。
  • 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東北老家?
    都說金國是被蒙古滅掉的,可如果沒有南宋相助,蒙古不會如此容易就滅了金國。正確的說法,是「蒙宋滅金」而不是「蒙滅金」。當然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聯合金國共抗強盛的蒙古才是上上策,正如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聯合起來對付曹魏,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時間。可是,南宋和金國讎深似海,無法一笑泯恩仇。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沒有一個南宋人會忘記。
  • 蒙古滅金時,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女真人的老家東北?
    先明確一下,雖然通常說蒙古滅金,可實際上如果沒有聯合南宋,蒙古滅金不會那麼輕鬆容易。準確一點的描述,是蒙古加上南宋南北夾擊才滅亡了金國。 蒙古、南宋和金國打了好幾十年,總的來說是蒙古崛起,想取代原先的霸主金國成為話事人,南宋則是和金國自靖康之恥開始世代仇恨,選擇了與蒙古結盟。
  • 蒙古滅金後幾乎殺光金國皇室,為何在滅宋後,卻善待宋朝皇室
    蒙古人殺光金國皇室,最終在滅南宋以後,卻把南宋皇室保留了下來,幾乎沒有殺過。這個問題,確實有些讓人費解。這看起來有些不太符合蒙古人的做事風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蒙古滅金)分析一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蒙古攻打金國和南宋,目的不一樣。
  • 趙構下令處死嶽飛後,為何金國不趁機滅了南宋?原因令人心酸
    趙構下令處死嶽飛後,為何金國不趁機滅了南宋?原因令人心酸「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此詩相傳正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所作,當中原大地陷入了敵方之手,局勢緊急,若無此壯志,怎敢復河山!嶽飛在當時正是嶽家軍中最有本事的人。他在騎射方面頗有「第一」之名,而在統領軍隊又是一把好手。即使當時北宋不乏良將和猛卒,可若說能夠打得過嶽飛的人,還真沒有。
  • 金十年滅遼,兩年亡北宋,但獲勝的關鍵並非金軍的善戰!
    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下,掀開了滅宋戰爭的序幕,歷時兩年,最終在1127年的「靖康之變」中攻佔北宋都城汴京,俘虜徽欽二帝和整個趙宋皇室、朝臣,北宋宣告滅亡。遼宋兩國,對峙了將近兩百年,疆域、人口和綜合實力遠遠超出剛剛崛起的金國,卻被這個新銳勢力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攻滅,從表面上看,最根本、最關鍵的因素,只能並且必須是金軍的勇猛善戰。實際上,從金軍攻遼滅宋的戰爭進程來看,似乎也能得到強有力的佐證。
  • 金國消滅北宋後,為什麼不滅了弱小的西夏呢?
    在北宋這一歷史階段,北宋、遼國、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這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不過,這一平衡的打破,始於金國的崛起。公元1125年,金國消滅遼國。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於隔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滅北宋後,金國卻沒有進攻當時相對弱小的西夏,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蒙古滅金之時滅盡金朝皇室,而在滅南宋時,卻顧慮頗多
    因為畢竟當初的蒙古和金朝同受契丹人的這般壓迫,而當初金人滅遼國之時蒙古也是多次出手相助,而金朝確實恩將仇報,多次對蒙古下手,蒙古人如此記恨著實是有原因的啊。在遼國被金朝所滅亡之後,金朝對蒙古人是處處提防,害怕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同作為遊牧民族的兩大族群,常常為了各自權益而大打出手,而這兩國之間的鬥爭也就從金朝開國開始一直糾紛到了金章宗的時期。
  • 北宋滅亡南宋延續趙宋國祚一百多年,而明朝滅亡南明卻不行呢
    同樣是漢人政權,北宋滅亡,南宋能夠延續國祚100多年,可是明朝滅亡後,為何南明就不行呢?豆包認為這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南宋和南明面臨的外敵人不一樣。北宋滅亡之時有太多的偶然性,而明朝滅亡當時已經有著必然性。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建立金國,最初僅僅要在東北建國,獲得遼國承認即可,結果沒想遼國沒有同意,天祚帝幾次要親徵金國,結果被金國大敗,渤海人也乘機造反,遼國的皇族重臣耶律餘睹也投降金國,將成為金國滅遼的帶路黨,於是金國在偶然間就滅掉了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