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漢人政權,北宋滅亡,南宋能夠延續國祚100多年,可是明朝滅亡後,為何南明就不行呢?
豆包認為這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南宋和南明面臨的外敵人不一樣。
北宋滅亡之時有太多的偶然性,而明朝滅亡當時已經有著必然性。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建立金國,最初僅僅要在東北建國,獲得遼國承認即可,結果沒想遼國沒有同意,天祚帝幾次要親徵金國,結果被金國大敗,渤海人也乘機造反,遼國的皇族重臣耶律餘睹也投降金國,將成為金國滅遼的帶路黨,於是金國在偶然間就滅掉了遼國。在金國滅遼之時,北宋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也參與了攻遼,結果兩次都大敗,最終燕雲十六州基本是金國打下來的,隨後燕雲金國歸還北宋,但是要求北宋支付巨額贖金,而後金國佔據的遼東守將張覺投降北宋,於是北宋收得遼東之地,結果引發金國嚴重不滿,北宋被迫又殺害了張覺,此舉大傷燕雲之地的漢人之心,此後金國入寇,燕雲重新丟失,後來金兵兩次攻擊北宋東京,居然最終發生靖康之難,北宋滅亡,金國無意滅掉遼宋,卻都給滅掉了,對於金國來說滅掉遼國已經實屬難得,滅掉北宋更是意外,所以金國沒有做好席捲天下的準備。
而明朝面臨的外敵則不同。1644年清軍入關前,清朝已經立國28年,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君王的治理,國家已經走上正軌,並且此時的清朝已經先後徵服蒙古和朝鮮,多次擊敗關外的遼東明軍,同時清軍已經多次從喜峰口和寧北口多次入寇關內,可以說此時清朝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並已經有了鯨吞大明的野心。加上崇禎皇帝攘外安內的政策左右搖擺,結果是內患的農民起義軍和外患滿清都相繼做大,李自成已經掃蕩中原,戰局佔據西安、太原,洛陽,逼近北京,而張獻忠也已經佔領四川。崇禎的形勢遠比北宋末年惡劣的多。
其次南宋和南明面臨的內部形勢不一樣。
北宋滅亡之後,原本在外勤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趙構,順理成章的繼位,而此時的金軍已經大掠而返,並先後扶植偽楚、偽齊等傀儡政權,控制北宋失地,而金軍主力則退回燕雲以北,可見當時金國是無法消化新佔領領土的,而無論是金國扶植的偽楚和偽齊都無力與趙構的南宋相抗衡(當然偽楚的皇帝張邦昌對趙構稱帝也是出力不少),此外南宋初期也有楊么起義軍,但是緊緊局限在洞庭湖地區,並且很快被平定,沒有對南宋形成實際威脅,而且重要的使兩宋期間的崛起的名將們,比如著名的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等為代表的軍事集團,不僅能徵善戰,而且宋高宗趙構都基本上能夠控制,嶽飛被殺後,宋高宗更是順利收回各大將的兵權,重建北宋時代的文人政治。
而南明則完全不同,明朝滅亡後,朱由崧在南京繼位,史稱南明,但是此時南明的軍事實力主要集中在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江北四鎮軍事集團,鎮守武漢的左良玉集團,鎮守福建的鄭森都集團手中,而四川則在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的控制之下,這些軍閥外戰能力很渣,但是內戰水平高,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節操,清軍進攻之時,紛紛投降,結果南明雖然建立,但是基本無法控制局面,後來的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等性質差不多,始終無法在南方形成抗擊清軍的合力,而這其中最有希望是鄭成功進攻南京的北伐,結果也功虧一簣,戰鬥力本身不強,而且還勾心鬥角,各自為戰。
第三漢奸的戰鬥力不一樣
無論金國還是清朝,在南下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帶路黨,兩宋之間的建立偽齊政權的劉豫是著名漢奸帶路黨,結果在沒有金兵配合的情況下,劉豫的齊軍戰鬥力很渣,基本上無法威脅到趙構的南宋,後來恨鐵不成鋼的金人也放棄了劉豫,直接佔領中原地區。
而明末清初的時候則完全不同,伊吳三桂為首的遼東鐵騎和毛文龍手下的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投降清朝之後,這兩支當時明朝最強的軍隊,在成為漢奸帶路黨之後,爆發了驚人的力量,他們從北向南,從山海關向南一路打到廣東、廣西、雲南,甚至還打到緬甸,成為了貨真價實的鐵桿漢奸部隊和清朝手中得力猛犬,正是這些漢奸帶路黨們對南明的狂砍亂殺急於向滿清交上投名狀,才是的南明政權迅速滅亡,漢人沒有向南宋一樣,留下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