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國是被蒙古滅掉的,可如果沒有南宋相助,蒙古不會如此容易就滅了金國。正確的說法,是「蒙宋滅金」而不是「蒙滅金」。
當然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聯合金國共抗強盛的蒙古才是上上策,正如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聯合起來對付曹魏,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時間。
可是,南宋和金國讎深似海,無法一笑泯恩仇。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沒有一個南宋人會忘記。蒙軍也許很兇殘,但南宋君臣還沒吃過蒙軍的苦,只記得金人施加的恥辱。
面對蒙宋的進攻,本就腐朽的金國敗局已定。在位的君主金哀宗帶著心腹大臣逃往蔡州,即今天的河南汝南。有朋友可能想問,他們為什麼不跑回白山黑水的東北老家呢?要知道,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主要在東北一帶活動,那裡才是他們龍興之地。
答案很簡單,回不去了。或者說,他們本就是被蒙古大軍一路趕著從北方遷到南方的。在他們失去對南方的控制之前,已經丟失了東北。
金國曾經非常強大,滅亡遼國,攻滅北宋,西夏是其藩屬,蒙古也受其管轄。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進攻金國時,金國有人口5千萬,是當時蒙古人口的40多倍,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比蒙古多10倍有餘。
因而人們都說「金國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可就是這掬細紗,一步步吞食了如海的金國。發生在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成吉思汗以2萬騎兵重創金國近50萬大軍,過程就不細說了,只說結果。此戰過後,金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接著是1213年的懷來之戰,成吉思汗率主力與金軍戰於懷來(今河北懷來東)、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帥完顏綱、朮虎高琪所部十餘萬人,乘勝直抵居庸關北口,並在之後的戰役中攻克涿州,兵圍中都北京。
自打1153年,金主完顏亮遷都北京以來,北京便成為金國的政治中心,皇帝所居之地。蒙古鐵騎兵臨城下,金宣宗嚇得膽顫心驚,獻出公主和500童男、500童女及巨量黃金,終於換得成吉思汗退兵。
但金宣宗被嚇破了膽,不顧大臣和太學生們的反對,遷都河南開封。此後,金國對北地的控制更為下降。相較於宋朝來說,無論遼國、金國、西夏,還是蒙古,都可以統稱為北方遊牧民族。這也就代表著,蒙古和金國的地盤是有交集的,誰崛起,誰就是那塊土地的老大。
而且,金國和蒙古交戰時,內亂不斷,有個叫耶律留哥的契丹人,對金國早已不滿,叛金附蒙,割據了東北一部分地方。金國派蒲鮮萬奴去鎮壓,沒打贏,索性也叛了金國,又佔據東北一部分。
就這樣,東北被耶律留哥、蒲鮮萬奴、蒙古三方勢力分了,不過後來耶律留哥、蒲鮮萬奴臣服蒙古,東北也就成了蒙古的領地。
所以,金哀宗根本沒辦法回東北。一是路途中很多地方都淪陷了,他們越不過重重關卡;二是回去了也無立足之地,老家早被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