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好,我家孩子現在3歲4個月大,身體挺健康的,就是語言方面有點問題。他快2歲時才學會說話,比其他孩子晚上不少。本來我們覺得說話早晚都比較正常,可是一年多過去了,孩子不僅沒好,連發展的趨勢都沒有。別人家孩子都能和父母頂嘴了,我家這位少爺還是連句整話都說不出來。
剛發現有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倆就輪班教孩子說話。開始時還好,教一句會一句,可時間一長,他就把最早教的又忘了。我們如此翻來覆去地教,孩子就一遍一遍地忘。後來經人介紹就想諮詢您一下,我們家寶貝這情況能矯正嗎?
以上這些話是一位媽媽在微信裡和我們說的,從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急迫和懊惱,也能感覺到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可是在面對孩子的語言問題時,她卻力不從心、無能為力。明眼人能一眼看出來,這是典型的語言發育遲緩,是最高發的兒童發育性問題之一。
一般情況下,兒童在1周歲左右學會說話,18個月時進入語言表達期,想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各種需求。但礙於語言發育的年齡局限,他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表達,然後到簡單的字詞組合,再到開始學會說一句簡單的結構完整的話。這個時期要持續兩年左右,直至4歲前語言發育成熟。
我們先回答這位媽媽的提問: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是可以完全矯正的,前提是馬上帶孩子到我們機構開始矯正課程。小編為什麼這麼著急呢?3.5-4歲是兒童最後的語言爆發期,3歲之前落後的語言發育都是有可能在這一階段追趕上來的。另外,語遲持續年齡超過4歲就會造成永久性的智力損傷。
話雖如此,上一個把孩子耽誤成這樣的家長可能都已經被勞教了。語言發育遲緩人見人怕,但它卻沒我們想像得太過可怕。語遲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孩子不會說話,但完全不會說話的孩子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單字詞向句子轉化時出現了卡殼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總會發現語遲兒童老「嗯嗯啊啊」地說話,有時雖然能蹦出幾個詞,卻無法連成一整句話,這就是語言理解能力缺失造成的。
在面對這些發生的情況時,不同家長採取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些家長就如同開頭的媽媽一樣,先是漫不經心,後來發現控制不住局面了才想起語言矯正;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語言問題就慌張不安,想盡各種辦法也得讓孩子痊癒,卻不分辨這些問題是否為暫時性的;還有一些奉行老莊哲學的家長,從頭至尾不管不顧,把問題交給孩子處理,自己樂得當個甩手掌柜。
小編倒覺得,無論是採取哪種措施,首先要對語言發育遲緩有一定的基本認知,這樣才能談及後續的矯正問題。有些家長說既然矯正很麻煩,我該怎麼預防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呢?
我們都知道,兒童語言發育是一個看似短暫實則艱辛的過程,很多客觀因素都能導致孩子語遲的發生,這就需要家長在4年間全力以赴,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語言環境為他們的語言發育保駕護航。所以說,想要預防語言發育遲緩,就要在各個環節做到最好。小編也會在未來的文章中給家長們提供一些語言發育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