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不想被時代淘汰:必須靠「睡後收入」賺錢

2020-12-11 網客會

由於疫情的影響,所有的企業都經營困難。因此不論大企業還是小公司,都開始降薪、裁人。

對於剛畢業的人群來說,被辭退算不上什麼問題,25歲之前試錯很正常。但對於上有老下有小,30歲以上的人來說,這種打擊是致命的,尤其是男性,是家裡的頂梁柱,一旦失去經濟來源,那麼家庭就無法正常運轉。

也正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大部分人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只靠死工資是沒有未來的。所以對於30歲以上的人來說,必須要學會「睡後收入」的賺錢思維。

1、什麼是睡後收入

2、睡後收入與兼職的區別

3、智慧財產權的睡後收入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過了30歲以後,該如何才能不被時代淘汰,不被家庭的重擔壓垮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要有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顧名思義,就是即便是在睡覺也一樣能夠賺錢。對於工作穩定的人群來說,有一份睡會收入,就不需要擔心被辭退,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

對想創業的人群來說,除了重資產投資,開公司開店以外,也可以通過新的賺錢邏輯,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源源不斷的回報,獲取睡後收入。

聽到睡後收入,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收租金、股票、投資等方法。但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都不現實。畢竟大家都不是富二代。

有些人會說,我不擔心,現在可以靠網約車,送外賣賺錢,即便失業了一樣能活。但是靠體力,靠時間去賺錢,你以後活的還像一個陀螺一樣,只要停下來就沒有收入了。

所以普通人想要獲取睡後收入,必須要打破常規,要去分析清楚,目前市場的新需求,以及自己能夠產生的價值是什麼。

適合普通人獲得睡後收入的的方法有3個:知識產業、借力思維、可複製的價值。

首先對於智慧財產權來說,是最簡單的睡會收入方法,就是把你在職場上、在工作中獲取的經驗,製作成電子書、音頻、視頻內容。

比如你本來是做設計出身的,幹到30多歲,一般也混成了主管的職位了,那麼你擁有的設計思維,就可以變成智慧財產權。

這樣就可以直接發布到,不同的社交媒體平臺,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大數據連接有相關需求的人群。

可以想像一下,你有10套設計類的課程,發布到10個平臺,平臺可以根據算法推薦給需求者,每天就可以帶來收益。

這種可以重複產生利益的賺錢方式,就是睡後收入,即便你休息一周一個月,一樣有收入。

看完上面的闡述,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我根本沒有自製內容的耐心和能力,那我該如何去獲取睡後收入呢?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睡後收入,關鍵的是看我們該如何思考。所有的睡後收入,其實都是在借用別人在賺錢。

如銀行、房地產、企業老闆,能夠快速賺錢,就是因為他們背後有一幫人在替他們工作,幫他們賺錢。

所有普通人想要獲取睡後收入,一樣也可以效仿這種思維。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去開公司,開銀行,而是通過分享經濟思維,借用他人的時間賺錢。

現在所有做社交電商的,為什麼每個人都在拼命招募會員、招募分銷店主、招募合伙人。

原因就一個,可以通過招募會員,吸引更多人參與輕資產創業,這樣發起者,就可以通過老帶新、通過團隊管理、以及分潤獲取收益。而且這種收益是終身綁定的,相當於在讓更多人會員在幫自己賺錢。

不但是社交電商,所有賦能他人創業、招募做副業的,都可以借用他人幫助自己賺錢。

認清這個邏輯,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實現睡會收入。反之如果什麼都想著自己去幹,那樣累死也不會有結果。

所有能夠實現睡後收入的人,都讀懂了「複製倍增」的價值。除了上述兩個案例中講到的智慧財產權和借力思維以外,粉絲也可以實現複製倍增的收益方式。

在流量紅利消失的今天,擁有私域粉絲,就相當於獲得了隱形的現金流,可以實現持續的變現。

比如我們有10個、個人號,20個社群擁有數以萬計的粉絲,那麼就相當於開了一個線上連鎖店。

這是因為可以根據粉絲的需求,為其推送一系列的商品和服務,不需要開店、開公司、也不需要上班,一樣可以持續的獲取收益。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問,粉絲從哪裡來呢?自媒體是最大的粉絲池,可以通過打造自媒體、短視頻矩陣,根據人群的定位,依託內容去吸引粉絲。

這樣不但可以通過自媒體內容植入商品帶貨,而且也可以把粉絲導入私域流量池實現持續變現。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你沒有資金、也不是富二代,那麼靠內容生產和粉絲運營,也是實現睡後收入的一種方法。

相關焦點

  •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30歲以後拼的是「睡後收入」
    大家更關心的是賺錢,如何賺錢,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能容易,快速的賺錢,這不是俗氣,這是現實。 越來越發現,賺錢這個事不僅僅靠的是勤勤懇懇的工作,上一輩的長輩會告訴你學個手藝,安穩的工作,能解決溫飽 可是想一想,一個月拿著3000多的死工資,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就要通過升職加薪,可近五成的九零後沒有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就出來工作,做著苦力,一個月到手3000多塊錢 還要房租生活。這不就是父輩說的「穩定」嗎?
  • 【睡後收入】30歲後你一定要有一個被動的收入,換一個賺錢的方法
    過了30歲還一事無成,是種怎樣的體驗?工作8年,仍在基層忙活,領著拿不出手的死工資;結婚5年,感情崩塌,老公從最初的「我養你」,變成了現在的「是我養你啊」,深夜提了離婚;孩子2歲,婆婆幫忙帶,但婆媳關係卻隔三差五就鬧掰;既沒錢,也沒了青春。
  • 職場之外「睡後收入」有哪些?如何增加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是2018年較為流行的一個詞,顧名思義,睡著了還能有收益,這種收入是最理想的一種,說的更為直白點兒就是躺著賺錢。其實睡後收入早就有,只是當時沒有出現這個詞罷了,例如房租、利息 、投資以及智慧財產權。
  • 30歲工資4000一事無成,如何提高收入?用3招,30歲後越來越有錢
    在這個到處販賣焦慮的時代,別說30歲的人了,就連剛出社會的新人都在愁自己是不是處處不如人很失敗。動不動就看到有人曬工資條月入過萬,那些誇張的標題黨,都讓我們的人生更迷茫。其實我想告訴那些拼命奔跑的人五個字「與自己和解」。
  • 一個40歲人忠懇的告誡:擁有「睡後收入」,才是成年人最大底氣
    01 什麼是"睡後收入"?從前有個村莊沒水,村長委託了當地兩個壯漢,A和B去找水,當然村民會向他們支付費用。A接到任務後想都不想,馬上買了兩隻大桶,每日都奔向10裡以外的湖泊,很快他就把水運回來並賺到了錢。B接到任務後卻沒有馬上行動,而是消失了半年,幹什麼去了呢?
  • 普通人怎樣增加「睡後收入」?
    於是很多人感慨:睡後收入,才是一個人能否賺錢的最大關鍵。 雖然「睡後收入」上了熱搜,並成為流行詞之一,但很多人還是不太理解它的概念。「 睡後收入 」與 「 稅後收入 」 讀音相同,所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
  • 疫情之後的警醒:「睡後收入」太重要了!
    來源:投資家來源 | 水木然學社(ID:smr8700)作者 | 水木然,巍教練一:牛人都靠「睡後收入」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領悟了一個大道理:「睡後收入」真是太重要了因為普通人都在掙「稅後收入」,而真正的牛人都在賺「睡後收入」。之前我們羨慕的是鐵飯碗,然而鐵飯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很多人的工作崗位在未來的5~10年中,依然會被「5G+AI+機器人」所取代,只不過這次疫情是讓很多變化加速到來了。
  • 一個36歲人給你提個醒:疫情後,儘快增加「睡後收入」,5點講透
    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現實就是如此,這次事件正在消耗了很多人的大部分積蓄,如果你不想活得太辛苦,就得多賺錢。簡單說就是,除了各種賺錢,還得想怎麼增加你的「睡後收入」。:「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
  • 讓自己怎麼擁有睡後收入?醒醒吧!
    瀰漫在網絡的睡後收入總是在無形中打壓著自己,別人怎麼能有那麼多的睡後收入,我怎麼再怎麼努力也還是掙一分死工資能夠解決自己溫飽。首先你應該想到的是別人的睡後收入都有哪些類型,別人是怎麼獲得睡後收入的,這背後付出的努力你有沒有想過,背後投資的資本你有沒有想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你知道「睡後收入」嗎?財富積累可能主要靠它!
    的確,大部分人只有工資收入。能真正做到不為錢所累的,往往都是有「睡後收入」的人。睡後收入是指,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股神巴菲特說過: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賺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
  • 普通人建立多種收入來源的三個層次,做到第三層,擁有睡後收入
    最近有個新詞,「副業剛需」,就是搞副業是「30歲後成年人該有的自覺」, 就是除了手頭上的工作,還需要一份副業。這次的的副業剛需跟前幾年流行的斜槓是不一樣的,前幾年的斜槓,除了主業,還有各種各樣的技能,這些技能能帶來收入,是主動選擇。而副業是否「剛需」,取決於每個人對消費的不同需求。
  • 30歲以後,最值得投資的不過這三件事
    30歲以後不能再渾渾噩噩,肆無忌憚下去了,30歲以後,最值得投資的不過這三件事:健康、金錢,關係。 從現在起,沒事早點睡,認真對待一日三餐,身體好,解百憂。
  • 贏發寶 沒有睡後收入,何以財富自由
    互動百科上面對於「睡後收入」的解釋是這樣的:  睡後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也就是被動收入。  因此,要真正快速積累財富,不要總想著靠那點死工資去賺錢,而是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睡後收入。  何為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是指一覺醒來就有的收入,你不用去做些什麼,收入就會持續增加。
  • 睡後收入,你了解多少?
    那這次疫情能不能提醒我們關注睡後收入呢?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睡後收入,睡後收入就是你躺在床上,仍能得到回報,是個源源不斷的收入,說白了就是睡著了還有收入。有了被動收入在家呆著就會更安心。而我們絕大多數人是幹則有,不幹就沒有,或者說不幹就少了。我們不能整天躺著吧,我們的活動,得消費。
  • 我,35歲,小鎮職員,靠副業年入30萬:有個可變現業餘愛好很重要
    他曾給我們放出豪言壯語,揚言畢業後要進世界500強當高管,多賺一些錢。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大學畢業以後,他沒能繼續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聽從了他家裡的要求,回老家考公務員去了,也順利做了一名鎮上的公務員。
  • 優享代網絡賺錢課程推廣返佣金平臺怎麼樣?給你帶來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曾經一度刷屏朋友圈,就是被動收入,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睡後收入是獲得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常見的睡後收入類型有銀行存款理財、房租、智慧財產權等等。但是穩定的睡後收入,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勞動和積累,職場中很多牛逼的人,積累了人脈和利用技能做副業,也能擁有睡後收入。
  • 35歲以後的職場人,別再傻傻做事,不想被淘汰就往這個方向發力
    儲殷教授表示,職場對於技術型人才真的很殘酷,如果你一直低頭做事,你在35歲的時候真的可能會被淘汰。原因很簡單,人在35歲之後,身體的各項機能會漸漸走下坡路,你還怎麼跟20多歲的年輕人去拼?我們都喜歡講工匠精神,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那是鳳毛麟角。一般來說,除了個別技術大拿或者是教授型的人會越老越吃香,大部分是越老競爭力是越來越下降的。如何才能避免這種35歲危機呢?
  • 資質平平、沒有背景的上班族,如何靠下班後的副業提高收入
    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爭吵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錢展開的。斷奶後孩子吃奶粉,家裡的水質不太好。我想給孩子買一個淨水器,五千多。老公不同意,說我太矯情,別人的孩子能吃為什麼我們不行。爭吵的結果就是你有錢你去買,好吧,我確實沒有錢。
  • 「薦書」人到了30歲後,必須學會錢賺錢的能力
    30歲,一般被人稱為「而立之年」,這在人生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無論對於30歲的單身貴族,還是30歲的年輕家庭而言,理財這個概念你都無法迴避,必須未雨綢繆,為自己制定科學而全面的理財計劃。從《30歲之後,用錢賺錢》開始,從現在開始,啟動你的創富計劃吧!
  • 一個30歲女人的自述:我不想過「夫妻生活」,我想分房睡
    圖片來自網絡我們都知道,婚姻那是建立在感情上的,在步入婚姻生活之後,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繁瑣起來,也會面對很多事情,不僅是夫妻兩人的事情,還有婆媳,往往這些因素,就會影響著兩個人感情,你要知道,婚姻能夠長久,都是在靠著感情在維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