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無論企業還是個體經濟都在下滑。
大家更關心的是賺錢,如何賺錢,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能容易,快速的賺錢,這不是俗氣,這是現實。
越來越發現,賺錢這個事不僅僅靠的是勤勤懇懇的工作,上一輩的長輩會告訴你學個手藝,安穩的工作,能解決溫飽
可是想一想,一個月拿著3000多的死工資,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就要通過升職加薪,可近五成的九零後沒有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就出來工作,做著苦力,一個月到手3000多塊錢 還要房租生活。這不就是父輩說的「穩定」嗎?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不能高收入,為什麼不嘗試擴寬我們的收入來源呢?
看過太多的人,靠著一份死工資,在面臨風險的時候手足無措窘迫的樣子,2020年誰也沒能想到一個疫情讓絕大多數人失業,失去收入來源的部分人連一個月都撐不下去,房貸車貸甚至花唄借唄
誰也沒有料到這次疫情讓大多數年輕人暴露出了很大的危機,那就是年輕人在失去工作收入的情況下,抗風險能力到底有多強?
在筆者廣知乎的時候看到許多類似的貼文,底下的評論都是 「我想我撐不過一個月」 「28了存款連一萬都沒有」等回答,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於存錢的這個習慣可以說為零
有人說:30歲以後你拼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你的「睡後收入」,三十歲仿佛是個分水嶺,成家立業,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責任心,如果三十歲了你還只能靠著月收入來生活這是對家人最大的不負責!
筆者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有自己的二次收入,有寫作賺錢的,有給人設計補貼零花錢的 包括筆者自己也在業餘時間做無貨源淘寶店鋪,25歲以後你就該明白,如何才能不停地讓自己值錢
筆者自己曾經也是過度消費自己,導致後來近一年的時間都在還債中度過,後來我給自己強制指定存錢計劃,增加二次收入,涉及到了支付寶的基金,黃金(非理財大神)包括自己也涉足電商行業(自己的副業收入來源),短短半年的時間就讓我翻了身
我見過很多年輕人下了班的生活狀態 明明累了一天卻還是熬夜追劇打遊戲,第二天精神萎靡的上班,日復一日,每次被勵志文章和視頻激勵 信誓旦旦的想要改變自己 ,結果三分鐘熱度一過,每天還是老樣子。
25以後你做的最多的應該是學習不同的技能來提升自己,堅持鍛鍊,早睡早起多讀書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拿著大把的時間來耗在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上。
這個時代越來越便利 足不出戶什麼都能送到你手上,也讓更多的人慢慢的喪失了行動力,15秒一個的短視頻可以讓你開懷大笑,一局遊戲半個小時也能讓你酣暢淋漓,我們越來越不在意延遲滿足感,反而更喜歡讓自己舒服的事情。
我是阿健,筆名 葉小健 ,九五後電商從業者摸爬滾打一路走來,人生格言:不做大多數,如果奇蹟有另外一個名字,那一定是拼搏!歡迎交流:看個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