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90後應該如何迎接30歲

2020-12-17 悠悠品百態

寫在開頭。

距離2020年只剩幾天了,第一批90後馬上要迎來30歲。各大社交新聞平臺上的熱搜新聞,都在提醒著第一批90後,30歲的標籤毫無懸念的將要貼在你的身上。有些人本來因為工作忙碌,幾乎快要忘記自己的生日,結果從不少的註冊會員公眾號或者簡訊平臺上收到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日快樂的祝福提醒……以及順帶的購買優惠推銷連結-_-|||,似乎全世界都在提醒著你:嘿,面對現實吧,你已經要過30歲前最後幾個生日了。

90後-一個標籤。

90後的30歲為何值得被媒體、社交平臺反覆討論?首先,90後這個標籤是我們生來就被貼上的標籤,這一代人不同於以上任何一代人,許多前輩對這一代人的定義就是叛逆,自我,個性等等(雖然樓主身邊很多的90後朋友都覺得,我們比95後,00後乖巧多了…)。其次,30歲在傳統觀念裡意味著什麼?古人常言: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30歲意味著更加成熟,有擔當;從個人價值角度,能夠在偌大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錐之地,從個人社會屬性角度,能夠建立家庭,過上「上有老,下有小」,扮演好多重的家庭角色,做好兒女、為人父母、為夫為妻,經營家庭……然而事實上,在當今中國,早婚早育還能事業有成的人是足夠上新聞頭條的存在了,比如前段時間上熱搜的上海交大25歲博士奶爸王言博。大多數人可能還在複雜的職場上、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的生活著,打拼著。也有很多人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期許著,努力尋覓著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

這一代年輕人的獨特特質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多數都市長大的90後幾乎沒有感受過父輩物質匱乏,計劃經濟的艱難時代。其中獨生子女也佔了多數,這樣一代與父輩成長環境截然不同的年輕人必然擁有了屬於這一代人的獨特價值觀。比如喜歡美食,但是對於美食的追求絕不僅僅是為了果腹;比如喜歡攝影,但是對於攝影的追求也不僅僅滿足於會按快門會模仿修圖;比如喜歡旅行,但是不願接受旅行團「趕鴨子」千篇一律的旅行線路;追求愛情,但幾乎完全抗拒父母代替擇偶也不願將就……

與父輩的不同,並不意味著這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有何不妥之處,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不同的價值觀都產生自不同的社會大環境,每一種價值觀都有屬於其產生時代不可磨滅的烙印。就好比皇權時代,人們認為皇帝就是百姓的天;民國新文化時代,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白話文的傳播價值要高於文言文;新中國成立之後,計劃經濟應時代所需佔據主導;而改革開放時代,市場經濟思想成為主流……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質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是信息大爆炸,有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當道,有人認為是科技發展大爆發,有人認為是經濟全球化……

歸根結底,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兩個字,多變。時代的發展,某個行業的突然井噴,某個行業的迅速衰落,常常都到來的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也應接不暇。這樣的多變甚至讓許多生活在社會熱點一線的人們多少有些焦慮,人們害怕稍不留神就被時代甩掉,但是也擔心紮根到某個新興事物中會不會努力白付,畢竟能踩著時代浪潮取得成功的人常常都是那些幸運的、有過人天賦的少數人;畢竟人生拼搏的黃金年華寶貴有限。但是,面對這樣的多變,這一代人往往又擁有了超乎父輩更多的探索勇氣、適應能力、以及無盡的創造力。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漸進的改變著這個世界。比如你會看到充滿90後的職場不像過去那樣對上級阿諛拍馬,改變著傳統的職場氛圍;年輕人對於自己的職業選擇更加的有主見,更多元,創造出更多諸如「共享辦公」這樣新穎的工作方式;年輕人對於社交媒體的偏好甚至推動著某些行業的發展,比如電競、短視頻。

當然,在這樣的時代,90後面臨的遠不止宏觀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還有壓力。有什麼壓力呢?我們這一代人再也無法指望向60後那樣可以穩穩噹噹工作熬到退休每個月按時按點的領著退休金、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這一代人將永久保鮮的愛情和婚姻視為奢侈品,因為充滿誘惑的時代讓耳邊的不幸婚姻的故事過多的吸引了注意力,我們這一代人再也無法靠單一技能養活自己一輩子,因為不僅要和競爭對手賽跑,甚至還要和「人工智慧」比拼;我們這一代人感受著時代飛速發展帶來的科技紅利,但是也不得不面對如果自己不進步,就可能被時代拋棄的焦慮。

那麼將要步入30歲的90後的我們,面對著「人到中年」的壓力和多變複雜的世界,應該做些什麼想些什麼注意些什麼才能讓自己更從容地面對這些看似的「危機」和挑戰呢?

身體健康。

面對身體健康,有調查發現,當代的年輕人有一部分非常害怕體檢,擔心自己生病,會給家裡或者自己造成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所以有些年輕人甚至比父輩更加未雨綢繆的會為自己購買重大醫療保險,甚至還有人已經提前開始給自己立下遺囑,提前安排「身後事」。這種思想和行為的來源是什麼呢?我們發現近幾年媒體上常常會報導某些996的網際網路公司員工控訴因為瘋狂加班而身體狀況亮紅;某韓國明星因不堪工作和輿論重壓而選擇自殺;甚至前段時間某臺灣明星因為錄製某電視臺節目過程中猝死的消息引發爆炸性的熱點關注和討論等等類似的消息,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並且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

畢竟,每一個年輕人無論是否已經擁有自己的小家庭,身上始終不止背負著家庭的期許,還承擔著為父母養老的責任。沒有人敢把健康當作兒戲。即使是老生常談的,常常被人在耳邊碎碎念的「要鍛鍊身體」,「不要熬夜」,「別吃快餐」等等過去聽到有些逆耳的忠告,如今也必須重新開始放到心上,不僅放到心上,還要開始行動。

心理培養。

心理的成熟和健康。你可能看到這個標題會想,我既不是性格缺陷又不是精神失常,我還要關注什麼心理健康嗎?事實上,心理健康學的範疇遠不止是治療極端性心理問題。作為一個成年人,心理上的成熟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你是否有足夠的逆商,在面對逆境時也能夠迅速調整心態,積極行動,擺脫逆境。比如你是否有穩定情緒的能力,在生活中職場中取得成就時的淡然不自傲,在面對失敗的時的鎮定不自輕。比如你能否能坦然地獨處,在獨處過程中深度思考,在獨處中不斷學習進步、提升自己;再比如,你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能夠讓你在人際交往中不卑不亢、應對自如。只有心理的成熟才能明白自己的初心,在世間萬千變化之時依舊不會深陷其中、迷失自我。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只有你自己明白自己過去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今的自己在這個社會和生活圈子中處在怎樣的位置,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及未來的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又應該付出怎麼樣的努力。只有你做的每個選擇和決定都真真切切來自內心的聲音和驅動力,才能不會讓自己在選擇過後感到茫然、患得患失甚至感到懊悔。當你因為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一步一步走到你今天生活的樣子的時候,仿佛是站在一個無垠的海洋中心,你只是海洋之中的一葉扁舟,你身邊的芸芸眾生都是海洋中的過路扁舟,讀心術不存在,沒有人真的可以懂你內心深處的訴求,也沒有人真的有能力永遠護著你前行,因為你不會成為整個世界的中心,在你自己的海洋之中,你真正能夠永遠依賴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這不是來自悲觀,這是來自作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必定要向你提出的要求,做一個心理成熟、情緒穩定、心態平和的人。因為一個真正心理成熟的成年人還要懂得一點,即使你明白自己的孤獨,你也不能失去對這個世界的關心,和感受愛的能力。你會明白,一個成熟的人既需要有屬於自己這個個體的一小塊秘密基地,但是也要敞開剩下的心,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和其他個體給予的善意,並且心懷感激。

保持學習。

無論你的人生終極目標是獲得足夠的金錢回報、社會地位、還是自我價值實現、亦或是純粹的興趣驅動。請永遠不要喪失對這個世界的關注。學習有很多種,比如系統性地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比如通過線上的碎片式的學習,比如請教身邊的高手,再比如通過實踐獲得知識和感悟。大部分職場人在工作中往往有些學習是出於被動,比如領導要求、工作需要、上升門檻等等。即使不在職場,自主創業的人,更加需要不斷的學習充電,精進自己,發現商機,獲得更好的回報。在一些知名論壇上上搜索30歲、35歲職場人上階需求的文章、求自我發展、辭職深造之類的文章簡直數不勝數,可以得見,有太多的人有很強的危機感和自我發展意識,但是對於平凡的我們而言,也同樣有那麼多的平凡的可能還在茫然還在努力的人陪伴。畢竟,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往往總是屬於少數實力與運氣兼備的人。更多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極致。

但是觀察所有歷史上成功的人士,無一例外都有熱愛學習的特質。比如馬云為了獲得美國投資,苦練一口流利美語;比如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學習,時至今日他帶領的團隊依舊在為中國人的糧食提出和發現新的種植技術;比如最近大熱的知識付費體系的佼佼者羅振宇,全年無休的閱讀各個領域的書籍知識,最大可能的豐富他的知識輸出等等…似乎,熱愛學習未必能夠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取得成功的人,無一例外的都分外熱愛學習。也有因為跟自己主業毫不相干僅因為興趣而獲得成功的人,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曾經是一位普通的公職人員,比如《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本職工作是一位高級工程師…

但是也許你會說,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距離你太遙遠。那麼放在你自己的生活上,幾乎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是哪些能力和知識呢?

第一,理財能力。當代年輕人已經不像計劃經濟時代可以擁有穩定的工作和明確的成長路線,讓自己在經濟能力上趨於穩定,也能讓自己在做一些重要人生選擇上更有底氣。

第二,掌握學習的能力。選擇自己熟知的和喜歡的領域,不妨讓自己多花些時間深入的學習和了解,這樣的不斷學習和汲取知識的過程將會幫助你應對更多的挑戰。當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未知的領域和學習需求時,也能夠從容不迫。

第三,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或許你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可是卻未獲得更好的上升機會,那麼在這樣的困局當中,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不斷學習,突破自己的天花板。這種學習不僅僅是埋頭死讀書,同樣也要想辦法拓寬圈子,認識更多的人,獲取更多知識和消息。這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也同樣是一個充滿了信息差的時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獲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更顯得彌足珍貴。

第四,學習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的能力。想要了解自己,可以去學習心理學研究,想要了解世界,可以去看文學巨人筆下的廣闊世界。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讓你發覺大千世界中浸透在細節絲縫中的魅力。

第五,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閱萬卷書行萬裡路,你心中的世界足夠寬廣,目之所及足夠廣闊,你對於自己的認知和能力才能有更為理性客觀的判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加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方法論,和更為精準的分析。

懂得愛和感激。

30歲的成年人,不應該像孩子一樣只懂得索取愛,並視為理所當然。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一些進入社會時間比較短的且自幼得到家裡萬般寵溺的年輕人身上。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年輕人在職場中依舊存在巨嬰心態,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是應該的,認為自己的情緒比工作的責任更為重要。其實人與人生而平等,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幾乎不會是單方面的付出而得到鞏固的,只是這種付出的方式有所差異而已。即便是追星的關係,明星付出的是要維持自己的公眾形象,來把自己裝扮成粉絲對他的心理設想,粉絲付出的則是對這個明星情感上的認同和明星價值的變現。所以想要建立某些人際關係,哪怕是戀愛關係,也不要只一味索取。主動付出你的真心和愛意,也是對這份情感的一份看重。

當你獲得這樣的感情的時候,請時常保持感激之心,保持足夠的同理心,也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信任、受人尊重的人。或許你會說,羨慕有些人,天生就有好人緣;或許你會說,我付出的感情卻得不到回報,心裡不平。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生來有吸引人的磁場,也不是每一種感情的付出都能換來回報,但是換一個角度去看待,能夠有愛別人的能力,其實也是一種幸福,那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如果看淡得失,更多的幸福也許會不期而至,也會讓幸福本身更填色彩。

寫在末尾

儘管在2019年年末,各大媒體平臺都在製造「30歲恐慌」。許多人90年出生的年輕人都在擔憂自己的30歲,是否取得了世俗認可的成功,是否擁有了對得起自己年紀的閱歷,是否承擔得起這個年紀逃不掉的責任,是否經得起往後世界和歲月的考驗。無論如何,站在一個第三方視角俯瞰自己的人生,其實30歲只是被標籤了,被定義了,在漫漫人生長路中,這只是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生;在漫漫職場路上,最少還有30年的奮鬥歷程。面對30歲,我們能做的是,不給自己設限,不對自己定性,努力的探索自己,探索世界。餘生還長,努力不止。始終相信,你可能比你自己想像的更有潛能,只是還沒有被你自己發現。

相關焦點

  • 還有1天,第一代90後就30歲了,聽聽他們怎麼說?
    面對30歲這個敏感又焦慮的年齡,如何與「自己」對話?我們街採了一批90後。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的90後大概有1.74億人,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少23%。在過去的十年間,絕大部分90後完成了本科的學習開始進入到社會工作。
  • 應該如何評價90後在職場中的表現?
    作為一個90後剛出來的工作兩年的人來說,如今的90後在職場中應該了解和做到的:首先,從職場規劃角度,無論90後還是80後,都需要學習和經驗積累,這就要求部門主管或經理,有必要對下屬員工,即使是白紙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和學習,教他們掌握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作為90後,當今也都25歲左右,他們這代人跟
  • 2020年前一天想撤掉的熱搜:第一批90後,30歲了
    作為第一批90後,我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恐慌:今天,我30歲了這件事,一定會被拿出來討論。1999年1月-韓寒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那年韓寒還沒滿17歲,兩年後,18歲的郭敬明也獲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他們是第一代,也是唯一的一代「作家愛豆」。
  • 第一批90後馬上就要30歲了,三十而立越來越難?
    原標題:90後三十而立倒計時嶄新的2020年即將到來。這一年,第一批90後將陸續邁入30歲人生「關口」。所謂三十而立,在中國人心中,30歲是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然而,有一種聲音卻認為,三十而立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作為當代中國具有觀察樣本價值的一代人,90後們的三十而立與他們的祖輩、父輩相比,有哪些不同?
  • 「奔三」的90後們:30歲應該改掉的20個壞習慣
    盼望著,盼望著,然而對於90後這個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群體,卻走上了奔三的道路。你30歲,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人們很容易以忙為藉口把家庭計劃拋諸腦後。愛護牙齒要做到每天刷牙兩次(甚至在夜出歸來後也要刷
  • 90後式30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姿勢
    90後式30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7-07 18:16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式30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姿勢 90後式30歲: 對於90後來說,30歲和20歲沒什麼區別。
  • 30歲後的女性,應該如何提升自己?
    30歲,似乎是女人的一道坎!30歲前,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30歲後,突然感覺自己成大了!身邊的朋友開始結婚生子,而自己還沒有可以篤定走一生的男友!這就是女人的30歲!家人、朋友、同事,無不在告訴你,趕快成家,趕快立業!
  • 度小滿支招90後新難題:如何從30歲開始攢夠200萬養老錢
    第一批90後已經年過29,即將步入「3」字開頭的隊伍。從保溫杯裡泡枸杞,到90後單身大潮問題被熱議,30歲開始,這個年輕群體可能要開始擔心一個更為「嚴肅」的話題,如何養老呢?包括現在的我們也會在未來慢慢的老去,30歲,40歲,50歲,60歲······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早的開始考慮未來養老問題,我們需要一個給未來的保障,需要一筆資金來支持自己能像本一樣,無憂無慮地度過最後的老年時光。
  • 教師節,記者走近70後、80後、90後三代教師
    今天是教師節,  本報記者走近70後、80後、90後三代年輕教師  教育,是個「接力棒」師生變同事感覺很奇妙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她們把歌唱成現實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
  • 第一批「20後」出生,「90後」邁入30歲,再不生孩子就「晚」了
    現在已經到2020年了,最近幾天網上就被很多「20後」寶寶出生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媽媽看到這一信息,也是坐不住了,指著朋友就說:「你看,20後寶寶都出生了,你快30歲的人還不抓緊時間,要再不生孩子就錯過最佳時間了。」
  •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30歲以後拼的是「睡後收入」
    大家更關心的是賺錢,如何賺錢,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能容易,快速的賺錢,這不是俗氣,這是現實。 在筆者廣知乎的時候看到許多類似的貼文,底下的評論都是 「我想我撐不過一個月」 「28了存款連一萬都沒有」等回答,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於存錢的這個習慣可以說為零 有人說:30歲以後你拼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你的「睡後收入」,三十歲仿佛是個分水嶺,成家立業,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責任心,如果三十歲了你還只能靠著月收入來生活這是對家人最大的不負責
  • 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20歲的你,懷揣著一個個夢想,最好的年華有著無限的可能,23歲的你告別青澀,即將邁入社會的大潮,用一場畢   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
  • 東方衛視主持一姐41歲當媽,主持過第一代選秀節目,幫姜文雙語翻譯...
    東方衛視首席主持人41歲升級當媽,主持過第一代選秀節目,曾因幫姜文圈粉 41年前的5月,一個小女孩呱呱墜地;41年後的8月,她宣布升級當媽了:「嘿?小棉襖,餘生請多指教」。
  • 30歲?轉行?應該如何面對?
    作者 l 老鄭講職場你 l 30歲何去何從20年因為疫情,讓很多曾經一直存在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一場疫情讓許多人和企業都失去了工作和收益,隨著疫情結束開始復工,而環境卻完全不同了。你可能知道,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每年都在大量裁員,主要裁員對象就是那些超過30歲未續約的員工。於是也就逐步出現所謂30歲之前是運營、程式設計師,30歲之後是保險或微商的段子。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所需要持續穩定的效益及企業創新力,對於企業而言,部分30歲以上的員工只是在重複27歲之後的工作,並未產生更多的效益。
  • 花3000萬吃飯的竟是中國90後:25歲上福布斯 30歲前...
    當巴菲特被問及他如何評論中國加密貨幣企業家中標慈善午餐一事時,他朗聲大笑,並且表示,期待著這次午餐的到來。  6月1日,第20屆巴菲特慈善午餐於太平洋時間7:30在eBay結束拍賣,成交價創出歷史新高,達到4567888美元。網站結果顯示,最終得標的是一名匿名帳號S***5的競標者。
  • 90後,30歲,你有30萬存款嗎?
    文/田忠朝你是90後嗎?不知30歲的你現在有多少存款,夠不夠買一輛保時捷?我記得在深港澳保時捷發布會上,中國營運長蕭達說了一句話,「保時捷中國車主的平均年齡是35歲,比去年又年輕了1歲。」默默算了一下,嗯,不買房的話,35歲我也可以成為保時捷車主,但是那些又買房又買保時捷的怕不都是月薪十萬以上了吧(當然,有父母贊助0月薪也可以)。為什麼說月入十萬才能買保時捷呢?
  • 30歲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
    作為90後的自己,今年剛好趕上30歲的節點,30歲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30歲的人生,各有個的不同,大學宿舍的幾個姐妹畢業後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當時我們其中一個是海南省的,剩下的五個都是省內的。畢業後,海南的室友就直接會海南工作了,我們五個,一個去了北京,一個去了上海,一個去了寧波,剩下一個和我就待在了鄭州發展。今年30歲的我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狀態,回海南的室友因為不經常聯繫,最近的狀態不是很了解。
  • 出生在90年的我們,今年30歲了丨30歲的100種模樣?
    曾經,我有些惶恐地面對30歲,因為一直覺得3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要開始走下坡路了。可等到30歲那一天過去後,一切依舊如常,才發現原來30歲也就是一個平常的日子罷了。32歲生了孩子,36歲離婚,我明白了什麼是自己不要的,也學會去接納所有的可能性。今年我即將面對40歲,我覺得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無限期待!
  • 專家:現實與功利,不應該是90後的標籤
    90後作為一個群體,當然身上也有一些共性的缺點,比如由於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到的呵護和享受的資源很多,抗壓能力卻相對較弱,專注力也不夠,與人合作的能力仍值得探討,這些可能在未來的成長中要繼續磨練。  鄧希泉:「自我表現」、「主體意識」或「自主意識」,是90後最凸顯也是最本質的群體特徵。如果說80後叫主體意識覺醒,那90後應該是主體意識張揚。
  • 2020年,第一批90後邁入30歲,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nbsp&nbsp&nbsp&nbsp時間是公平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30歲都會如期而至。&nbsp&nbsp&nbsp&nbsp今年,第一批90後步入30歲,進入而立之年。在20年代的第一天,我們來看看四個90後三十而立或三十而未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