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學子河北學藝「滿載而歸」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信息

臺灣戲曲學子河北學藝「滿載而歸」

2016-08-08 21:54: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圖為臺灣學生上演《霸王別姬》。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圖為臺灣戲曲學院師生合演《黃鶴樓》。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中新社石家莊8月8日電 (記者 高紅超)京胡聲聲,絲弦繞梁。8日下午,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的舞臺傳來陣陣熱烈掌聲,《三道令》、《霸王別姬》、《盜御馬》、《夜探浮山》、《小放牛》……一出出京劇經典劇目正在上演,臺上主角是來自臺灣戲曲學院京劇表演專業的學生,他們正在以匯報演出的形式向觀眾展示在河北拜師學藝的成果。

  小演員中既有演唱小生、旦角的,也有演唱花臉、武生的,行當齊全。只見他們的一招一式流暢到位,一念一唱神韻十足,一顰一笑有模有樣。

  「2016年臺灣戲曲學院京劇表演石家莊研習營」於7月12日至8月8日在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暑期戲曲學習之旅結束,很多臺灣學生表示此行「受益匪淺」。

  「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的匯報演出時間,但凝聚著我們一個月來的學習收穫。」臺灣少數民族少女奈諾·伊安在《黃鶴樓》中扮演周瑜,她的最大收穫是提高了塑造人物表情的能力,「老師一遍遍示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在表演中呈現細節。」

  已有8年學戲經歷的林昱慈感到自己在念白和唱腔上有了很大提高。第一次到大陸學習的餘育傑則說,「無論在唱、念,還是眼神、動作上,老師都講得很詳細,希望以後多一些這樣的學習機會,時間也更長一些。」

  「我們聘請了河北最好的京劇名家來講授經典劇目。」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趙宗更說,為讓學生領悟京劇藝術真諦,研習營還安排了文化考察、觀摩京劇名家戲曲演出等活動。

  臺灣戲曲學院是臺灣唯一一所專門培養傳統戲曲人才的學校。「兩岸交流開啟了學生的眼界,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卻勝過他們在臺北一年的學習時光。」該校京劇學系主任萬裕民表示,希望未來兩地還能繼續合作,共同為振興戲曲而努力。

  此次學習培訓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河北省文化廳主辦,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臺灣戲曲學院承辦。(完)

相關焦點

  • 熱愛戲曲的臺灣年輕人
    中新社石家莊8月27日電 題:熱愛戲曲的臺灣年輕人  中新社記者 高紅超  暑假就要結束,即將成為大一新生的林昱慈並沒有抓住餘下空閒時光出去玩耍,而是「窩」在練功房裡練功,她的最大夢想是有朝一日能與姐姐同臺演出。  林昱慈的姐姐林庭瑜是臺灣國光劇團青年新秀。在姐姐影響下,林昱慈也成為一名戲曲藝術的痴迷者。
  • 臺灣戲曲學院師生來石獅交流
    ­   昨日下午,受邀來石參加石獅市第十四屆廣場文化藝術節的臺灣戲曲學院部分師生,與石獅向陽花開藝術團進行了交流互動。­  活動現場,雙方相互展示了精心編排的活動節目,並對兩地舞蹈文化進行了交流探討。
  • 臺灣戲曲中心公布: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3月舉行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介紹,首屆戲曲藝術節將呈現「戲曲臺灣」「戲曲世界」「戲曲未來」三大主題,一則展示臺灣戲曲的魅力,二則與其他地方戲曲交流,三則鼓勵進行戲曲創新。  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將於今年3月至5月在新近建成的臺灣戲曲中心舉行。1月10日在臺北舉行的記者會上,主辦方安排了臺灣戲曲選段表演。圖為《孝莊與多爾袞》選段。
  • 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蔡欣欣:臺灣戲曲傳承發展
    臺北木偶劇團走進校園   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蔡欣欣,是大陸戲劇界熟識的朋友。這位長相和打扮都頗為古典的美女教授以研究古典戲曲、臺灣地方戲、民間遊藝與陣頭小戲著稱。蔡欣欣以極快的語速,向記者道出了臺灣戲曲的樂與憂。  如魚得水與瀕臨失傳  除布袋戲之外,臺灣傳統戲曲大多源自大陸閩粵地區,於明代末年隨漳、泉、客籍移民的遷徒流傳至臺灣。因此,臺灣早期民間戲曲是建立在閩粵曲藝基礎之上的。之後,京劇、崑曲、河南梆子等內陸劇種也陸續傳入臺灣。
  • 最美國粹——《戲曲》
    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豫劇在臺灣守得雲開見月明傳統戲曲在臺灣⑤
    隨著「藝術為政治服務」年代遠去、愛聽經典老戲的外省老兵凋零,豫劇團相繼解散,僅存「飛馬」豫劇隊一枝獨秀,後成為臺灣唯一的公立豫劇團隊,更名「臺灣豫劇團」。曾永義說,中國地方戲曲劇種,如果算上大戲、小戲、偶戲共400餘種,隨國民黨當局遷臺而傳入的也有10來種。
  • 2018年河北戲曲中青年演員推廣工程正式啟動
    長城網6月6日訊(記者 陳博)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促進河北戲曲事業的傳承和發展,激發全省各地中青年戲曲演員積極投身戲曲事業的熱情,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廳、河北廣播電視臺共同舉辦的2018年《河北戲曲中青年演員推廣工程》即日起至6月30日開始報名啦!
  • 臺灣傳統戲曲的回顧與省思
    臺灣傳統戲曲大多源自大陸閩粵地區,自明代末年隨漳、泉、客籍移民之播遷,閩粵一帶民間戲曲亦流傳至臺灣,因此臺灣早期民間戲曲乃建立於閩粵曲藝的基礎之上。例如大陸梨園戲在臺灣稱為南管戲,且主要以小梨園七子班為主;九甲戲傳入臺灣之後,與北管戲曲結合,風格又不同於大陸的九甲戲;而臺灣的亂彈戲又包括雅部崑曲、各地方小調與京戲音樂,定義上又與花部亂彈不同;偶戲傳入臺灣之後,也與北管、南管、潮調音樂結合,形成不同風格的表演型態。因此臺灣的傳統戲曲,與原來的閩粵戲曲已有差異,而當時的創新現在也都成為傳統,所謂的傳統戲曲僅為概念性之界定。
  • 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3月舉行
    臺灣戲曲中心10日在臺北公布,將在3月29日至5月27日推出第一屆臺灣戲曲藝術節。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介紹,首屆戲曲藝術節將呈現「戲曲臺灣」「戲曲世界」「戲曲未來」三大主題,一則展示臺灣戲曲的魅力,二則與其他地方戲曲交流,三則鼓勵進行戲曲創新。
  • 臺灣:傳統戲曲 別樣演繹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於1月30日大年初六,在臺灣戲曲中心熱熱鬧鬧地舉行了開箱儀式,演出《群仙伏妖》《五福靈官》《財神進寶》《加官晉爵》等吉祥戲。臺灣民眾紛紛到場免費求票觀賞,一同分享新春喜氣。臺灣豫劇團同樣在今春獻演好戲,《一樹紅梅》《紅娘》兩部劇名都帶「紅」字,寓意「紅紅火火」,喜慶農曆金鼠年。
  • 兩岸一家親—— 石獅鵬山工貿學校-臺灣戲曲學院 兩岸學子交流活動圓滿完成
    我校與臺灣戲曲學院聯合舉辦的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兩岸一家親」大型聯歡晚會於2018年6月18日晚在我校蔡衍善大禮堂舉行
  • 愛心匯聚成江河,梨園之花結碩果—德州市三位學子考入戲曲名校
    三人同時被國內頂尖戲曲高等學校錄取,這在德州京劇界尚屬首次,沉甸甸的三封錄取通知書,不僅凝聚著三位學子的辛苦付出,還承載著家人、老師及多位愛心人士的關愛與幫助。多年來,他們與三位學子結成忘年交,如師、如友、如親人。&34;張力文的話,代表了三位學子發自肺腑的心聲。
  • 戲曲49種戲曲類型
    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5、評劇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 臺灣戲曲學院校長 劉晉立接任
    臺教育部門所屬大學卸新任校長聯合交接典禮1日舉行,臺當局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左)將聘書頒給新任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劉晉立(右)。(範揚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昨天8月1日是學校新學期的開始,許多新校長上任。臺當局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昨天主持公立大學卸新任校長交接暨致送續任校長聘書典禮,原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卸任,由劉晉立接手;另有6所公立大學校長續任。
  • 臺灣戲曲學院:弦歌不輟 桃李芬芳
    走近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大樓,抬眼便是門邊兩塊黑底紅字的木牌,題寫者是有「山東梅蘭芳」之稱的王振祖。1949年,他率「中國國劇團」赴臺,其後憑個人之力創辦臺灣戲曲學院的前身之一「復興劇校」。七十載風雨兼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簡稱臺灣京劇團)作為全台歷史最悠久、唯一的傳統戲曲學府附設京劇團,不僅肩負起培養京劇科班人才的重任,還於近年改名「臺灣京崑劇團」並演出崑曲大戲,在海峽兩岸引發迴響。
  • 大陸多部劇目將亮相臺灣戲曲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1月9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在9日舉辦的記者會上透露,四川省川劇院代表劇目《白蛇傳》等多部大陸傳統戲曲將亮相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  據介紹,《白蛇傳》由旦角和武生分別穿插扮演,巧妙展現仙怪變形的法力,劇中包含多種高難度川劇絕活,諸如變臉、踢慧眼、吊打、託舉、站肩等。
  • 臺灣戲曲學院蔡欣欣副校長到重慶講學
    臺灣戲曲學院蔡欣欣副校長到重慶講學 2014年11月14日 10: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4日重慶消息 日前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蔡欣欣教授來渝考察講學。
  • 臺灣豫劇團年度大戲《龍袍》將亮相臺灣戲曲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4月15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記者15日在此間召開的記者會上了解到,臺灣豫劇團全新製作的年度大戲《龍袍》將於5月18至19日亮相臺灣戲曲藝術節。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於3月28日開幕,將持續至6月2日。
  • 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
    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傳統戲·兩岸緣③)  從老一輩鄉愁的慰藉到年輕藝文愛好者的心頭好,京劇在臺灣傳承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歷了由搬演傳統老戲到全新編創的變遷。「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 學藝明德—井陘二中書法教學剪影
    學藝明德—井陘二中書法教學剪影 井陘縣第二中學是井陘縣教育局直屬普通高中,創建於1951年9月,是新中國成立後井陘建校最早的高中學校,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井陘天長鎮宋古城宋熙寧年間學宮所在地,2017年11月,因縣城發展和教育資源整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