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耄耋老人揭秘民間古老釀酒工藝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6-01-10 07:53

在啤酒、葡萄酒還沒流行前,溫州人特別是鄉間人家,秋收後,幾乎戶戶釀上幾缸黃酒,在殘冬臘月溫上一碗,活血驅寒。也有喜歡喝幾盅燒酒的,就著一碟醬油肉,微醺時與家人閒談,抱著夜色酣然入夢。

如今的溫州城區,手工家釀的燒酒、黃酒漸漸退位給其他酒水。民間釀酒那一道道繁瑣又考究的工序及充滿前輩智慧的釀酒器具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釀酒作坊一隅

【釀酒竅門】

控制酒麴、水的比例

原料入缸溫度約60℃

「夏天溫度太高,釀的酒容易酸,要過了中秋節才好,來年農曆三四月後也不宜釀酒。」在樂清市大荊鎮盛宅下村,有個「燒酒一家親」的微信群,因為家族中最年長的盛永安老人釀了半輩子酒,一家人就此與燒酒結下淵源。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農民自家種植的大米產量有限,因此顯得金貴,鄉裡人家捨不得將之釀酒。由此產量更高的番薯成了釀酒的原材料。釀番薯燒和做米酒的流程大體相似。

據盛永安老人的釀酒經驗,一般先將收購來的番薯絲幹(番薯刨成絲,曬乾)浸泡2天,並將之蒸熟。將紅曲摻水釀在大缸中,再將蒸熟的番薯絲倒入大缸,充分攪拌,以便酒麴與番薯絲均勻接觸。一般來說,發酵的過程約為2個月。

將番薯絲放在缸中浸泡兩天。

每次蒸番薯絲、大米,盛永安家的老院子裡總是熱氣騰騰、滿院飄香,混雜著紅曲發酵的味道,路過的人總是深吸一口氣,「醉」倒在酒香裡。

「釀酒很講究技術,紅曲與水的比例要把握好,蒸好的番薯絲下缸時的溫度需控制在60℃左右。原材料釀在缸裡,裡面的汁水要經過甜、苦、辣三個過程,這時才能舀出來燒。」如今盛永安老人84歲了,已多年沒有親自動手釀酒,但釀酒經依舊爛熟於心。

蒸熟番薯絲並放在乾淨的地板上冷卻,之後倒入缸中發酵。84歲的盛永安坐在一旁指導大兒子作業。

到了燒酒的那幾天,鼓風機的聲響縈繞耳邊,院子裡的酒香也更加濃烈。一缸缸酒水,經過加熱蒸餾分離,清澈、香醇的燒酒緩緩流入酒罈,滴滴是大自然的精華,引得無數好酒者貪杯。而燒酒剩下的酒糟是上好的豬飼料,養豬的人總是早早地拎著桶在外頭等著。

【量酒器具】

「酒勺」:小勺半市斤 大勺一市斤

白女士是盛永安老人的外孫女,今年25歲,在她記憶中,最深刻的莫過於看外婆給別人「打酒」:鄰居拎著各色各樣的瓶子,玻璃瓶、小酒罈子……久而久之,外婆憑藉瓶子的形狀,就能猜出是誰家來打的酒。不過無論瓶子大小、形色如何,到了外婆這裡,都只有一個刻度,那就是打酒的「酒勺」:小勺半市斤、大勺一市斤。外婆在瓶口加個漏鬥,清冽的酒就這樣被裝進各種容器,被各家各戶提回去。

將缸裡的番薯絲、酒麴攪拌均勻。

盛永安老人的孫子小盛今年28歲,燒酒對他來說,是友情的催化劑。「小時候物質匱乏,沒什麼吃喝玩樂的項目,那時流行古惑仔、成龍,我就經常偷爺爺的酒跟朋友躲起來喝,喝醉了就打醉拳。」小盛說,那時候朋友聚會,有錢出錢,有物出物,他出得最多的是燒酒。

當五糧液、劍南春還未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家釀酒是婚宴上的貴賓。村民辦酒席都要到鎮上唯一的酒廠買酒,三五年的陳酒算上品了,家境差些的就用當年的新酒將就。盛永安老人釀的酒很受歡迎,藏不住,因此兒子結婚要用的酒得早早釀好埋入地下。「喝酒都用碗呀,而番薯燒的酒精度較高,喝醉、喝吐的才算是真朋友。」盛永安的大兒子回憶。

【上門服務】

師傅帶器具幫人釀酒

盛永安老人有4個兒子2個女兒,僅大兒子象徵性地繼承了他的衣缽,一年約釀兩回酒,供應親戚朋友,偶爾外銷。逢年過節,兒子輩的都喝燒酒,孫子孫女輩的則更愛啤酒、葡萄酒。燒酒對年輕人來說,後勁太足,口感太烈。

一缸好酒正在發酵。

沒了銷路,釀酒的人家也越來越少。有些釀酒師傅開始「遊走」,他們帶著嶄新的器具,上門為村民釀酒,村民只要提供米或是番薯絲,再付一些加工費即可。「一個村裡喝酒的人有限,多走幾個村幫忙釀酒,生意會好一些。」盛永安的大兒子介紹,如今他釀的燒酒通常供大於求,家中還有放置了五六年的陳酒,父輩時代熱銷的場景似乎成了回憶。年近花甲的他也曾考慮誰來繼承衣缽,但子女多數在機關單位上班,釀酒的活計與他們的生活有些遙遠。

只是盛永安老人的兩個女兒還經常「紀念性」地釀幾壇黃酒,比如家裡的女人有了身孕,就釀幾壇好酒供月子裡食用。「自己釀的酒用料好,無添加,更加放心。」

>>>延伸閱讀

【私沽官酒各生春】

據《溫州民俗大觀》一書稱,溫州釀酒的歷史悠久。據史載,唐有永嘉「豐和春」酒;宋代已有坊場(即酒坊)。葉適《永嘉風土》詩云:「琥珀銀紅半是醇,私沽官酒各生春。」

酒有黃酒、白酒等。在溫州農村,人們大多有釀黃酒的習慣,永嘉、瑞安、平陽等地,秋熟時喜用優質糯米釀成美酒,等來年兒女婚嫁或其他喜慶日子開甕宴客。有的人家還聘請技師,僱用工人釀酒。 據載舊俗釀酒須擇吉日,炊飯盛缸中時須擇落潮時刻。

網絡配圖

而茶山等地盛產楊梅,當地農人喜用楊梅浸泡白酒,稱之為「楊梅酒」,據說夏天飲用可治中暑腹瀉;永嘉生產的優質高汗、老高汗白酒十分出名,尤其是烏牛酒香氣持久,酒味醇厚甘美,飲譽全國市場;溫州老酒汗,晚清時曾作為貢品,清冽醇香入胃舒適。

一些富裕人家,多將酒藏於地窖,數年才取用,據說久藏的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長,因此酒一般以陳為貴。

據溫州都市報

1452383599000

相關焦點

  • 農村一種植物,是古代「製酒」原料之一,民間一些老人釀酒還在用
    農村一種植物,是古代「製酒」原料之一,民間一些老人釀酒還在用。在古代,有很多人,喜歡釀酒,製酒當然得原料,原料很多,不然也無法製成酒水。《水滸傳》中,武松豪飲18碗,提哨棒,上山岡,打猛虎,貌似英雄好漢,都跟酒,有脫不了的關係。
  • 枯藤法:帶你走進義大利古老的釀酒藝術
    枯藤法:帶你走進義大利古老的釀酒藝術 2016-01-18 16:27:28參與互動    本篇文章將帶大家去了解一下義大利最古老的釀酒工藝
  • 《鄉村小康課堂》走進蓮麻鎮 今天直播呂田釀酒工藝
    香氣四溢的呂田頭酒、古老山林醞釀出來的荔枝蜜……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從化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如何讓這些農產品和農業項目走出去,一直是從化區的一大難題。  據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鄉村小康課堂》項目深入挖掘從化區特色農業項目,以全媒體的方式呈現,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幫助從化區的特色農產品更好地走向市場。
  •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礄口鄰裡情傳佳話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礄口鄰裡情傳佳話 2020-12-18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釀酒工藝:全糧食釀酒中的熟料與生料講解
    釀酒技術有以下這三種:熟料固態釀酒技術,生料液態釀酒技術,熟料液態釀酒技術。所有的釀酒技術我們都是會全面講解的,這三種技術各有其自身的優點,也有各自的不足,所以稍後會為您介紹高產釀酒技術,它克服了以下三種技術的不足,吸取了以下三種技術的優勢。
  • 民間拐棗釀酒經驗,步驟都告訴你!
    又到拐棗成熟的季節,民間拐棗釀酒經驗,方法和步驟都告訴你!可能您會說,我直接將採摘下來的拐棗用白酒浸泡做成泡製酒就好了,我每年都做,誰不會哈,可今天我要分享的民間老工藝是直接用拐棗發酵,發酵時還拌入糠殼。
  • 西安小夥15年前迷上這種古老樂器 如今想在溫州傳承
    2018-04-11 09:54 | 掌上溫州杜曉帆有許多壎。當青白色的月光灑在窗邊的樟樹上,杜曉帆就開始吹壎,吹故鄉的秦腔,也吹江南的小調。幽深哀婉的音色仿佛從遠古飄來,讓浮躁一天的人心瞬間有了安靜的力量。
  • 釀酒工藝-半固態發酵釀酒工藝流程及說明
    釀酒工藝一般分為固態發酵、液態發酵和半固態發酵等,半固態發酵即是採用先固後液的結合法。 一、釀酒工藝流程 1、原料:選擇新鮮、飽滿、無蟲害黴變的糙米,入鍋蒸煮,要蒸熟蒸透,不夾生,不焦糊。
  • 102歲老人學英語 耄耋老人演繹一個勵志故事
    102歲老人學英語 耄耋老人演繹一個勵志故事時間:2018-03-15 19:46   來源:第1眼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02歲老人學英語 耄耋老人演繹一個勵志故事 第1眼消息,如果100歲,你會選擇怎樣的一種生活?
  • 影響葡萄酒風味的6大釀酒工藝
    Affect Wine 摘要: 本文我們來認識一下影響葡萄酒風味的各大釀酒工藝
  • 耄耋老人傅孫義 傳承童謠綻芳華
    「小時候,每到夏天夜裡,全家人都會到院子裡乘涼,那時候母親都會給我們講一些民間故事,教我們唱閩南語童謠。」傅孫義回憶道,從小他就跟著奶奶和母親吟古詩、唱童謠、學俗語和歇後語。5歲左右,傅孫義就已經能夠吟唱100多首童謠。  聊起童謠,傅孫義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講到興起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來。「只要是童謠,聽過一次我就不會忘記。」
  • 舌尖上的溫州,素麵千年,老人小孩甚至孕婦都很愛
    民間有句話叫「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粉」,的確麵食是北方人的心臟。每年春天,一望無際的綠色麥田就是最好的證明,當麥田在收穫季節變成一望無際的黃金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但不僅是北方,南方也有很多地區愛吃麵食,和江浙一樣,是吃麵的大省,浙江人愛採訪,從來不輸北方人的魄力,江浙一帶都有麵館,從早到晚,浙面既有北方的豪放,又有江南的飄逸。
  • 釀酒後酒糟丟去哪裡了?看完串香酒和串香白酒工藝就知道了
    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後,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 四川又現重要釀酒工藝:竹簍窖泥法甘蔗白酒廣安恢復生產
    中國白酒世界聞名,主要是工藝和原料獨特,工藝獨特主要是要用到窖泥增香、固態發酵,原料獨特主要是中國白酒用的釀酒原料是糧食。   四川因為地勢獨特,空氣溼潤,適於微生物的生存,是固態法白酒釀造的天然之地,正因得天獨厚,所以中國名優白酒四川佔了多數。
  • 現代酒廠欲還原古老釀酒配方
    現代酒廠欲還原古老釀酒配方 原標題:   「今天人們還是用這樣的設備來釀酒,而且那兩個灰坑相對較大,既可以用來做釀酒的作坊,也可以儲藏。」5月11日,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考古學教授劉莉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劉莉表示,她幾年前就開始研究陶器上殘留的古酒,並且在其他遺址發現漏鬥和釀酒之間有關聯。「漏鬥是有特殊功能的,而且幾千年來一直是這個樣子。」
  • 「溫州藍夾纈」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傳說  曾是民間婚嫁必備用品  這件清晚期戲曲人物紋藍夾纈棉布被面,是由溫州市民捐贈給溫州博物館收藏的。它呈長方形,長280釐米,寬220釐米,由四條藍夾纈棉布縫製而成。每條藍夾纈棉布各自印有四個藍底白花長方形圖案,整個被面共計16個圖案。
  • 駐馬店:耄耋老人外出迷路 「蛟龍」隊員接力送回家
    駐馬店:耄耋老人外出迷路   「蛟龍」隊員接力送回家 2020-12-24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耄耋老人「撿廢料」為何犯了罪
    來源:檢察日報公開聽證·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耄耋老人「撿廢料」為何犯了罪江蘇如皋:進社區釋法同時解決贍養難題耄耋老人為何會多次實施盜竊?在訊問過程中,檢察官對劉某家庭情況及犯罪原因進行了深入了解,原來,劉某與其老伴兒育有一子二女,然而子女長大後卻無人願意贍養二老,兩人僅依靠每月發放的300元農保生活。為進一步核實情況,檢察官多次赴劉某家中及居住社區進行走訪,發現劉某所述情況屬實,社區幹部及鄰居均反映其一貫表現良好,建議對其從寬處理。
  • 紹興六旬老人重拾民間傳統工藝 玻璃油畫筆尖傳匠心
    尉鑑城老人展示玻璃油畫作品。  浙江在線11月22日訊(浙江日報見習記者 金燕翔)一張老舊的木桌,幾支極細的毛筆,一個絢麗的調色盤,一塊擦得透亮的玻璃……冬日早晨,紹興越城區長橋直街的一個小屋內,63歲的尉鑑城老人正在創作玻璃油畫。儘管封筆45年後再拾畫筆,但他的手法依舊嫻熟,調色、描邊、上色等各道工序皆信手拈來。
  • 土家族那些正在消逝的古老工藝,看哭了……
    土家繡花鞋墊——土家族民間工藝一絕 繡花鞋墊是土家族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老木匠——巧妙匠心的注入 木工工藝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然而在今天,願意學習這門技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