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之矩形造字法基礎指南

2021-01-07 悅享信息

給大家分享一些字體設計的基礎知識及矩形造字法的設計思路。

漢字發展史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西周時期到清朝,是書法誕生到飛速發展的時期,清末民初時期發展出了黑體、宋體、廣告美術字等。到現代,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大量普及,屏幕上需要應用的字體越來越多,更多的人開始了解並製作字體,字體設計也變得更加職業化。如圖:

漢字的發展歷程

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字體與主要發展時期:

美術字欣賞

我們欣賞一些清末民初的美術字。

汲取靈感

上面的圖片主要來自我平時收藏的靈感庫。我們平時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或者說靈感庫,要學會去辨別什麼是好的設計,學會借鑑。以字體為例,我們可以多從古書籍、老招牌、字體網站等載體和資料來源中去尋找樣例,去學著分析這些字體的結構、風格,分析它們好在哪裡,哪些地方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臨摹,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下面分享一些字體網站,如在 facebook、behance上有許多優秀作品都是值得我們挖掘和學習的(部分網站需要搭梯子)。

看完了背景知識,我們一起了解字體設計之矩形造字法。

什麼是矩形造字?

矩形造字俗稱方塊拼接法,就是利用Adobe illustrator(AI)軟體中的矩形工具來拼接字體的筆畫結構,通過切割相連達到字體的設計感。

矩形造字如此簡單,你可能想說:我能看懂它是怎麼做出來的,也知道別人做得很厲害,但我就是不知道怎麼起手!

別急,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造字的思路。

造字思路闡述

這裡需要提一下設計字體的思路,有的設計師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圖形會做,可一遇到標準字就不知從何下手(其他情況不做展開講述)。下面講講我的應對方法,供大家參考。

造字思路我一般分為8部分進行,如下圖,已有圖形LOGO、設計需求通常由甲方提供;需求分析、需求拆解、難點提煉經驗較少的情況下可以用思維導圖分析,思維清晰可以跳到實戰環節;尋找方向、方向嘗試、優化設計是實際操作部分。

字體設計思路

按照上圖流程實際過程如下,思路有了,我們進入實戰,畢竟實戰中成長最快。我將利用「百圖記」來做矩形造字法的範例。

經驗豐富的夥伴,前述步驟可以在腦海中構思完成,但到了實戰環節就需要尋找參考對象了,在做設計前根據對應需求,我找到了李永銓老師設計的「譚木匠」作為參考對象,期間嘗試過其他方向,這裡只以最後選取的方案為例分析。

首先,我對這組字體進行簡單分析:哪些是我需要的地方?

新建文檔

下面開始設計,在Adobe illustrator(AI)中新建文檔,文檔參數可參考圖片。

選擇文字

1、選擇文字工具(快捷鍵「T」),在畫布上打出「百圖記」,選用思源黑體,72pt,透明度調整到20%。

2、給每個字加上70PX長寬、0.5pt描邊大小的線框。

3、鎖定線框跟文字(快捷鍵「Ctr|+2」)。

註:具體參數僅供參考,你也可以自己設置。

矩形工具

從左側菜單欄選擇矩形工具(快捷鍵「M"),在畫布上左擊滑鼠設置矩形數值(高度僅在此案例處統一固定為「6Px」),當然也可以在圖中數字「3」處設置數值。

2、把畫好的矩形放到圖中數字「2」處。

結構繪製

按同上方法,根據字體筆畫長短繪製出字體結構。

註:

百字的撇、圖字的撇,為了跟圖形更匹配,符合現代感,都是由橫線旋轉60度而來,筆畫角度在不影響識別的情況下儘量統一,這樣設計感會更強。

觀察字體

這一步的字體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還不能用,接下來我們觀察字體,找找問題。

小技巧安利:

1、把畫布縮小到50%。

2、起身退後半步觀察。

註:

為什麼要縮小到50%去觀察:字體會使用於多種環境,要儘量避免在小屏幕使用場景下識別不清晰。

分析問題

1、字體大小不統一

單獨分析:

(1)「百」下面「日」相比上面「一橫」窄的多,顯得「百」整體要小。

(2)「圖」的回字裡面全部擠在一堆,看不清,識別度低。

(3)「記」右邊的「己」跟左邊的「言」比例不協調。

對比分析:

「百」跟「圖」,「圖」由於筆畫多,百下面的「白」往裡縮,整體會比圖字小,整體看上去坑坑窪窪,不協調。

2、字體筆畫、高度不統

「百」的一撇和「圖」的一撇,一個有斷開的痕跡,一個沒有。(如黃色標記)三個字參差不齊,中宮有大有小。

初步調整

梳理出這些問題後,我們進行初步調整(字體很難一步到位,需要多次調整)

1、「百」字,將「白」外擴。

2、「圖」字,按照字庫字體的高度滿足不了需求,需要調整所有字體的高度。

3、「記」的左右兩部分高度對齊。

4、統一「百」、「圖」撇的筆畫角度。

5、「記」字,為了讓整組字更有現代感,「言」的一點改成一橫。

再次觀察

調整完後繼續觀察,觀察不同字的搭配情況。相對於「圖」、「記」而言,「百」的重心靠上,顯得不協調。「圖」在調整完部件高度後,整體識別度有所提升,但其中「回」字部分在尺寸較小情況下,識別度還是不高。

再次進行調整

調整字體高度。在進行細微調整時,要多次放大、縮小以觀察整組字體是否協調,觀察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穿插關係(哪根在上面、哪根在下面、哪根長、哪根短)。

風格初現

字體微調後,整體上看,還是難以一次就達到完滿的地步,如「圖」裡面的「回」筆畫較多,接下來在不影響識別度的情況下,應對「回」中間的口進行筆畫刪減,而為了整組字風格更加明確、簡潔,對「百」中間筆畫也進行斷開處理。

挑選英文字體

接下來挑選英文字體。根據中文字體現代、簡約的風格找到合適的英文字體進行組合搭配,儘量嘗試多種組合方式。

此處使用的英文字體為Candara Bold。

組合搭配

將圖形與標準字進行搭配後對比觀察:在思路闡述的需求拆解中,我提到過百圖記圖形LOGO的特點是圖形簡潔、極具現代感、圓滑中帶有稜角,而右邊圖形與標準字風格明顯不搭。

風格分析

這時就需要對標準字的風格進行分析。經過分析,我給整組字體左下角、右上角都加上圓角(所有字都保持這個規則),賦予圖形既圓滑又稍帶稜角的風格特點,使圖形跟標準字更加協調。

我們看看調整後的對比效果(細節效果僅供參考,調整無具體參數)。

回顧完整的設計過程

到了這裡我們已經全部完成一次字體設計,下面我們通過一張圖來回顧完整的設計過程。

最終效果

文章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想必大家對如何設計字體有了初步感受,快去實戰練習吧。

相關焦點

  • 【莫般·藝術考研】視傳基礎都有哪些?今天先來看看字體設計
    字體設計不同於字體庫字體,它是經過藝術性加工和升華的字體,對比字體庫千篇一律,個性不強的字體,字體設計展現的魅力更加獨特與誘人。視覺傳達設計的考研手繪中,無論是海報設計還是品牌VI快題,都離不開最基礎的字體設計;準備2022視傳考研的同學,可以從視傳最基礎的字體設計學起。那麼做為字體小白,如何從基礎開始有系統性的學習字體設計呢?
  • 學字體?零基礎?趕緊看過來!!
    具體來講,塊面組合法就是先使用矩形工具設定好筆畫的粗細,然後進行組合造字,構建好基本的結構字形,接著做進一步的調整和細化,嘗試對一些筆畫進行斷筆、共用和刪減等處理,不斷豐富字體的細節特徵。此種方法操作簡單,且易於控制,特別適用於初學字體設計的朋友,可以作為字體設計的入門方法進行不斷地嘗試與練習。
  • 字體進階篇!如何用襯線加強法做字體設計?
    編者按:上次騰訊的高露潔同學介紹了基礎的字體結構,這期進入實戰,來看看如何做字體設計,有個例有類舉,分析到位,經驗老道,案例全都來自實戰,非常有看頭
  • 中文字體設計新手指南
    ◆  中文字體的主要分類西方字體使用幾種「主標題」和一系列的「小標題」加以區分。西方有襯線字體和無襯線字體之分,也有包括哥特體、手寫體、美術體、slab、等寬字體在內的一系列詞彙描述通用的印刷風格。丁丁手繪體,一款來自造字工房的打著圈圈的字體
  • 上首造字新品字體來襲,字體超市全網首發商業授權
    「上首,為品牌造字」!這是上首造字團隊的創作理念。上首造字擁有一支資深的設計團隊,創始至今一直專注漢字的設計應用與研發,為中小企業和設計師提供更多優質字體,為品牌視覺系統打造優勢。
  • PPT封面無設計感?教你5種精品字體設計方法
    作為資深非著名PPT設計師,今天我教大家設計5種精品字體方法,簡單易學,幾分鐘就可以提升PPT封面的設計感。1 填充字體我們知道純色字體在色彩上十分單一,而圖片則擁有豐富的信息。如果我們能把圖片填充到字體當中去,讓字體作為圖片的載體,那麼就會為字體添加上圖片的多樣性。
  • 學造字!漢字設計四要/八訣/六法!
    ②筆順要統一。①著色法。如果把結構比作字體的骨骼,顏色則是字體的衣裳。好的色彩可以使文字變得活力四射、熠熠生輝。文字的色彩一般有單色、多色、漸變色、圖案色等。以上列舉了一些字體設計的技巧和方法,實際應用中要注意多種技巧的綜合運用,融會貫通。事實上設計是沒有固定的方法的,即所謂法無定法。創新永遠是設計師前行的明燈和永恆的追求。
  • 藝術字體設計總決賽|快來pick你心目中的好作品吧
    設計說明中秋有團圓之意,將「迎中秋,慶國慶」進行字體設計,然後放進圓裡,截取在圓內的那部分,更突出中秋團圓之意。紅色,象徵著國慶的喜慶、熱鬧的氣氛;黃色,象徵著中秋的明月、月餅;而黑色,則是為了方便字體印刷排版使用以及給讀者帶來適讀性。除此之外,字體中還加以運用了圓形、愛心等元素,使其具有生動樂趣。闡述了國與家的理念,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 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造字之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為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都是用字之法。四大構詞法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的四大造字法。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PPT】科技風PPT頁面字體設計創意處理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科技風的PPT頁面字體的創意設計處理。很明顯,今天的主要設計點在於字體的創意設計,不過也是比較簡單的。用在PPT設計中,效果也很不錯。這就是科技風的PPT頁面設計,主要創意點在於字體的立體化設計處理。我們來看一下製作思路和方法吧。
  • 郭敬明跨界「造字」:字體生成技術或普及
    原標題:郭敬明跨界「造字」:字體生成技術或普及   5月29日消息,最近《小時代4》、《爵跡》曝光不斷,郭敬明親徵宣傳「根本停不下來」,原本以為郭導已無暇顧及其他「副業」,未曾料到「漢儀郭敬明體」橫空殺出,迅速將郭導忙裡偷閒大玩跨界「造字」推上各大娛樂頭條。
  • 「PPT」科技風PPT頁面字體設計創意處理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科技風的PPT頁面字體的創意設計處理。很明顯,今天的主要設計點在於字體的創意設計,不過也是比較簡單的。用在PPT設計中,效果也很不錯。 01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頁面設計吧。這就是科技風的PPT頁面設計,主要創意點在於字體的立體化設計處理。我們來看一下製作思路和方法吧。
  • 打好中文字體設計基礎,保證不歪樓.
    TypeSchool 教師團隊向來雲集國內外最優秀的字體設計師,3type(三言)在日積月累的合作教學以及創作字庫的過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學之道和更簡單有效的設計思路。第一屆 TypeSchool Basic 系列課程即將在十二月份進入尾聲,學員們從最最最基礎的字體知識開始學習,就字體的結構和設計展開創新實驗。在第 I 期的中文字體設計學習中,我們更看重的是對漢字結構的把握和設計思維的訓練,掌握具有全局觀的設計方法論和更有效的漢字設計流程,並且確保學員能在 Glyphs 軟體中完成自己手稿的數碼化。
  • 有趣的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
  • 比喻思維與漢字造字法
    (一)漢字造字法中的比喻性思維機制在比喻性思維的結構中,甲類事物是其主項,乙類事物是其次項。將具有隱喻性思維特點的「比喻」運用於造字法中,其主項就是漢字本身,即比喻的本體,次項就是作為認識主項的認知基礎——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世界圖像」,即比喻的喻體。
  • 漢儀字庫:百花齊放的「字體鍊金法」
    秉承著傳統字庫行業的工匠精神,漢儀復刻了清代揚州雕版印刷極盛時期標誌的康熙版《全唐詩》雕版字體,創作了元隆黑、鐵線黑、書宋二、菱心體等大量優秀字庫作品。為推動國內字體設計行業的發展,提高國內字體設計水平,漢儀在2012年設立了「字體之星」字體設計大賽,以構建字體設計行業良性生態環境,推進中國字體行業發展進程。
  • 中文字體設計心法
    這個坐標工具我主要用做分析別人字體設計的工具和作為自己設計字體時候的指南。說了這麼多,你會用這個工具了麼?還不會?!!!! 沒關係 ~~我繼續講解!框架式字體設計       乾坤大挪移之範例   在看下面這些範例之前邊看請邊為它們在坐標工具上定位,如果一看到一個陌生的字體設計你就能將他們在坐標工具上準確的定位。那恭喜你,你練好心法了。
  • 字體設計分析!穩重蒼勁、形意結合
    常用的各種字體的特點如下:宋體:客觀、雅致、大氣、通用。宋體是最普通、最平淡的一種字體,其實也是最美、最永恆的字體。大標宋則有古色古香的視覺效果、古風猶存之感。黑體:厚重、搶眼醒目、嚴肅但稍欠美感適用於標題或比較嚴肅的題材。圓體:小資、勢利、商業味。
  • 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
    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一)漢字的字體演變漢字自產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形體在不斷演變。商代主要用甲骨文;西周和春秋時期用金文(又稱鐘鼎文);戰國時代用大篆;秦代主要用小篆,日常使用的字體是求書;漢代主要字體是隸書,草書和行書在當時開始流行;自魏晉以後,人們主要使用楷書,而輔助字體是行書。漢字從書體而言,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種。現行漢字經常使用的是楷書和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