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老師您好!
通過學習成長,我了解到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傷害。因為我的大女兒她是個特殊孩子,但是我對她的傷害,對她的語言暴力,在學習後有點變本加厲,我不能接受自己這一點。她想跟我親近,想擁抱我的時候,我的身體就很本能的想要躲開她,好像兩個人在那裡撕扯著一樣。
我一方面看著那個暴力的自己,說那樣太不好了,對孩子太殘忍了,我也不願意,但是另一方面又非要惡狠狠地用語言暴力傷害她,好像我就分裂了,另一個我就在旁邊看著,當沒有看到我女兒的時候,她不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又自責,我也搞不懂自己怎麼回事,我也挺痛苦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啦?
----完形學員
大楊老師解惑:
這是兩個害人的情緒,而且害人的方式是就像綿裡藏針一樣,我們並沒有感覺到,比如說我們做一件事,父母傷害了孩子,語言暴力也好,羞辱也好,羞辱完以後呢,我們馬上就會自責和內疚,而自責內疚就會導致什麼呢?變本加厲!
自責和內疚就會讓我們變本厲,為什麼呢?因為自責和內疚會造成一種因「藥」而病的病。也就是說自責和內疚不是一種健康的情緒,它是一種可以為自己下一次再繼續做這件事找藉口的情緒。
什麼叫因「藥」而病呢?就像我病了,大夫給我開了一副中藥,一喝這藥特別甜,可是喝完之後,我的病好啦,病好了天天想喝那個藥咋辦呢?於是我又病啦,大夫就給我開藥,這個病叫什麼病,就叫自責和內疚。
也就是說當我做了一件事,傷害了別人,真爽啊,很發洩啊,很釋放哪,真爽啊!雖然羞辱了別人,雖然傷害了別人!可是你知道嗎,我釋放的時候淋漓盡致,很爽!可是我已經罵完了,也釋放完了,下一次怎麼還能釋放呢,你得有個理由,不然你傷害了別人,羞辱了別人,你不能繼續做啊,不行我得內疚一下。你看我內疚啦下次我繼續來,因為我都已經內疚啦,所以我再釋放就有理由啦。雖然我昨天釋放情緒傷害了別人,可是你知道我多內疚嗎,所以我今天可以繼續啦,然後繼續完了再內疚,後天我就可以又繼續啦,內疚就是這樣一種病,因恙而病的病。
也就是說當我們做了一件事,失去了察覺,我們不是活在內疚、自責裡。第一接納自己,人無完人,我們在那個時候,的確做了那樣的事,我們要做的就是下一次,我們怎麼樣更好的帶著察覺,而不是失去察覺,更不是掉進自責和內疚裡,讓自己繼續傷害和攻擊,這是很重要的,反思那些沉溺型行為。
大量的沉溺型行為,都是自責和內疚造成的。比如說喝酒的、抽菸的、吸毒的,這些上癮症,他吸毒之後真的很內疚很自責,想把自己的手砍掉,內疚完自責完以後幹什麼呢,接著抽。因為內疚和自責是對自己的攻擊,自責自責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攻擊,自己攻擊完之後再反撲,攻擊別人。所以自責內疚是一種因恙而病的病,那樣就會讓我們變本加厲,我們不是做了一件事讓我們自責內疚,而是看到自己失去了察覺,接納自己失去了察覺,但下一次帶著更好的察覺去做就好了,而不是掉在自責內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