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國家航天基地衝刺擁抱「太空經濟」 衛星產業園現雛形火箭產業...

2020-12-16 央廣網

10月14日,位於新洲雙柳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一期項目已經具備投產條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裴斌

  火箭、衛星,批量生產,製造、組裝、聯控聯調,一條街完成。這樣的場景,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即將成為現實。10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我國首個商業航天基地建設,從中了解到,可年產百顆衛星、年產20發火箭的兩大園區,相繼進入投產運營倒計時。

  衛星、火箭量產進入倒計時

  穿行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8平方公裡示範區內,航天大道北側,武漢衛星產業園內,是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

  「園區所有建築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目前600多人正加班加點趕進度。」 衛星產業園項目總工孫景龍說。

  衛星產業園內,如鯤鵬展翅的衛星載荷製造中心大樓居中,兩側分別是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製造中心、空間應用製造中心、綜合保障樓等,園區建設初具雛形。

  衛星產業園區規劃用地426畝,一期投資15億元,規劃建設用地200畝,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於2019年4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其中,設備最多、建設任務最重的就是衛星的生產製造「車間」——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

  「我們的腳下可大有文章。」 進入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孫景龍指了指腳下。原來,根據技術要求,智能製造中心廠房地面承重能力達到5噸/平方米。為了確保這一標準,廠房近18000平方米範圍內,打下了2000多根混凝土樁。

  牢固的地面上,是潔淨的廠房。衛星生產廠房潔淨度要達到8級,因此牆面和頂部裝修全部要加裝淨化鋼板。最大的淨化鋼板單塊高6米寬1.2米,重約130公斤。廠房內部高度16米。這樣的鋼板需要豎向拼裝兩塊半。而每安裝一塊大鋼板,就需要兩臺升降機8個人同時操作才能完成。

  記者現場看到,製造衛星的相關設備陸續進場。根據設計,智能製造中心100米縱深的廠房內,一邊,衛星的零部件倉儲區、部件組裝區、總體裝配區等一字排開;另一邊,主要開展衛星成品的質量測試、振動測試、真空熱實驗等等。據了解,衛星的組裝幾乎全為智能化、機械化操作。

  武漢衛星產業園將在園區打造全國首條衛星批量化生產線,具備年產百顆衛星的生產能力,我國衛星智能化批量生產的序幕也將在這裡開啟。

  「下個月有設備進場調試,2021年一季度項目建設完成,力爭具備投產條件。」 孫景龍說。

  走出衛星產業園,正對面的航天大道南側,是佔地500畝的火箭產業園區。只見火箭總裝測試廠房、綜合廠房、綜合樓、動力站等錯落有致,靜靜矗立。

  「火箭產業園(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項目建設目前已全部完成,具備投產條件。」航天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該園區主要生產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投產即可形成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

  在航天產業基地,航天科工系的電磁防護材料產業園也計劃2021年投產。納米新材料、鼎甲計算機軟體、新能源船舶等項目也已開工復工。

  產城融合按下「加速鍵」

  火箭、衛星兩大產業園區投產運營在即,佔地40畝的航天產業港一期已經建成,港內人才公寓、食堂、辦公空間一應俱全。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裡,2017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由武漢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立足於火箭、衛星產業園等東部航天產業集群,基地先期建設了8平方公裡產城融合示範區。

  「不只是航天產業港,產城融合示範區內,道路已成網成環。還建成了航天公園、產業港公園。」武漢航天產業基地副總經理郭傑介紹,集遊泳池、羽毛球館等於一體的文體中心年底即將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三甲醫院、商業中心的建設也相繼啟動。

  此外,武漢市新洲區成立了航天產業基地發展工作專班,全面助力航天基地牽引重點項目加速落地開工,形成產業集群示範效應。據介紹,今年截至9月,基地已累計新籤約7個項目,籤約額17.55億元。總投資額近百億元的一批項目均已達成初步落地意向。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將打造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計劃用10年時間,形成近600億元產值的產業新城。

  郭傑介紹,根據規劃,2020年底,雙向八車道、總長17公裡的航天大道將全面建成,貫穿整個產業基地。2021年,航天產業基地啟動西部門戶區發展,橋頭堡公園呼之欲出。2023年基地中部區域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

  以產業帶動人氣建設城市新區,我國首個商業航天基地,正在按下「加速鍵」。

相關焦點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漢產火箭呼之欲出
    吳京飾演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乘火箭上太空時,火箭上有一行英文——EXPACE 。有細心地網友發現,它是「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logo。  在位於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火箭產業園正在加速建設中。不久,《流浪地球》中的快舟火箭將實現武漢造。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即將投產 年產20發火箭
    即將投產的火箭產業園 通訊員沈雷平 攝  4月29日,記者從位於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悉,該基地快舟火箭產業園(快舟總裝總調中心)5月份即將投入運營,屆時將形成年產20  受疫情影響,比原計劃晚2個多月投產  快舟火箭產業園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首個入駐項目。一期項目主要用於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項目佔地45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總裝測試廠房、綜合廠房、綜合樓、動力站等。  該項目於2017年5月啟動建設,原定於2020年2月底前交付使用。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10個項目開工建設
    記者 楊濤 攝 新洲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7年以來,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相繼引進火箭、行雲、衛星、磁電等多個商業航天項目落戶。目前,基地籤訂正式項目投資協議12個,總投資額78.55億元;框架協議50餘個,意向投資額逾千億元;已開工建設產業項目10個。基地8平方公裡核心區輪廓已基本成型,並完成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投資逾百億元。
  • 武漢新洲雙柳產業新城「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開建
    武漢,千億級航天產業新城開建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批覆《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按照PPP模式,武漢市新洲區政府已委託華夏幸福對基地進行整體規劃、建設、開發,在武漢新洲雙柳打造「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航天產業新城。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投資峰會
    僅一個多月時間,武漢就有超過374萬張旅遊門票被預訂。根據相關統計,武漢的著名地標建築黃鶴樓,已成為今年國慶黃金周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這些都證明,當前武漢致力打造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
  • 多個項目籤約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武漢東「星光」閃耀
    據了解,航天大數據應用產業園總投資達30億元,將建設航天大數據應用中心、新洲城市智腦、數字圈產業載體、航天IDC數據中心等項目。該產業園將由力龍信息與深圳夥伴產業服務集團合建,共同進行航天大數據產業園的項目建設和產業運營工作。航天大數據應用產業園的籤約入駐將進一步豐富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 19家企業項目落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正在建設中的武漢航天產業新城 人民網武漢4月24日電 24日上午,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位於武漢新洲雙柳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舉行了招商引資推介暨集中簽約活動。據統計,此次集中簽約的產業項目總投資達50.54億元,其中不乏「高內涵、有顏值的」優利麥克、燕拓科技、中遙智圖、九天微星和知合出行等企業。同時,中國風險投資公司、知合資本也將發起成立60億的產業基金專門用於支持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企業發展。 據了解,此次籤約的企業大多來自商業航天、高端裝備等領域,與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產業規劃十分契合,也十分符合新洲區產業發展的需要。
  • 應勇調研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來源 | 湖北日報、航天三江7月9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武漢市新洲區調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調研時,航天三江副總經理向隆君介紹了快舟火箭產業園建設和商業航天發展等有關情況。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規劃布局了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應勇聽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情況介紹,了解湖北商業航天產業鏈培育發展情況,調研重點產業發展工作。
  • 中國首個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總裝中心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
    ,實現我國民營運載火箭新突破……我國航天發射的次數近年來屢創新高,衛星發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使我國取得衛星、火箭批量化的生產能力,我國首個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於2017年在武漢開始建設,目前航天產業基地的建設情況如何?
  • 瞄準「太空經濟」:中國多地確立面向太空發展航天產業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的夢想,夢想需要有科技和產業的支撐。我國多地正在挖掘自身比較優勢,瞄準「太空經濟」,打造發展新引擎——這是吉林、海南、四川、湖北等地近來傳遞出來的新信號。吉林省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汽車、石化、軌道客車等是支柱產業。近年來,該省藉助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等科研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面向太空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
  • 武漢代表建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融合發展,打造高新技術產業...
    1月7日,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武漢市人大代表李洵說,通過設立政府引導性產業投資基金,讓一江之隔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東湖高新區(又稱「光谷」)在產業、人才、地理空間方面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實現武漢東部片區協調發展,打造長江中遊最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走廊。
  • 航天三江商業航天產業「十三五」發展紀實
    同時,火箭箭體上塗刷「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和醫務工作者群像,用我們航天人特有的方式,致敬英雄的武漢、英雄的武漢人民和廣大醫務工作者。 至此,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已成功完成9次發射履約,將1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不斷刷新中國商業航天發射的最「快」速度。
  • 海南文昌加速打造航天產業集群
    新華社海口11月25日電(記者陳凱姿)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海南文昌航天產業邁上新起點。記者25日從在海口舉辦的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獲悉,海南正持續加大航天產業和太空經濟的支持力度,打造以航天高端產品研發製造、空間大數據、空間信息應用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 【武漢兩會】李洵代表:推進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融合發展
    武漢市人大代表李洵欣喜地表示,這和他今年帶來的「打造高科技產業走廊」的議案不謀而合。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市人大代表李洵說,通過設立政府引導性產業投資基金,讓一江之隔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東湖高新區(又稱「光谷」)在產業、人才、地理空間方面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實現武漢東部片區協調發展,打造長江中遊最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走廊。「這幾年新洲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形成大建設、大開發氛圍。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投資峰會]寇旭東:高標準打造宜居宜業新生活
    10月15日,在「武漢東一江兩岸 科創大走廊」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投資峰會的直播上,孔雀城集團武漢分公司總經理寇旭東說道。寇旭東介紹道,孔雀城航天府位於新洲區,坐落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東部核心區,與光谷對江相望。今年年初,光谷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兩座大橋規劃批覆,將連通新洲與光谷。此外,航天大道、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 中國煙臺,能造火箭了!五年時間這裡將崛起航天產業集群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12月2日,位於山東半島的煙臺海陽市,垛山腳下,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拉開了煙臺製造火箭的帷幕。
  • 快來選出你心中的武漢航天IP形象!
    作為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由武漢市新洲區政府聯合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市五大國家新基地之一,已入庫湖北省發改委重大項目庫、國家財政部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項目庫。
  • 武漢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開深度合作 打造國家商業航天第一極
    湖北日報訊 (記者嚴運濤)12月10日,武漢市政府官網發布《武漢市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深度合作工作方案》,推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產業、量子晶片、智能網聯、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武漢,將武漢打造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展的重要基地。武漢明確提出,打造國家商業航天第一極。
  • 2019陝西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公辦學校(園)招聘205...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以下簡稱西安航天基地)成立於2006年11月,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也是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萬億科創大走廊的功能承載區。2010年6月26日,被國務院批覆為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 「武漢號」衛星致敬英雄!快舟「一箭雙星」將行雲衛星送入太空
    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為智能貨櫃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天基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具有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保障需求少、發射成本低等特點,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