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動設計:小雞出殼了
來源:莒縣閆莊鎮中心幼兒園 孫光豔
【設計意圖】
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班的小朋友張文達跟我說:「老師,我奶奶家的老母雞領著一群毛絨絨的小雞,可愛極了。」他又好奇的問:「老師,母雞怎麼一下子生出那麼多小雞呀?」這時,好多孩子也圍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就設計了《小雞出殼了》這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並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對話。
3、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剛出殼不久的小雞、雞蛋
2、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製作的母雞翅膀
3、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製課件
4、《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出示小雞,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夥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隻多麼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老師再很神秘的問:「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這時老師再出示雞蛋,說:「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教師介紹小雞孵化的過程)。在這21天的孵化過程中,雞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進入下一環節.
二、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後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裡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後一幅圖。
三、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們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雞寶寶們快活的抖抖黃絨絨的毛,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
「這是青草。」
「青草是什麼?」
「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
「哦,那個圓點點是什麼東西?」
「那是露珠。」
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
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
欣賞完故事後,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四、師幼遊戲「小雞出殼」,結束活動。
老師帶著母雞頭飾,胳膊帶著用卡紙製作的母雞翅膀扮演雞媽媽,幼兒帶著雞蛋頭飾扮演蛋寶寶,模仿母雞孵蛋的過程。幼兒隨著老師的口令和翅膀的動作,完成小雞出殼的過程。最後老師說:「哇,寶寶們都出來啦,跟媽媽找青蟲去,嘰嘰嘰嘰…」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來自生活。在活動中,我首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出示一隻出殼不久的小雞和雞蛋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然後再以非常形象的圖片,通過引導孩子看、思、說,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再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幼兒欣賞故事,學習語言。最後的遊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進一步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觀察、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