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崴腳後沒有及時處置 導致踝關節位置韌帶鬆弛

2020-12-20 廈門網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馬麗 通訊員 彭欽平)崴腳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經歷,大部分人認為揉一揉休息一下即可,但某公司白領劉軍的遭遇卻給大家提了一個醒。

  27歲的劉軍很喜歡打籃球。前幾年,在一次籃球比賽中,他不慎崴腳,扭傷了右踝關節,當時就出現了腫脹和疼痛。他沒到醫院做任何處理,僅在家休息了兩天,疼痛稍微有所緩解就去上班了。之後,他經常崴腳,僅最近兩年時間,就先後崴了八九次。前幾天,劉軍打籃球時一不小心又崴腳了,當時就痛得走不了路,第二天踝關節水腫得更嚴重,被人架著才來到前埔醫院就診,經檢查是踝關節嚴重損傷。

  醫生告知劉軍,他最初幾次受傷後沒有及時處置,導致踝關節位置韌帶鬆弛,從而出現了「踝關節不穩症」,因此經常崴腳。

  該院骨科專業主治醫師黃海昆介紹,很多人崴腳後認為無關緊要,或者自己抹點紅花油揉一揉就一瘸一拐地走路。殊不知,崴腳後如果不及時檢查治療,可能會因韌帶鬆弛導致反覆扭傷。而踝關節萬一出現骨折漏診,可能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讓人行走困難甚至腳部殘廢。

  因此,黃海昆提醒,崴腳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踝關節受傷後儘量不要走動,也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避免足部不當受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應及時上醫院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他補充道,只要處置及時、方法正確,絕大部分踝關節損傷都能完全恢復,不留後遺症。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崴腳(踝關節扭傷)自我診療的5大誤區:誤區1:熱敷消腫 崴腳後由於韌帶軟組織撕裂、小血管出血、組織液滲出增多,局部出現疼痛腫脹,且逐漸加重。有些人崴腳後,立即採用局部熱敷的辦法減輕疼痛,雖然暫時舒適些,但這樣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滲液增加,進一步加劇腫脹程度,局部皮膚青紫會更加嚴重。
  • 為什麼足內翻時更愛崴腳,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該如何應對?
    我只能再安慰自己:【腿短的人重心低,不容易崴腳!】但其實,腳踝的粗細並不能決定是否穩定,更多時候踝關節的韌帶可能會決定。關於崴腳當踝關節受力後活動範圍超出極限時,分布在踝關節周圍的韌帶給距下關節和距小腿關節提供被動的支撐保護。最容易受損的外側穩定
  • 男子崴腳後醫生竟讓打石膏,靠譜嗎?
    近日,讀者劉先生向瀋陽晚報新聞熱線求助:他一周前打桌球時不小心崴了腳,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次普通的崴腳竟然還要打石膏。劉先生說,崴腳後自己並沒當回事,可是幾天過了仍不見好轉。他去醫院拍片,未發現骨折,只是踝關節扭傷,但醫生說需要石膏外固定。劉先生覺得醫生有點小題大做,只是普通的扭傷,有必要這樣嗎?
  • 崴腳後用紅花油揉揉就好?小心越揉腫越大!
    崴腳,專業叫法是踝關節扭傷,這是較為常見的軟組織損傷之一,日常中的運動、行走,尤其是穿高跟鞋,都有可能引起它。 崴腳通常造成的是踝關節內外韌帶的撕裂、甚至斷裂,但崴腳處的皮膚一般不會出現破損,且較少情況下會引起骨折或關節脫位。
  • 走路崴腳、踢球崴腳,為什麼我們的腳踝這麼容易受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崴腳"這個事兒,看看崴腳後該怎麼應對,平時怎麼鍛鍊才能增強腳踝力量不崴腳。一 為什麼腳踝最容易受傷我們老說崴腳、扭腳、腳脖子腫了,為什麼腳腕是最容易受傷的呢?這其實跟腳踝自身的構造有關:踝關節天生就是不穩定的關節。
  • 崴腳後立刻做這幾件事,才能避免日後反覆崴腳
    接診的骨科副主任王文教授和王敏主治醫師經檢查,判斷是韌帶損傷,拍核磁後,外側距腓韌帶斷裂。於是進行了踝關節鏡下外側距腓韌帶修補術,術後恢復非常好。沒多久吳醫師又可以重新打羽毛球了。 「其實門診經常會碰到許多崴腳後經久不愈的患者,很長時間了都沒有消腫,而且行走或運動時還有各種不適,最後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 崴腳後,請你避開這5個錯誤,以免傷得更厲害!
    踝關節扭傷約佔運動損傷中的40%,雖然發生率挺高,但是很多人對於崴腳這件事能帶來的危害,並不了解自然也不重視。認為擦擦紅花油、休息休息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踝關節扭傷,處理不及時且處理不當,很可能會留下踝關節後遺症。很多患者會因此導致踝關節出現鬆弛,漸漸發展成慢性不穩,繼而出現「習慣性崴腳」的情況。
  • 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崴腳後沒有進行正確的處理和保養,導致踝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穩定性變差,踝關節就容易出現二次扭傷,形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即習慣性崴腳。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崴過腳的人裡,有40%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習慣性崴腳是一種長期的慢性損傷,不僅會影響日常活動,還可能誘發骨折、出現關節炎,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沒有引起重視,等疾病發展到晚期,就只能通過手術進行補救了。因此,崴腳後進行正確的處理並及時就醫,才能避免埋下健康隱患。
  • 那些經常崴腳的人,一定是踩過這5個坑!
    有些人在崴過一次腳後,會習慣性的崴腳,走路多了腳踝就會腫脹、疼痛,時間長了,踝關節的軟骨出現磨損,甚至出現骨刺,這都是因為患者在第一次崴腳時沒有正確處理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崴腳後會造成後遺症的那幾個坑!
  • 崴腳後到底熱敷還是冰敷,資深崴腳倒黴蛋告訴你,咋處理好得更快
    腳脖子崴了,在醫學上有個正式的名稱——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性損傷。很多朋友對這種運動損傷重視不夠,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就可能反覆發作。一旦造成了踝關節永久性的傷害,很可能失去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對今後的生活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
  • 【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崴腳後別再只會冰敷
    那麼在崴腳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冰敷對足踝部損傷的好轉到底有多大作用?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腳踝的損傷似乎算不上什麼大事,腳崴了歇歇不就好了嗎?躺到床上,一周以後又是運動場上的一條好漢。雖然我們足踝部的肌肉、骨骼、韌帶恢復正常,但本體感覺、骨骼排列卻未恢復到之前水平,導致關節的發力模式發生改變。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這樣處理很重要!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損傷,佔所有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多發於運動、爬山、行走於不平坦道路的時候,穿著高跟鞋也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壓痛等情況。然而,很多人認為崴腳是小事,不需要處理,忍一忍就好,往往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機,甚至導致韌帶鬆弛,出現習慣性崴腳、慢性疼痛等後遺症。
  • 崴腳可不是小事!專家教您正確處理方法
    受訪專家:宣武醫院骨科醫師 丁浚哲崴腳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經歷,不管是在激烈的籃球場上,還是日常的慢跑途中,甚至每天上下樓梯時,都有可能出現崴腳。正因為崴腳如此常見,生活中很多人覺得這是件小事,休息一下或者活動一下就好。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 崴腳後不要做哪些事?這5個錯誤措施,可能會讓腳傷更嚴重
    踝關節是人體離地面最接近的負重關節,也是人體站立時負重最大的關節,由於其結構的特殊性跟行走時承受較大負重,踝關節很容易出現扭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崴腳,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扭傷約佔40%。雖然常見,但崴腳這件事,許多傷者並沒有放在心上。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闢謠,一步步教您判斷傷情!
    在門診的時候,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是關節扭傷當中最常見的,因為踝關節扭傷以後處理不當,導致關節長期疼痛的也是最常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聊一聊!踝關節扭傷,我們都習慣地稱之為崴腳脖子,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太常見了,尤其是女性朋友經常穿高跟鞋,誰又沒有崴過幾次腳脖子呢?
  • 閃腰、落枕、抽筋、崴腳,想要快速恢復,就這麼做!
    落枕、閃腰、抽筋、崴腳,幾乎每個人都邂逅過這些小意外,這些問題往往看起來並不嚴重,但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處理不當還會引發大問題。一、閃腰閃到腰其實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部分人在受傷當時沒有明顯的痛感,次日會感到腰部疼痛;部分人在受傷後立即出現腰部疼痛,隔天會疼痛加劇。閃腰還有可能是發生了小關節損傷或急性腰椎間盤突出。閃腰後如何處理?01儘快躺下閃到腰後應儘快躺下,減少肌肉筋膜組織的受力或腰椎的壓力,使疼痛緩解。
  • 孩子崴腳真的只是不小心?這些異常姿勢你發現了嗎?
    琪琪媽媽王阿姨用什麼藥啊,我家孩子上次崴腳,在鄭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院兒童康復科貼了三次肌內效貼就好了!於是,媽媽趕緊帶著三歲的琪琪來到鄭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院兒童康復科就診,經過吳麗主任的檢查和評估,確認孩子是因為雙足內旋導致的踝關節不穩,下樓梯時重心不穩造成的急性踝關節扭傷。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01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 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 如何預防習慣性崴腳
    另外一種腳踝扭傷的原因有可能是自己一不小心崴腳引起的,多數發生在自己不注意的情況下,尤其是女孩子,經常穿著高跟鞋,走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稍不留心,就會突然的崴腳,使得腳踝出現扭傷現象。這也是腳踝扭傷一個普遍的原因。腳踝扭傷的原因一般是由兩種情況,患者對此需要了解然後在及時的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