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2020-12-19 海報新聞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也就是說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

運動中崴了腳(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認為扭到腳踝只是小傷,熱敷或用繃帶包紮下就好了。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創傷骨科主治醫師臧成告訴你,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崴腳(踝關節扭傷)自我診療的5大誤區:

誤區1:熱敷消腫

崴腳後由於韌帶軟組織撕裂、小血管出血、組織液滲出增多,局部出現疼痛腫脹,且逐漸加重。有些人崴腳後,立即採用局部熱敷的辦法減輕疼痛,雖然暫時舒適些,但這樣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滲液增加,進一步加劇腫脹程度,局部皮膚青紫會更加嚴重。

誤區2:藥酒擦洗

民間不少地方有用藥酒點火擦洗的做法,認為藥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酒洗的同時採用局部按摩,其實這種做法十分有害。

崴腳急性期應禁忌按摩,更切忌剛扭傷就馬上用藥酒點火擦洗。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會進一步加劇出血腫脹、皮膚瘀斑,甚至造成皮膚燒傷起水泡。

誤區3:不願外固定

由於踝關節扭傷多為內翻損傷,所以80%以上的崴腳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致使腳踝兩側韌帶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認為崴腳後採用外固定很麻煩,影響行走活動,不願固定。其實崴腳後固定制動有助於消腫、減輕疼痛,促進軟組織損傷恢復。

誤區4:不及時就醫

很多人認為,崴腳是個小毛病,不用上醫院,掉以輕心,延誤病情。比如有些撕脫骨折患者耽誤了早期治療,給踝關節功能恢復埋下隱患。崴腳後腳踝腫痛者應立即到醫院創傷骨科就診,拍片排除踝關節骨折。如果是韌帶損傷,要給予適當的固定,如選用彈力繃帶、硬紙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如果檢查有骨折,還需要根據情況進一步內固定或外固定治療。

誤區5:不注意休息,有的人傷後不休息,認為崴腳後休息與否不重要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也不無道理。其中休息是踝關節韌帶恢復的一個環節。崴腳較輕者儘量少走;崴腳較重者不應下地走路,還要抬高傷側足踝;如果繼續過多行走不利於腫脹消退和韌帶的修復,會使損傷的外踝韌帶拉長、鬆弛,癒合不良。

踝關節扭傷後,雖沒有骨折,但外側韌帶可能已經撕裂。如果不立即進行固定、制動,受傷的韌帶會在異常位置修復,減弱維持踝關節穩定的力量,致使習慣性踝關節扭傷,有的人一年甚至會扭傷好幾次。另外還有人會落下踝關節疼痛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韌帶撕裂處疼痛,但由於踝關節長期不正常受力,將導致創傷性關節炎。

面對扭傷要引起重視,創傷骨科醫生的處理方法如下:

1、即使沒有骨折,扭傷後也該固定,制動2~3周,使受損的韌帶在正常位置修復、癒合。

2、冷敷,用冰袋敷於患處24小時,48小時後可適度熱敷治療。

3、適當加壓包紮,減輕腫脹,防止張力性水泡產生。

4、抬高患肢,讓腫脹消退。

5、當合併皮膚損傷時,千萬別自行處理,應及時就醫診治。

做好以下幾點可有效預防踝關節扭傷的發生:

1、進行適量運動,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且在運動前要熱身。

2、在溼滑地面上時,要小心行走。

3、在不平路面活動時,為保護踝關節,儘量穿高幫鞋或靴子。

4、不要穿鞋底磨損不平的鞋子。

5、在黑暗中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夜間活動要注意照明。

踝關節鍛鍊9個動作要領,可以提高踝關節穩定性:

1.提踵訓練

2.左右跳躍,前後跳躍,旋轉跳躍,八字腳開合跳

3.縱跳,橫跳

4.墊腳八字走路

5.墊腳走路

6.金雞獨立旋轉

7.站在這個米字型圖案上,一次跳躍

8.彈力帶腳背拉伸

9.彈力帶雙腳外翻。

(通訊員 李均雁)

相關焦點

  • 崴腳可不是小事!專家教您正確處理方法
    受訪專家:宣武醫院骨科醫師 丁浚哲崴腳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經歷,不管是在激烈的籃球場上,還是日常的慢跑途中,甚至每天上下樓梯時,都有可能出現崴腳。正因為崴腳如此常見,生活中很多人覺得這是件小事,休息一下或者活動一下就好。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 崴腳的正確處理和誤區,你知道嗎?|崴腳|誤區|處理|腫脹|靜養|症狀|...
    崴腳,是我們日常生活和鍛鍊中十分常見的損傷,醫學上叫做踝關節扭傷。一般大家都會把它當作一個日常小傷對待,不會格外引起太大的重視。但其實,崴腳之後如果不及時、正確的處理,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後遺症。比如說,近期網上有位女子因為崴腳導致並發肺栓塞,最終救治無效而死亡。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很多疾病的併發症往往是防不勝防的。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這樣處理很重要!
    這樣處理很重要!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損傷,佔所有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多發於運動、爬山、行走於不平坦道路的時候,穿著高跟鞋也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壓痛等情況。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01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 白領崴腳後沒有及時處置 導致踝關節位置韌帶鬆弛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馬麗 通訊員 彭欽平)崴腳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經歷,大部分人認為揉一揉休息一下即可,但某公司白領劉軍的遭遇卻給大家提了一個醒。  27歲的劉軍很喜歡打籃球。
  • 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 如何預防習慣性崴腳
    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展。24小時後,破裂血管流血停止,這時可用熱敷,促使扭傷處周圍的淤血消散。  腳踝扭傷的常見原因對於腳踝扭傷要進行處理是正確的,但是要先了解腳踝扭傷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去處理,那麼對於的腳踝扭傷原因是什麼的介紹。
  • 崴腳後立刻做這幾件事,才能避免日後反覆崴腳
    崴腳急救處理:記住五個關鍵詞 崴腳後,現場就應該馬上進行相關處理。 處理運動損傷經驗豐富的王敏主治醫師表示,為什麼很多人扭傷很久了還腫痛難消?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2、足踝扭傷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 那些經常崴腳的人,一定是踩過這5個坑!
    有些人在崴過一次腳後,會習慣性的崴腳,走路多了腳踝就會腫脹、疼痛,時間長了,踝關節的軟骨出現磨損,甚至出現骨刺,這都是因為患者在第一次崴腳時沒有正確處理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崴腳後會造成後遺症的那幾個坑!
  •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辦?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也不同
    踝關節扭傷可以說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有些人可能偶爾會發生踝關節扭傷,但是有部分人是經常扭傷的。這些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腳踝關節如此不同。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的踝關節容易扭傷?踝關節扭傷是關節、韌帶損傷中發病率比較高的。
  • 「功能訓練」預防踝關節扭傷的功能訓練方法
    前言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常見傷病,無論運動員還是普通人,可能都有過崴腳的經歷,而且通常受過傷之後的腳踝還會反覆扭傷,形成習慣性崴腳,這文章會跟大家聊聊踝關節扭傷的發生跟哪些因素有關,以及怎樣通過訓練預防扭傷。
  • 腳踝扭傷,醫生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幫助恢復
    眾所周知,踝關節位於小腿與足部的交界處,幾乎承擔著整個身體的重量,是人體至關重要卻又十分脆弱的部位。踝關節內側是一條三角形韌帶,外側從前往後分別排列著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除此之外,鞋子磨損嚴重、鞋子不合腳等情況也有可能導致腳踝扭傷。腳踝本身較為脆弱。由於體質差異,有些人的踝關節天生就不如別人堅固,可以通過一個單腳平衡實驗進行測試。雙手在胸前合併,指尖朝上,一條腿保持自然站立姿勢,另一條腿抬起,若不能保持平衡30秒以上,說明該側腳踝較為脆弱,支撐力不足,容易扭傷。
  • 踝關節扭傷後的正確處理與康復,趕快收藏!
    研究支持I度和Ⅱ度踝關節扭傷進行康復訓練等保守療法,關於III度損傷的治療存在一些爭議,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仍推薦保守治療。踝關節扭傷後,絕大多數患者不能做正確的處理,導致40%的患者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即反覆扭傷,踝關節首次損傷後一年內再次損傷風險是之前的2倍以上,且15%的患者進展為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此踝關節損傷後康復十分重要。
  • 崴了腳,處理不對當心變「慢性病」!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什麼是「習慣性崴腳」?崴腳,專業叫法是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損傷。崴腳後沒有進行正確的處理和保養,導致踝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穩定性變差,踝關節就容易出現二次扭傷,形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即習慣性崴腳。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崴過腳的人裡,有40%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
  • 崴腳後熱敷?揉散?貼膏藥?都成誤區了!急救把握關鍵24小時
    崴腳,即踝關節扭傷,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扭傷。在日常生活中,路面不平、上下臺階、鞋子穿的不舒服(高跟鞋、厚底鞋、鞋碼偏大)等因素都極易誘發踝關節扭傷。那麼崴腳後該如何處理?冷敷還是熱敷?能不能貼膏藥?要不要手法按揉活血化瘀?
  • 崴腳後應該這樣做……
    就應該了解一些基本臨床知識避免崴腳後的錯誤處理崴腳後的錯誤處理方式 馬上脫鞋崴腳後可能出現韌帶軟組織撕裂、小血管出血正確的做法是,待扭傷部位不再繼續腫脹(大概2-3天)後,再使用化瘀藥物。 不願外固定由於踝關節扭傷多為內翻損傷,所以 80%以上的崴腳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致使腳踝兩側韌帶的拉力不平衡。
  • 腳踝扭傷,傷害不止有疼一種,4個方法,教你正確處理
    腳踝扭傷是目前十分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傷疾病,比如人們走路不注意、穿高跟鞋奔跑、長期不健康的運動都非常容易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其不僅會導致患者腳關節劇痛不止,而且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時如果不能及時正確的治療,則還可能引起血栓出現。
  • 崴腳後到底熱敷還是冰敷,資深崴腳倒黴蛋告訴你,咋處理好得更快
    腳脖子崴了,在醫學上有個正式的名稱——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性損傷。很多朋友對這種運動損傷重視不夠,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就可能反覆發作。一旦造成了踝關節永久性的傷害,很可能失去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對今後的生活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
  • 值得收藏,膝、踝關節損傷幾個動作實現早期康復
    但運動不可避免有受傷可能,了解一些科學、簡易、實用的急性處理方法,尤為重要。下面介紹一則循證醫學研究所得,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有效,由三甲醫院運動康復科醫生多年臨床驗證的急性處理——POLICE原則。就先拿相對比較常見的踝扭傷(崴腳)來說,崴腳分不同損傷程度,重度情況在劇痛的同時可能伴隨關節變形甚至撕脫骨折、踝關節骨折,當場無法站立、腫脹、皮下淤青,這種情況顯而易見,都會得到重視。而往往輕、中度的損傷,如部分韌帶損傷,不會馬上腫脹、淤青,甚至等你走回家才發現情況不對,第二天更腫了,淤青也更嚴重了。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闢謠,一步步教您判斷傷情!
    在門診的時候,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是關節扭傷當中最常見的,因為踝關節扭傷以後處理不當,導致關節長期疼痛的也是最常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聊一聊!踝關節扭傷,我們都習慣地稱之為崴腳脖子,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太常見了,尤其是女性朋友經常穿高跟鞋,誰又沒有崴過幾次腳脖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