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也就是說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
運動中崴了腳(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認為扭到腳踝只是小傷,熱敷或用繃帶包紮下就好了。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創傷骨科主治醫師臧成告訴你,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崴腳(踝關節扭傷)自我診療的5大誤區:
誤區1:熱敷消腫
崴腳後由於韌帶軟組織撕裂、小血管出血、組織液滲出增多,局部出現疼痛腫脹,且逐漸加重。有些人崴腳後,立即採用局部熱敷的辦法減輕疼痛,雖然暫時舒適些,但這樣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滲液增加,進一步加劇腫脹程度,局部皮膚青紫會更加嚴重。
誤區2:藥酒擦洗
民間不少地方有用藥酒點火擦洗的做法,認為藥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酒洗的同時採用局部按摩,其實這種做法十分有害。
崴腳急性期應禁忌按摩,更切忌剛扭傷就馬上用藥酒點火擦洗。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會進一步加劇出血腫脹、皮膚瘀斑,甚至造成皮膚燒傷起水泡。
誤區3:不願外固定
由於踝關節扭傷多為內翻損傷,所以80%以上的崴腳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致使腳踝兩側韌帶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認為崴腳後採用外固定很麻煩,影響行走活動,不願固定。其實崴腳後固定制動有助於消腫、減輕疼痛,促進軟組織損傷恢復。
誤區4:不及時就醫
很多人認為,崴腳是個小毛病,不用上醫院,掉以輕心,延誤病情。比如有些撕脫骨折患者耽誤了早期治療,給踝關節功能恢復埋下隱患。崴腳後腳踝腫痛者應立即到醫院創傷骨科就診,拍片排除踝關節骨折。如果是韌帶損傷,要給予適當的固定,如選用彈力繃帶、硬紙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如果檢查有骨折,還需要根據情況進一步內固定或外固定治療。
誤區5:不注意休息,有的人傷後不休息,認為崴腳後休息與否不重要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也不無道理。其中休息是踝關節韌帶恢復的一個環節。崴腳較輕者儘量少走;崴腳較重者不應下地走路,還要抬高傷側足踝;如果繼續過多行走不利於腫脹消退和韌帶的修復,會使損傷的外踝韌帶拉長、鬆弛,癒合不良。
踝關節扭傷後,雖沒有骨折,但外側韌帶可能已經撕裂。如果不立即進行固定、制動,受傷的韌帶會在異常位置修復,減弱維持踝關節穩定的力量,致使習慣性踝關節扭傷,有的人一年甚至會扭傷好幾次。另外還有人會落下踝關節疼痛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韌帶撕裂處疼痛,但由於踝關節長期不正常受力,將導致創傷性關節炎。
面對扭傷要引起重視,創傷骨科醫生的處理方法如下:
1、即使沒有骨折,扭傷後也該固定,制動2~3周,使受損的韌帶在正常位置修復、癒合。
2、冷敷,用冰袋敷於患處24小時,48小時後可適度熱敷治療。
3、適當加壓包紮,減輕腫脹,防止張力性水泡產生。
4、抬高患肢,讓腫脹消退。
5、當合併皮膚損傷時,千萬別自行處理,應及時就醫診治。
做好以下幾點可有效預防踝關節扭傷的發生:
1、進行適量運動,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且在運動前要熱身。
2、在溼滑地面上時,要小心行走。
3、在不平路面活動時,為保護踝關節,儘量穿高幫鞋或靴子。
4、不要穿鞋底磨損不平的鞋子。
5、在黑暗中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夜間活動要注意照明。
踝關節鍛鍊9個動作要領,可以提高踝關節穩定性:
1.提踵訓練
2.左右跳躍,前後跳躍,旋轉跳躍,八字腳開合跳
3.縱跳,橫跳
4.墊腳八字走路
5.墊腳走路
6.金雞獨立旋轉
7.站在這個米字型圖案上,一次跳躍
8.彈力帶腳背拉伸
9.彈力帶雙腳外翻。
(通訊員 李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