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訓練」預防踝關節扭傷的功能訓練方法

2020-12-20 張博士體態康復

前言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常見傷病,無論運動員還是普通人,可能都有過崴腳的經歷,而且通常受過傷之後的腳踝還會反覆扭傷,形成習慣性崴腳,這文章會跟大家聊聊踝關節扭傷的發生跟哪些因素有關,以及怎樣通過訓練預防扭傷。

發生踝關節扭傷的三個原因

1、前庭系統受損

前庭系統位於內耳中,是人體主要的平衡裝置。每當移動頭部時,無論是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還是任何其他的動作,前庭系統都會無意識地向你的大腦傳遞關於運動、平衡和空間方向的反饋。

「前庭裝置」由橢圓囊、球囊和三個半規管組成,都位於內耳內。前庭器官的基本解剖結構可以在上方的圖中看到。

前庭系統受損會降低平衡能力,踝關節扭傷風險的增加與平衡力不足有關。因此,要確保前庭系統能合適地發揮它的功能。

2.、本體感覺系統受損

本體感覺系統是一個無意識的感受反饋系統,主要功能是感知關節位置以及身體在空間中的方位。它通常被稱為「第六感」。基於這種反饋,大腦激活相應的肌肉,進行微調整使你保持在適當的位置上。

教大家一個理解本體感覺重要性的簡單方法,試著這樣做:閉上雙眼,然後將手臂和手指向四周轉動。如果不是因為本體感覺系統的話,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的身體在做什麼動作。

這個系統依賴於肌肉中的接收器,來感受長度、張力、壓力以及疼痛刺激。當你的踝關節開始向內翻了,這些接收器會提示大腦它要內翻了。如果真的出現踝關節扭傷了,這些接收器會被牽拉受損,並且反應時會下降,增加了以後踝關節再次扭傷的風險,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對這個系統進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3.、踝外翻肌群薄弱

控制踝外翻的肌肉,主要是從腿下方至腳踝處的腓骨肌群,使足部外翻。如果這些肌肉力量薄弱的話,足外翻的能力會大大下降。

踝內翻扭傷是最常見的類型,大約85%的踝關節扭傷都是這種類型。當你的足部內翻時(向內扣),足外翻的肌肉必須要足夠強來對抗內翻的力量,這樣才能避免足踝繼續向內而造成扭傷。

避免踝關節扭傷的訓練方案

把你的前庭和本體感受系統想像成主管經理,當出現問題時它們需要承擔責任,「噢不,現在我的腳正處於高受傷風險的位置,踝部正在向內翻。」我們把踝外翻的肌肉看做員工,它們的職責是使踝關節回到安全的位置。

為了避免踝關節扭傷,這三項內容必須一起進行,而且動作要標準。我把這一套常規訓練作為我每天的熱身活動,我們可以每天練習很多次,如果不行的話,至少要在體育鍛鍊之前進行練習。進階到下一項練習之前我們需要順利完成當前水平的練習。

1、前庭和本體感覺訓練

每側1分鐘,一旦可以順利完成,就進入到下一水平,下面是完整的進階步驟:

1. 雙腳前後站立,頭部不要移動

2. 單腿站立支撐,頭部不要移動

3. 雙腳前後站立,頭部扭轉

4. 單腿站立,頭部扭轉

5. 雙腳前後站立,扭頭並點頭(每次扭頭、點頭持續30秒)

6. 單腿站立,扭頭並點頭

7. 閉眼重複1-6的步驟

8. 站在不穩定的表面(比如泡沫板或者枕頭上)重複1-6的步驟

9. 閉眼站在不穩定的表面,重複1-6的步驟

2、足外翻力量訓練

每側腳訓練30秒,一旦可以順利地完成一步,就可以進入到下一個水平,下面是完整的進階步驟:

1.等長收縮對抗手部阻力:手給腳踝向內側的拉力,踝關節向外側運動對抗阻力保持

2.主動進行離心控制動作對抗手部阻力:腳踝向內側運動時一定要主動向外運動,離心收縮對抗

3.等長對抗彈力帶:腳踝向外側運動對抗彈力帶的拉力,保持姿勢

4.主動進行離心控制對抗彈力帶:動作還原的離心過程一定要充分收縮外側肌肉控制

小結

以上這套訓練需要按照順序完成,做完一個級別之後再進階到下一級別,能如果夠順利完成,你的踝關節受傷風險就會降低很多,另外也可以作為康復訓練,注意應該在扭傷急性期過後,腫脹基本消除時開始,逐漸進階訓練幫你恢復前庭和本體感覺功能,避免形成習慣性崴腳。

相關焦點

  • 踝關節扭傷康復學問大
    踝關節扭傷後,需進行功能鍛鍊如果踝關節扭傷後,沒有韌帶完全性斷裂,沒有撕脫骨折,腫脹疼痛減輕後,就應該及早進行功能鍛鍊。早期功能鍛鍊需採用被動方法,如在關節活動範圍內做被動屈伸、旋轉、牽拉。如結合按摩效果更好,這樣可以較好地減輕和松解粘連;後期功能鍛鍊以主動進行關節的屈伸、旋轉功能活動為主。
  • 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
    以下人群急性踝扭傷風險更高●有腳踝扭傷史●沒有使用外部支撐●活動之前沒有通過靜態拉伸和動態活動進行熱身●腳踝蹠屈活動度缺乏●有損傷史但沒有參加平衡/本體感覺預防訓練應在旨在減輕踝關節扭傷和不穩定導致身體功能結構受損、活動受限和運動參與限制的幹預前後使用這些測量方法。活動受限和參與受限測量在對處於急性後期的最近或者二次外踝損傷的患者進行活動受限、運動限制症狀重現時,需要使用客觀可重複的測試方法,比如單腳跳,能夠評估側向運動,對角線運動和變向運動。
  • 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比如有些撕脫骨折患者耽誤了早期治療,給踝關節功能恢復埋下隱患。崴腳後腳踝腫痛者應立即到醫院創傷骨科就診,拍片排除踝關節骨折。如果是韌帶損傷,要給予適當的固定,如選用彈力繃帶、硬紙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如果檢查有骨折,還需要根據情況進一步內固定或外固定治療。
  • 踝關節扭傷治療策略:POLICE 還是 RICE ?
    RICE 原則的大部分處置方法評級均為 C 級,但是遺憾的是目前臨床上的大部分醫生仍在遵循該原則。研究證據支持早期活動而不是休息 NATA 的研究者發現目前有 A 級證據支持踝關節損傷 I 級(牽拉,韌帶纖維損傷)、II 級(韌帶部分撕裂)後的康復功能鍛鍊。
  • 踝關節扭傷後的正確處理與康復,趕快收藏!
    研究支持I度和Ⅱ度踝關節扭傷進行康復訓練等保守療法,關於III度損傷的治療存在一些爭議,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仍推薦保守治療。踝關節扭傷後,絕大多數患者不能做正確的處理,導致40%的患者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即反覆扭傷,踝關節首次損傷後一年內再次損傷風險是之前的2倍以上,且15%的患者進展為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此踝關節損傷後康復十分重要。
  • 【醫說】踝關節扭傷如何恢復?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彤彤 溫鑫 濟寧報導  踝關節內翻扭傷,是日常生活中腳踝扭傷最常見的情況;那麼,踝關節內翻扭傷究竟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有效恢復呢?
  • 踝關節骨折術後多長時間能鍛鍊?康復訓練應該這麼做
    走、跑、跳等基本活動均需要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當關節作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關節窩內,踝關節鬆動且易做側方運動,關節損傷極易出現,輕者多為扭傷,重者可能骨折。無論是何種損傷,一定的康復鍛鍊有利於患處的恢復。
  •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辦?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也不同
    踝關節扭傷可以說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有些人可能偶爾會發生踝關節扭傷,但是有部分人是經常扭傷的。這些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腳踝關節如此不同。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的踝關節容易扭傷?踝關節扭傷是關節、韌帶損傷中發病率比較高的。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01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2、足踝扭傷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 理解身體功能訓練|樂趣
    具體而言功能訓練不是以練習外表的肌肉體積和形狀為目的,不強調某一具體動作中四肢力量的過分發展,而是注重意識與肌肉統一,神經肌肉系統更有效;通過加深小肌肉的協調發展,預防運動損傷;接近與比賽的方式使運動神經系統向肌肉發出最強的衝動信號,同時這種強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縮產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劇烈收縮又反過來促使運動神經系統更靈敏,發出更強烈的衝動,兩者相互促進,提高運動能力。
  • 腳扭傷也要打石膏,醫生是不是搞錯了
    那麼如何判斷扭傷級別呢:西點踝關節扭傷分級系統I級 沒有撕裂輕度疼痛、腫脹和壓痛,一般沒有淤血和關節不穩。負重行走沒有困難康復時間:1 — 3周II級 部分撕裂中度疼痛、腫脹和壓痛.。可能有淤血。輕至中度關節不穩 。踝關節一定程度上運動喪失和功能障礙。
  • 踝關節為何如此容易受傷?受傷後應該怎麼辦?
    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在踝關節中起著主要的穩定作用。踝關節分類根據關節的扭傷程度可分為:一級(輕度):距腓前韌帶輕微拉傷,另外兩條韌帶通常無恙。部分韌帶拉傷,但並不影響正常步行,輕微的腫脹和極少的功能損失。
  • 軍漫|夏季訓練如何遠離傷病?這份小貼士你值得擁有
    三、習慣性崴腳 形成原因:習慣性崴腳是指踝關節扭傷後,由於早期治療不到位而造成的踝關節不穩定。預防方法:1、注意走路姿勢,跑步時關注路況,避免踝關節崴傷;2、訓練前做好充分熱身,激活踝關節附近肌群;3、改善訓練場地,避免因為地面凹凸不平而造成扭傷;4、科學安排訓練量,防止踝關節過度疲勞
  • 參選作品:踝關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第二屆骨科規範化手術視頻徵集評選」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大眾評審
  • 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踝關節力量訓練的五種方法
    青少年運動員可塑性 強,系統訓練較短,注重長時間、系統性踝關節力量 的訓練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作者在教學實踐中 總結出前腳掌勻速跑、後退跑、三種跳躍練習、穿跑鞋練習及赤腳練習等五種訓練方法,為提高青少年 田徑運動員踝關節力量提供一定參考。
  • 「 呼吸 」 一切訓練的基礎
    還記得我每次教課時都要教授呼吸方式,剛開始帶學生練習呼吸時,他們也會提出一些疑問,似乎在說:「這真的那麼有效?一點訓練強度都沒有!是不是在混時間?」呼吸的訓練跟練肌肉、減肥、體能訓練沒有任何衝突。沒有規定說:「沒有練過呼吸練習,就一定不能做重量訓練!」但是……如果身體的活動度不足、穩定度不足,就必須在重量訓練之前先做調整,否則,一個關節、功能受限的身體,又如何通過訓練進步呢?
  • 為什麼足內翻時更愛崴腳,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Pixabay崴腳,也就是急性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最易發生的外傷。國外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在所有的運動受傷中,踝關節扭傷約佔30%。並且踝關節扭傷中高達74%的患者會出現持續的殘餘症狀:包括踝關節「打軟」、踝關節不穩和功能障礙以及踝關節反覆扭傷。關於踝關節穩定性
  • 【作業治療專委會】居家防跌倒的功能訓練
    然而,對於有肢體功能障礙者及老年人而言,疫情防控期間活動量減少,鍛鍊身體的空間受限,會造成身體素質下降及功能減弱等不良影響,居家跌倒的風險急劇增加,給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和風險。為了保證大家的身體安全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預防跌倒的相關知識和措施吧。
  • 跑步踝關節扭傷,怎麼判斷該看醫生還是靜養幾天?
    1、腳踝扭傷  如果疼痛在腳踝骨頭上側,第二天更疼,很可能是腳踝扭傷。需注意受傷後的1~2天,採用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受傷的腳踝)。這些都是有效減輕炎症的手段。建議每天冰敷10~15分鐘,柔和的腳踝拉伸動作會比較有效,同時減少跑量、尋找鬆軟一些的路面訓練。  3、應力性骨折  如果因為疼痛難以繼續跑步,而且踝關節有腫脹和壓痛點。這時就要馬上看醫生,拍x光片、休息、拉伸和肌肉力量訓練是建議的康複流程,通常需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恢復才可以再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