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科學實驗,老鼠33天不睡覺,就會死於免疫系統的敗壞。可見,長期缺乏睡眠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專注力差、情緒不穩定、學習不好、不自信······其實,很大程度上,跟睡眠有關。
睡眠是身體的休息,當身體休息時,大腦卻在工作,在補充白天消耗掉的神經傳導物質,和記憶、動機、情緒有關的血清素,跟注意力有關的腎上腺素,以及和孩子成長有關的生物激素。所以,當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給機體進行創造和修復。
梁冬說:睡得好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可見睡眠不僅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層面,還影響著一個人的心理層面。
1、精力充沛、情緒穩定
一個睡得好,睡得足的孩子,他的精力充沛。從早上到晚上睡覺之前,都能非常有力量的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緊緊的跟隨老師或者父母的活動。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情緒穩定,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而睡不好的孩子,遇到大小事他都會發脾氣。
2、玩耍能力強
睡不好,身體沒有力量,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那麼我們可以參照自己,成年人如果是沒有睡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孩子也是一樣的,沒有興趣去玩,也就沒有玩耍的能力。別人在玩的很開心,他就在旁迷迷糊糊,腦袋昏昏沉沉的。
3、有利於社交,在社交中處於主動地位
黃帝內經中說到肝主謀略,睡得好有勇氣、膽略。那休息的好肝這個肝臟的這個功能就恢復的好,但是主謀略的吃的好的人,有的孩孩子他是有勇氣的,我們看到很多的小孩子被欺負啊,被打這是因為就是他的肝這個謀略勇氣是不夠的。
如果一個人狀態不好,睡不好的時候,就容易特別膽小,一遇到有一點挑戰或有困難的事情,就不敢嘗試。
4、專注力和記憶力好
睡眠有助於記憶的存儲、整合、和重組功能,能增補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幫助學習,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
現在的孩子有很多的興趣班,學來的知識之所以能被記住,是因為睡眠後的記憶重組。
所以,想要學習好,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一定要睡飽睡早。
5、跟隨性強、合作能力好
經常聽到父母會說襲擊的孩子有起床氣,不願起來,而且,大哭大鬧要耍賴耍。為什麼一個孩子他起床是不願意起床的,其實所謂的起床氣,是一種亞健康、身心不和諧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前一天晚上是睡得飽、睡得足的,精神很好,就很愉快,就會很利索地起床,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叫醒他。
6、免疫力好。
睡眠的時候可以分泌抑制腫瘤生長的因子和肝糖,不但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而且肝糖能為第二天的活動提供物質基礎,所以睡眠就是在幫助活動了一天的身體補充能量。
一切的品質都是有物質基礎,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睡眠尤其重要。那麼睡眠不足,又會有哪些後果呢?
通常,晚上78點的時候,成人會睡意朦朧,但就是不願去睡。熬過最困的時間,就越來越精神。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的。所以,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到十一二點了,還非常興奮,很多父母以為這個孩子精神很好。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亢奮狀態。
缺少睡眠的惡果,不會像一個人缺少食物或水那樣立即顯現,但睡眠不是,會以其他方式顯現出來,比如學習能力差、多動、過敏等。
成人長期缺少睡眠尚且會禿頭、長斑、皮膚變差、亞健康、過勞死等,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更嚴重。
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會影響身心健康。
1、情緒波動較大、易怒,一點點小事,就會大哭大鬧,
2、沒有力量、不自信。沒有睡飽睡足的孩子,身體是軟綿綿的,不夠有力量的。
3、安全感較差、膽小、過度依賴成人。
4、意志力薄弱:很難開始一件事情,也很難將開始的事情堅持到底。
5、動作緩慢、各種磨蹭。起床磨蹭、上學磨蹭、做作業磨蹭等。
6、專注力差,嚴重的表現為多動甚至抽動,但這需要到孩子小學階段才會被發現。
7、記憶和邏輯分析能力較差,學習較困難。
8、社交處於被動地位,在跟他人社交過程中,經常被人欺負等。
9、入睡困難,可能常常要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才能睡著。
10、起床困難,起床脾氣很大。
11、適應能力差、不靈活,這要到孩子大一點才會表現出來。
12、身高體重可能不太理想,比同齡人瘦小。
13、體弱多病,表現為過敏等。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是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睡得比別人少。當然,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以上問題,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很可能從睡眠上找到原因。
著名兒科醫生鮑秀蘭說: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夜裡9點到11點,和早上5點到7點。
睡眠狀態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可以達到非睡眠時間的三倍,前提是深度睡眠狀態。因為從睡著到進入深睡眠有一個過程,所以要儘可能早睡。那麼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睡眠習慣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做。
1、白天的活動
一個人從白天開始的所有活動,都是為晚上一個良好的睡眠做準備的。
所以,在給孩子白天活動的設計上,要有節奏和規律。有呼出的活動,也有吸入的活動,呼出的活動就是孩子自己自發的活動,吸入的活動是老師或者是父母安排的活動。
尤其是7歲以前的孩子,一定要有自由玩耍運動的時間。但是不能早上一起床就在外面玩耍,到天黑了才回家。還是要有在家裡的時間,因為孩子需要感受家的溫暖。
到時間睡覺,不是累了困了才睡覺,規律很重要,重複也很重要。
2、睡前的活動
在睡前不要有太劇烈的運動,太刺激的活動。
現在很多父母可能會在晚餐後,帶孩子上兒童樂園或者逛街逛超市,但是這些聲光都會刺激年幼的孩子,讓他們可能本來已經昏昏欲睡,身體狀態又被激活了,導致回到家以後難以入睡。
所以在晚餐後,儘量以簡單、不太劇烈、不刺激的活動為主,比如讀繪本,做手工等等。儘量不要刺激孩子興奮起來,睡前活動越簡單越好,吃完飯以後不要再離開家逛街逛商場,一切為睡前做準備。
3、飲食安排
父母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天然,當季當地的飲食,少一些含很多添加劑的食物。睡前的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大魚大肉。
因為現在時代不同了,很多家庭都是早上各奔東西,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只有下班回到家才是一家人團聚的時間,也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整整齊齊吃飯的時間。
這時候很多父母,會覺得一天沒見到了,也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吃得怎麼樣。所以,就想在晚餐時候給孩子吃得好一點,就大魚大肉。但這樣是不利於孩子入睡的。古語有云: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晚餐越簡單越好,不要吃太多東西,也不要不吃東西。
4、環境布置
家裡環境的布置,最好以整潔舒適為宜。
在睡前,家裡的燈不要太亮。現在有白色的LED燈,這種光會讓人有一種冷冷的感覺,不夠溫暖。
在我們小時候用的黃色燈光,讓人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而且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點這種黃色的燈光,容易讓人放鬆,能夠促進睡意。
莎士比亞把睡眠比作生命筵席上的「滋補品「,證明有良好睡眠才能有健康人生。孩子投奔父母而來,良好的睡眠不會自動養成,需要父母的引導。因此,從小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是在給孩子幸福健康的人生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