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早教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對孩子進行耐心培訓,因為幼兒時期普遍對外界好奇心嚴重。
因此要孩子老老實實專心的做一件事很難,對此家長們想必也是想盡辦法,各種方法都嘗試了,但坐不住就是坐不住,就算強行將孩子按在座位上,他們的思緒也會飄到其他地方。
有好奇心是好事,但就怕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不專注,開小差等等,為此專注訓練需要從娃娃抓起,當然大吼大叫和一味的催促是沒用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培養孩子專注力這件事。耐心、細心和科學的引導很重要。
沒耐心、坐不住,讓孩子安靜的坐一會兒也不老實,好好的讓孩子識字認卡片,但離開一會兒就跑了,要他安分的坐在位置上太難了,男孩好動也就算了,為什么女孩也這麼鬧騰呢?
也有的家長更擔心孩子在學習中的表現,因為老師有反映孩子在學校上課容易開小差,和周圍同學講話,自己不學還影響其他人學習,這樣不好,其他家長也會有意見,要求換位置等。
也有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其實挺機靈的,但就是好奇心太重,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手上的事就不做了,對周圍的環境特別敏感和好奇。為了不讓孩子分心,家裡人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都要分外小心,這可真是太累了。
專注力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小事,沒有耐心和專注力,同樣一件事其他人就能做好,但如果存在不專注,粗心大意的情況,很可能就會把事情搞糟。
學習是細緻認真的事,因此不能讓孩子養成散漫不專心的壞習慣,否則以後要改掉這一壞毛病就很難了。當然具體的情況又略有不同,不專注可能的原因其實不少。
1)不感興趣
興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動力,如果孩子願意去了解一個事物或知識,那麼他會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上面,即使有外界幹擾也不能打動他。
但如果缺乏興趣,強行將孩子按在座位上也沒有效果,他的心思可能已經飄到了其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上,由此導致的效率低下,開小差就不難理解了。
2)生理因素
在身體和大腦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制力差其實也和神經系統有關,一些有多動症的孩子就很難長時間安靜,比如讓這類孩子坐在課堂上1小時,他們自然而然的會感到煩躁,情緒異常。這類情況需要儘快諮詢醫生接受必要的治療。
3)家庭因素
有的孩子專注力無法集中其實也和家庭因素有關,一個是父母的過分放縱,生活中充滿誘惑的事很多,不加約束的話,孩子對學習等需要自我努力和付出的事自然會選擇逃避,相比之下吃喝玩樂更貼近人深層的惰性。
1)番茄工作法
長時間保持專注是一件困難的事,而家長們同樣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生理實際情況,因此不能要求孩子過長時間的做一件事,專注力和耐心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番茄工作法。
給孩子定時間,從20-30分鐘開始,期間要求孩子保持高度專注,中間設置5分鐘的休息時間,其實和學校課堂的時間設置差不多。但一些孩子不會一下子適應學校課堂的45分鐘,因此從更短的時間逐步加大孩子的專注時長,慢慢的專注力就會得到提升了。
2)指讀訓練
指讀訓練的時間不會很長,因此家長們可以每天抽一段時間來對孩子進行鍛鍊。在要求孩子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下進行指讀。
如果出錯了就適當的延長時間等,這樣孩子會在負面激勵的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指讀訓練不需要太頻繁,每天10分鐘,或者選擇在周末進行即可。
3)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是一個很寬泛的說法,具體的這裡給大家一個小建議,比如經典的「大家來找茬」,通過對比兩幅大致相同的圖案尋找其中的不同點,這種訓練因為是遊戲性質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時又能鍛鍊孩子的觀察力,一舉多得。
《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中一共有4冊,其中包含圖形連線、找不同、闖迷宮等多個遊戲,在《迷宮大冒險》中就有上百種迷宮場景,遊戲中孩子們需要拋開幹擾因素沿著路線找到出口,既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又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迷宮大冒險》這本書,內含將近100個精心設計的迷宮場景,畫面色彩豐富,在眼花繚亂的路線中找正確的道路,就像在遊戲闖關一樣,吸引孩子的興趣。
家長每天睡前抽出半個小時,和孩子一起閱讀、遊戲。不僅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還訓練了孩子的觀察記憶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空間感知能力。